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08

第8章 行由品第一(2)

[2]言生死之苦,如大海然,无边际也。《止观》一:“动法性山,入生死海。”《六祖金刚经口诀》:“凡夫之人,生缘念有。识在业变,习气熏染,因生愈甚。故既生之后,心着诸妄。妄认四大,以为我身;妄认六亲,以为我有;妄认声色,以为快乐;妄认尘劳,以为富贵。心目知见,无所不妄;诸妄既起,烦恼万差。妄念夺真,真性遂隐;人我为主,真识为客;三业前引,百业后随;流浪生死,无有涯际。生尽则灭,灭尽复生;生灭相寻,至堕诸趣。转辗不知,愈恣无明;造诸业罟,遂至尘沙劫尽,不复人身。”《法华经·方便品》:“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三昧经》:“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华严经》:“张大教网,亘生死海;渡人天龙,置涅槃岸。”《盂兰盆疏新记》:“苦海者,三界苦道,无有边底,故喻海也。”《六祖金刚经注》:“心若清净,一切妄念不生,能渡生死苦海。”《竹窗随笔》:“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百千劫,曾无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出离生死,即出三界也。《传心法要》下:“问:‘如何是出三界?’师云:‘善恶都莫思量,当处使出三界。’”

自性[1]若迷[2],福何可救[3]?

[1]上自诸佛菩萨,下至蠕动蠉飞之生类,其品类虽千差万别,无非以不变之真性为体。若迷于此真性,则为烦恼所覆障,而成生死流转。若悟此真性,则能出离生死,而得入于涅槃。此其性谓之自性,即本有之自性也。其自性不迁不变,又谓之如来之自性,又名为真如,又谓之自性真如。自性之本佛备于已身,其本佛,谓本有之自性也。

[2]《金刚三昧经》:“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其父谓言:‘迷子,汝勿欣怿,所得金钱,是汝本物,汝非有得。云何可喜?’”按:本物即自性也。若迷自性,犹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也。

[3]福者,即从福田求得之人天福报也。虽得福,亦不能救生死轮回之苦。《智度论》三十三:“福者,善有漏。”《增一阿含经》一:“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百论》上:“福报灭时,离所乐事。”《智度论》十六:“无色界天,乐定心著不觉,命尽堕在欲界中,受禽兽形。色界诸天,亦复如是,从清净处堕,还受淫欲,在不净中。欲界六天,乐著五欲,还堕地狱,受诸苦痛。见人道中,以十善福贸得人身。人身多苦少乐,寿尽多堕恶趣中。”《心地观经》五:“三界之顶,非非想天;八万劫尽,还生下地。转轮圣王,千子围绕,七宝眷属,四洲咸伏。寿命报尽,须臾不定。我今亦尔,假使寿年满一百岁,七宝具足,受诸快乐,琰魔使至,不免无常。”按:据此则知,虽享受非非想天转轮圣王之福报及人间之福寿康宁,亦终不免再入生死大海之苦。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1],取自本心般若之性[2]。各作一偈[3],来呈吾看。

[1]《大乘义章》九:“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法华经义疏》:“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

[2]《智度论》四十三:“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即般若之理体,本来具于众生之本心中,离一切虚妄之相之般若实性也,是所证之理体也。(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文字般若,解释上之二般若之文字,如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之般若经是也。”按:此般若指第一种实相般若而言。下同。

[3]偈,音“奇”。佛家所唱词句,谓之偈。汉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一偈也,然亦有变体而不限此例者。

若悟大意[1],付汝衣法[2],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3],不得迟滞[4]。思量即不中用[5]。

[1]《止观》一:“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

[2]传正法而更授以师之袈裟也。见《传灯录》三。《五灯会元》一:“达磨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按:此指达磨相传之衣法也。《传心法要》:“自达磨大师到中国,惟说一心,惟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又云:“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见得,名之为法。”

[3]火急,言如火之急也。《北史·齐武帝纪》:“帝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

[4]滞,音“彘”。迟,留也。

[5]思量,思虑事理而量度之也。《法华经·方便品》:“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不中用,即不适于用也。《史记》:“始皇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林子坛经汎释》:“佛之妙义,虽曰不属之言语文字矣,而其所以发之言语,见之文字者,亦非有待于拟议而安排也。故曰思量不中用。”

见性之人[1],言下须见[2]。若如此者,轮刀上阵[3],亦得见之[4]。

[1]彻见自心之佛性,名见性。《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永平道元法语》:“见性,即佛性也,万法之实相也,亦即众生之心性也。”又曰:“众生迷于此性故,轮回六道;诸佛觉悟此性故,不受六道之苦。”

[2]《顿悟入道要门》下:“师曰:‘见性者即非凡夫,顿悟上乘,超凡越圣。迷人论凡论圣,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说事说理,悟人大用无方;迷人求得求证,悟人无得无求;迷人期远劫证,悟人顿见。’”

[3]轮刀上阵者,言舞刀如车轮之转而入军阵作战也。

[4]原注:喻利根者。

众得处分[1],退而递[2]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3],有何所益?神秀上座[4]现为教授师[5],必是他得。我辈谩[6]作偈颂[7],枉用心力[8]。

[1]处分,处置也。别本此下有“来经后院”四字。

[2]递,音“第”,更迭也。

[3]将,赉也,持也。呈,送也。

[4]《宋高僧传》卷八:“释神秀,俗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闻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以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龙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僧寺有上座一职,在住持之下,为一寺之领袖。又其位最高,上更无人,故名上座。为一切沙门所尊敬者。《五分律》十八:“佛言上更无人,名之上座。”

[5]教授师,为五种阿阇梨之第三种。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等。《辅行》四之三:“宣传圣言,名之为教。训诲于义,名之为授。”

[6]谩,音“瞒”,汗漫也,宽泛也。

[7]梵语偈陀,此译颂;梵汉双举,名偈颂。偈注详前。

[8]劳而无功曰枉。心力,谓人所以运用其心思之能力也。《梁书·徐勉传》:“吾年时朽暮,心力稍殚。”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1],何烦作偈?神秀思惟[2]: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3]。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4]?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5]。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6]?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1]依止者,依赖止住于有力有德之处而不离也。

[2]《法华经·譬喻品》:“常思维是事。”《汉书·董仲舒传》:“思惟往古,而务以求贤。”

[3]“为我”之“为”读去声。

[4]见解,犹言见地,见到之处也。《传灯录》:“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5]求法,求正法也。犹言:我呈此偈,为求正法即是善,为夺祖位即是恶。

[6]若为觅祖位而呈偈,则心同凡夫,如此,则与夺五祖之祖位何别?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1],拟请供奉[2]卢珍[3]画《棱伽经》[4]变相[5],及五祖血脉图[6],流传[7]供养[8]。

[1]廊,堂边庑也。

[2]供奉,官名。唐时凡有一材一艺者,得供奉内延,故有翰林、供奉诸名。至宋时,尚有东西头供奉官。清代之在南书房行走者,亦自称内庭供奉。

[3]《指月录》四,作“处士卢珍”。《传灯录》三、《会元》一,又作“处士”。

[4]棱,与“楞”同。《楞伽经》有四译本,今存三本:一、宋求那跋陀罗译,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凡四卷,又名《四卷楞伽》。二、元魏菩提流支译,名《入楞伽经》,凡十卷,又名《十卷楞伽》。三、唐实叉难陀译,名《大乘入楞伽经》,凡七卷,名《七卷楞伽》。明释宗泐《注解》一:“楞伽是城名,华言不可往。其城在南海摩罗山顶,无神通者不可往。佛于此处说法,即佛境界也,以处表法也。”

[5]画《楞伽经》中说法时会处众等之变相。犹言观音经变相、地狱变相也。

[6]五祖,谓自初祖达磨大师至五祖弘忍大师也。血脉,体内流通血液之经络也。今借此图以形容嗣续列祖之传。五祖血脉图,谓传授列祖之奥旨,而记其相承之名也。《起信注疏》一:“血脉相承,一向蹑前起后。”

[7]流传,犹传布也。《十六国春秋》:“大化流传。”

[8]犹云奉养也。后世称献佛及饭僧,亦曰供养。《华严经》:“诸供养中,法供最重。”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1];行至堂前,心中恍惚[2],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3],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4],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身是菩提树[5],心如明镜台[6]。时时勤拂拭[7],勿使惹尘埃[8]。

[1]数度,数次也。

[2]恍惚,见不真切也。

[3]不堪,不胜也。《左传》:“君将不堪。”

[4]三更,夜间十二时,丙夜也。详下“五更”注。

[5]此譬喻之辞也。《西域记》八:“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日,叶皆凋落,顷之复故。”

[6]《起信论》:“众生心者犹如于镜。”《性理大全》三十二:“程子曰:圣人之心,明镜止水。”镜奁之大者,上可架镜,故名镜台。《庾信赋》:“镜台银带,本出魏宫。”《竹窗随笔》:“如喻心以镜,盖谓镜能照物。而物未来时,镜无将迎;物方对时,镜无憎爱;物既去时,镜无留滞。圣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际空寂,故喻如镜。然取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实无知。心果若是之无知乎,则冥然不灵,何以云妙明真体?”

[7]拂拭,谓除其尘埃也。《南史·殷景仁传》:“景仁便拂拭衣冠。”

[8]《禅源诸诠》卷二:“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或曰:此偈二句譬喻,言体;二句修行,说功。金源史肃诗:“身似卧轮无伎俩,心如明镜不尘埃。”

秀书偈了[1],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2]有缘[3];若言不堪,自是我迷[4],宿业[5]障重[6],不合得法。圣意难测[7]。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8]。

[1]书,写也。了,毕也。

[2]“法”字注详上文“付汝衣法”句下。

[3]《观无量寿经》:“有缘众生,皆悉得见。”《报恩经》七:“佛世尊应现世间,引接有缘。有缘既尽,迁神涅槃。”

[4]迷,谓心暗于事理而不悟也。《大日经》一:“云何迷心?谓所执异、所思异。”《大乘入道章》下:“迷心不悟,一行尚不能依。”

[5]宿业,为作于前世善恶之业因也。《资持记》上三之一:“宿业所追,致使此生虚丧。”

[6]障,烦恼之异名。烦恼能障碍圣道。《大乘义章》五本:“能碍圣道,说以为障。”

[7]圣,至尊之谓;圣意,圣人之意也。《后汉书·徐昉传》:“五经久远,圣意难明。”测,度量之也。

[8]汉旧仪,夜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夜,乙夜毕传丙夜,丙夜毕传丁夜,丁夜毕戊夜,戊夜毕,是为五更。《颜氏家训》卷下曰:“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1],不见自性[2]。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3]: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4],皆是虚妄[5]。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6];依此偈修,有大利益[7]。令门人炷香[8]礼敬[9],尽诵此偈,即得见性[10]。门人诵偈,皆叹善哉[11]。

[1]入门未得,言尚未入门。

[2]此指五祖平日见神秀不见性而言。

[3]此五祖见偈,与供奉言也。

[4]事物之相状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者曰相。《大乘义章》三本:“诸法体状,谓之为相。”

[5]《六祖金刚经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者,虚则不实,妄则不实。既不真实,相即非相。”又云:“非独佛身,相即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色身有相,故言虚妄。”

[6]《大乘义章》八本:“地狱等报,为道所语,故名为道,故地持言。乘恶行往,名为恶道。”《普照禅师修行诀》曰:“且凭世间有为之善,亦可免三途苦轮。于天上人间得殊胜果报,受诸快乐。”

[7]《六祖金刚经注》:“希求福利,得福虽多,而于识心见性,了无所得。傅大士云:‘宝满三千界,賫易作福田;性成有漏业,终不离人天。”

[8]炷香,焚香也。

[9]礼拜恭敬也。《普贤行愿品》:“一者,礼敬诸佛。”

[10]依此偈修,能享人天福报,此是实语。诵偈见性,此是五祖权辞。

[11]善哉,称赞之辞。《智度论》:“欢喜赞言,善哉,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1],看弟子有少智慧否[2]?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3],了不可得[4]。

[1]与乐名慈,拔苦名悲。《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2]少,些少也。

[3]《宝积经》二十八:“于无上菩提,坚固不退转。”

[4]《黄檗传心法要》下:“问:何处是菩提?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云:如何发菩提心?师云: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去,惟拟作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1],不生不灭[2]。

[1]《传心法要》下:“达磨来此土至梁、魏二国,只有可大师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即别,悟即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优秀小学生爱玩的思维游戏

    优秀小学生爱玩的思维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伙伴,是童年不能缺少的一个音符。与游戏为伴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本书中的益智游戏包括逻辑思维游戏、几何思维游戏、数字思维游戏、创章类思维游戏和脑筋急转弯等。编辑对思维游戏进行了有效的分类。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寓教于是乐,在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智力,何乐而不为?把它送给你的孩子,他们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 奇趣生物探谜

    奇趣生物探谜

    每个人都知道物种是通过不断进化才远离了大自然的淘汰,地球上的生物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一些奇特而有趣味的生物进化故事。在人类所拥有的生活方式以外的生物又是如何进行自己的生活以及进化呢?生命究竟是什么?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一连串的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本书将带你走进生物的丛林,一起感受其中的奇特和趣味,探索与解读更为诡谲的生物奥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邪王缠爱百变毒妃

    邪王缠爱百变毒妃

    精彩片段:他----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魔尊,杀人都不带眨眼,那她似乎可以由衷感谢老天给她重生的机会。可是----为什么让她穿到这讲不出历史的朝代?也罢,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妖娆似罂粟的男子反手一抱,将人紧拥在怀,温热的气息在耳边缭绕,出口之话还是一样霸道,却多了丝真诚和温情:“想你了,她做到了,所以也许你想我。至于我是你什么人,你心里清楚。身边更是美男环绕,即便同归于尽也甘之如饴。玩阴谋、论诡计,她从不输任何人。她广纳贤才,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他----天朔皇朝六皇子,人称"逍遥王",行事放荡不羁,反正她也从没想过要颠覆历史,风流韵事无人不晓,府里如花美眷一箩筐,却从来都是摆设,眼底的深情只为她一人。凤眼微挑,溢出满满柔情,所以她从不奢望自己会上天堂。可要不要这么坑爹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好,执起她的手,坚定而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哪怕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都会守着你、伴着你,哪个不是活得风生水起?而她享誉杀手界的"暗蝶"及双重身份的"无影"还会惧怕这小小的妓院?但狗血的是,永不分离!"他----暗夜阁阁主,杀手界的老大,常年冷酷冻人。她非万能,或许做不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穿就穿吧,可并不妨碍她以自己的意愿行事。可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她,二十来年的冷静土崩瓦解,对上她的笑,不就是妓院吗?传说中的穿越女个个有主角光环罩着,他所有的自制防备丢盔弃甲。设酒楼、开妓院、建赌坊、挖煤矿。一不小心已家财万贯,再不小心被封了个郡主,又不小心被人求着做武林盟主。看着女子殷红的掌心,他心疼了,这个自己一直当宝贝宠着的女人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伤了,还口口声声说可以保护他。他需要女人的保护?可听到这句,不知则活得轻松。但,顿觉五味杂陈,泛着心酸和感动,还带了点甜,原本的怒气奇迹般瞬间消弭。"疼了"他哪里真舍得骂她,看着她呲牙咧嘴的样子哭笑不得,手上沾满了他人的鲜血,低喃了一声,"傻女人!"他----天朔五公子之首。她竟然是他人手中争权夺利的棋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棋子?谁说棋子就不能有自主意识?惹了她,只为了亲手终结这个害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她偏要做刀俎,让他人为鱼肉,看谁能笑到最后。对女人了若指掌,甚至能闻香识人。常年游戏花丛,却片叶不沾身。直到遇上她,老天并没有舍弃她,死缠烂打、扮乖卖萌、狗腿殷勤,无所不用其极,只为博她一笑。
  • 双生

    双生

    双魂少女换壳重生,挑战史上最鬼畜高校向阳高中!鸡飞狗跳的同居生活酣畅淋漓的竹马之恋。卖萌当道不是罪,推倒帅哥才是真!90后鬼马青春写手索妃爱,用爆笑和眼泪刺激你的阅读神经。不被征服,便被沦陷。陪你一起,学会爱。
  •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本书精选了60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室内植物,采用翔实地叙述,配以大量高清图片,分别从名称、别名科属、外观特征、养护要领、保健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的药用、养生、美容护肤、香薰等功效,并融入了家庭小药方、花卉菜谱、精油及花草茶方面的知识。本书的目的是让爱好植物的读者对室内植物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并且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在如何养护植物和欣赏植物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这些植物达到保健的目的。如何利用“植物疗法”使现代的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愉悦心情,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室内植物的保健功能,都是本书试图完整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 腹黑宝贝懒娘亲

    腹黑宝贝懒娘亲

    田心,天羽国大公主,成亲当天遭遇刺客掉下山崖,六年之后,她带着宝贝女儿重归故里,招摇过市,横行霸道,开青楼,闹皇宫,惩恶人。母女俩同心协力,任你是恶毒贵妃还是嚣张公主,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灭一双。【片段一】田甜:“娘亲,有个男人一直色迷迷的盯着我看。”田心:“挖了他的双眼,看他还怎么看。”田甜:“可是娘亲,他长挺帅的啊,我下不了手。”田心:“有钱吗?”田甜:“看他穿着富贵,一看就是个有钱人。”“那就把他劫了。”反正她们娘俩现在正缺钱也缺一个带路的车夫。【片段二】凤天歌:小甜甜,我是你爹啊!田甜:叔叔,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爹都已经魂飞西天好多年了,别以为长得帅点就可以随便乱冒充我爹爹,我的爹爹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冒充的。某男转身怒视身后懒懒躺在床上的女人,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连爹都不认了。【片段三】次日,一张绑架信赫然摆在田心的眼前,小甜甜被绑架了。第二日,秦氏镖局被神秘人一番痛揍,秦家三百人口全被一排排挂在城墙之上,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我是禽兽’四个大字。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
  • 军事探谜

    军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