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700000007

第7章 名作赏析

《珊瑚笔架图》(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世称“米南宫”。米芾的书画原迹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此图是大米晚年著名行书《珊瑚帖》中后半幅的笔架图。虽不能说是完整的绘画作品,但也能看出作者以极简练的写意笔法概括物象的才能。看来可能是行书时兴之所致,信笔而作。笔架着笔轻重徐疾,落笔由湿到枯,提按动作节奏分明,藏锋落纸挑笔出锋,一气呵成。此图是灵感式的,从中可看出作者潇洒遒劲、奇逸超迈的笔势,这也是文人墨戏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收藏挂名米芾的《天降时雨图》《溪山雨霁图》《云山图》《春山瑞松图》等作品,学术界认为不是他的真迹。

《远岫晴云图》(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年),字元晖,为米芾长子。此图上有作者自题“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居临安七宝山,戏作小卷付与廪收”。是1134年米友仁49岁时所作。画面是近正方形的轴幅纸本山水画。作者用“平远”的布局,写近坡、远山,并以河面为过渡,远处层峦起伏,云雾萦绕于山脚和林际。近坡简皴,树丛先勾后点,墨法浑成一片,这正是雨后滋润的江南树丛的特点。左下角近景和中景在云气掩映中互相呼应,中景则多用淡湿墨点染、洪染,更显浑沦。这种湿墨打点的树法和水墨渲染的丘陵山体相协调,对表现南方“春雨初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现”是富有现实性的,同时也带有意象性的概括。画面表现江南的景色,淡化了线条在画面上的作用,图中用阔笔淡墨描绘山体,笔墨趋于放纵,墨法润泽,生意无穷。画中染云和勾云相结合,云层以淡墨、泼墨、破墨为基础,又用了积墨,这里积墨的运用,从原迹揣摩是待第一层墨干后,仅在极少的部位用焦墨渴笔复加。以枯松的随意笔道勾勒,不拘束刻板,这正是文人画对意兴的强调。

《云山得意图》(米友仁)

此图为米友仁49岁所作,与《潇湘图》画法极似。小米现有的作品无一竖轴,也许云山题材更适合于在卷轴上舒展铺陈景物,表达虚灵朦胧的境界,流水似的线条穿插于山峦间,表现出流动的气势,山、树、云、烟,首尾相映,在横卷中更显示了它的魅力。明代李日华《六砚斋随笔》记:“米元晖泼墨,妙处在树株向背取态,与山势相映,然后以浓淡渍染,分出层次,其连云合雾,汹涌兴没,一任自然而为之,所以有高山大川之象,若夫布置段落,视营丘摩诘之辈入细之作,更严也。”

《潇湘奇观图》(米友仁)

此图为米友仁描绘江南烟云迷蒙、林木苍郁的代表作。是他50岁时所作。突出运用了单纯的墨色,以简约概括的方式表现生动的自然景象,较为形象地体现了“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的“米派山水”的特点。此卷本身无款印,但作者似乎用占三分之一的后段作长题,在读画的同时也可以欣赏他“沉着痛快,字如其画”的书法艺术,跋云:“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阉于城之东高岗上,以海岳命名……此卷乃阉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悉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处,辄复写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从题跋内容可知是以造化为师,从观察感受自然为基础的。画家题画虽不直接题于画心,但也可以认为是书文画意结合的一种变异形式。王原祁称小米“山水苍茫之变化”,取其神与意,元章峰峦,以墨运点,积点成文,呼吸浓淡,进退厚薄,无一非法,无一执法。观米家画的人,只知其融成一片,而不知其条分缕析中,皆灵机也。《麓台题画稿》作者把“画以适吾意”,寄情寓兴作为绘画上的一种追求,客观事物表象并不怎么重要,而重视自我心绪的表达,在笔墨上求得较高的品位。将对现实观感的心境,通过水墨形式投入画意之中,山岚虚实隐现,暗示了无穷的空间,令人神往。卷后邓宇志题“细观米友仁潇湘奇观笔墨温粹,点染浑成”,是为卓见。另有宋、元、明人的题跋。

《云山图》(米友仁)

为“米家山”的典型题材,图写丘壑逶迤连绵,“山间浮云如白衣”,这幅山水画一入眼帘,便有一种朦胧中见灵动清逸的感觉。小米这种抒情写意的画格自称为“墨戏”,从院体画重“格法”“形似”的审美观念中解放出来,寓物寄兴,求画“语简而言深”,强调作画“率意为之”,反巧为拙,返璞归真。其画格的拓展,反映了特定时代文艺创新思潮审美意识的变迁,反映了文人画和院体画艺术观点的对立和艺术道路的分野。“墨戏”的艺术追求,在于求“天真”“天趣”“生意”“神采”,欲将“再现”转向“表现”,小米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见米芾《画史》和米友仁《元晖画跋》)强调笔墨的自娱价值。“墨戏”的艺术观念对元、明、清文人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此画本幅有“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石渠宝笈”以及陆友、梁清标等收藏印。

《云山图》(米友仁)

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此图落款为元晖,但画面气息较旧,山头圆形排列单一,云雾穿插比较规律,感到画面组合偏于理性,粗笔浓重,线骨明显,与小米其他灵动天真的作品不同,缺少变化。现存米氏的作品都是纸本,《洞天清录集》中说米氏父子“不肯绢上作一笔”。而此图为绢本,也是难以捉摸的一点,但此卷笔墨尚好,即便是旧仿绢本也是研究米派的重要形象资料,国内外有的人甚至把此图当做真迹对待,并多有图册收录,但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此图“系元、明人仿作”(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是值得重视的学术见解。

《云横秀岭图》(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原籍西域,官至刑部尚书。高氏作品从“米家山”变化而来,《图绘宝鉴》讲他山水“始师‘二米’,后学董源、李成”。此画“山山起伏争陂陀,峰峦出没晴云多”,极尽云雾变幻的情趣。从此画看,高氏的作品渗合董、米之法而另拓新意,总体上承“米派”的风格,但风格上又有变化,表现在:一、高氏的作品大都用绢本,极具庄丽清润之趣,变易了“二米”墨点烘染多在纸本上的常规。二、米氏多将景物左右伸展,多以横卷形式表现山势连绵。高氏都是用竖幅,峰峦高耸以突兀见势,少见横卷。三、取鉴米氏虚实掩映、浮云载山的空濛化手法,但高氏强化了笔骨造型,画面骨力强劲,形体表现清晰,表现出由“重墨”趋于“重笔”,将披麻皴和“米点”结合是其特点。四、用米点法写突兀的山岭是高氏的创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米派构图的局限。五、米派作品无一设色,而高氏的作品多设色,不完全师法米氏的水墨形式。看来高氏并没有全部继承北宋以来讲究“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自得于其间”的“墨戏”画学观念,还是较注重作品“形似”与“气韵”的统一要求,他的作品清朗明丽,清代方薰评价云:“米家之后,继起房山,烟峦出没,气厚神间。”(《山静居画论》)现代童书业分析高氏“变米氏的面目,使米画更趋浑厚,带上元风。但其画格基本不曾脱离米氏的范畴”(《南画研究》)。所以元以后学米的人,离不开高,若论“米家山”对后世的影响,高克恭是一个关键人物。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元四家”之一,他传世的作品多为60岁以后所作,这幅水墨作品写富春江两岸钱塘一带的初秋景色。作者变“米点”水墨相渗、云树模糊,掩没笔骨,重在破墨的画法,并注重干湿兼用,重在中锋与侧锋、尖锋与秃笔结合起来打点,也体现出“气韵在笔不在墨”的审美特色。画中“米点”树丛成片,大小错落,米点是树,在一些部分也起着点苔的作用,点清了山石交互处的脉络,点清了结构未显处的起伏,他是随浓随淡、一气落笔。黄公望摆脱“墨戏”,能灵活汲取米法,表现其对现实的感受,更是得其神处,尤为可贵。

《仿米云山图》(沈周)

明代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暮年的山水笔墨粗简豪放、雄浑朴厚,用粗拙的短披麻皴山,以秃笔浓墨点苔,中远景小树丛则多取法“米派”手法。各家取鉴米派山水,有侧重其渲染烟云,着意于打点作皴,并运用其没骨迷蒙的技法等等,而沈周主要是汲取“米点”来表现树丛的画法,用圆笔、秃笔,着墨湿润,墨中见笔,一组树一个层次,近一组深,后一组淡,润中见笔,他学米点,能结合自己画境创造的要求,加以变化灵活运用,与死学米法程式、墨守前人成规是不同的。

《仿米云山图》(陈淳)

陈淳(1483—1544年),字道复,号白阳山人,长洲(今苏州)人,他是文征明的学生,早年山水学黄公望,中年进而效法“二米”。明末中国画在花鸟画领域里,水墨写意画得到了大突破,开创了新的画风,徐谓和陈淳并称“青藤、白阳”,成就突出。如果说“二米”在宋中后期原创了“米家山”,使墨法大解放的话,那么到明末时在花鸟画领域内,发展到了更能直接宣泄感情的大泼写手法,这种画派墨彩淋漓,和米氏的精神有内在的联系。白阳山人学“米家山”有独到的建树,这幅图正说明他此方面的造诣,才使他成为明代继承发扬“米家山”可数得上的一员。《仿米云山图》承袭了米派舒展云山的手卷形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现”的动人气势,颇得水墨淋漓,苍浑之气,翻滚涌起的白云,是图卷最醒目处,层峦连绵、林壑深幽、烟云吞吐、在风雨微茫的山光水色中,有千变万化、不可名状的神奇之趣,这是典型的江南云烟变幻的景色,富有平淡天真之趣。陈淳学米大体是通过高克恭而上溯到米格的,陈淳学习米法强调了粗重的笔骨造型,但又有别于高氏,在疏松的笔骨中结合没骨渲染,恣肆中有收敛,属于文人隽雅的风格,此图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观赏者欣赏“米家山”的视觉经验,不过还没有脱去米格的笔墨。俞剑华先生曾讲:“自米氏创作米点云山墨戏以后,历代学者不绝,成为山水画中一大流派,而且特点显著,一望而知,用以画雨后山、云烟出没、山色空翠,极为得法。唯用笔点多于画,构图也简单少变化,后之学者逐渐流于公式化,足以见创作难,临仿易,临仿而能脱去窠臼超出古人更难,要在取法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束缚,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用,吸取众长,独出心裁,始能有所创造耳!”

《仿米氏云山图》(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署香光居士,其山水画体现了他“崇南贬北”的美术观念。此卷自题“董北苑好作烟云变没,即米画也。余于米芾潇湘白云图悟墨戏三昧”。是他72岁时的作品,笔法上汲取了米派“烟云出没”的神韵,但他取法米家笔法,大多是在学黄公望的过程中上溯到“二米”的,这一点从前面分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董画对比中可得到证实。董其昌的山水安闲温和,偏重用墨,追求一种淡泊、无为、清幽、雅逸的情致。此图写江南山色用横笔打点,以墨运点,积点成片来表现烟雨中的树丛,利用水墨渗化、干湿浓淡一次完成,以同一类型的“米点”来形成画面的秩序,虽然湿笔淋漓,水迹斑斑,但不显得模糊。董其昌主张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他的作品笔墨有生拙之态,似欲将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融会一体,他有很多山水作品多有师法米派处,也有以灵动疏朗的线条来表现水墨云层的变幻,都是从米法中得到启示。从此图中可见,董其昌在墨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得益于“米家山”很多。墨遣性的却常见。这幅图布局近方形,用墨点垛,以没骨法大笔米点皴染,用笔轻松,墨韵润泽,有一种含有文学意境的活泼意趣,令人难忘。此图自题:“雪浪云堆势可乎,一图真意在,房山仙去方壶老,千古谁传水墨图。”这是作者的“墨戏”之作,与其“风神懒散,气韵荒寒”的常格相比,当属例外,但文人画神韵却是一致的。

同类推荐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热门推荐
  • 埃及王子的宠妃

    埃及王子的宠妃

    一次期盼已久的埃及之旅,达尔巴赫里神庙的神秘召唤让她回到了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漫漫黄土上的伟大都城底比斯,3000年前的繁荣和强大还有那个以微笑让后人铭记的伟大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她用她的双眼见证了埃及的强盛,也见证了这位法老的一切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一位从未在战争中失败过的将领一位英勇的骑士,一位温柔的情人遥望着浩瀚领土,他的眼光绵延,注视着埃及的东方,手指轻轻一点太阳照耀下的所有土地,都将属于埃及!请跟着若雪的文字一起,穿越3000年的悠悠时光,回到神秘的古埃及开始一段属于你的神秘之旅通知:若雪的新文一篇温馨主打的文,10岁和20岁之间的纯纯爱情!挖个新坑~127895692若雪的群!嘿嘿,喜欢若雪文的亲们可以加入,若雪期待你们的到来!推荐区哦群群姐的现代都市文~若渐渐同学的大作,文笔清晰可爱
  • 假面(上)

    假面(上)

    孩子帮著的《假面(上)》讲述的事情发生得突然而安静。随着黑暗期降临的,还有一段徘徊在底线的危险爱情和一场抽丝剥茧的精密迷局。
  • 迷音

    迷音

    命运总是交织着太多的悲喜,当你被悲哀浸透的时候,或许会有温柔的手抚慰你,当你重拾信心,努力欢乐的时候,不知名的黑暗或许正在向你靠近。曾以为将会毫无波澜度过平淡一生的秦乐似乎总是逃不出种种悲喜,在这样的社会中沉浮,会不会被洗去了那一片纯真的梦想?那一双只想在黑白键上跳跃的手会不会一直如自己所想?年轻的爱情可不可以当真?痴痴的凝望会不会有结果?幕后的纠缠又要如何面对?钢琴下的未知人生,迷离茫然的乐音将伴随着秦乐、伴随着纷杂的社会与校园缓缓奏响。
  • 古族皇后

    古族皇后

    她,聪明灵慧,文武全才。身处谷中,悠闲度日,本无需涉入皇室争斗。却在机缘巧合下,谨守族规,出谷涉尘.他,野心勃勃,深沉而内敛。与她几翻暗斗中,渐生情愫。无奈佳人芳心早有所托,因此情深而生恨.他,潇洒飘逸,谋略过人。与她情深意厚,却为宿命所累,终其一生无缘私守.他,是她一生守护之人。倾心绝色而痛失至爱,翻然醒悟,痛心疾首.———————————————————————————————————————————————一段架空的历史,一场风花雪月交织着权力争斗的爱情,在邑昱国初建之际悄然上演.
  • 流水落花一瞥中

    流水落花一瞥中

    石评梅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
  •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洞房花烛夜,新房之内,弃夫子时她傲然而立,“这便是你的欲擒故纵之计?京城第一美女,但却气势十足,竟如此轻浮放荡,立个牌位摆案头,恬不知耻。日后早晚三炷香供奉。”她淡然瞥目,喜堂之上,风华天成:“世子爷未免太高看自己,“拿下去宰了,对你,声势温软,还不至于用上三十六计。大婚当日,他弃她如敝屣,他以公鸡拜堂,意在羞辱。”,【已完结】养夫千日。”
  • 穿越大唐芬芳客:香医皇后

    穿越大唐芬芳客:香医皇后

    我是穿越客徐染心,我在唐朝,以香医人。有人问,香可医人,能医心否?我摇头。又有人问,你可医人,能医己否?我复摇头。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