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滕王: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封为滕王,任洪州(州治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都督时,在赣江边的长洲上建阁,名滕王阁。临:居高临下,靠近。江渚:江边。佩玉:佩在腰间的玉饰。鸾:安在车上刻有鸾形的铃铛。《礼记·玉藻》篇:“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
佩玉鸣鸾,即佩玉响而鸾铃鸣,表示人走车行。这里是说李元婴已经死了,自然也就停止了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画栋:即雕梁画栋,指滕王阁建筑的华丽。南浦:地名,在今南昌市西南。珠帘:指阁上珠饰的贵重帘幕。西山:在今南昌市西北,又名南昌山。这两句说,早上南浦飞来的云,飘拂着这华丽的楼阁;傍晚西山的风雨,飘卷着这楼阁上珠饰的帘幕。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悠闲飘荡的云彩。潭影:指倒映在水潭中的云影。日悠悠:天天这样悠闲地飘过。
物换:指自然界的变化。星移:天上的星宿因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移动着,表示时光的流逝。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帝子:指滕王。槛外:栏杆外面。长江:这里指赣江。空自流:空空地独自流着。
【作者】
王勃(650或649—676)
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都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在诗歌创作方面,王勃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那种“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绮错婉媚”之风,必须改革,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突破了齐梁以来专写艳情的诗歌内容,扩大了诗的题材。王勃的诗虽不多,但那些用清新流畅的文字,抒写积极进取和抑郁不平情怀的诗篇,朴实自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利。其文多为骈体,重辞彩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有《王子安集》。
【背景】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诗人远道去交趾探望任县令的父亲,途经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传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席挥笔写就的。
【赏析】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和序是紧密联系的,但又各自可以独立。《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这首诗,可以说是序的缩写和概括,因此也就更加凝炼和含蓄。第一句开门见山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之滨的形势。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后面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这样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造华阁的滕王已经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着眼空间,第二句着眼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紧接下来两句是静态写景。把滕王阁的自然景色和它本身的华丽加以重彩涂抹,愈益显得人事的悲凉。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自然显得冷落,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朝朝暮暮,与它为伴。这两句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言其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言其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至此,诗的意旨已基本表现出来,但表达上比较含蓄,还没有挑明点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使人感觉沉闷的韵脚之后,马上转为“悠”、“秋”、“流”三个长且柔和的韵脚,内容也由偏重空间转向偏重时间。第三联两句表面写景,实为抒情。“闲云”二字有意无意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把“江”深化为“潭”。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潭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
这使人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如今在哪里。最后两句诗人用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感情,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在换,星在移,帝子已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向东流去的。
这首诗只有五十六个字,在诗中表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表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全诗始终环绕中心——滕王阁来写。诗的结尾用对偶句作结,很有特色。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在谈到古风入律时专门谈到《滕王阁》诗:“这首诗平仄上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拓展】
1.本诗最后一联是对偶句,一般读来只觉其流动,不觉其为对偶,杜甫的诗中也常有这样的诗句,试举出几例。
2.搜集有关滕王阁的诗,比较其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