(三)吴军征战
十万精兵强将整装待发。伍子胥始终不同意吴王出征,二人相持不下,最后伍子胥不得不死谏姑苏台。
吴王震怒,他对伍子胥早就没有耐心,于是,将鱼肠剑丢在他面前,赐其自刎。
伍子胥拾起鱼肠剑,心中百感交集。当年他授计夫差,正是用这把鱼肠剑,杀死了公子王僚,夫差才得以登上王位,而今自己却要死在此剑之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伍子胥瞬间感慨良多。他并不是怕死,只是这样死得毫无意义,他的死并不能阻止吴国走向灭亡。
伍子胥缓缓地抬起头,愤怒而又坚定地望着吴王:“子胥死后,请大王将我的头颅悬于国之南门,让我看到越兵破吴的那一天!”
热血飞溅,势如飞虹。
吴王冷冷地看着伍子胥死不瞑目的尸体,幽幽地说,“你都死了,又怎么能看得见?”
最终,吴王还是命人将伍子胥的头颅悬于姑苏城的南门之上。
风几乎要将天上的云全部吹散了。
秋日里的天空,总是这样凌厉又高远。风仿佛吹了整个世纪,吹得什么都没有剩下。只有道道白光,从天空僵硬地射下来。
巨大的广场上,旌旗招展,骏马驰骋,战将如神。吴王寒眸微眯凝视着台下一切,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一身寒冷的戎装,在光芒的照耀下,金属的强硬光泽混着他那与生俱来的万丈凌云之气,甜蜜安逸的生活并没有磨去他万夫不挡的威风。
他像神一样,居高临下地站在姑苏台上点将,定于次日出兵北伐。
誓师完毕,安排妥当的吴王,回到馆娃宫与西施道别。此番出征即便是马到成功,也需三五十日才能回来。
江山和美人,英雄可以兼得,却难以兼顾。
日夜陪伴在吴王身边的西施已经得知吴王即将出征,同时她也深深地预感到,吴王这一去,就是与自己的永别。
可是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振奋和期待。
内心竟然像是森林深处的安静湖泊,没有一丝的涟漪,即使刮过狂暴的旋风,水面依然如镜般平滑。镜面上倒映着曾经绚丽的年华和赠予这些年华的那个人。
西施抬起头,只见夕阳的余晖笼罩在整个馆娃宫,影影绰绰的黑色树木映衬在橙红色的天幕下,华丽却恐怖。一阵清凉干爽的秋风吹过,纷飞零落的枫叶突然让人觉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与悲凉。
西施开始觉得吴王很可悲。对他一网情深的女人被他抛至脑后,而他却挖心掏肺地对待一个早就心有所属的女人,并且为这个女人付出了来之不易的一切。
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一场注定要消亡的爱情。
西施也不明白吴王于她,究竟是爱情,还是仅仅为了满足他大男人的征服欲。
可是,再伟大的男人也是征服不了一切的。
转过身,西施看到了吴王。夕阳最后的光芒全都集中到了他脸上,强烈的光芒使人不得不微微眯上眼睛。明亮的阳光淡化了他五官的轮廓,唯独那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灿若明星。
暮色四合。黑夜如期而至。
西施投入地为吴王舞蹈着。踏着轻盈舒缓的舞步,裙摆轻扬,长发飘散,旋转间,风生水起。碎钻一样的星空旋转成一片光海,坠落,淹没。
月光照着她华丽的长袍,长袍在月亮的冷色光芒下泛出华丽的色泽。
吴王没有说话,脉脉地望着眼前这个倾国倾城的女人。
西施被他的深情目光钉住了脚步。月色真的很美好,可是吸引人的不是那如水的月光,而是月光中落寞孤单的身影。
俊朗清逸的面庞,记忆中明亮如星的眼睛被睫毛遮住,让人无法通过这道窗户看清他心中的波澜。
“大王,还记得您第一次带我来这里,我为您用柳叶吹的那支曲子吗?”
“让我再为您吹奏一次吧。”从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吧。
清凉的月光下,有如仙人般的女子唇角微扬,玉手轻执柳叶,曲调悠扬,其声袅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她神色肃穆而高贵,脸上浅浅的微笑令人觉得很安静。轻轻吹奏着柳叶,仿佛是对爱侣的絮语,低低的,甜蜜而温柔。
天地间,好像只剩下笛声在倾诉一个凄美的传说。
如水的月光,洗尽的不过是往昔的美好。
此时的西施与吴王的心里都挤满了无数难以言说的情绪,这些情绪在这充满浓郁忧伤的空气里微微地酝酿、发酵,然后扩散向更加遥远的地方。
太阳就这样在西施茫然的眼神中,一点一点地升起。眉眼间却有着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思。
那一夜,未流过的眼泪,猝不及防地,不期而至。
她被狠狠压进那厚实宽阔的胸膛,熟悉的温暖和味道又将她紧紧缠绕。
永别了,吴王殿下。
西施强烈地预感到,吴王必将一去不返。范蠡终于要来接她了。
吴王在招展的旌旗下跃马西去,如蛟龙跃天,无与伦比的威严,说不出的桀骜不驯,可那瑟瑟寒风下的背影竟显得无比的孤单、清冷。
吴王亲率十万大军从北门出姑苏城,绵延不绝的队伍走了一天一夜。
第四日,吴王抵达鲁国边境,鲁哀公迎至边境,以商定吴鲁联军进攻的战略。
驻扎在齐鲁边境的齐国将士,得知吴王北上的消息,个个精神抖擞。
原来,子贡早在齐军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孤身深入齐国游说齐简公。子贡对齐简公仔细分析了大局:鲁国是小国,不值得齐师大动干戈,况且鲁国之南,还有吴国虎视眈眈。贵国灭鲁意在攘吴,灭鲁只在举手之间,但是灭鲁后再移动大军南下攻吴,齐军长途奔袭,而吴军以逸待劳,于齐国很是不利。不如坐等吴军送上门来,关门打狗,岂不更好!
因此,吴国出兵正中齐简公下怀。齐国和吴国的第二次交锋就此拉开序幕。
吴兵挟霸主之气势,锐不可当;齐兵欲雪当年之辱,殊死拼搏。双方厮杀得难分难解,彼此都死伤惨重。
就在齐吴战事正酣之际,子贡又马不停蹄地跑去晋国设局。
晋定公是个得过且过的人,袖手旁观地看着邻国战火纷飞。子贡的到来却改变了他对战局的态度,子贡诚恳地对他分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吴国将士骁勇善战,齐国必然不敌,届时吴国挥戈西进,晋国必然措手不及。定公无须主动参战,但有备无患,应做好应战准备。”
晋定公闻言,如梦初醒,赶紧命人着手行动起来。
果然不出子贡所料,齐兵终于不支,残兵败将一溃千里。吴王正杀得眼红,突然无仗可打,没有了对手,心中一时狂躁不安起来。
某日,吴王得知中原晋国正在整军备战,军中谋士火上浇油,说晋国有与吴国争霸的野心。骄傲的吴王勃然大怒,立刻挥戈攻打晋国,反正都来了,索性打个痛快。
计谋多端的子贡之所以要挑起吴晋之战,是有原因的。吴王在成为天下霸主的那一天起,他就成了众矢之的。虽然吴鲁相处和睦,吴军又先后两次救鲁国于危亡之际,但是身处强吴之侧,总会遭受兵祸连累。如果可以利用吴国打垮北方的齐国,再利用晋国拖垮南边的吴国,夹在大国之间的鲁国就可以和平安宁地度日。
一切都向着子贡的没想发展。
晋国本无争霸之心,是身为霸主的吴王猜忌心思太重。所以当吴军挟残力余威进贡晋国时,晋国采取坚壁清野严防死守的策略。吴师本就是强弩之末,此番久攻不下,早被拖耗得精疲力竭,最致命的弱点是粮草不足。鲁国自称粮仓虚空,对吴军的困难有心无力,无奈,吴王只得派人回国催促粮草。
坚守在吴国的伯嚭接到筹集粮草的命令时,才发现粮仓早就空空如也。
因为,越国送来“良种”,使得吴国大片的田地颗粒无收。文种深谙农业之道,吩咐将还粮炒热即可,这样既看不出来是炒过的,种下后又能生根发芽,但是种子的内核早已经遭到破坏,长出的幼苗根本不可能结得出粮食。
吴国筋疲力尽的五万残兵,望眼欲穿地等待粮草,却毫无结果。吴王深知攻晋无望,只得鸣金收兵,班师回国。
可是祸不单行。在吴王回国的途中,传来越军乘虚而入的消息,负责姑苏防守的伯嚭早已投降。骄傲的吴王殿下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拼命在前线厮杀时,自家的后院却起了火。
吴王闻讯,怒火中烧,紧急命令将士急行军,信誓旦旦地要回国镇压叛乱。
(四)抱得美人归
早在吴国军队刚出姑苏的时候,勾践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攻打吴国,但是被范蠡文种死命劝阻。直到吴军粮草短缺,将士忍饥挨饿,军心涣散的时候,范蠡才带领一万五千精兵良将,一路风驰电掣地奔吴国而来。
吴国的精锐部队已经被吴王带走,剩下的守兵非老即幼,见越军气势汹汹,从天而降,完全丧失斗志。又加上范蠡遣使让伯嚭劝降,结果,姑苏城南门的守兵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阵,就完全放弃,把越军放入了都城。
此时,伍子胥的头颅已成腐骨。如他所料,他用至死都没有合上的双眼看见了南越破城的那一刻。
越王勾践乘胜追击,率领主力长驱直入,将吴宫残存人等屠杀殆尽。
然后,勾践昂首阔步地走向高高的吴王宝座,享受着盼望已久的大仇得报的快意。
意料之中,吴王夫差惨败。只是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骄傲如他,绝对不会像勾践般放弃自己的身份,投降为奴。结果,就在千军万马之下,吴王仰天狂啸,举起了他的鱼肠剑,饮剑自刎。
西施看着面前那堵宫墙,墙外的绿色植物完全蔓延进来,好似这边的阳光会更温暖。
千千万万的亡灵在墙外呼啸,在风中灰飞烟灭。
少伯,你应该快来了吧。西施想着,不由得嘴角微扬。
“哒哒哒……”
西施听到身后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她强烈地感觉到,是他,一定是他,那个让自己等了三年的男人,一颗心激动得要从胸口里跳出来。
“西施!”熟悉的声音略带颤抖地在身后响起。
西施听到呼唤,身体不由得一顿,颤抖地转身,漫长得像过了一千年。
她落入了那个宽阔的怀抱。带着记忆中熟悉的温暖,契合而舒适,仿佛天生便该如此依偎。西施闭着眼不敢睁开,眼泪顺着眼角缓缓流淌,一个人的泪水是苦涩,两个人的泪水交融却是甘美。泪水顺着唇边流过干涩的喉咙,最后汇集在心里。刹那间,像熔岩流过雪山,心底的冰雪就这样云开雾散地融化,涓涓潺潺、奔流而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靠在他的肩头,闭着眼,心跳却似擂鼓般震得她耳膜通响。
终于,终于,我们都等到了这一天。西施范蠡如是想。
二人彻夜相拥,三年的思念,像破堤洪水一股脑儿压下来,冲毁了所有大堤大坝,也冲毁了整个世界。
无论何时,只要他在身边,就有一片蓝天。
翌日,范蠡给文种留下一封书信,然后携西施共乘一叶扁舟,泛游太湖,二人相亲相爱,漂泊而去。
从此杳无音讯。只是传说有富商出入五湖,时人称之为“陶朱公”。他身边总伴有一绝色女子,天姿国色,艳丽不可方物,见者惊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