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法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内经》提出的养生大法,主要有法于阴阳、调摄情志、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作适度、调节房事、善“治未病”等方面。
养生秘诀
法于阴阳:天地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天地自然的变化无一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养生必须首先取法于天地阴阳的消长,顺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变化。
调摄情志:人体是由“神”与“形”结合在一起的高度复杂而又完善的有机统一体,而“神”是人体生命的主宰,是机体生命活力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体现。“养神”,即调摄精神情态,是养生保健极为重要的环节。
和于术数:古人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包括了吐纳、导引、按摩、散步以及各种体育运动。
食饮有节: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五味调和能够化生精气,充养脏腑组织;但若饮食五味失调,则可损伤脏腑,导致疾病。因此,古人提出了“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等饮食调养原则。
起居有常: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与天地阴阳要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白天阳气主事之时人就要劳作,夜间阴气用事之时人就要休息。早晨阳气始生,人就要起床了;到了夜晚阴气隆盛之时,人就要休息了。违反了阴阳消长规律会给人体造成损害。
调节房事:古人强调“节阴阳而调刚柔”,就是说要调节房事,做到阴阳和合、刚柔相济,从而确保健康长寿。
善“治未病”:一是指无病之时先防病,平时注意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发生;二是指疾病尚在轻浅阶段时能“见微知着”,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变化;三是疾病形成之后尽量及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传变加重。
箴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战国·《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语译:人的生活、生存有赖于天的大气、地的水谷精气,并随着四季寒热交替和生长收藏的自然规律而不断成长。
延伸阅读
《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书中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