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悼挽联抄
纪晓岚的楹对流传极广,素有“谐联大师”之誉。
刘统勋为山东诸城人,曾任东阁大学士。卒于1733年。纪晓岚的挽联浓缩杜诗《望岳》,以泰山北斗喻其勋位、故里: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淡大星沉。
学者朱筠与纪晓岚为同榜进土。官至编修,好金石书法,卒于1781年。纪书挽联哀悼,情感凄然:
学术如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福康安郡王是雍乾年间惟一的异姓封王者,死于苗疆。纪在挽联中以唐将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和诸葛亮作比:
汾阳王名位相同,功业常新,万里有将军壁垒:
忠武侯经纶未尽,英灵宛在,百蛮拜丞相祠堂。
《四库全书》校官龚任云南道台时,卒于任所。纪的挽联忆友情,赞政绩,表述私交之深:
地接西清,最难忘枢密院旁,公余茶话;
恩深南微,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阴。
康有为联悼“六君子”
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千余名举子公车上书,倡议变法。光绪帝接受了变法图强的主张,实行百日维新。然而好景不长,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从中作梗,软禁了光绪帝,通缉、捕杀变法人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康广仁、杨锐、杨深秀被斩首示众。康有为逃到香港后,为戊戌殉难的“六君子”撰写了两副对联。
一联云: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忧,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另一联云: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挽联将康有为、谭嗣同二人的姓名都嵌入其中,表达了永失知音的悲痛心情。
黄兴悼黄花岗烈士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推翻封建王朝、缔造民国的先驱,受到万民的敬仰。1920年,烈士陵园修建时,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四字于大门。陵园内的名人楹联颇多,皆为悲歌景仰的佳作。如:
生经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民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黄兴,在陵园落成之时,心血沸腾,百感交集之余,挥泪疾书一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主事者即将黄兴的题联嵌在门前的通花铁柱上。当时中国同胞四万万,故云“四百兆国子”。
宋教仁撰联悼演员
民国初年,湖北省发生特大洪灾。一位叫杨君谋的演员为赈济灾民,在上海进行义演。他扮演一位被杀掉的为富不仁的银行经理。不料,扮演杀手的演员在“行刺”时弄假成真,将杨君当场刺死,成了一幕真正的悲剧。为此,民主革命家宋教仁撰联以示哀悼:
思天下有溺者;
非正命而死之。
意思是说,杨君谋心忧天下的民众,自己却不幸死于非命。联语情真意切,颂扬了死者的高尚情操,也传达了对其早逝的痛惜。
挽黄兴悬联寓讽意
黄兴病逝时,正值讨袁战争胜利之时。北洋政府迫于形势,为其举行了国葬。如此一来,黄兴生前反对过他、诽谤过他、出卖过他、迫害过他的一干人等,都跑来悼念。治丧时,挽联达数千副之多。其中有两副挽联,对这种情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其一: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
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其二:
甲也为先生友,乙也为先生敌,丙也与先生叛离,丁也得先生亲信;三三两两,幸当大会齐临,试俯首扪心,亦曾愧对先生否?
成则受国人欢,败则受国人骂,生则遭国人猜忌,死则令国人悲哀;是是非非,直到盖棺定论,愿从头细想,果何辜负国人乎?
李大钊悼孙中山联
1925年3月12日,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李大钊作了一副长达两百余字的挽联悼念。原文是:
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孓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卿育萌兴于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心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夺,经济侵凌,甚至共营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于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振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对联声情并茂,气势如虹,洋洋洒洒,蕴藉丰富。读之令人回味再三。
上联从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广东写起,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踏上革命道路四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与浩然正气。这种正气、精神,将如江河奔流,源远流长,永不会泯灭。下联讲述了中国近代的境遇,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被列强垂涎、觊觎,中华民族已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在这样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溘然长逝,怎能不令亿兆人民悲痛万分?人民将会化悲痛为力量,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共同努力以完成自由独立的革命大业。对联饱含深情,对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无限景仰,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信心。
刘揆-悼孙中山联
国民党元老刘揆一为悼念孙中山制了一副长联:
天心太不仁矣!胡丧斯空前绝后之完人。揖让迈尧,征诛踵武,辩才优于邹盂,博爱广于墨翟,平等真于释迦。数千年专制威权,纯赖苦衷改革。旗张百日,初困雷乡;血染黄花,再挫南越。论到援宁救鄂,策画尤艰,光复汉山河,巍巍元首,敞屣尊荣。岂期约法无灵,群雄多僭名割据。珠江开帅府,挥泪兴师,利钝非所知,惟有鞠躬尽瘁死。
国运亦奚衰乎?谁竟此三民五权之主义?克强早逝,松坡云亡,项城深负公托,黄陂徒有公心,河间直与公敌。二万里共和乐土,渐成满目疮痍。神圣劳工,畴为主宰,职业政治,痛失导师。记得行易知难,学说不朽。陶熔新社会,眷眷同盟,仔肩责任。自愧壮怀虚抱,昔时曾受命阽危。行馆读遗书,服膺垂诫,精诚永相感,何容乱世苟全生。
对联引经据典,夹叙夹议,赞伟绩颂后来,情真意切,令人击节赞叹。
柳亚子的几副挽联
柳亚子,原名慰高,后改名弃疾;字安如,改字亚庐、亚子。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江苏吴江人,清末的秀才。早年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后从事反蒋斗争和抗日宣传。孙中山病逝后,上海各界于4月12日举行追悼大会,柳亚子的挽联如下:树弱小民族解放先声,列宁而还,公真健者;
与帝国主义奋斗救世,斯人已往,谁其嗣之?同年5月。作者回故乡召集中山先生追悼会时,又挽一联:薄华盛顿而不为,何况明祖?于马克思为后进,庶几列宁。
两联与古今中外名家作对比,高度评价了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业绩、功勋。
1920年10月,柳亚子的好友、诗人沈眉若去世。他除作《哭长公》诗外,另作挽联一副哀悼:鲁连使秦将却兵,豪气难消,玉貌围城天下士;
无忌为侯生执辔,霸才终老,西风落日大梁门。
联对用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和魏国信陵君的故事作喻,讲述了风风雨雨三十年的交情。
陈独秀挽朱执信联
朱执信,原名大符,祖籍浙江,生于广东番禺。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多年,成为其左膀右臂。是国民党元勋中著名的左派人物。1920年下半年,在广东策动桂系军阀反正,在虎门遇害。1921年,在朱执信遇难一周年的纪念会上,中国共产觉领导人陈独秀送了一副挽联:
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
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对联高度评价了朱执信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地位,热情讴歌了先辈志士的革命精神与追求。文字简练,对仗工整,属于佳作。
于右任撰写的挽联
于右任原名伯循。陕西泾阳人。清末举人。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长、国民党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去台湾后一直思念祖国,临终前有“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的哀鸣,感人肺腑。于右任很有才学,曾是南社成员,工诗能文,颇擅楹对。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后,于悲愤不已,题挽联哀悼:
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
君岂与武贼仇,君岂与应桂馨和洪述祖仇,君与专制魔王余孽仇。
武贼指凶手武士英。应、洪为同谋。
沪军都督陈美于1916年5月被袁世凯爪牙杀害。于书挽联二则:
求仁而得何怨,
贼民之主不忠。
十年薪胆余亡命
百战河山吊国殇。
陈其美潮州墓前的牌坊石柱上的挽联为:
春赏秋祠生民泪
山色湖光烈士坟。
1918年4月,靖国军在陕西栎阳县举行大会,追悼反击陈树藩战斗中阵亡将士,于与井勿幕联名题联:
百战功高,魂魄归随秦塞月;
三军泪坠,哭声欲撼栎阳城。
1918年11月,陕西督军陈树藩指派李栋才杀害了靖国军总指挥井勿幕。遗体下葬时,于题联痛斥祸首:
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
谁言李栋才,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撰写长联,评述一代伟人的功绩:
总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直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历程中揖让征诛,举同尘土;
流九万里志士劳民之泪,始知其来也有因,其生也有自,瞑目后精神肝胆,犹照人寰。
1926年8月,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病逝,于书挽联赞扬其无私之奉献和卓绝的才华。
厚殖善亡,愿散资财及当世;
中天胪唱,尚留文采殿前朝。
书画篆刻家吴昌硕病逝时,于书挽联赞其成就:
诗书画而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
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1938年,书联悼挽在湖北安陆抗击日寇的二十六军阵亡将士:
经百战浴血功,洗清汉水;
留一片伤心地,还我长城。
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于1939年在四川病故。于书挽联道:
中兴有哲嗣
遗惠溥西川。
朱少屏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也是南社创始者之一,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1942年任驻菲律宾领事,被日军杀害。于书挽联追缅:
报国填沧海
成仁重泰山。
曾任湖北、浙江省建设厅长、南京市长,有“民国第一清官”美誉的石瑛,于1943年12月病殁。于书挽联道:
人传清操真余事,
世际艰难悟大贤。
丁惟汾曾反对袁世凯复辟,后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等职。对《尔雅》、《毛诗》等多有研究。1954年在台湾病故,于在挽联中写道:
开国为元老,
传经作大师。
谭延闿几副挽联
谭延闿字组安、组庵,号畏三。湖南茶陵人。光绪年进士。1911年长沙起义后,被举为湖南省都督。1927年后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工诗擅对。1916年10月,革命家黄兴病逝,致挽联曰:
当世失斯人,几疑天欲亡中国;
遗书犹在箧。此行吾愧负平生。
黄兴在长沙明德中学任教时,龙萸溪曾匿其行踪以躲避清廷搜捕。谭延闿代龙萸溪书挽联曰:
一时毁誉总皮毛,记当年复壁留宾,早识英雄本天授;
廿载交期如骨肉,才几日寓庐话别,空余涕泪望魂归。
蔡锷在日本病逝后,谭痛哭作挽联二则,其一:
天地一英雄,出死入生,提挈河山还故有;
邦家两愁惨,眼枯泪尽,艰难身世复何言。
另一联言良将去世,满目凄伤、彷徨:
心事如白日青天,遂使贞诚回劫运;
家国正风萧雨晦,况兼孤露哭余生。
孙中山逝世,谭书挽联追悼:
先觉觉后觉,先知觉后知,其自任天下之重;
有饥由已饥,有溺由已溺,微斯人吾谁与归。
上另一联为:
旭日丽中天,数万古英雄,孰堪匹敌;
大星沉朔野,率三湘子弟,共哭元戎。
同盟会员何天炯,广东兴宁人。曾参加过黄花岗战役、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时谋划讨袁。曾任孙中山的驻日代表。孙中山逝世后,他悲恸不已,同年7月病逝于广州。谭书挽联追悼:
又弱党中一健者
我为天下哭斯人。
1925年8月,革命家廖仲恺被枪杀于广州。谭书二联哀挽:
其一:
为党为国,竭尽忠勤,进德更堪钦,此日牺牲原自许;
足食足兵,正同艰巨,过谈曾有约,故人魂梦尽频来。
其二:
振起革命精神,独往独来,三十年如一日;
誓扫国民障碍,立功立德,亿万姓纪千秋。
书画家曾熙,晚号农髯。湖南衡阳人。光绪年进士。曾主持石鼓书院。逝世后,谭书挽追悼:
兄事卅年,岂意违离成死别;
才高三古,只将书画了生平。
秋瑾联挽母亲
1905年,秋瑾还在日本留学时,母亲逝世。秋瑾十分悲痛,书长联一副寄托哀思:
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奉母百年岂足?哀哉数朝卧病,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二。
爱我国矣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他日流芳,应是慈容无再见,难寻瑶岛三千。
金武祥的几副挽联
金武祥,清末民国初时人。祖籍江苏。工诗擅联。
清代学者、文学家陈澧于1882年病逝。金武祥悲痛万分,书挽联道:
推南交第一儒林,唯公抱道德经,共仰高风尊学海;
留东塾千秋著述,从此读诗问字,不堪别业过钟山。
光绪时进士江标,曾任湖南学政。参与创办时务学堂。力主变法维新。后以四品京堂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变法失败后被革职。著有《灵鹣阁丛书》等。1899年辞世。金书挽联悼念:
蓬瀛着望,沅澧持衡,只缘贾谊忧时,顿使盛年悲鹏鸟;禅院播经,山塘载酒,才共江淹赋别;不堪遗集读灵鹣。盛宜怀于武昌起义后流亡日本。1916年3月在上海病逝。金曲笔行文,只提逝者的才华与私交,留其功过待后人评说:管子天下才,公论他年青史在;鲍叔知我者,故交此日白头稀。管子,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管仲。鲍叔,鲍叔牙,以知人善任著称。齐桓公即位时,任鲍叔牙为宰相,鲍坚辞不就,另荐管仲。管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马君武致母亲挽联
马君武原名道凝,又名同,字厚山。广西桂林人。1905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广西大学校长等职。1930年,马君武的母亲在上海病故。他亲书挽联悬于客厅:守寡逾卅年,以手杖儿子读书,以工资给儿子吃饭,夜半且缝衣、且课读,往事历历如在目前,至今辜负慈恩,大罪此生莫可赎;离乡廿九载,以祈祷祝国家兴盛,以悲哀叹国国家危亡,年来益思乡、益念旧,天下一滔滔未能归去,自有永生乐土,灵魂不死岂须招。
邵力子的几副挽联
邵力子原名邵景奎,字仲辉,后改名闻泰。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历任甘肃、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长、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中监委等职。1949年参与国共和谈,后脱离国民党。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全国人大、政协常委。邵力子学识丰富,擅长楹联属对。1922年元月,湖南劳工部教育部主任黄爱、委员庞人铨领导长沙华实公司第一纱厂工人举行罢工时,遭赵恒惕(省长)派军警镇压,黄、庞二人被杀。同年3月,追悼大会在上海举行。邵撰送一联: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要杀身成仁方称志士;劳工中正多觉悟分子,能前赴后继哪怕强权。伍廷芳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兼财政部长等职。北伐时一度代行总统职,支持讨伐陈炯明叛乱。1922年于广州病逝。邵与叶楚伧共挽一联:
排众毁而来,力助孙公,如云霾四围,双瞻日月;
遵遗父所指,处分国事,要海疆一旅,迅扫搀抢。
“搀抢”句语出司马相如《丈人赋》:“揽搀抢以为旌兮,靡屈虹而为绸。”为彗星名,又作搀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