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指扬雄,曾闭门著《太玄》、《法言》。作者以扬雄代表仕宦不得意而终能以文学垂名的人,意在自况。“南山”,即终南山。“桂花”,这里以桂花的香气比扬雄的文名。“袭”,及,落到。“裾”,衣前襟。
末四句以穷居著书的扬雄和上文所写各种豪华人物作对照,结束全篇。这显然受到左思《咏史》(“济济京城内”)一诗的影响。左思也是以扬雄和金(日)、张(汤)、许(广汉)、史(高)等权贵对照而更强调扬雄的声名,道:“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这样结尾,讽刺权贵虽一时骄奢专横,终不如读书厉节的寒士。
【作者】
卢照邻(630?—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合称初唐“四杰”。他十多岁就远下淮南,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苍雅》及经史。他勤奋学习希望“明主以令仆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及观国之光,利用宾王,谒龙旗于武帐,挥凤藻于文昌。”但事与愿违,他才高位卑,不被赏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晚年得了风疾,境遇悲凉,手足痉挛,痛苦不堪,自投颖水而死。高宗永徽五年(654),卢照邻任邓王府典签,总管文书之事,很受邓王李元裕赏识。麟德二年(665)邓王去世后,他离开邓府。不久因事入狱,作有《狱中学骚体》,以记其事。总章二年(669),他离开长安赴新都(今四川新都县)尉任上。在蜀期间曾与王勃相遇,并作诗纪念。在新都时染风疾,任职期满辞官北归。咸亨四年(673),卧病长安,后迁居阳瞿(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此期仍继续坚持写作,著有《幽忧子集》二十卷,今存七卷。
(一称《卢升之集》),为后人所辑,内有诗九十余首。卢照邻早期的作品,“不殊子安、盈川。及疾后,境愈苦诗也愈峻。”他与骆宾王一样擅长写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被誉为诗坛的一次革新。他的五言律(包括排律)“或豪放粗犷,或秀丽工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清藻”而不乏刚健之力。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主张抒写性情,反映现实生活。
主张:“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不以繁词为贵。”(《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背景】
卢照邻初登诗坛就表现出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他在《南阳公集序》中说:“圣人方士之行,亦各异时而并宣;讴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他的诗突破了空洞的宫体诗风,在思想艺术上颇有清新之气。这首《长安古意》一般认为是为了影射唐高宗时代大臣互相倾轧的现象而作。题有古意,实有托古咏今的意味。长安是汉代帝都,作者借用历史题材,揭露当时豪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
【赏析】
这首七言歌行,是卢照邻的代表作,题为《长安古意》,实则借汉京人物写唐都现实,极富批判精神。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震动当时诗坛。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里评价这首诗说:“在窒息的阴霾中,虚空而疲倦,忽然一阵霹雳,接着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这段话生动形象地评价了《长安古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概括地指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征。
这首纵横开合的长诗,可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又依次分为若干个小层次。从“长安大道连狭斜”,到“娼妇盘龙金屈膝”为第一部分。诗人浓墨重彩着力铺陈渲染京都长安的繁华市井和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首句展现长安大街深巷交错的平面图,次句即入街景,接着洒开笔墨,恣肆汪洋地对一些生活情景加以描绘。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首先已够教人如大梦初醒而心花怒放了。然后如云的车骑,载着长安各色人物摇镜头式的一幕幕出现……”这开头的十六个句子一幕幕摄下的是长安的概貌:大街小巷纵横交错,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玉辇穿行,金鞭飞扬,来往于巍峨的宫殿、豪华的府宅。有的驶入公主第宅,有的奔向王侯之家。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蜂蝶嬉戏于门旁,鸟语花香。帝都壮丽辉煌,热闹繁忙,一派繁华升平景象。此处突出地表现了七世纪大唐帝都生活的快节奏。十六句诗中共用了二十多个动词,甚至一句中连用两个动词,如“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又表现出长安富于动感的快节奏。而“青牛”、“白马”、“玉辇”、“金鞭”、“朝日”、“晚霞”、“银台”、“碧树”、“千门”、“连甍”等等华丽多彩的词藻,幻化出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的画面,豪华气派,绚丽多姿,令人神往。
长安是一片人海,人之众多竟至于“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作者对豪贵的生活也没有全面铺写,却用大段文字写豪门的歌儿舞女,通过她们的情感、生活以概见豪门生活之一斑。诗人的目光转向这梦幻般的生活中的主人公——富家子弟寻花问柳,歌女优伶攀龙附凤。一方情切切:“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方意绵绵:“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贴双燕。”“借问”四句与“比目”四句,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一唱一和,男有心女有意。
于是:“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诗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追求恋爱自由的坚决誓言,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就连那些歌童舞女也都不是平常人。
“鸦黄粉白车中去,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这四句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都市艳冶风情。有无名氏《水调歌头》曰:“千年一遇圣明朝,愿对君王舞细腰。乍可当熊任生死,谁能伴凤上云霄。”有人称这是借宫词讽喻,并说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妙得此意。可见,卢诗亦有讽义在其中。下一部分写长安之夜,不再写豪门情事,是为了让更多种类的人物登场“表演”,从这些人的享乐生活也不难推知豪门的情况。可见用笔繁简之妙。
从“御史府中乌夜啼”至“燕歌赵舞为君开”为第二部分,细致刻画长安的夜生活。妙在先以掌弹劾的御史和掌刑法的廷尉门庭冷落作陪衬,然后描写从杜陵到渭城、从南陌到北里,整个长安,在夜幕笼罩下变成颠狂、放荡的游乐场。从深宅豪院直到京郊,形形色色人物应有尽有,粉墨登场,热闹和放纵程度远远胜于白天。无论是王孙公子,还是闾里少年,有人挟弹飞鹰,有人探丸借客,“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然而他们的勇武和气派比起禁卫军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连禁卫军的军官们也成群结队,来此寻欢作乐。这里是各种“货色”的大展览,闻一多先生评论说:“诚然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决非贫血而萎靡的宫体诗所可比拟。
第三部分自“别有豪华称将相”至“即今唯有青松在”,主要描述长安上层社会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里称赞说:“写豪狞之志,如‘意气由来排灌夫’,尚不足奇;‘专权判不容萧相’……俨然如见霍氏凌蔑车千秋,赵广汉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汉代外戚专政宦官弄权很严重,皇帝有时也无可奈何。他们“转日回天不相让”,气焰嚣张犯上作乱。他们“青虬紫燕坐春风”,穷奢极欲竟比豪强。他们“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狂妄自大至可笑的地步。他们自以为有“转日回天”之力,自以为荣华永在,但不久灰飞烟灭。诗人在极写车骑、宫殿、林苑、妖姬、歌舞的豪华后,笔锋突然一转,表明在流动不已的宇宙中,荣华富贵不过如过眼烟云,终归幻灭;而这种穷奢极侈的生活也不过供后人感喟罢了。
在长安,还有与上述各色人物迥乎不同的另一类人物,那就是失意的知识分子。而作者,正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于是以穷居著书的扬雄自况,结束全篇。
最后一部分共四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是借汉代大学问家扬雄的典故,希望像扬雄那样终生致力于著述,远离尘世,与芳树为伴,不学干谒,洁身以自好。
这首言辞华丽的《长安古意》,以汉事讽唐,托古讽今。闻一多先生评论说:“讽刺,宫体诗中讲讽刺,多么生疏的一个消息。我几乎要问《长安古意》能否算宫体诗。……这回卢照邻却是在诗里又在诗外,因此他能让人人以一个清醒的旁观的自我,来给另一个自我一声警告。”诗中蕴含的“讽刺”使它具有了现实主义意义。全诗长达六十八句,以多姿多彩的笔触勾勒出京城长安的全貌。既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又暴露了长安这座繁华都市肌体中的脓疮。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不仅左思的《咏史(济济京城内)》、唐太宗的《帝京篇》无法比拟,就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和王勃的《临高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略逊一筹,可说是初唐划时代的力作。这首诗隔句用韵,平仄协调,四语一转,是“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典型特征。胡应麟《诗薮》说:“垂拱四子,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七言长体,极于此矣。”
【拓展】
1.说说《长安古意》一诗与当时的宫廷诗有什么不同?
2.另举一首托古讽今的诗,说出诗的标题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