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800000010

第10章 继承儒学发展文化

孟子以亲情论性善、以同然论性善、以不忍论性善,就是要人们相信自己有良心本心:他区分小体大体,人爵天爵,鱼和熊掌,就是要人们以仁为价值选择目的,努力向善,奋进不已。有了孟子的性善论,人类才不至于沦为禽兽,实现仁义道德才成为可能。

性善论开创的心学在社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心学,所谓性善,其根基在于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在人内心结晶而成的“伦理心境”。由于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在内心有所结晶,所以受过教育的儿童特别是思维健全的成人内心已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纸上有“字”;由于社会生活中本来就有向善求好的内容,所以人人都有良心本心。“伦理心境”是打开性善迷宫的钥匙。因为“伦理心境”是“先在的”,一个人只要遇事时能够求得并听从“伦理心境”的要求,一般并不需要临时考证典籍,便可完成善行、成就道德,这就决定了心学在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简约易行。人人都有良心本心,这是自家求善去恶的资本,不仅通达诗书的文化人可以做到,就是乡间僻壤的劳动者亦能为之。这正是心学简约易行特点的生动体现。简约易行并不是随随便便、悠闲舒适。作为社会习俗和理性思维内化而成的“伦理心境”,是一种通体为善的结晶物。欲性仁性不相违背还好,一旦发生矛盾,本心本体就会发布命令,要求舍弃本性的欲望,听从本心的安排,由于本心本体有丰富的情感因子,所以它发布命令鞭辟有力。如果只图利欲,不听本心的指挥,虽然可以在利欲方面得到满足,却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如果不为利欲所累,反身而诚,虽然在利欲上可能会受到些损失,却会带来内心的愉悦,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

由于性善论开创的心学有这些特点,所以性善论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性善论的阐发,人人都知道自己有良心,否则便是禽兽,遇事良心发现,标准清楚明白。这个标准,这个命令,随着时代的发展,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却一样,只是一个“善”,只是一个“上”。一旦依此而行,不打折扣,自然好善厌恶,积极向上。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体悟并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良心本心,以此创立性善论,这般大智慧、大气度、大风范,直至今天仍然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

性善论对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简单说来,就是形成了容易保守的社会心理。如上所说,孟子创立性善论,主要是以良心本心论善性,而良心本心从来源上讲,是社会习俗和理性思维内化的结晶物,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伦理心境”。我们说性善容易保守,主要指“伦理心境”或者良心本心容易保守。“伦理心境”容易保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习俗容易保守。社会习俗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习俗的发展与社会本身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不过社会习俗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为某种惰性力量,其发展变化一般要落后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伦理心境”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社会习俗,即使“伦理心境”和社会习俗的发展是同步的,由于社会习俗本身的这个特点,“伦理心境”一般也跟不上社会本身发展的步伐。二是“伦理心境”本身容易保守。上面讲“即使‘伦理心境’和社会习俗的发展是同步的”,只是一种假设。因为“伦理心境”是心理的境况境界,一经形成,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为某种惰性力量,其变化发展一般又要落后于社会习俗的变化发展。这就是说,“伦理心境”不仅要落后于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且要落后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总之,一个是社会习俗容易趋于保守,一个是心理境况境界容易趋于保守,两方面结合起来铸成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伦理心境”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本身就包含了容易趋于保守的种子。“伦理心境”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过程。当它和社会发展基本一致时,其社会作用是进步的,作为道德根据也是可行的。但是“伦理心境”很容易落在社会发展后面,这时再一味以它作为道德的根据,就行不通了,容易陷于保守。这种趋于保守的特点在孔子那里已经有所表现了。孔子对宰我“三年之丧”发问的批评是众所周知的,其本义是批评宰我不仁,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孔子在这件事情上的保守性。宰我嫌行丧三年太长了,建议改为一年。孔子没有同意,提了两条理由:第一,“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第二,“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头一条是讲传统上都是这样做的,社会习俗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如此。后一条是说心理情感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如此。如果社会习俗跟得上社会的发展,遵从社会习俗,服从心理情感是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社会习俗已经大大落后,再坚持这样做就不对了。从这一章本身来看,宰我就三年之丧提问,说明当时实行三年之丧已有困难,而他提出的理由之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并非毫无道理。孔子并不是具体分析三年之丧是否合理,实际可行性如何,而是凭着上述两条理由一味坚持,并责备宰我不仁,这里的保守色彩已经很浓厚了。在这方面,孟子也不例外。滕定公死了,太子让然友请教孟子如何料理丧事,孟子主张行三年之丧,理由是“三年之丧,齐疏之服,忏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孟子》)三年之丧,孔子之时实行已很困难,到孟子时当然就更为困难。滕国父老官吏以“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孟子》)为由,加以反对。孟子仍坚持己见,大讲了一番“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僵”的道理。最后,太子按孟子的意见办理,“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丧,吊者大悦”。(《孟子》)事情的结果按《孟子》的记载,当然是很风光的,不过实际情况恐怕要打上几分折扣。当然这些都不得而知,但从中也可以看出隐藏在孟子思想深处保守的一面。性善论“伦理心境”容易趋于保守的特点对后世有严重影响。唐代之前,儒家思想还没有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秦朝重视法家,汉初崇尚黄老,武帝独尊儒术,而实际是儒法并用,魏晋玄风尤彰,真正开始重视儒学当从唐代开始。但思想的影响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唐代极力倡导周礼之教,但总的来说,唐之前(包括唐)还比较开放革新、大度豪爽。但从宋代到清代,儒家真正占领了主导地位,原先即隐含的负面因素,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智性的参与,一切以“伦理心境”、以良心本心为标准,结果必然表现为强烈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实际上遵从两个东西,一是“陈规”,一是“唾沫”。“陈规”就是一切以先前的规章制度和传统做法为依据,凡合于陈规的,就是正确的;凡不合于陈规的,就是错误的。除此之外,不敢有任何革新,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唾沫”就是一切以周围舆论为是非标准。办一件事不是先考虑它本身正不正确,应不应该,而是先想到周围人会怎么说。邻人多保守,自己也不敢出头。两千多年来,中国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个人只能在群体中存在,这个群体之网实在太紧密了,大众的唾沫实在是太可怕了。鲁迅回忆卢梭、斯缔纳尔、尼采、托尔斯泰等“轨道破坏者”时深有感慨地写道:“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中国很少有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淹死。”陈规产生唾沫,唾沫维护陈规,两者联合起来,就可能将新事物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些都说明,“伦理心境”,良心本心有容易陷于保守性的缺点。心学家往往不懂这个道理,认为良心本心就是天理,天理就不能变更,一切以良心本心为依据,结果只能走向事物的反面。近代以来,人们批评儒学,其中有两条是切中要害的。一条是“以理杀人”。理不光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当内心的理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时,仍然以它为是非的标准,就可能产生以理杀人的恶果。寡妇再嫁、为妇无子,仅仅以内心之理来评判,不知能使多少人丧失身家性命。再一条是“保守落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应当以思想革新作先导,但是心中之“理”太沉重了,就会宁可求稳,不肯冒险;宁可守旧,不肯变革。前些年不少人研究中国社会形态的超稳定结构,找了地理环境、社会心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但还缺乏对社会心态作深入的分析。事实上,“伦理心境”、良心本心的滞后性,才是社会心态保守的真正根源。

要克服伦理心境的保守,必须有智性的参与。智性是一种认知活动,表现为对外部事物(包括道德事物)规律、真理的认识,其思维特点是逻辑推理、概念判断,而主要不是直觉。这种智性在孔子的学诗、学礼中已见端倪,并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认知之心并不绝对排斥良知之心(良心本心),结合得好,可以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当社会生活平稳发展,伦理心境与其没有大的冲突的时候,良心本心出场,只要听它的话,就是善,就是好;如果社会有了很大发展,伦理心境已大大落后于社会本身,再一味听从良心本心的指挥,必然陷于保守。这时需要认知之心挂帅,凡事不盲从,不迷信,问个为什么,运用逻辑分析、概念推理等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结论。认知之心得出的这个结论,可能与良心本心正相符合,这样就为良心本心找到了理论根据,增强了良心本心的理论色彩;也可能与良心本心不相符合,但它代表革新,代表新生,代表前进的方向,从历史角度看,只有按这个结论做,才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但同样不幸的是,儒家认知之心始终没有发展。虽然孔子立论平实全面,既讲仁性,又讲智性,但智性那一层在孔子那里却是一个弱项。孔子的智性只是外向性的学诗学礼,也就是说,要成为道德之人,圣贤之人,必须懂得诗懂得礼。但孔子的诗礼之学范围比较狭窄,内容比较陈旧,层面比较低,而且他主张学习的周礼已经跟不上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孔子那里,知性还没有成为一种完整的思维形式,特别是周礼的陈腐性质,更加决定了孔子的知性不可能补救仁性的不足。另外,孟子虽然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但也不自觉舍弃了知性的一面。由于孟子力量强盛、气势宏伟、巨峰突起,使思想发展史的长河终于偏向了心学。宋明之后,大多数儒家学者将孔孟并称,以为孟子之学就是孔子之学,学习孟子就是学习孔子。这样愈积愈久,愈久愈积,形成了巨大的历史惯性。朱子虽然奋起反抗,有可能弥补儒学知性的不足,并建立起了完整的智性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知性的认识之心始终没能充分发展起来,这是儒家心性之学发展史的最大遗憾之处。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孩子他爸给我滚

    孩子他爸给我滚

    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只是为什么他连孩子都出动了,还是不能把她留在身边?明明她的彪悍令男人都望而止步,而又是为什么偏偏在他盯上她之后却一大堆男人跑出来瞎搅合?喂,对没错就是你,别以为是国际巨星就很了不起,松开你的进口咸猪手!喂喂,还有你,别以为你是小孩子我就不敢打你,小屁孩一边玩泥巴去,别缠着我的女人!我的天呀,大爷你牙齿都快掉光了吧?这女人有暴力侵向,你这幅老骨头吃不消,这份罪还是让我来受吧。***片段展示***“你不是说我是你唯一的男人吗?”“你不知道善变是女人的特长,说谎是女人的专利吗?”“可是你哪一点向女人?”“那我就爷们一点咯。”下一秒,男人已经被女人很爷们地摔在地上,而且是过肩摔!***“小姐能请你跳支舞吗?”“不好意思我不会跳。”“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了。”“那好吧,跳不好别生气哦。”一支曲子还没有完,男人已经被女人“不小心”踩了N次,这女人存心要他的脚报废的吧?***“嫁给我,我会全心全意一辈子只对你一个人好。”“才一个破戒指就想换我的一辈子,你想得美!”女人接过那束娇艳的玫瑰花狠狠地往男人脸上砸,男人不但丢脸还差点毁容。
  • 妻子说

    妻子说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极品宠妃

    极品宠妃

    敌国的军队兵临城下,顾鸾不顾自己已有身孕,瞒着紫瑶华,决定代替紫瑶华出征。战场上,成凤萧还有路平遥不想跟顾鸾为敌,不一会发现紫瑶华穿着同样的战服出来应战。战事激烈,战场上双方死伤无数,双方算作平手,顾鸾要挟士兵,不论怎么样都要出去,见到重伤的紫瑶华,顾鸾伤心不已。在紫瑶华重伤期间,顾鸾决定亲自诱敌,在一番角逐之后顾鸾假意被抓,来到苏慕言埋伏的地方,两人中计,于是路平遥丢下盟友逃跑,撤兵回到东平国,只剩成凤萧。南诏国与西黎国正式签订了附属国条约。此后,两人成为一段佳话。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换脸妖姬:丑女变身

    她是一个丑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冷落.因为幼时一个承诺,他皆尽所能为她寻到引退的“鬼医”为她换了脸,那么变漂亮后的的她,命运就真会因此改变吗?面对自己的恩人,面对自己的太子未婚夫,她该选择谁呢?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最能赚钱的九个人:享誉全球的九大富豪经商谋略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卡洛斯·斯利姆·埃卢、英瓦尔·卡普拉德、拉克希米·米塔尔、谢尔登·阿德尔森、伯纳德·阿尔诺、阿曼西奥· 奥尔特加·高纳、李嘉诚——全球的九大富豪。 本书含载最新的财富信息、最卓越的财富智慧、最深刻的理论分析、最生动的财富事例,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具有绝对高度的财富大看台。 相信,在这本《最能赚钱的九个人》每一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和答案。
  • 总裁之代婚新娘

    总裁之代婚新娘

    推荐一穿越文【纨绔皇后】一场阴谋,她从代婚新娘变成了豪门寡妇,却要背负着如千斤重担,邢家少奶奶的名分,遭受一切责备,唾弃。一场报复,他的出现将她带入地狱,他视她为仇人,对她百般刁难、几番折磨,将她在众人当作蝼蚁般践踏。“我的目的就是要看你如何身败名裂,我亲爱的妻子!”什么?那如恶魔般的他,居然是带着仇恨回来……她那在新婚夜死去的“丈夫”?当知道真相的时候,她早已经遍体鳞伤,狼狈不堪,失了心,失了爱,失了家,失了孩子……失去了所有的一切!转身后,虽然心会很痛,却只能说,分开以后,就会远走……“最佳女歌手,请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好吗?”“谢谢那些曾经让我失去一切的人,让我学会了在失去中找到自我,找到幸福!”某天,偌大屏幕闪烁着一道美丽的身影,她就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比以前更加耀眼夺目、美丽动人,成为万众瞩目的音乐天后。她是叶可心,一个真实的,美丽的叶可心!这是一个女主历经了欲孽情仇的折磨,饱受豪门恩怨的洗礼后,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以前更加耀眼夺目、摄人心魄,最终追求梦想和得到幸福的故事。【所谓纠缠,只是伤害】一段豪门世家的恩怨情仇,缠绵着无穷无尽的爱恨纠葛。他们的相遇,激迸出不可思议的狂火。她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却莫名地拉扯他的心弦,教他嗜血地想在她身上留下属于他的、永不磨灭的印记,岂料她竟比他还狠绝,早一步在他心版上刻划了深痕……原来,这一番猎取一番挣逃,一场沦陷一场厌弃从未结束……纵使她逃躲闪避,终却避无可避,既然如此,那就只有面对!【请与朵朵一起享受这与众不同,缠绵感人的故事中的震撼与感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名人的金钱哲学

    名人的金钱哲学

    洞悉金钱哲学,我们方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处理好金钱与人生、财富与梦想的关系,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幸福,而又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