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7600000007

第7章 《岁暮归南山》

——隐士的心思你别猜

孟浩然,这个名字估计大家都很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估计大家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会背了。

但是,有谁知道,这个叫孟浩然的人,在历史上其实连名字都没留下呢?

画外音:呃!那孟浩然这三个字是怎么回事?

孟浩然的原名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浩然只是他的字,他的名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相比较那些多少有过政治生活或者接近过政治生活的诗人来说,孟浩然实在显得有些寒酸。

孟浩然出生在公元689年,家族还算有点势力,一个典型的地主阶级书香门第家庭。可惜,他出生在襄樊。因为唐朝之前是隋朝,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唐朝夺了隋朝的位置,隋朝继承于北朝,所以像他这种南方的世代知识分子家族出身的,唐朝多少有点忌讳。

但是有一种人,无路可走依然有路可走,这种人叫隐士。当然隐士不一定是穷困潦倒的人,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大家可能都熟悉,看起来“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很潇洒,实际上他更潇洒。因为,这个桃花庵在桃花坞,桃花坞在苏州主城区……人家在主城区搞了一个老大的私人庄园,能不开心吗?

孟浩然则选择了相对偏僻的地方隐居,这个地方叫鹿门山。鹿门山也算名胜,东汉末年,一个叫庞德公的名人也曾经在此隐居。东汉那会儿,隐士可就真的是过清贫日子了,庞德公为了生计,在鹿门山上采药。当时和稍晚一点跟庞德公一起隐居的好多人都出了名,比如说司马徽啦、诸葛亮啦、庞统啦什么的。甚至于诸葛亮、庞统他们的绰号“卧龙”“凤雏”都是庞德公起的。荆州军阀刘表曾经几次请庞德公出山,庞德公就是不干。

隐士的心思总是让人难以捉摸。

这个隐居在鹿门山安心读书的小青年一点也不闲着,没事就去行侠仗义,做好事从来不留名。所以虽然史书上记载了他崇尚节义、助人为乐,但是没有举出具体事例。

好吧,如果说这个还算不矛盾的话,那么他其他的一些做法,就真的让人猜不透了。在开元四年(716年)左右,孟浩然二十八九岁,一个叫张说的中央高官被调到岳州(今天的岳阳一带)当刺史。孟浩然也来到了洞庭湖边,给张说寄了一首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虽然他是隐士,但是在那个唐朝最昌盛的时代,谁不乐意去政府企事业单位混个编制,一展雄图呢?但是种种原因,孟浩然不乐意去参加科举(后世的李白也是)。好在唐朝除了科举还有引荐这条路,实际上,盛唐的顶级文艺青年往往更倾向于这条路,因为这是个捷径。

所以,孟浩然才会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他想去蹚政治的浑水,但是没有船没有桨,隐居起来又有点太对不住伟大光明的政府。所以嘛,看着那些在水边钓鱼的人,他也只能羡慕了。

张说买孟浩然的账了吗?没有。

孟浩然失去了第一次从政的机会,但是他也没怎么沮丧,带着一颗闲适淡雅的平常心,继续回到襄樊,隐居读书。隐士之所以是隐士,或许只在心境,而不是真的不问世事。不问世事的只能算出家,不能算隐居,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算身居闹市,何尝不是隐士?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孟浩然已经四十岁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岁月的流逝远比落花要无情,后世的元好问说过,四十岁了还没从政,就别从政了。孟浩然或许也有点感慨,就带了点盘缠,去了京城,打算参加一次科举试试。

可惜,他没考中。

但是科举毕竟不是唯一的出路。既然来到了长安,来到了祖国的首都,那么找人引荐,难度应该也不大。

在长安,包括未来的宰相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对孟浩然的文学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了这些关系,孟浩然找个差使似乎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浩然找到了同样喜欢山水田园诗,也同样喜欢隐逸生活的王维。

当时的王维只是个前任从八品的太乐丞(管理宫廷的礼乐),但是唐玄宗是个热衷于文艺事业的皇帝,对这些吹吹打打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所以王维还是时不时能跟皇帝有些联系的。

孟浩然来到了王维的家中,两人非常投机,毕竟在诗坛上两人的名字通常是并称的。就在孟浩然要送上他的作品给王维观摩的时候,门外一个高亢尖细的嗓音吼道:“皇上驾到!”

命运似乎在此刻如此地垂青孟浩然。但是平白无故地出现在皇帝的面前又好像有点不合适,王维和孟浩然一合计,算了,先在床底下躲一躲吧。

唐代的床,和现在的床意义有点不一样。唐代那会儿桌椅虽然已经逐渐流行了,但是床作为一种多用途的家具依然存在,作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沙发、茶几、写字台……北方的炕估计大家就算在生活中没见过在电视上也见过,跟那差不多,上面摆有小案几,喝茶、写字、聊天都可以在床上,只不过是木头的,大一点,形状更像床和沙发的结合体。

孟浩然就躲在床底下。王维和皇帝寒暄几句之后,王维才问皇帝:陛下,有个大名人孟浩然来到京城,想从政,您听说了没?

朕还真想见见他,据说是个鹿门山的隐士。

于是王维告诉了皇帝实情,孟浩然从床底爬了出来。唐玄宗很开心,向孟浩然索要他的作品,说是想看一看。

这下不得了,只要被玄宗看上,起码在中央某部门做个文书是少不了了。于是孟浩然拿出了他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亲自念给皇帝听。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从此,就别再给政府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的小房子里去吧。我没什么才能,皇帝不要我,一身的病,跟朋友的交往也少了。新长出的白发越来越让我显老,岁末的阳光更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始终带着忧愁,失眠在所难免,窗外的松树、月亮,越发让窗户显得空虚。

诗写得很好,我估计这首诗是在被张说打击之后,回到襄樊的时候写的。南山,指的是孟浩然老家的岘山。但是,唐玄宗看了这首诗,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不才明主弃……不才明主弃……”唐玄宗始终念叨着这一句,王维可能已经反应过来——这次戏剧性的面试,即将以孟浩然的戏剧性失败写进史册。

孟浩然啊孟浩然,你既不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到政府部门应聘,我什么时候嫌弃过你?你没到我这来,又何谈抛弃呢?你这不是诬蔑朕吗?

孟浩然有理也说不清,何况这个时候压根儿就不能反驳。他再一次失去了从政的机会,甚至失去了继续待在长安的机会。在唐玄宗的指示下,没有人追究孟浩然“诬蔑”皇帝的事情,但是他被勒令回到家乡。

回到鹿门山的孟浩然依然保持着宝贵的平常心,没多久,一个青年读者的来信,引起了他的兴趣。

这个读者,用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孟浩然不仅诧异这个青年读者对自己的敬仰,更对这首诗的清新高逸非常感兴趣——如此功底和文笔,他也未必能达到。他看了下署名,两个字:李白。

没多久,孟浩然得到了这个粉丝的消息,亲自邀请他到自己鹿门山的住所,两人一起畅快地游玩了十几天。或许是受到李白那种浪迹天涯的浪漫情怀感染,孟浩然也决定,来一次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旅行——到扬州去看一看,看一看江南的山山水水。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和孟浩然相约来到了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在黄鹤楼下,孟浩然乘坐一只帆船,顺江直下。年轻的李白看着渐渐远去的偶像,又作了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玩了一路,写了一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鹿门山。上天安排他生在人世间,就是让他当隐士,李白那样的生活,尝试下就够了。

后来,也曾有机会摆在孟浩然的面前,孟浩然都故意放过了。有一次,知名举荐人韩朝宗(李白都曾经希望得到他的举荐)找到孟浩然,希望他能和自己一道去京城。面对这样的机会,孟浩然也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暂时答应,约好了时间。但是到了既定的日子,孟浩然却喝得酩酊大醉。有人问他:你不是跟韩大人约好了一起去京城应聘吗?

孟浩然很淡定地说:既然喝成这样了,就别管其他的了。韩朝宗最后没能举荐孟浩然,孟浩然也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

与众不同的人往往连去世都别具创意。开元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40年,王昌龄路过襄阳,前去拜访孟浩然。

五十二岁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像个孩子一般,非要拉着王昌龄去吃海鲜、江鲜。最后因为海鲜过敏,导致背部生疮,不治身亡。

许多年后,依然有人记得这个隐士,比如一个叫杜甫的晚辈。“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古人有个习惯,就是称呼别人通常只称呼字,叫名那是不礼貌的(皇帝叫大臣都不能直呼其名,除非大臣有罪)。所以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只知道唐朝有个孟浩然,却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叫什么名。

隐士最终还是隐士,虽然有名,却把自己的名隐没在了岁月里。

同类推荐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热门推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0卷)

    讲述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又怎么回事?身边的兄弟都是在为情所烦恼,他却是为处理过多感情而烦恼,我要逆神而行!,我夏飞从现在开始,真是麻烦!你说什么?这一切全是所谓的“神”所做的游戏吗?那么。我宣誓我要反抗这个命运,少年夏飞只因为好奇而拿起一颗奇怪的珠子,却来到了一个新世界,曾经身为弈剑逍遥阁少主的他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自己所重视的人,他卷入了两个组织的战斗中,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上层人员之一。带领这个组织的人翻身做主吗?还有这么多美女都这么关注自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狂妃之吃完不许赖

    狂妃之吃完不许赖

    “我们,黄金一万两!””上官晴朝床上的拓跋阙抛了个媚眼,笑靥如花。昨晚,你可狂野了,怎么,唯有白雪葬英雄!在惨遭灭门的那个月圆之夜,一觉醒来你居然全忘了?”上官晴早把男装穿上,望着床上一丝不挂的拓跋阙,手臂断裂,强忍住笑意,努力装出一脸的委屈,坠落万丈悬崖,“原来太子殿下竟然有断袖之癖,如今,一个因为未婚夫退婚而撞死金銮殿的花痴草包女。片段三:“叫你的人统统退下!”望着蜂拥而至的御林军,上官晴把匕首往自己的脖颈处一架,猩红的血,沉声说道。“中了媚药还敢到处乱跑,上官晴的娇躯,你可真勇敢,万一将出来散步的母猪压倒可就不好了。。”上官晴侧身避开某男的狼扑,文武医全才的她竟然重生在了天启国丞相之女的身上,素手轻轻扣上某男的脉搏。“哈哈哈哈!百里溪,不,如断了线的风筝,我应该叫你上官晴才对。冷艳的气质,我的清白可都毁在了太子殿下的手中。”长孙睿的黑眸如千年古井一般幽深,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惊世的才华,“居然拿自己的生命来威胁本太子?你当你自己还是雪鹰国的一字并肩王吗?”片段一:上官晴的美眸冷冷地望了眼将自己团团围住的御林军,手上的匕首往自己的脖颈处轻轻一划,她重生的使命便是手刃仇敌,白皙的肌肤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鲜红的血痕,红白分明,也满脸惊慌。“太子殿下,分外妖娆。。“晴儿,你不能见死不救啊!”某男开始上演苦情戏。。长孙睿见状,俊脸一沉,粉身碎骨!再次睁开双眼,心中一恸,用自己的生命去威胁敌人,究竟迷了谁的眼,这是多么荒唐的行为,可是,大宇国第一才女上官晴拔出腰间的匕首,他,却不得不接受这样荒唐的要挟,她的绝代风华渐渐地被世人所发现,只因为,他在乎她的生命更甚于自己。本文美男多多,狠狠地砍向自己的手臂,女主腹黑,强大,我们之间。。。。“救命啊,此时此刻,晴儿,我中了媚药了!”某男急不可待地扑向上官晴,冲天的火,心中暗自欣喜着,终于可以光明正大扑倒晴儿了。灭门之仇不共戴天,难道说,他真的喜欢男人?“将整个怡红院送给我,她唯一能做的,我保证不会把今天的事情传扬出去的。。。。。”饶是淡定如拓跋阙,扮猪吃老虎,励志,曼妙的舞姿,宠文,带一点复仇,面对着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痴情男子,男主身心干净。”“当然,肉白骨活死人的医术,医者父母心,我怎么会见死不救呢!”上官晴拿出一包药粉递给某男,摄了谁的魂,“这里有解药一包,友情价,只有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笑话中的管理学

    笑话中的管理学

    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是与个人最贴近的学问。它指明了现代企业运行的规律和秘密,解析商业帝国的波谲云诡,找出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内在逻辑,这对于躬耕于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而言,它使个人看清了自己所栖身的公司的真实图景。本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管理学,从笑话中透析管理的本质。内容除了包含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外,还将很多的管理定律穿插其中,这些管理定律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使管理学大厦在历史的云烟中历久弥新。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中国首部反映汶川大震,中学生心灵成长的长篇小说!废墟下经常的灵魂震撼!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无限的怀念……小说着重描写了大地震中四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被挤压在废墟深层一个狭小空间里,互相关爱勉励,与一步步接近他们的死神抗争的故事。他们由过去惟我独尊一代独生子女的狭小废墟圈子里痛苦地挣扎出来,演绎出一个个凤凰涅盘磐的生动形象。——谨此献给汶川地震活着和永远离去的老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