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①患者长期营养缺乏;②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者,如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类药物同时服用,异烟肼与利舍平同时服用等;③嗜酒或饮酒之后;④曾对多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者;⑤患者受细菌感染或肿瘤手术不久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⑥患者处于空腹饥饿状态;⑦原来患有肝病、肝功能状况不良者。以上这些情况,都应尽量慎重用药,尤其肝毒性药物。用药前后及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随时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6.利用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减缓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如:①利用含氢硫基(SH基)的药物,以预防其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②利用半胱氨酸促进谷胱甘肽贮量恢复的作用,来减轻扑热息痛的毒性。③利用对氨基水杨酸(PAS)阻断异烟肼的乙酸化作用,来减轻和防止异烟肼对肝脏的损害。
r药物性肝炎的应对措施
一线专家强调,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就应该:
1.立即停用已知或可疑的药物,减少活动,给予保肝解毒药物治疗,如维生素、保肝降酶经典的药物等。
2.根据引起肝脏中毒的具体药物种类,应用对症的解毒药物,而对于过敏体质、黄疸较深者,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改善后,逐渐减量。
肝癌预防要遵循的四项原则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近年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预防肝癌应做: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要丰富,粗细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精米精面、动物性脂肪和低纤维素食物。因为粗粮、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多吃此类健康食品,对预防肝癌非常有好处。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癌从口生。发霉食品与肝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因此要远离致癌物,不吃发霉、腐烂的食物。
2.成烟、成酒
有资料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肝癌的概率大。酒在人体内需经肝脏来解毒。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肝硬化。如果在肝硬化基础上再饮酒,部分患者会转变为肝癌。所以戒烟、戒酒对于预防肝癌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3.防治肝炎
患慢性乙肝或丙肝的患者比正常人患肝癌的概率高10-30倍。因此,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如果已经患有肝炎,要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到以下几点炎向肝癌转变。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愤怒、忧伤等不良情绪容易伤肝,应注意心理卫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疲劳过度也会伤害肝脏,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安排好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无休止地看书、看电视、整夜打牌而不休息;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肝癌。
(第六节)误区:迈出肝病“红灯区
等误区1:不能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接触
因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的概率很低,通过间接接触传染的概率就更低了。因此,健康人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一起工作或日常接触,共用电话、电脑、办公桌椅等,都属于间接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只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餐饮器具及洗漱用具要单独使用,不要与他人混用。但是必须强调,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的人群最好要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等误区2:没有不适,胡乱用药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药物都夸大功效,
说效果有多好多好,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造成病毒产生抗药性,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治疗时,却无法选择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说,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误区3:控制到“小三阳”就不用治疗了
“小三阳”人群占乙肝病毒感染总数的1/3左右。过去认为,“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变小,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现在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的深入研究,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乙型肝炎病毒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对人体健康都是潜在的威胁,及时彻底地清除它们是最佳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应该得到治疗,但在临床上,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等原因,有些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治疗。但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引起病情恶化。但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小三阳”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1)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3)HBV-DNA检査呈阳性。
如果肝功能长期保持稳定,自觉无明显不适反应,且没有上述表现,则不需要急于治疗,只要注意自我调养即可。
误区4:患上乙肝就不能参加工作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只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项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査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正常工作和学习。据统计,我国约1/10的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
误区5:烟酒过量一定会得肝癌
有资料显示:吸烟能够增加患咽喉、口腔、食管疾病的几率。在从没有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却患了肝癌的患者中,存在很多长期大量吸烟者。这类人患肝癌的危险概率随每日吸烟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如每日吸烟1-10支,患肝癌的危险性较不吸烟者大1倍多;每日吸烟11-20支时为2倍多;吸21-30支时为3倍多;大于30支时则高达8倍以上。
从有过乙型肝炎病史的人群
看,吸烟者患肝癌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1.5倍。所以,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饮酒与得肝癌有关系吗?大家都了解,酒中的乙醇(酒精)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会毒害细胞,且这种作用和饮酒的量成正比。因此,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引起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乙醇(酒精)性肝硬化”。这种肝硬化是否可以引起肝癌,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证据。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便是少量的饮酒也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加速肝硬化的形成。经研究发现,饮酒是仅次于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据推测,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乙醇(酒精)可促进肝生。
误区6:孕妇出现黄疽就是肝病
引起孕期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如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即使是肝细胞性黄疸,可能是由病毒性肝炎所致以外,还可能是由于其他肝脏疾病引起。但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都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导误区7:孕妇氨基转移酶升高就是患了肝病
研究发现,孕妇晚期的肝内毛细胆管可出现胆汁淤积,氨基转移酶排泄障碍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但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ALT增高的孕妇不一定都是肝炎,要根据各项指标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而且一定要进行病毒指标的检测。ALT升高,可以补充水分,纠正电解质及酸中毒,病情可以迅速恢复,所以说最后才可做出诊断。
等误区8:乙肝病毒携带者治不治疗无所谓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误认为治疗不治疗无关紧要,只在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的药物就可以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全面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这样病情一旦恶化往往一经发现就会成为重型肝病或肝硬化晚期,所以这种观点要不得。
误区9:得了肝硬化就没有救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它分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两个阶段。临床观察,处于肝功能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可以长期保持健康状态,同正常人一样生产、劳动、工作和学习。这是由于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的。
因此,肝硬化的肝功能代偿期并非肝病的晚期,关键在于如何使患者长期停留在疾病的代偿期,而不进入失代偿期。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肝脏内胶原纤维的增生与降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合成与降解的强弱程度,决定着肝脏纤维化的发展速度,若能够对“合成”进行人为的抑制,对“降解”加以促进,就能使肝纤维化逆转。这一研究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视肝硬化为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到了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消痩、乏力、纳差等全身症状明显,门静脉高压、肝功衰竭可导致严重后果。
误区10:过度恐惧病毒变异不敢用药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人们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肝病病毒若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可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所以说这种讳疾忌医的做法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