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4

第14章 般若品第二(3)

[3]因事物而执著不离之心名执心。《广百论释》:“非唯空有,亦复空空,遍遣执心。”

[4]通达者,通于事理而不壅滞之谓也。《金刚经》:“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往生论注》下:“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

[5]《般若经》者,说般若波罗蜜深理经典之总名也。有《大般若经》、《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光赞经》、《道行般若经》、《佛母出世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大明度经》、《摩诃般若钞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了义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1],大小二乘[2],十二部经[3],皆因人置[4]。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5]。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6]?

[1]修多罗或翻为契经。契理合机名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名经。

[2]大乘与小乘也。对小机说罗汉道,名小乘;对大机说作佛之道,名大乘。又《四部阿含经》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为大乘也。《法华游意》下:“佛教虽复尘沙,今以二义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小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为大乘。”

[3]十二部经,一切经分为十二类之名也。《智度论》三十三:“一、修多罗,此名契经;二、祗夜,译为应颂,又为重颂;三、伽陀,译为讽颂,又为孤起颂;四、尼陀那,此译因缘;五、伊帝目多,此译本事;六、阇多伽,此译本生;七、阿浮达磨,新名阿毗达磨;八、阿波那陀,此译譬喻;九、优婆提舍,此译论义;十、优陀那,此译自说;十一、毗佛略,此译方广;十二、和伽罗,此译授记。以上十二部中,惟修多罗、祗夜与伽陀三者,为经文中体裁之上者,其余九部,不过记载其经文,从别事而立名耳。”

[4]随大小机,佛为施设。

[5]一切万法,见前。

[6]《唯识论》二:“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大乘止观》:“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华严·回向品》云:“真如照明为性。”

《菩萨戒经》[1]云:我本元自性清净[2],若识自心见性[3],皆成佛道[4]。

[1]姚秦罗什于《梵网经》中最后译出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于此下卷之中,偈颂以后,所说之戒相,别录为一卷,以便持诵。台祖智者名之为《菩萨戒经》。

[2]我者,常住于己身之一主宰也。《唯识论》:“我为主宰。”自性清净,即自性清净心也。吾人本有之心,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染者是。

[3]《传心法要》上:“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人也。”按:出世人即识自心见性之人。

[4]《普照禅师修心诀》云:“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烧身炼臂,敲骨出髓,刺血写经,长坐不卧,一食卯斋,乃至转读一大藏教,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自劳尔。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观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又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是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的人;现在诸贤圣,亦是修心的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愿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净名经》[1]云:即时豁然[2],还得本心[3]。

[1]《净名经》,即《维摩诘所说经》之别名。

[2]豁然,《说文》:“豁达也。”

[3]《维摩经·三弟子品》:“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1],一闻言下便悟[2],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3],令学道者顿悟菩提[4],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5],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6],所谓化导令得见性[7]。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8]。

[1]忍和尚,即五祖忍大师。

[2]一闻,一闻法也。《宗镜录》二:“上上根人,一闻千悟。”按:事见上文“三更付法时”。

[3]此教法,指达磨以来,以心传心之法。《释笺》一:“弘宣教法。”流行者,如水之流行,所及者远也。《孟子》:“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4]一类有大心之众生,闻大乘行大法而直证佛果者。名为顿悟。又,速疾证悟妙果者,名顿悟也。按:此云顿悟菩提,即顿时悟得菩提之义。

[5]《心地观经》三:“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

[6]《维摩经·佛国品》注:“什曰:‘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肇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止观》五下:“招果为因,缘名缘由。”

[7]《演密钞》五:“化谓教化,导谓示导。”《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8]起,物之初起也。《注维摩经》二:“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会。”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1],不能自悟[2],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3]。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4],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5],救不可得[6]。

[1]《华严·出现品》:“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相,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2]譬如人虽自具见分,不依外之光明,不辨诸色相。

[3]唐释慧海云:“贫道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去来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

[4]《探玄记》八:“情无异念,故云一向。”《剪灯新话句解》二:“何一向薄情如是?”注:一向,犹言一偏也。《名义集》七:“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抱,解脱也。”

[5]教授,见前。

[6]不能救其邪迷、颠倒。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1],一刹那间[2],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3]。

[1]海水一滴,自明证据,则心遍一切,智临万境,无物不照,无理不通,是谓正真观照。

[2]《西域记》二:“时极短者,谓刹那也。”《楞严经》二:“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止。”

[3]《普照禅师修心诀》云:“昔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曰:‘何者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尊者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尊者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尊者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尊者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曰:‘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王闻,心即开悟。”《四教仪》:“十佛地机缘若熟,以一念相应慧,顿断残习,成佛。”又:“直了上无佛果可求,下无众生可化,是名为至佛地。”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1]。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2]。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3],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4]出六门[5],于六尘中无染无杂[6],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7],名无念行[8]。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9],即名边见[10]。

[1]唐释慧海云:“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汝若未得,如是之时,努力努力,勤加用功,功成自会。所以会者,一切处无心即是会。言无心者,无假不真也。假者,爱憎心是也;真者,无爱憎心是也。但无憎爱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

[2]《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又曰:“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

[3]爱欲之心,浸染外物,执著而不离,名染著。《新译仁王经》中:“愚夫垢识,染着虚妄,为相所缚。”

[4]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对于六根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能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是也。

[5]眼、耳、鼻、舌、身是外五门,内有意门,共六门。

[6]“六尘”见前。《法华经·序品》:“纯一无杂。”《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喻如明鉴,鉴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何以故?为鉴明故能现万像。学人为心无染故,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

[7]进退无碍名自在。又,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名自在。《法华经·序品》:“尽诸有结,心得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惟念菩提。’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问:‘既不可得,云何惟念菩提?’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如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仙神

    魔仙神

    火系魔法家族的遗孤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糊里糊涂来到神州,不料因此失忆,引起了一堆笑话,误入逆云却有卷入一场比仇杀更大的是非之中,命运沉浮,岂是人力所能主宰,世事棸变哪能被你左右!沉睡的记忆被唤醒,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阴谋与报复,正与邪,爱与恨,尽在祝枫羽的《魔仙》之旅!
  • 我是木工能手

    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豪门总裁的替爱妻

    豪门总裁的替爱妻

    洞房夜,发现自己新上任的老公爱的是别的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竟是他的妹妹!一身白色婚纱肚子微凸的许菲透过半掩的门,门内她的老公陆子墨正抱着吻着他的妹妹,她眼睁睁的看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这是他们的洞房夜,而他却在这里吻着自己的妹妹!激情又疯狂,长长的黑发纠缠的肢体如海藻纠紧她的心。他不是爱她吗?她那么爱他!“哥,我爱你,你爱我吗?”“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圣堂

    圣堂

    一次裸奔捡到半神神格,圣堂底层的新嫩弟子王猛开始了华丽的传说,拥有五行体,逆藏神格,横行三界,有装逼有热血有妹纸。
  • 星际列车

    星际列车

    新书发布,地狱通告一个灵异的故事,有惊悚情节,对此不适的同学谨慎围观
  • 战神重生

    战神重生

    吴剑,一位年轻的龙朔武警,在一次国际战斗任务中遭遇意外获得一枚戒指,穿越到了异世,在得到了战神阿提拉的指点,吴剑不仅学到了最顶级的刀法和兵法,心志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战神的传人,吴剑为了恢复楚国与邪神附体的亲兄弟大宝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不同寻常的修练和争霸之路。
  • 宠夫成瘾之农家媳妇

    宠夫成瘾之农家媳妇

    烟雾缭绕的悬崖上,一个华服男子负手立于崖边。他的身后站着一位衣衫褴褛的瘦弱少女,正极力压抑着不断从口中溢出的低泣声。男子眉宇间满是不耐,转身嫌恶的看向少女:“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我走了。”少女伸手拉住他的衣袖,哽咽道:“我不要……”男子斜斜的扫了一眼被她抓住的衣袖,眼中的嫌恶之色更甚,努力克制自己即将暴走的情绪:“如今你我门不当户不对,凡儿你就放我一条……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