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400000009

第9章 互文性理论诞生的西方社会文化语境(4)

福柯、拉康、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巴特,他们在公众传闻中被视为结构主义之父。巴黎大学索邦分校的墙上写着“阿尔都塞无用”,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方法解读马克思的著作,构成了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区别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总之,学生将不满撒向了他们自认为的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些人中只有福柯和巴特从结构主义中成功地走了出来,依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备受欢迎。福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研究权力、秩序、制度,他的《疯癫与文明》就是反对理性对非理性的压制,他说一部疯癫历史就是一部非理性被残酷压制的历史,而学校、监狱、医院则是权力的象征,边沁式的全景敞视式监狱是对犯人的监视和人性的侵犯。《规训与惩罚》更是从侧面攻击了社会对人的约束、惩戒和驯服,从而使他的作品闪耀着人性光辉。福柯明智地走向街头,运动爆发时停留在突尼斯,支持当地学生运动,1969年积极参与巴黎的学生运动,支持学生造反,但在六八前对学生运动的态度则是相当保守的。而拉康则与六八没有什么关系。巴特通过六八运动意识到了结构主义的缺陷,学生们的攻击在某种程度上也许不无道理。在后期的著作中,他改变了研究路线,借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来对文本进行解构。虽然解构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语言领域、文本领域进行解构还是可能的,这样做既符合形势,又符合公众的胃口。由于性格所限而不乐意走向街头的巴特,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领地,那就是语言文本。正如国内学者汪民安所说:“巴特的不满、巴特的抗议、巴特的批判最多是在语言领域中进行的。语言既是个敌对的堡垒,也是他的栖身之地,巴特似乎在语言里找到了寄托,在文本里找到了寄托,对语言和文字的反叛、改组以及别出心裁的调情,不会承担社会压力,不会遭到任何势力的抵制,甚至不会引起语言和文本本身的抵抗反弹,这符合巴特的气质,符合他脆弱的神经,也符合他的个人主义幻想。”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9页。于是,1968年后,德里达、福柯、克里斯蒂娃的著作开始流行,这是由于五月运动被挫败后,整个社会气氛、时代精神与这种解构气质相契合,解构主义对结构的解构与学生反对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体系有着精神上的联系。这就是五月运动没有颠覆政权,在遭遇政治上的失败后却恰逢文化上的春天的根源所在。由此,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既是一股历史潮流,也是一股哲学潮流。

互文性产生的哲学背景:语言学转向

一、当代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由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了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差异性、语言与言语的不同、共时与历时、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等重大概念命题,改变了传统语言观,使语言观由工具论向本体论转换,使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逐渐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语言之风,导致西方哲学发生逆转,由认识论轴心转到语言论轴心。文学批评界也开始了一场“语言学转向”的理论变革。

“语言学转向”这一词语出自罗蒂1967年编选的论文集,论文集的名字就叫《语言学转向》。此说一出,很快风靡哲学、文学、文论领域。他认为:“通过改革语言,或通过进一步理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可以解决(甚至排除)哲学上的种种问题。”“语言学转向”的说法可以追溯得更远,早在1915年,罗素在《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中认为人们在哲学中讨论的认识论问题,大多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维也纳学派石里克在1918年的《普通认识论》和1930年的《哲学的转变》中已暗含了语言学转向的说法。

1947年,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提出了“语言是存在之家”,随后在1959年出版了他后期一本重要的著作《通向语言的途中》,探讨诗歌中的语言、语言的本质与存在意义的关系等。海德格尔后期的工作主要是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语言进行批判,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语言被看作一种工具,是人的可用之物,物为人用,这样语言就处于人和思的附属地位,因而脱离它的本质。洪堡就认为语言是有限工具的无限运用。海德格尔颠倒了语言与物的地位,在他看来,语言是存在之家,正是因为有了语言人才可以诗意地栖居,他说:“存在在思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人以语言这家为家。思的人们和创作的人们是这个家的看家人。”海德格尔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核心命题:语言是存在之家。没有语言,世间一切存在将无处安身,任何存在着的东西的存在都居于语言之中,语言为物提供栖居之地,语言破裂便无物存在。语言是皮,存在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语词为物找到了存在的意义,缺了语词,就没有物的存在,正是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引用了诗人格奥尔格的诗句来表达自己这一思想:“语词破碎处,无物存在。”原诗是这样的:

词语

我把遥远的奇迹或梦想

带到我的疆域边缘

期待这远古女神降临

在她的渊源处发现名称——

我于是能把它掌握,严密而结实

穿越整个边界,万物欣荣生辉……

一度幸运的漫游,我达到她的领地

带着一颗宝石,它丰富而细腻

她久久地掂量,然后向我昭示:

“如此,在渊源深处一无所有”

那宝石因此逸离我的双手

我的疆域再没有把宝藏赢获……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海德格尔爆料说,自己几乎是粗暴地从格奥尔格的诗中截取了一句,并大胆地将它改为陈述句:“词语缺失处,无物存在。”这里的物明显具有宽泛的意义,为无论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一切东西,物、人、神被尽数囊括。东西方哲学往往相映成趣,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诗人郭沫若著名的《凤凰涅槃》里的句子:“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它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转化,其最早出处为《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意思是一之中包括着现在、过去、将来,即宇宙中所有的一切。海德格尔这里的“物”的概念大致与“一”相同。这样,海德格尔就与传统语言学渐行渐远。正如毕默尔教授所说:“如果一位思想家像海德格尔那样,在思索传统时试图解释传统的内容并透视传统的局限性,他就必须一步一步地抛弃传统的语言。”

海德格尔批判了语言活动一直被认为是人的活动的观点,为此他区分了两个概念,即语言的言说和人的言说。在西方,以往一直认为是人在说话,这种观点长期以来不容置疑,也是显而易见的,语言从人的口中而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语言怎么能够自己言说自己呢?海德格尔说,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人在说话,语言似乎是依附于人的工具,但是人受语言规则的支配,服从它的调遣,所以是语言通过人来言说自身,语言把握着人生存的最高可能性。正如余虹所说:“从表面看,语言就像一把斧头,是任人使用的工具,但语言不是一般工具之工具,语言语言着,语言在被人使用时却拥有自身的能动性,并且正是语言自身的能动性(去蔽或遮蔽)召唤着人来使用它,因此,与其说人在使用语言,不如说语言使用人来使用它,真正的主动者是语言。”通过对语言根源的追问,语言是何处来的?也许你会回答语言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但这个别人的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别人的话是从哪儿来的,可能的回答是语言本来就存在在哪儿。语言通过人实现了自身,语言找到了自己的工具——人。所以要注意的问题是语言在先,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先有了人,然后人创造了语言,然后语言为我们所使用并服务于我们。

也许,太初本来就有词,这是圣经开篇所言。有了词,于是有了事物的出场,才有了一个一个的故事的流传。在海德格尔这里,词显然居于重要的位置,是重要的存在之一。这一点,从他所引的诗句可以看出,除了上面所引的格奥尔格的《词语》外,海德格尔还引用了哥特弗里德·伯恩的一首两节诗:

一个词语

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从密码中升起

熟悉的生命,突兀的意义,

太阳驻留,天体沉默

万物向着词语聚拢。

一个词语——是闪光、是飞絮、是火,

是火焰的溅射,是星球的轨迹——,

然后又是硕大无朋的暗冥,

在虚空中环绕着世界和我。

词汇、词语、话语还出现在其他诗人的其他诗句中,这种引用本身就是一种回到事物本身的显示与言说,所以无需费多少口舌,只需列出以下存在昭示事物本身:

那些金色的枝干

像蜡烛在秘密前点燃,

语言的星星开花了

在它初绽的嫩叶尖。

我懂得土地的词汇

……叶赛宁《心儿思慕着天空》,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的话柱

不时吐出朦胧的话语,

逍遥于象征森林的游子

树木正亲切地把他注视。

这就是人;假如那里有财富,

如同一个神亲自用礼物照料着他,

人依然盲目,浑然不觉。

他首先必得遭受痛苦;

但现在他命名他的无上珍宝,

于是必然生成词语,犹如花朵开放。

请注意下划线的词语。由此可观,“词语”是海德格尔反复强调的重心,他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指出:人通过词语与世界照面,并使存在成为可能;万物存在于词语之中,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只有在词语中“万物才首次进入存在,并成为一种是”。在《现象学基本问题》中,他又说,诗是人类体会和表达生命的基本方式,诗以词语的方式展开存在之维,是人们拥有的原初语言,使语言成为可能。海德格尔认为:词第一,诗人退居其次,诗人是语言的仆人,是精通语言的天国诸神的奴仆,是上帝的使者,肩负着任务。诗人的意义在于传达信息,是神与人的中介,诗人肩负着聆听自然之言语并寻找言词,并将其符号化,传达给凡人的任务。诗人首先是一个聆听者,其次是一个传达者。如果说在海德格尔诗学里作为主体的诗人还占据一定的地位,那么在后结构主义者巴特那里,作者则死了,剩下的只有文本,只有语词。巴特高喊作者死了,克里斯蒂娃用她的文本间性代替主体间性,杜威·佛克马认为在后现代主义世界中语词创造了我们的世界,形成我们的世界,语词正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惟一仲裁。诗人所做的只是“对意义废料的回收”。

拉康在描述他的镜像阶段理论时说:婴儿在学说话时,语言已经存在在那里了,所有的语言规则、话语都已然存在,你不能将“树”说成“花”或“猫”或别的什么,它只能是“树”,这意味着所有的言语和制约言语的语言系统、规则、秩序早已存在,人不过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将自己放置于语言的大网中而已。这就是我们常常感到语言很暴力的原因。所以,是语言在先,而不是人在先。以往哲学只注意到了人对语言的占用,事实上,这种占用是相互的,海德格尔把另一面凸显出来,即语言强行占用人来实现自身。

梅洛—庞蒂将语言与现象学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创的语言现象学,被誉为诗性哲人。他的语言现象学理论主要集中于其《符号》、《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意识和语言的获得》、《现象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著作中。梅洛—庞蒂首先认识到了语言的对话性,语言产生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在对话语境中,个体才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与他者的思想,并使二者处于一个社会交流的思维大网之中。他在《论语言现象学》(1951)中说:“当我说话或当我理解时,我体验到他者在我之中的出现,和我在他者之中的出现,这种出现是主体间性的基石。”什么是语言现象学呢?他认为,语言具有自我显示意义,语言具有的自我还原功能使事物赤裸裸地呈现在语言当中,而这种呈现表明的是它难以言传的意义。只有还原到语言本身,意义才能呈示出来。言语传递意义,并生成意义,这典型地体现在演说中,演说者一方面传递着意义,另一方面又产生新的意义。言语具有即时生成性:“言语因此是一种开放的和不确定的含义能力,即同时领会和传递一种意义的能力,人们就是靠着这种能力,向着新的行为、新的思想和他人超越。”

言语生成思想,思想在言语中显示本身,于是,梅洛—庞蒂说语词有一个意义。

保罗·利科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对诗歌语言、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进行了探讨。他首先考察了日常语言,认为日常语言既不像科学语言那样严密,也不像诗歌语言那样抒情,它们是作为一种有意选择的策略从日常语言中分化出来的。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正常现象,歧义性则是语言病态,科学语言是系统地消除歧义性的语言,诗歌语言与其相反,它寻求歧义性,保留歧义性,以便使诗歌表达罕见的、新颖的、独特的非公众经验。隐喻是诗歌的另一个特征。利科说:“人们曾说,每个隐喻都是一首小型的诗,而一首诗则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持久的隐喻。……因而诗是这样一种语言策略,其目的在于保护我们的语言的一词多义,而不在于筛去或消除它,在于保留歧义,而不在于排斥或禁止它。语言就不再是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构建单独一种意义系统,而是同时构建好几种意义系统。从这里就导出了同一首诗的几种释读的可能性。”这样利科就将语言学的问题引入了诗学领域,其思想便与东方智慧中的“诗无达诂”相映生辉,也可以看作为现代接受美学与阐释学提供理论导引。

从索绪尔的“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型的、模糊的混然之物”到海德“语言是存在之家”,“通过语言人充满才德的人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再到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都是‘语言批判’”,语言学转向几乎影响了20世纪西方所有的人文学科,对结构主义及其之后的文论也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从而使得“任何有说服力的意义理论都必须被纳入一种语言学的语境中加以讨论”。

二、语言学转向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

罗兰·巴特说:“结构主义本身是从语言范例中发展起来的,却在文学这个语言的作品中找到一个亲密无间的对象:两者是同质的。”作为一种哲学转向,语言学首先影响到了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结构主义文论。

同类推荐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热门推荐
  • 我要当后妈(完结)

    我要当后妈(完结)

    她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戒指,幸福的奔向了他们以后的家——等待她的,却看到了第三者,还约定怎么样才能夺走她家的家财......!今天,她原本该是最幸福的新娘,可是此刻她却待在机场里等着去流浪......!无意中的经过,让她听到了一件谋杀的阴谋。鬼使神差的,她居然跟着那帮黑衣人上了飞机......!“小心,”简单的两个字,让她亲眼目睹了最悲壮的爱情,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麻烦,她不明白自己的怀里为什么要抱着一个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后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什么?他不同意?呸,如果不是为了可爱的娃娃,她才懒的看他呢?她现在对男人免疫好不好?呃?可是对谁都能免疫的她,为什么会半夜偷偷的爬上他的床——她真的免疫的了吗?这本书是关于《醉千金遇上过敏总裁》里的那个娃娃脸的故事。原本是不想写的,但是给他设计的思路带多了,也在每本书都给他设计了很多的悬念,所以宝贝决定还是更新了。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

    五个兄弟姐妹到乡下度假,在那里,他们碰到了一位能帮助他们实现所有愿望的沙地精灵,孩子们这下高兴坏了……沙精作法他们变得漂亮无比,可保姆却不认识他们了,还把他们赶出家门;沙精给他们变出很多钱,可这些钱不但不能用,还害得他们差点被警察抓走……
  • 北纬三十度之神秘地带

    北纬三十度之神秘地带

    为什么在北纬30度线上屡屡发生神秘事情,为什么北纬30度线上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神秘地带,为什么传说集齐13个水晶头颅就可以知道宇宙的奥秘,地球上真的出现过十二世文明码?为什么地外生命频频造访地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浣衣奴

    浣衣奴

    因为一场冤案,她从未来太子妃成了浣衣奴,因为情敌的报复,她从浣衣奴成了一个食人老头的夫人,边关失守,她又成了俘虏。找到了杀父仇人,可是当她的匕首刺进他的胸膛的时候碎的是她自己的心。是什么让她经历这么多?是她自己的倔强还是他人肮脏的欲望?往事如烟,往事亦如尘。如烟往事随风飘逝,如尘往事却随着岁月流逝在心头越积越沉重,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什么能留在记忆里?因为一次进攻,他遇到了她,后来她在他心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一如她留在他胸口的两行清晰牙印。为什么在他满心欢喜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匕首却无情地刺进他的胸膛?又为什么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救了他?他该爱她还是该恨她?室内,暗香阵阵,清雅宜人,望去,窗前一株兰花,开的正盛。一个清瘦的男子,依窗而立,如霜月光洒在他身上,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黑影来。面容恬淡,微微扇动的羽睫在脸上投下两片浅浅的黑影,一管玉箫立于唇边,气息微动,佳音划破黑夜的寂静,动人心弦,绕梁三日。淡淡秋风吹过,夹杂些许凉意,乱发丝丝,掠过鼻尖,宽大的袍袖向后扬起,像是两个翅膀,要把这遗世独立的纯净之人带离红尘。倏的,气息骤停,佳音嘎然而止。清澈如山泉的眸,瞬间阴骘起来。蒙哥汗,凌霄,你们怎么还没来?我有点等不及了……优雅地将玉箫别于身后,男子转身,拨弄起身边的兰花。侧身对着月光,一半脸置于月光中,纯洁高雅,一半脸隐于黑暗,阴骘深沉……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小说《辛夷花开》。刚刚花了半天时间做了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解剧情有好处如果有亲想和辛联系的话,以下是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亲们可以发邮箱给我,也可以将QQ号发给辛。谢谢支持!借了朋友一个群,大家可以去里面聊聊剧情:落尘轩48542943(这个群为交流剧情所用,非诚勿扰。)推荐好文:爱音的《掩女将》燕晖的《冷情女孩》所谓伊人的《杀手皇后》江南雪的的《将军,我是你的妻》月草剑的《女策》文丑丑的《逃亡》饭饭jo的《俏皮妙妙闹古今》
  •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婚礼前的半小时身为新娘的她因一个莫名电话丢了性命。再次睁开眼才得知她已被选为神眷者并在另一个空间里重塑了生命。在这个神秘的空间,身为神眷者的她只有不断变强,不断挑战艰难的任务才能活下去!为了能够复活并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婚礼,她又将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这又会是一条怎样的强者之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

    只有经历过磨砺的人生。才能熠熠生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