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00000052

第52章 《走出危机》威廉·爱德华·戴明(2)

领导者的职责是帮助员工做好工作,为事情的成败负责,要把下属的成功看做是自己的成功,并积极地为下属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8扫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也就是说,公司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安全感,让他们在放松的心态下积极有效地工作。

恐惧所造成的损失是很惊人的。在遇到事情时,很多员工害怕拿主意,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哪怕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他们之所以害怕,一方面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另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其实,他们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所有的员工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并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管理层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管理层建立信心,才会克服畏惧心理。

9破除部门之间的藩篱,推倒员工之间的壁垒

不论是研发、销售或者生产部门,它们之间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思考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对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当企业中的每个部门都处于最优状态时,并不代表着企业处于最优状态。比如,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从理论上来说是最好的,但却令工程人员无法下手;工程人员尽职尽责地工作,但却不被生产线上的工人认可;销售部为了提高销售量,不断地签订订单,以至于生产部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等等。

在企业中,很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部门表现得很好,但如果各部门的目标不统一,就会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要达到整体的最优,需要各个部门的鼎力合作。因此,每一个部门都必须放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优先的思想,发挥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共同解决在生产和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跨部门的协作,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和成本。

10废除针对员工的口号、训词、目标

有的公司为了鼓励员工更好地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响亮的口号,比如,“零缺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对”等。这些口号固然很好,但却不一定能够实现。责任并不全在员工,他们也很愿意把工作做好,但是,原材料不好或者生产设备不合适,都会对他们的工作造成影响,并且还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一些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和口号不宜于生产。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因素会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而且口号的存在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很容易使员工产生自责的心理。

因此,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法和手段,而不应该只用口号来左右一切。并且,很多问题是由系统造成的,员工是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要想提高竞争力,公司本身需要不断地改进,而不是只在员工身上做文章。

11取消以数字方式表达员工定额和管理目标的方法

所谓定额,是把焦点放在数量上,而不去管质量。人们为了完成定额指标,可能会不顾质量,粗制滥造,这样,定额虽然实现了,对公司却没有一点好处。按件计酬的工作就很难保证质量,因此说,定额不可能从根本上改进工作。

在有些公司,员工生产的产品如果有瑕疵,就会被扣钱,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员工固然难脱其咎,但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对这种情况产生了很大影响。

最理想的工作标准,应该是对质量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不是只规定数量。定额被取消后,员工会自愿地积极工作,管理者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这样,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12排除那些不能让员工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希望能把工作做好,并且会为自己能把工作做好而感到自豪。因此,管理者应该小心照顾员工的这种心理,不要无故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力。

在工作中,员工会对各种情况进行抱怨,比如,工作标准经常改变,让他们无法适从,生产工具不方便却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等等。而很多管理人员不给基层员工任何自主权,对他们的建议不管不问,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此,管理者应及时消除这些挫伤员工工作自豪感的障碍,充分重视员工提出的意见,废除一些不实际的评估系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13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机制

把人才招聘到企业里来,还只是用人的第一步。企业要想很好地利用这些人才,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地进行自我改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有些工作岗位员工数目也会随之改变,工作所需要的人数会有所减少。比如,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密仪器的使用,检验员的数目就在不断地减少。因此,所有员工都要经常接受再培训,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承担新的工作,使自己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14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投入夺取公司转型胜利的大业中

公司的所有成员,无论是总经理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参与到质量改进中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管理阶层应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共同推进前面的13个要点的实施。

“十四点”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挑战,尤其是对管理的挑战。在戴明看来,质量工作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责任。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主张下放权力。戴明1983年在一次犹他州立大学的讲座上说道:“工业有史以来,工厂里的工人一直明白质量是他们的护身符。他们知道消费者手中的劣质产品将会使产品失去市场,使他们失去工作。他们无日不生活在这样的认识和恐惧之中。然而他们不能好好地工作,别人不允许他们好好工作,因为管理需要数字说明和多多益善的产品,而不是质量。”

戴明认为,问题百分之九十出在管理上,引发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西方对年度业绩评价的执著。戴明指出,日本经理在他们上班的每一天都会收到反馈信息。戴明写道:“造成美国工业疾病缠身并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是高层经理的管理失败。他的东西卖不掉,他就无法买东西。”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是对“管理控制模型”的说明。

在这一模型中,“共同原因”是影响系统长期稳定的因素,“特殊原因”则是短期或突发的影响。当所有的“特殊原因”都被消除之后,管理控制过程就有了可以界定的本质。此时,管理控制过程的变异已经被掌握,能够正确地估计,因此被称为“稳定的管制过程”,或者按戴明的说法,称它是在“统计管制之下”。如果在统计管制之下,系统的变异大于所要求的程度,则说明管理控制过程仍然有待改进。此时,便要着手降低“共同原因”的影响,包括购买更精密的仪器,进一步提高工人的水准,适当降低生产速度,要求有长期关系的供货商缩小价差,等等。改进的先决条件,则是先有“稳定”、“受管制”的生产管理过程,因为这一过程必须处于统计管制之下,否则无法决定它是否有改进的必要。“管理控制模型”是戴明法宝箱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用来评估员工、评估供货商、制定作业程序、进行存货管理、进行成本预测,以及判断生产力高低。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以企业与员工结成生命共同体为出发点,以追求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为目的。在戴明的心中,理想的企业是产品有长期市场,员工得以成长,顾客感到满意,社会因此受益的系统。他提出的“管理十四要点”及“管理控制模型”,则是“只要想学,都能搞懂”的有效方法。

在戴明逝世后,评论家罗伯特·赫勒写道:“戴明并没有发明‘质量’,但他前无古人的训诫,加之日本国与日本经理的结合,使他的布道具有独特、强大的影响力。如果他的美国同胞像日本人那样广泛地运用他的方法的话,战后的工业历史将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影响及评价

戴明的主要贡献是其提出的“十四要点”的质量管理方法。戴明因此被赞誉为“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

戴明的管理思想适用于各级主管。它采用系统化的观点,并着重在互动关系上对经营管理各方面加以探讨。它所处理的是主管在与各级同事之间的各种互动,它涵盖包括各阶层所有的管理层面。

戴明在管理理论界占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在现代管理领域,戴明既是指引的先知,也是有力的推动者。

同类推荐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热门推荐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滴血的刺刀(下卷)

    滴血的刺刀(下卷)

    被许大辉哄骗着在山林之中兜了大半日圈子的匪首张蛟,遭遇了清风寨唐氏兄弟和黄泽成、陆蕴轩等人的联手打击,罪恶的土匪头子最终在罗汉寺兵败身死,只有身为日本高级间谍的军师史思平侥幸脱逃。另一方面,进攻高安县城的日本军队面对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恼羞成怒的日军指挥官使用了芥子气毒剂弹,中国守军阵地上顿时笼罩上了一层剧毒的烟雾。人员死伤殆尽。随着高安外围阵地的失守,死守了数日的高安县城最终陷落。六十军余部经激战后退守石鼓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买办之家

    买办之家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融的京畿天津,通过对一个买办家庭及其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全情式的描写,展现了100年前的历史风云及芸芸众生的命运变迁。父慈子孝的封建伦理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玉碎瓦倾;情深谊长的跨国之恋在商业利益的漩涡里几经沉浮;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沦落青楼,不忍相见……
  • 高贵的个性

    高贵的个性

    青年成功文库。林语堂推荐给每一位有志青年的“成功圣经”。钢铁般的意志力,成功者的进取心。没有什么比现实中的传奇经历更为浪漫感人,没有什么比穷途末路之际的崛起更为催人泪下,没有什么比从一穷二白到非凡成就更不激动人心,也没有什么比这些来自于现实的经验对年轻人更有教益作用。《高贵的个性》在这些方面为年轻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事例、建议与启示。
  •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他说:“女人,除了身体,你毫无价值!”她嗤之以鼻:“男人,你连身体,都是废物!”一个是喋血佣兵,一个是暴虐帝王。她穿越而来,助他登上九重皇位,却换来别的女人新婚之夜。十尺城墙,她带着他未出世的孩子,轰然跳下。若干年后,当冰冷的指尖掐住他的脖子。她说:“这世界上,我只相信一种人不会背叛,那就是死人!而你,非死不可!”天下三分,他们以彼此为诱饵,执掌生死棋局。江湖朝堂,他们互不相容却形影不离。当爱与恨纠结缠绕,她究竟是信了帝王无情,还是选择他说的白首不离?
  • 代嫁庶女:丑妾要休夫

    代嫁庶女:丑妾要休夫

    你也穿越我也穿越,可为何别人不是穿成公主就是穿成小姐,夏紫婠却只能穿成一个受尽欺负的丑丫头?还是一个丑得惊天地泣鬼神、闻名整个金城的丫头!!好吧,成了丑丫头不要紧,大不了安安分分过日子呗?可为何老天爷你就是不长眼,姐姐们不愿穿的衣裳她穿,姐姐们不愿吃的食物她吃,姐姐们不愿嫁的纨绔……她嫁!!!这个纨绔,年年轻轻,花心过多,女人不少,那正妻小妾们个个不是省油的灯,相公更是嫌弃她长得丑,看都不愿看到她!!什么?笑她丑,还笑她丑,再笑她丑!!!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真拿不发威的老虎当病猫呢!!!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