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追求优越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感到了自卑,因而试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摒弃这种自卑感。只有当自卑感阻碍了我们对这种富有成就的追求,或者当自卑感因为对身体器官缺陷的反应加剧,并且达到某种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时,才会出现心理问题。而这时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分、过度的自卑感,它有一种力量,让人们去寻求可以较容易获得的补偿和更加有欺骗性的满足。而且,自卑情结要想夸大很困难,要想消解也需要勇气,这一情结的存在容易堵死通往成功的道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以那个患有口吃的13岁男孩为例进行说明。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这个男孩是因为自己的灰心丧气造成了他持续性的口吃,而反过来,他的口吃又强化了他的灰心丧气。这位男孩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神经性自卑情结的恶性循环。男孩不想与人交往,他想让自己藏起来,他已经放弃了全部的希望,他甚至想要自杀。他的口吃是他生活模式的一种表达和延续,这也因此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并且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也能缓解他内心的困顿。
男孩的人生目标过于高远,他总是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直在追求着声望和来自外界的认可,所以他会表现得友好而和善,他会愿意与人好好相处,并且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条理。此外,为了防止突然失败,男孩认为自己还需要一个借口,而口吃就成为了他的借口。这一案例的启发性正在于这个男孩生活的绝大部分是向着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方向在发展,而仅仅在这一阶段,他的判断力和勇气被毁坏了。
当然,口吃只是这类孩子丧失勇气后所采用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依靠天赋和后天的努力来获取成功。这类丧失勇气的孩子所采用的手段更像是大自然赋予动物界用来保护自己的锋锐爪子和尖锐犄角等。很显然,类似的手段源自这类孩子的脆弱和绝望。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手段,他们就无法面对生活。其中一些孩子采取的唯一手段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告别自己的婴儿期,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去告别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毕竟,那些无法控制大小便的孩子中,只有极少数孩子被确诊为存在大肠和膀胱疾患。这些孩子使用这些伎俩仅仅是为了博取家长和老师们的同情,虽然有时候他们会遭到同伴的嘲笑。所以说,孩子们诸如此类的表现不应该被看作疾病,而应看作他们自卑情结的自然表露,或者可以说是他们追求优越感过程中的病态或危险的表现。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男孩的口吃是怎样从一种或许是很小的心理问题发展形成的。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家中的独子,他的母亲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到他身上。当他慢慢长大后,他开始感觉到自己不再受到家人足够的关注,他能够表现的机会也逐渐在减少,所以,他开始想出了一些新方法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力。正因为这样,男孩开始变得口吃,他注意到,因为自己口吃,家人在与他说话时,便会更加注意去观察他吐字时的口形。所以,他便通过口吃将原本可能属于自己弟弟的关注和时间抢了过来。
与此类似,他因为口吃,在学校时,老师便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他身上。所以,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他都因为自己的口吃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优势”。他能够像那些好学生一样,感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而这也正是他强烈渴望的。毋庸置疑,他是个好学生,只不过,他这个“好学生”的荣誉不是他通过勤奋努力换来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虽然通过口吃得到了老师的宽容,但这个方法并不值得推荐。因为,这个男孩一旦没有获得外界足够的关注,他就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受伤。因为此时弟弟已经成了整个家庭的中心,对他来说,努力保持自己曾经拥有的关注就越来越困难。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别的地方。他认为,整个家庭中,妈妈对他来说是唯一最重要的人物,他对其他家人一概不感兴趣。
在对这类孩子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有不逊色的天赋。用同情的心态与这类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绝对不可以使用严厉的态度威吓他们。上面说的这些非常重要,但是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用一种友好的关系去激发和鼓励这类孩子,让他们能够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要想做好这点,我们就必须让这类孩子自立,通过各种方法让这类孩子相信产生于他们精神和身体上的力量,让他们相信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勤奋、练习以及毅力和勇气来获取他们一直向往着却还没有实现的一切。
在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老师对一个偏离正道的孩子做出恶劣评价。这种评价无助于孩子的任何改变,相反,这种评价只会加重孩子的怯懦情结。所以,我们应该去鼓励孩子。正如诗人维吉尔说的:“我可以,是因为我相信。”
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可以通过贬低或辱骂孩子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即使有时候这样的方法奏效了——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被耻笑而多少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但是,通过下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是多么的无用。一个小男孩不会游泳,就因为这个,他遭到了朋友们的嘲笑。终于,这个男孩忍无可忍,他从跳板跳到了深水里。人们花了很大力气才把男孩救上来。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怯懦者更看重自己的尊严,当他感觉有失去尊严的危险时,他会为了克服怯懦铤而走险。他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用这样的方法来克服怯懦是懦夫的行为,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男孩真正的怯懦无外乎一个事实:他害怕承认自己不会游泳,他认为那样会失去朋友,所以他不顾一切地跳下去,但这样做并不会克服他的怯懦,反而加强了他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怯懦心理。
怯懦的性格会破坏所有的人与人关系。怯懦者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他们常常不惜以他人为代价来换取自身的被承认和认可。怯懦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好斗的人生态度。怯懦可以摧毁社会情感,但是却远不会摧毁对别人意见的恐惧。一个怯懦者总会担心自己被他人嘲笑、忽视或贬低。所以,他总是会被别人的意见所束缚。怯懦者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国度里,并因此形成了多疑、嫉妒和自私的性格特征。
有怯懦性格的儿童通常会成为挑剔的人。他们不愿表扬他人,当他人被表扬时,他们会充满憎愤。一个人如果并不是通过实现自己的成就,而是通过贬低他人去超越他人,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怯懦者。教育者一旦发现儿童存有对他人敌意的苗头,首要任务就是将孩子从这种敌意中解救出来。如果教育者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种苗头,尚且可以原谅,但教育者是无法矫正孩子因为这种敌意而滋生的不利的性格特征的。不过,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指出孩子们的错误,向他们解释他们的错误所在,告诉他们不要期望不通过努力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清楚了儿童教育的正确方向。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我们必须加强儿童之间相互的友好关系,教育他们即使别人做错了事情,获得不好的成绩,也不可以看不起别人。否则,孩子就容易出现自卑情结,并逐渐丧失生活的勇气。
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对未来的信心,他们就会在现实中退缩,就会去追求生活中一些无益和无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补偿。教育者最神圣的职责,或者说最应该去做的,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不会丧失勇气,并且让那些已经丧失勇气的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重新获得自信心。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天职,因为只有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孩子们丧失信心都是暂时的,对于一些雄心过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般都曾经有过短时间内丧失信心的时候。虽然他们获取过一定的进步,但有些时候他们还是会丧失信心,因为他们已经通过了最后一次考试,马上就要开始选择职业了。此时,如果他们的考试成绩不是最好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努力,不再奋斗。于是,他们从未意识到酝酿已久的雄心和现实努力间的冲突会突然爆发。这时,他们会焦虑不安,会不知所措。如果他们没有在短时间内及时认识到问题所在,没有打消自己的气馁心理,他们就会变得喜新厌旧,做事情也会有始无终,并且会频繁更换职业,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再次遇到挫折,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善始善终。
儿童对自己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能只是通过简单的询问,就能够了解儿童对自己的真实评价。无论我们提问的问题多么巧妙,我们得到的回答只会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有的儿童过分看重自己,有的儿童则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对于后者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类孩子身边的成年人总是会重复这样的话:“你将来一定会一事无成!”或“你真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