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6

第16章 疑问品第三(1)

此品述韦使君疑问达磨祖“无功德”语与往生西方等说。《唯识枢要》明五种问:“一、不解故问;二、疑惑故问;三、试验故问;四、轻触故问;五、为利乐有情故问。”按:今言疑问者,总兼五,别当第二也。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1]。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2]。今有少疑[3],愿大慈悲[4],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5]?

[1]大会,大法会也。大会而兼吃斋,故云大会斋。《般舟赞》:“一一大会随人入。”斋,戒也,敬也。又,斋食也。就戒律上言,食分时、非时,正午以前为正时,正午以后为非时。时则可食,非时则不可食。《大毗卢遮那经》:“我以佛眼普观一切众生大菩提心之正因,唯以持斋为根本。”

[2]不可思议者,言理之深妙,事之稀奇,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注维摩经》一:“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金刚般若经》:“当知此经义不可思议。”

[3]少,不多之意。

[4]大慈悲,即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5]可不是,犹云岂不是。宗旨,谓正确之意旨也。《行事钞》上之一:“寻讨者不识宗旨。”《神僧传》:“佛图澄妙解深经,旁通世论。讲说之日,正标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今谓人行事之目的所在曰宗旨。

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1],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2],布施设斋[3],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4],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5]。

[1]《传灯录》三“达磨章”曰:“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2]朕,我也。古时上下通称之,秦始皇始作天子之自称用。

[3]《大乘义章》十一:“言布施者,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

[4]《维摩经慧远疏》:“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大乘义章》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二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唯识论》十:“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

[5]无高下浅深之别名平等。平等对差别而言。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曰平等。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1],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2],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3]。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4],常行普敬[5]。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1]欲行即行,要坐即坐。不思议神力,不可说妙用。

[2]《正法念处经》一:“内心思惟,随顺正法。”

[3]《起信论》:“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法藏疏》:“心体离念者,离于妄念,显无不觉也。”

[4]不轻人也。

[5]普,遍也。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1],念弥陀佛[2],愿生西方[3]。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1]在家之人曰俗人,出家之人曰僧。又三人以上方称僧。

[2]《鼓音王经》:“阿弥陀佛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阿弥陀佛有十三号。《无量寿经》上:“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名义集》卷一《诸佛别名篇》曰:“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

[3]《佛说阿弥陀经》:“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1],说西方引化经文[2],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3],即身中十恶八邪[4],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5],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6]。

[1]世尊,佛之尊号也。以佛具万德,为世所尊重故也。《净影大经疏》:“佛具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佛说十号经》:“天人凡圣,世出世间,成皆尊重,故曰世尊。”舍卫,在中印度境,憍萨罗国之都城。为别南憍萨罗国,故名。

[2]引化,引接化度也。经文,经之文句,能诠义理者,即能诠经文所诠之义理。

[3]十万八千,言其成数也。

[4]十恶,十不善也。《法界次第》上之下:“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名‘不与取’;三、邪淫,非自己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名‘虚诳语’;五、两舌,新名‘离间语’;六、恶口,新名‘粗恶语’;七、绮语,新名‘杂秽语’,语含淫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八邪,八正道之反对也。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

[5]下根,根性劣者,根机弱者。《涅槃经》十四:“极下根者,如来终不为转法轮。”

[6]《注维摩经·第一佛国品》云:“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肇曰:众生既净,则土无秽也。”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1]。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2]。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3]。使君!心地但无不善[4],西方去此不遥[5];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6]。

[1]愆,《广韵》:“俗‘愆’字;过也。”

[2]《语录解义》:“一般,一样也。”《海水一滴》:“能了心无碍,则南北东西,在在处处,无往不通,全无别趣触向,面前寂光妙土,是谓在处一般。”

[3]安乐,身安心乐也。《文句》八下:“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

[4]心者,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名心地。《心地观经》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5]圜悟禅师云:“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若也恁么,反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着,行喝也惊他不得。直得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生法忍。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只此是西方。”

[6] 生,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六祖言不善之人,虽念佛,难于往生。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1]。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2],便睹弥陀[3]。

[1]莲池大师《正讹集》云:“《坛经》以十恶八邪,譬十万八千。人遂谓西方极乐世界,去此十万八千。此讹也。十万八千者,五天竺国之西方也,极乐去此,盖十万亿佛刹。夫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十万亿刹,非人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惟是念佛人,一心不乱,感应道交,到如弹指耳。岂震旦诣乎天竺,同为南赡部之程途耶?然则六祖不知西方欤?曰:《坛经》是大众记录,非出祖笔。如六经、四子,亦多汉儒附会,胡可尽信?不然。举近况远,理亦无碍。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则借近之五天喻远之极乐,欲时人易晓耳,何碍之有?”

[2]弹指,时之名。《戒疏》二下:“僧祗云:二十念为瞬,二十瞬为弹指。”

[3]弥陀,阿弥陀之略,如来之名也。

使君但行十善[1],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2],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3]: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4]!世人自色身是城[5],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6]。

[1]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也。

[2]《大智度论》七十三:“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是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唐释慧海曰:“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唐释慧海曰:“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3]顶礼者,五体投于地,以吾顶礼尊者之足也。《归敬仪》下:“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4]《智度论》:“大众者,除佛余一切圣贤也。”

[5]色身,自四大五尘等之色法而成身,故名色身。《楞严经》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6]《血脉论》:“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又《心王铭》云:“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1],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历史在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故事不会离我们远去。他们会停留在时空中,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读文天祥的故事,你会折服于文弱书生的赤子之心;读成吉思汗的故事,你会领略一代天骄的千古霸气;读郑和的故事,你会惊叹航海巨人的智慧与勇气;读左宗棠的故事,你会敬佩老当益壮者的千秋功业……有多长的历史就有多少的英雄,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
  •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传言冷府大小姐冷如霜,貌美如花胜似天仙,引得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恍若仙人的冥无殇说:“你要利用我就利用吧,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利用一辈子。”娃娃脸的李玉清羞涩的道:“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挡酒。”俊秀冷清帝王捏着她的下巴道:“除了跟我在一起你没得选择。”也有人说冷如霜是丑陋的无盐女,被未婚夫嫌弃被青梅竹马厌恶。多情王爷不屑地道:“如此无盐女怎配得上我的绝代风华。”妖孽男子抱着柔若无骨的美人鄙夷的道,不过是利用一下罢了,她怎敌锦瑟半点姿容。温润如玉的上官云烨冷淡的道,只是骗她一骗,又何必在意。景色撩人,到底是迷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且看女主颜倾天下,翻手云覆手雨掌管人世沉浮。片段一:如霜懒散的气质与这嘈杂的赌坊很不相称,刚刚入内的京都富户郝有钱,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如霜,立刻眼露痴迷,这可比楚公馆最俊俏的小倌俊美了不知多少倍,如霜美得像什么呢,郝有钱认真的想,恩,比自家金灿灿的金库还美。郝有钱觉得自己玩过的那些个小倌加起来,也抵不过如霜的一根小指。郝有钱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故作潇洒的打开扇子,径直走到如霜面前。如霜疑惑的抬头,这突然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这么一看真真让如霜吃了一惊,这个满身挂金子,就差在脸上写上自己很有钱的肥猪是哪里来的。最让如霜惊恐的还是猪哥那句“公子好相貌,让小生好生倾慕”边说边要去摸如霜的手,如霜假装懵懂的看着猪哥心中却在尖叫看见现实版的同性恋了,虽然不美型但聊胜于无嘛,还没等如霜做出反应,猪哥就捂着手尖叫,原来是坐在一旁饮茶的夜梓旭看到如霜被调戏,掷出茶杯打伤来了猪哥。如霜笑咪咪的看了一眼夜梓旭,夜梓旭了然这个小魔头要出马了,看来这猪哥要倒霉了,想起那次自己无辜被整,夜梓旭很同情的看了猪哥一眼,郝有钱本来丑陋的面庞看着都变得可爱不少。片段二:那群女子如同训练过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夜梓旭。夜梓旭顿时愣住,如霜趁着人群的松动,走到夜梓旭的身边道“郎君,她们真的好可爱啊,即使我们的爱情不容于世,她们依然支持我们,郎君快谢谢她们吧”。夜梓旭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看似满目深情实则满眼戏谑的如霜,心中一悸,回神后,急急撇清关系“你胡说什么,我只喜欢身娇体软的姑娘,谁跟你搞断袖啊”只是眼神有些恍惚,让人看着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药田空间,异世女神医

    药田空间,异世女神医

    女国医带着满腹医术重生古代女童之身,获赠逆天空间一个!神奇空间不但有医术、丹方更有浓郁灵气!重生家境很悲惨,上有病入膏肓年迈双亲和痴傻哥哥,下有幼小侄儿嗷嗷待脯,一家六口的胆子落在瘦弱无力的小嫂子身上,好在医术还在,前世医术结合空间神术,女国医变身异世神医!时来运转之后,那些曾对他们家人欺负压榨而上门攀亲的亲戚,她统统踹走!那些曾在她的家人苟延残喘时而冷眼旁观的左邻右舍,她亦是半点情面不留!什么?你有钱想求神医治病?抱歉!不带教养出门的人,神医不治!当曾经丢弃她的家人也找上门来时,那一幅幅高傲且带施舍的面孔她依旧毫不留情一一打肿。去你的高门望族!姐有空间有医术更有神丹!姐就是高门!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 相逢是首歌

    相逢是首歌

    包括《相逢是首歌》、《女孩的金秋》、《不买车票的小女孩》、《重逢的意义》等,主要以情感类、校园类小说为主。阎耀明的小小说大都把笔触延伸到社会的最底层,本书收录了阎耀明的作品,在关注那些小人物的际遇和命运的同时,营造着一个具有他自己特色的文学空间。 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最给力的科学书:星星是有颜色的吗?》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奇迹:多彩的植物家族、缤纷的动物乐园、神秘的天文奇观、美丽的地球家园、奇妙的人体世界。无一处不蕴藏着科学的奥秘。这些奥秘既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又能让他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插上奋飞的翅膀。
  • 语言的陷阱

    语言的陷阱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忘不了的小事

    忘不了的小事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