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600000005

第5章 明宫三案(2)

第二天,叶向高指示三法司严刑拷打王曰乾,把这个危险人物打死在狱中。他所告发的案情太严重,又真假难辨,只有以不加追查、不事张扬、消灭活口的方式了结,才能化险为夷,化有为无。叶向高不愧老谋深算,顾全了皇室的根本利益。

这种事态反映了皇帝对皇太子的冷漠态度。正是由于这种缘故,朱常洛身边的警卫人员寥寥无几,慈庆宫一派冷清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即木梃),不由分说地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击伤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被打中的人的呼喝声、号救声,连成一片。多亏内官(宫中小臣)朝本用反应比较快,眼疾手快地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这时的东宫警备不严,内廷的太监们往往托病离去,侍卫人员也只有几个,所以就发生了梃击事件,也就是“梃击之案”。

张差被捆缚到东华门守卫处,收禁起来。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立即对案犯进行初审,案犯供称:本名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此人言语颠三倒四,好像疯子。再三严刑审讯,他的供词仍语无伦次,只是说些“吃斋讨封”、“效劳难为我”之类不着边际的话。问答了数小时,也没有将实情供出,惹得审判官不耐烦,只好退堂,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

交到刑部后,由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等奉旨审理此案。张差又供称:被人烧毁供差柴草,气愤之余,从蓟州来到京城,要向朝廷伸冤,便在五月初四日手持枣木棍,从东华门直闯慈庆宫云云。

胡、岳二人依照“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律”,拟将张差判处死刑。这是一种简单化处理方式,仅仅以“疯癫闯宫”论处,不追究是否有幕后主使人,迎合朝廷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

刑部主事王之宷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五月十一日轮到王之宷提牢,在狱中仔细察看案犯的动态。王之宷见张差年轻力壮,并无疯癫迹象,便对他突击审讯,对他说:“实招与饭,不招当饿死!”张差望着边上的饭菜,低头不语,少顷,答道:“不敢说。”王志要随从人员退去,张差这才供出了内中的隐情。

原来张差是红封教的成员(当时,秘密结社盛行,红封教是北京附近地区白莲教的一支,马三道、李守才为教主,都住在蓟州地方的井儿峪)。一天,他的舅舅马三道、外祖父李守才带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监,对他说:“事成,与你几亩地种,够你受用。”然后就跟随老太监来到京城,住在一个大宅子里,另一个老太监说:“你先撞一遭,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随即给张差一根枣木棍,领他到厚载门进入内宫,来到慈庆宫,结果就发生了上述事件。后经查证这两个太监是郑贵妃宫中的庞保和刘成。

从张差的供词可知,他并非“疯癫闯宫”,而是受宫中太监收买,闯宫梃击的。这是重大线索。王之宷立即报告皇上:“太子之势,危如累卵”,“臣看此犯,不颠不疯”,“中多疑似情节,臣不敢信,亦不敢言”。所谓“不敢信”“不敢言”的,居然是宫中太监策划的阴谋。

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开始议论纷纷,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郑贵妃及其兄弟郑国泰身上。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这种局面很快被敢于披逆鳞的陆大受、何士晋打破了。

户部官员陆大受对于此案审理中的疑点提出疑问:张差已招供有太监策应,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姓名公布于众?那个作为联络点的大宅院,为什么不指明坐落何处?他还含沙射影地暗示“戚畹凶锋”,暗指外戚郑国泰(郑贵妃的兄弟),意在引而不发。果然,郑国泰按捺不住,跳了出来,写了一个揭帖给皇上,极力为自己洗刷:“倾储何谋?主使何事?阴养死士何为?”陆大受根本没有提到“倾储”、“主使”,他不打自招,欲盖弥彰。

机敏的工科给事中何士晋抓住郑国泰辩词中的破绽,质问郑国泰:陆大受并没有直指郑国泰“主谋”,何故“心虚胆战”?既然如此心虚,人们便不能不怀疑郑国泰了。他步步紧逼,质问郑国泰:“谁谓其倾陷?谁谓其主使?谁谓其阴养死士?谁谓其灭门绝户?又谁无踪影?谁系鬼妖?种种不祥之语,自捏自造,若辩若供,不几于欲盖弥彰耶?”何士晋这种逻辑严密的推理,把郑国泰“若辩若供”的丑态暴露无遗。何士晋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条分缕析,层层剥离,字字句句直逼郑国泰,使他无地容身,不由人们不信郑国泰与此案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正如《明史》所说:“东宫(皇太子)虽久定,帝待之薄,中外疑郑贵妃与其弟国泰谋危太子,顾未得事端……(张)差被执,举朝惊骇。”

事情发生后,太子和郑贵妃先后赶来见明神宗。太子常洛气愤地说:“张差做的事,一定有人主使!”郑贵妃光着脚走来,对天发誓,向万历帝哭诉冤情。万历帝说:“外延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于是,郑贵妃就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

史书记载,郑贵妃向太子号诉,就是郑贵妃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号啕大哭,诉说事情的原委,请求太子宽恕。朱常洛既不愿意得罪他父皇,也不愿意得罪郑贵妃,不敢深究此事,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于是恳请父皇召见群臣,当众判明是非曲直,迅速了结此案。

万历帝破例在慈宁宫中召见有关大臣。万历帝在此以前,已有25年不见群臣。许多大臣,虽为官多年,也不知皇帝是什么样子。这次万历帝竟然为“梃击案”破例,也说明当时朝廷为太子的事闹得有多凶。

万历帝让太子常洛与他的三个儿子出见大臣,并严责大臣们的所作所为是离间他们父子亲情。他拉着太子的手,对大臣们说,此儿极孝,朕极爱惜。如果朕有别意,何不早作打算,废立更置,又何必要等到现在,况且朕的诸孙(指太子常洛的三子)现已长成!接着,万历帝要太子说话表态。太子也因事涉贵妃,不愿多惹是非。他要求群臣速速处理张差,并严厉指责群臣道:“我父子是何等亲爱,而你们在外廷却议论纷纭。你们这些无君之臣,是想让我成为不孝之子么?”话说到这分上,群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结果是张差被凌迟处死,郑贵妃宫中的两位太监也被秘密打死。“梃击案”至此总算草草了结。

据《先拨志始》记载,张差临刑前,颇感冤屈,用头撞地,大喊:“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他当然不会了解宫闱斗争的复杂性。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借疯癫为调护两宫计”,便是内朝与外延的良苦用心。只要不牵连到内宫,不牵连到郑贵妃,不使皇室蒙羞,一切供词、法理,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在权大于法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

舆论普遍认为,梃击案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与先前一系列围绕皇太子的阴谋,若即若离,或许就是诸多环节中的一环,亦未可知。

然而宫闱争斗并未真正结束,反而在泰昌、天启年间更为剧烈地展开,“红丸案”、“移宫案”接踵发生。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驾崩了。死讯传出,天下缟素,举国尽哀。臣民们个个都显出悲痛欲绝的样子。然而,不少人心里想的并不像他们脸上装的那样。

万历帝朱翊钧逝世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太监要齐心协力辅佐皇太子朱常洛,实际上已经着手帝位的交接,一切显得十分平静。

万历帝宾天后,皇太子朱常洛已于八月初一即了皇位,史称明光宗,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做泰昌帝。为了这位太子,几十年来,朝廷不知闹出了多少风波,也不知有多少大臣,挨了棍子,丢了官职。现在终于等到了登基的这一天,天下臣民此时的心境,就不难想像了。因为万历帝的时代毕竟结束了,他们寄厚望于新的君主,希望新皇帝能给王朝带来一些新气象,甚至扭转乾坤,摆脱危机。

泰昌帝即位后,迅速做了些顺应民心的事。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同时,泰昌帝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像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被下诏召回。

这一切都是用遗诏的名义进行的,是先帝临终前的既定方针。其实,遗诏往往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是借死人之口,说出活人想做的事情。万历帝临终前,曾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各部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等人。万历帝当时还能不能说话,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这些人知道。在这些人起草公布的遗诏中,到底有多少是万历帝本人生前的意思,也只有这些人心中明白。但无论如何,遗诏确实给当时的朝廷提供了一个清除旧朝弊政的机会。

泰昌帝即位后,朝廷上下似乎看到了希望,指望泰昌帝能一改其父之风,与朝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登极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却一病不起。新登基的皇帝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来得凶猛。太医院几位医术高明的御医共同会诊后,连开了四服重药都没有扭转病情。

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怎么会突然病倒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泰昌帝的突然病倒与他的纵欲过度有关。

朱常洛自从做了太子之后,由于离开了母亲的约束,加上父亲万历帝朱翊钧对自己的冷淡,生活失意,精神苦闷。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纵情于酒色。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皇太子妃郭氏去世以后,朱常洛就没有再立妃子。因为册封皇太子妃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神宗对于朱常洛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因此,在慈庆宫中,虽然有很多的女人,但却没有皇太子妃。也许,没有皇太子妃,对于朱常洛来说更加自由。然而朱常洛也为这种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另外,泰昌帝的突然病倒与郑贵妃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常洛虽然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但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万历帝在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万历帝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

此时,万历帝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这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太后,可以垂帘听政。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典章制度。

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

然而郑贵妃却并不甘心,面对既成事实她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李选侍企图通过为郑贵妃请封皇太后,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这使朱常洛感到左右为难。后来还是内阁首辅方从哲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把进封郑贵妃为皇后的圣旨藏于内阁,暂时秘而不宣,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对于郑贵妃而言,这不啻是一个信号。她一向要为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争夺太子的地位,处处排挤打击朱常洛,如今朱常洛已经成了当朝皇帝,而先帝进封她为皇后的圣旨又遭廷臣扣押,形势对她极为不利,迫使她不得不改变策略,力图使朱常洛捐弃前嫌,又要不失时机地控制住朱常洛。

于是郑贵妃又采取了另一个措施--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据《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但无论如何,喜爱美色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正如文秉《先拨志始》所说:“光庙(指光宗朱常洛)御体羸弱,虽正位东宫,未尝得志。登极后,日亲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欲邀欢心,复饰美女以时。一日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病体由是大剧。”李逊之《泰昌朝记事》也有类似的说法:“上体素弱,虽正位东宫,供奉淡薄。登极后,日亲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足见此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朱常洛一蹶不振的一个转折点。

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泰昌帝服用崔文升开的“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的药性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相当于泻药)后,就开始腹泻,一昼夜泻好多次,有的说一昼夜泻三四十次。此时的泰昌帝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泰昌帝服用郑贵妃亲信太监崔文升进奉的药,病情加剧的消息传出,外延舆论汹涌,纷纷指责崔文升受郑贵妃指使,有加害皇上的异谋。由此暴露出郑贵妃从送美女到进药,是预先策划的阴谋。《明史?崔文升传》说:“外延汹汹,皆言文升受贵妃指,有异谋”;《明史?杨涟传》说:“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当时郑贵妃还住在乾清宫,与李选侍一起“照管”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泰昌帝的外戚王、郭二家发觉郑、李有异谋,向朝中大臣哭诉:“崔文升进药是故意,并非失误。皇长子(朱由校)常常私下里哭泣:‘父皇身体健康,何以一下子病成这样?’郑、李谋得照管皇长子,包藏祸。”大臣们莫不忧心忡忡,担心一旦皇上驾崩,郑、李控制皇长子(朱由校),实现垂帘听政阴谋。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向大臣们倡议:郑贵妃应当离开乾清宫。杨涟还上了一道奏折,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崔文升进行猛烈的抨击:“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主张将崔文升拘押审讯,查个水落石出;并且建议皇帝收回进封皇太后的成命。郑贵妃迫于外延强大的压力,不得不离开乾清宫,搬往她自己的住所慈宁宫。

八月二十二,朱常洛召见首辅方从哲等大臣,六品的给事中杨涟也在召见之列。泰昌帝看了杨涟很久,说:“国家事重,卿等尽心。朕自加意调理。”之后,泰昌帝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同类推荐
  • 武圣关云长

    武圣关云长

    中国五千年,被尊为圣人立庙祭祀的武将仅一人,他,便是关羽!从古至今,被广为推崇的忠义楷模也仅一人,他,仍是关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惑,神威奋武、义薄云天。生能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杀手皇后:皇上随我挑

    杀手皇后:皇上随我挑

    顶级杀手魂穿嫡女,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夫君谋得帝王之位,却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一个炮灰女配,一生辛劳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拼死和渣男、渣女同归于尽,以为黄泉路远,孟婆汤苦,生生世世不再相见!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再次让她回到了穿越的原点。既然上天赐予了一次反悔的机会,踢开渣男、渣女,她势必让那些贱人生不如死。
  •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法布尔《昆虫记第九卷: 圆网蛛的电线报》
  • 乱红杀

    乱红杀

    爱,不过是奋力厮杀前的一桩憾事琴奏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毫不犹豫地把剑刺进他的胸口用他送她的剑用他教她的招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总裁的古妻

    总裁的古妻

    好消息:此文已加入半价促销活动!!!!这是一篇反穿越文,且看古代千金小姐到现代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便偷偷众位现代才俊的心!!!她只不过是小小地闹了一下当今新科状元、太师之子的婚礼罢了,居然把她逼到皇宫避难。还有没有人比她更不幸,只是不小心撞了一下墙也能穿越。敢情这是潮流啊,那她就顺应一下吧。她本是府尹千金一下子变成了凌氏帝国小公主,未免晋升得太快了吧。更有人称她为黑道老大‘圣君’的情妇,罢了罢了,就看在那位‘圣君’是她堂妹的份上,她做一下又何妨?可是她的命运会不会太惨了一点,一穿越,迎接她的居然是——绑架!!!他像骑士一样拯救了公主,令一颗芳心从此沉沦。在学校,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冷漠而又孤傲,却偏偏对她另眼相看。不出意外地,公主和王子相爱了。可是一场阴谋、一场误会让他们不得不带着对彼此的误会分手。*****************************************************五年后,褪去了昔日青春的羞涩,他不再当年年少轻狂,她不再单纯无知。阴差阳错,他成了她的顶头上司,时不时地就被抓进办公室“训话”。惹得全公司绯闻满天飞。公主和王子是否能够再续前缘?****************************************************面对穿越千年而来的“恋人”,对她的痴恋她又该怎么办?——“在龙轩,我们无法相守。是老天的怜惜,让我能在异世遇到你,我不会再放手了…”深沉阴狠的神秘人为了她背叛自己的主人,只求能与她长厢厮守。为得到她,他可以付出所有,再狠再毒的手段他也在所不惜。——“除非我死,否则你休想离开我一步。”还有大明星的霸道、强取豪夺她又能否抵挡得了?——“你是我的,总裁又如何,我现在的身份还会输给他吗?这辈子,他别想得到你!”*****************************************************五年后的某一花絮——————酒店里“两条路,你是要自己乖乖躺到床上,还是要我绑你上去?”他很民主!“可…可不可有第三条路?”她眨巴着眼睛可怜兮兮地问。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好吧,不可以是吧?某某伟人不是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瞧他一身浴袍就出来乱晃,摆明了就是想让她有机可趁…随风清的其他作品:
  • 我的人间都是你

    我的人间都是你

    “从刚才开始,转身刚想走人,却被良辰一把捉住,前几天的那一次是个意外,低头贴着她的耳边,嘴角露出一个邪气的笑,你就用这种不怀好意的眼神看着我,意有所指的说:“放心,不能随随便便的,难道你想和我重温...旧梦?”良辰一把将景好好扯入洗手间。我不是那些随随便便的女人!”景好好扯开被他攥着的手腕,【全文完】“我说过,我会认认真真的!”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妃常为贼:扑倒压寨相公

    某女:“我有孩子了。”某配角:“小狸这么可爱,我愿意当她的爹。”某女:“我不想做什么皇后,后宫心计烦死了。”某配角:“没事,后宫只你一人。”某男:“滚开,小狸是我的,她也是我的。”某女:“这样啊?我要怎么选择?不如你们都说个条件吧!”某配角:“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小狸会继承皇位。”某男:“我答应做你的压寨相公。”某女:“……”
  •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宝藏新探(走进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海洋探测、海洋潜水和海洋打捞方面的本领也在突飞猛进。这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各种各样的海底沉宝寻找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下技术去找到海底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