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还粮阴谋
越国在八年不断发愤图强中暗中积蓄,国库充盈,谷仓满满,兵营将士个个凶猛,百姓爱国激情日益高涨。
转眼,又是个丰收的时节,越国田地里谷穗麦粒颗颗饱满。越王勾践身体里那种沸腾的感觉又回来了。全身的血液仿佛都燃烧起来,带着不可抗拒的热度,冲上黑色的天空。
蛰伏了几年的理想,从心里柔软的角落里苏醒。
该是还粮给吴国的时候了,勾践召文种、范蠡进行商讨。
“两位爱卿,此番丰收之际,正是我军将士挥戈伐吴的好时机。你们可有进兵之策?”
范蠡眉头轻蹙,他何尝不想早日破吴,早日与西施团聚,只是,此时的形势不利于越国伐吴。
“大王,微臣以为现在还不是我越国进攻之时。天下才刚刚诸侯会盟姑苏,吴王身为诸侯霸主,上挟天子之威,下遣诸侯之兵,我越国若此时攻吴,只怕会引起天下诸侯的共伐,如若如此,非但不能报仇,还会引来亡国之祸。”
“那依你之见,难道要将我越国上等粮食归还给吴国不成?”越王明显面露不悦之色。
“大王,范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伍子胥老奸巨猾,有他在,我们不得不有所顾忌啊!”文种一边劝说道。
“在给吴国致命一击之前,我们万万不能打草惊蛇,所以我们必须主动还粮,可是这样一来就会助长吴国势力,真是……”范蠡眉头紧蹙着说。
“大王,臣想到一计。”文种忽然兴奋道,“现在我国粮食颗粒饱满,而吴国粮食颗粒空瘪,吴国收到我国的还粮,必然将我国的粮食分给百姓,作为良种播种。如果我们将粮食炒熟再送还,一旦吴国用作良种,那么来年必将颗粒无收。”
“爱卿好计策!你去组织百姓,生火炒粮,再收集起来运往吴国!”
范蠡担心如此高调行事难免会走漏风声,而且一旦被伍子胥识破这个计划,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建议由文种组织百姓,修筑堤堰开拓荒田,然后让各家各户将粮食炒熟,作为带往工地的口粮。再将炒熟的粮食收集起来,一半运往工地,一半运往吴国。如此一来,既可兴修水利,又能拓宽田土,保证明年的丰收;还可掩人耳目,使文种的计划顺利进行。
伍子胥看到越国大兴水利,利国利民;而吴国却挥霍巨资建馆娃宫,劳民伤财,相比之下,他预见到不久的将来,吴国必然败给越国。
可是聪明的伍子胥并没有看出,越国还的粮食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阴谋。
计划在顺利地进行着。范蠡押运粮食来到姑苏,请求伯嚭引荐吴王,当面向吴王表达越国百姓的感恩之心。
于是吴王在姑苏台上会见范蠡。
“吴王殿下,承蒙您厚恩大德,越国百姓才种出如此颗粒饱满的粮食。”说着将一袋谷物献上给吴王。
吴王打开粮袋,见里面的粮食果真是颗颗饱满,马上龙颜大悦。
“果然是名不虚传!太宰伯嚭听令,孤王命你将这些还粮分发到百姓手中,作为良种下田,到了明年,我吴国也可以像越国一样大丰收。”
“微臣遵旨。”伯嚭叩拜接旨。
范蠡站在姑苏台上,眺望远处的馆娃宫。
抬起头,迁徙的鸟群从天空飞过。秋日的天空澄澈碧蓝,一些浮云在天上缓慢地移动着。
从西施离开到现在,一晃已经快三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在记忆里如从前一样深刻。
闭上眼睛,她还是会为自己在树下快乐地翩翩起舞。
她还是会和自己一起携手到郊外去看夕阳晚霞。
她还是会和自己花费整天休息时间去做两个人都不拿手的蝴蝶纸鸢。
她还是会和自己并肩依靠着说些有趣的故事。
舞技已经十分纯熟的她依然会为自己不经意的夸赞兴奋不已。
她依然会和自己拿柳叶吹家乡小曲,声声飞扬。
突然想起西施临别前说过的话,她说:“少伯,就算分离得再遥远,可是头顶上,都还会是同一片星空啊,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觉得孤单。”
在离开西施的这些漫长的日子里,是她说过的那些话,让范蠡在寒冷的黑夜里,重新感到温暖。
(二)波涛暗涌
美酒佳肴,日夜笙歌。吴王依旧高枕无忧地忘情于馆娃宫,天下的形势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他却浑然不觉。北边的齐国终于按捺不住,陈兵鲁国边境,发誓不灭鲁国不撤兵。
三年前,吴王野心勃勃要发兵山东,征服齐鲁以图霸业,苦于没有借口。恰于此时,齐鲁之间突起争端,齐国联络吴国同伐鲁国,吴王夫差喜出望外,不听伍子胥的极力劝阻,发兵淮水之北。鲁国自知难以抵抗两大国的南北夹击,选择向齐国示弱投降。齐国本也不想开战,既然目的达到了,就立马收兵,同时告知吴军,伐鲁的军事行动到此结束。
夫差闻之十分恼火,堂堂东南大国竟被齐国玩弄于股掌之上,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军队一旦行动,粮草兵器消耗极大,齐国的目的达成,而吴国却一无所获。鲁国得知夫差的恼火,趁机联络吴国反扑齐国。
于是,吴国与齐国展开了第一次交锋,结果齐军以失败告终。此番齐国再次挑起战端,是因为齐简公从异常奢华的吴宫,看出吴国已经是外强中干,所以才无所顾忌地剑指鲁国,报当初鲁国引吴军攻齐之仇。此时,孔夫子正在鲁国著述诗书,得知齐国已经出兵于边境,遂派弟子子贡救国于危亡之中。子贡利用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不辞辛苦地游说列国,以其超人的智慧与辩才,引导相关诸国合纵连横,设下一个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较量中,齐国国力大损,虽胜犹败,鲁国却有惊无险,最终安然无恙,而吴国的霸主地位土崩瓦解,越王勾践隐忍十年,大仇得报,晋国的出兵则埋下分裂的隐患,使得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轰轰烈烈地展开七雄争霸的战国画卷。
当然,这也是后话。
尽管此时的吴王依然沉溺与西施的温柔缠绵,但是敏锐的伍子胥已然觉察出山雨欲来之势,相国府派往各国都城的探子,将各诸侯国的一举一动都及时地反馈给伍子胥:勾践已经练成万余精兵,国库充盈,粮仓满满,其陋室中依旧悬着苦胆和寒光闪闪的越王剑。
吴国是天下的霸主,齐国竟然不经过吴国的同意,就悍然进犯他国,说明齐国已经看出吴国现在的实力已大不如前。齐国如此高调地大张旗鼓地攻打鲁国,实际上是将矛头直指吴国。
鲁国的使者子贡已经从齐国返回,正走在来吴国的路上。他之前在齐国都做了什么,此次来吴国是何目的,两鬓苍苍的伍子胥猜不出来。时间无情,如潮水一般覆盖着每个人的生命。垂垂老矣的伍子胥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即使如此,伍子胥还是清楚地意识到:吴国真正的威胁来自越国,而且这个威胁越来越近。吴国已经被夫差折腾得虚弱不堪,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吴国稳住局势,越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路风尘,子贡日夜兼程赶到吴国姑苏台,虽然他身材矮小,面目朴实,但漆黑的眼睛里却闪露出不易察觉的精明。
骄傲霸气的吴王依然居高临下,平静地听子贡的哭诉,齐国如何欺人太甚,请霸主一定要为弱鲁主持公道。
吴王听完子贡陈述缘由,很是淡定,久不问朝政的他并没察觉出这其中暗藏的隐患。
“尔等且不要惊慌,孤王立即召集诸侯会盟,声讨齐国的侵略行为!”
子贡停止哭泣,动情地说:“当年,若不是吴军相助,我鲁国已被齐国吞灭,鲁国臣民对吴王感恩戴德。我鲁国现在全部兵力不足两万,而这次齐国十万大兵倾巢出动,齐简公用心险恶啊!”
“他有何用意,从实道来!”
“吴王殿下,鲁国夹在齐吴之间,齐灭鲁不过在举手之间,齐国之所以出重兵其意在吴国啊。齐简公对当年吴国的北伐始终耿耿于怀,灭鲁只为陈兵吴鲁边境,实为在做攻吴的准备。”
吴王闻之,恍然大悟同时也怒火中烧,当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姑苏台商议。
武将们个个义愤填膺,请缨北上灭齐。文官们却面露躲闪之色,几年的安乐生活使得众人慵懒不堪。
这就是吴国每年花重金养出的人才。伍子胥冷眼看着这些食国之禄、坏国之事的文臣武将,不禁愤然起身,其骨铮铮,其言凿凿:“吴国现已难自保,哪还能出兵救鲁?齐国起十万强兵,居心叵测,但想要千里奔袭我吴国,却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但是,那南越着实让老夫寝食难安,勾践那厮自归国之日,悬苦胆与利剑于陋室之中,大兴水利,国力日积月累,已成气候。同时,南越开矿冶铁,打造长矛利刃,万余精兵日夜操练,其灭吴之心不死,这才是我吴国最大的威胁。所以,大王,如今吴国只可岿然不动,以逸待劳,方可保江山社稷不败!”
虽然吴王很不喜欢伍子胥,文武百官也和他不和,但他的这番分析却十分在理,不容反驳。吴王看向子贡,面带难色。子贡随机应变:“伍相国之言让子贡钦佩不已。吴越休兵十年,吴国宽大仁慈,换来越国的忠心耿耿,这是天下诸侯有目共睹的。正是吴王有如此的胸怀气度,才使得天下诸侯应召而来,会盟姑苏,南越小国是否阳奉阴违,暗怀灭吴之心,子贡倒是愿意为吴王走一遭,一探虚实。”
吴王闻言大喜:“子贡以旁观者的身份入越,必能探知详情。”
子贡领旨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越国。勾践、范蠡、文种在郊外郑重地迎接。
“南越地处偏僻东海,地窄民稀,子贡大人远足而来,不知有何贵干?”
“子贡此番是来吊唁越王的。”
勾践听之十分恼火,却引而不发:“大人,何出此言?”
“子贡本来入吴求救,吴王开始已经答应救鲁伐齐,可是伍子胥对贵国心怀戒备,怂恿吴王先诛越国,再北上伐齐。”
勾践大惊失色:“大人可有什么办法?”
子贡缓缓地说:“越王,您有复仇的志向,却引起仇敌的怀疑,这种做法实在很是愚蠢。越国要自救,就一定要消除吴王的猜疑。”
范蠡诚恳地望着子贡道:“吴国欲伐齐国,我越国定当鼎力相助。但是请子贡回吴告知吴王,我越国愿出精兵五千,随大王征战齐境。”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子贡不由得对范蠡刮目相看。
子贡返回姑苏台,将越国的事告知吴王。吴王听后,将信将疑。五日之后,当吴王看见姑苏台下浩浩荡荡的五千越甲,顿时对越国的忠心深信不疑。
早已受过贿赂的伯嚭,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大王,越国臣服于大王,其忠诚真是日月可鉴。我吴国也应该将心比心,越国本无多少兵力,还要抗拒岭南蛮夷,所以大王不宜用越兵伐齐。”
于是,吴王一声令下,五千越甲原封不动地退回越国。
吴王开始积极筹备兵力北上,大张旗鼓,斗志满满。
而此时的子贡却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奔赴中原晋国。
大战将至,吴王仍然自信地沉浸在甜美而温暖的睡梦中。
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正隐藏着前所未有的暗流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