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发达的古代物质文明。这既体现在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也体现在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等方面。农业是文明出现的重要保证,大约从距今一万年到五六千年前开始,在西亚、南亚、东亚和中南美洲先后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其中,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因远离其它文明中心而自成——体,是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农耕生产关系密切的家畜饲养业,在我国开始出现也很早,至今大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其中,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鸡和猪的国家。中华农耕文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农业科技理论。我国古代农学著作之多,为世界各国之冠,共有370多种。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直领先世界。如在冶金技术方面,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大规模生产铸铁的国家。在陶瓷方面,我国素有“瓷器大国”和“世界瓷国”的美称,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瓷器的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的造船技术也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宋代以后指南针用于航海,我国古代的远航事业更是遥遥领先。明初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堪称历史壮举。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和部门,都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属于中国的大约175项,占总数的百分之57以上,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等方面均表现得十分突出。
其二,辉煌的古代精神文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无数的哲人先贤,以其丰富的精神成果不断充实着世界思想文化宝库,创造出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费正清先生指出:“对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领域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展现出另外一套价值和信仰体系、不同的审美传统及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中国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历史学方面的文献记载,就某些时代或某些领域而言,远比西方丰富、详实”[2](P2-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百家争鸣,儒学在与佛学、道家思想的对立与融合中,历二千多年不衰。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以家庭为本位,强调自身道德的修养与品格的完善,它的一些优秀内容,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至今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精粹宏篇不胜枚举,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异彩纷呈。像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其作品比晚于他3个世纪的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几乎多出一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属于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最伟大的戏剧家。中国古代艺术美不胜收,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等优秀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其中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而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形成的标志之一,是至今世界上仍在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中国古代史学之发达,史料之丰富,史学理论之丰厚和史学体例之完备,是世界仅有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保存历史遗产最丰富、最完整的民族,在近代以前,中国史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史学。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兴旺发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像孔子那样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其三,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古代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步发展的。首先是周邻的国家和地区,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是欧洲、东非和北非。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文明先后出现了东渐和西传的局面。在历史上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华文明与亚洲某些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文明的关系,达到了十分密切的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文明发展进程。如中国的造纸方法,在公元4世纪时,就已传入朝鲜。朝鲜古代的建筑深受中国影响,新罗的都城平壤,就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分宫城、皇城和外城。从秦汉到隋代,从中国移植到日本的原始工业有织丝、制陶、造船、炼铁、皮革、香料、漆器、琉璃、油脂、酿酒、造纸等。日本是最早较为全面地学习和模仿中国唐代制度文明的国家。日本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唐代的先进制度,确立适应当时日本封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制度。此外,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印尼、文莱、斯里兰卡、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都比较早地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中华文明都不同程度地传播到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国古代文明对东方世界的影响,是广泛、博大、深远的,它们至今还保存在东方各国特别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语言、文字、思想、宗教、文学、艺术、饮食、服饰以至于风俗习惯里。中华文明对欧洲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贡献是世所公认的,可以说中国古代科技起了开启西方近代文明先河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大杠杆。”[4](P427)中国的精神文明,如伦理哲学、政治理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对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和不少重要的思想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伏尔泰在自己的政治历史著作《风俗论》中,就以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为根据,批判教会的蒙昧主义,盛赞中华文明。
当然,对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的认识,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既要看到他辉煌灿烂的一面,为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又要正视近代以来的落后,勇于和善于学习西方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迎头赶上,再造历史的辉煌。
二、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明包含的主要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的进步,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关于“中华文明”,我们曾作过这样的表述:“是指包括当代56个民族以及曾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5](《前言》P3)这里将中华文明的成果分为两类,是因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始,就既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为满足这种需求进行的社会生产也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两个方面,而社会生产的成果当然可大体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部分。今天看来,中华文明应包含四方面的主要内容。
1、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如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大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和考证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价值。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再如巍巍屹立在我国北方,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有一套完整的城防体系,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在世界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因而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已失去了当年的防御作用,但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仍是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物质文明历史遗产。此外,农耕、水利、陶瓷、冶金、纺织、漆器、造船、医药以及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也都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2、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从个人的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精神境界,到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和风俗习尚,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中华文明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十分丰富。仅就思想、道德方面来说,许多传统的精神文明成果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和使命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奋争精神;“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民族品格;“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重民贵民的“民本”思想;注重和谐协作的“和合”思想;“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容品格;“兼收并蓄”、吸纳异质文化的“会通”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格尊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思想,等等。此外,在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精神文明成果。例如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忠于理想、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等等。这些也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
3、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