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忘掉沉没成本,更好的总在前方 (2)
如果你花钱买电影票在电影院看电影,发现电影并不合你的胃口,这时候,你有两种可能结果: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再考虑钱的事。当前要做的决定不是后悔买票了,而是决定是否继续看这部电影。因为票已经买了,后悔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决定是否再看下去。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选择把电影看完就意味着要继续受罪,而选择退场无疑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这就是经济学的智慧。这样的智慧可以延伸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细节中。例如,有些生性节俭的人,看到剩菜剩饭就觉得不安心,舍不得丢掉,甚至宁愿勉强自己多吃,也比倒了好。在明明已经吃到“七八分饱”的最佳饮食状态下,还老坚持硬吃剩饭,时间长了不仅身材变了样子,还可能造成肠胃负担,导致消化系统紊乱,影响健康。
浪费确实可惜,但为了防止浪费而把剩余的东西“塞进”自己的肚子里,这样的思维却值得商榷。在某种情况下,做得过量的饭已经属于一种沉没成本,这时候去拼命挽回,不仅白白浪费力气——这部分剩饭剩菜已经效用为负的了,而为了挽回这部分小小的浪费,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二次成本——你的健康和你享受美食的愉悦感。有些老人就是为避免浪费长时间强吃剩饭,吃出身体毛病了,赔上医药费不说,身体和精神双方面受损,可以说,这样的二次投入,绝不是理性的经济人该有的智慧之举。
换个角度想一想,“失去”也是好事情:愚者为沉没成本哭泣,智者将之看做收益
既然沉没成本被视为“成本”的一种,那也是可能带来收益的。或许它的收益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显而易见的,但绕个弯想想,当你遭遇某一种不幸的时候,或许你避免了更大的不幸。
一次,印度的“圣雄”甘地乘坐火车出行,当他刚刚踏上车门时,火车正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慎掉到了车门外。就在这时,甘地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甘地道:“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拾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是个收获。”
无独有偶。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运动员罗伯特·德·温森的表现更加令人钦佩。一次,温森赢了一场球赛,拿到奖金支票后,正准备驱车回俱乐部,这时,一个年轻女子走到他面前,悲痛地向温森表示,她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正面临死亡。温森二话没说,在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它送给了年轻女子,并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周后,温森的朋友告诉温森,那个向他要钱的女子是个骗子,不要说她没有病重的孩子,甚至都没结婚呢!温森听后惊奇道:“你敢肯定根本没有一个孩子病的快要死了这回事?”朋友做了肯定的回答。温森长长出了一口气,微笑道:“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无论是甘地的鞋子还是温森的支票,对于他们而言都如同泼出去的水,但他们都以豁达的胸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不仅丝毫不计较沉没成本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甚至看到了其背后的收益——给穷人留下了一双鞋,或是年轻女子没有孩子得重病。
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只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好的,一种是坏的,各占百分之五十的几率,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我们不妨也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待沉没成本。既然沉没成本被视为“成本”的一种,那就是有可能带来收益的。或许它的收益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显而易见的,但绕个弯想想,当你遭遇某一种不幸的时候,或许你避免了的是更大的不幸。
有一个故事说,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并且让出自己的床铺给天使睡。第二天一早,天使醒后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
这时,年轻一些的天使非常愤怒,质问老天使为什么对如此善良的家庭,却没有动用一点法力来阻止奶牛的死亡。
老天使说,不发生不幸的另一种可能为什么就一定就是幸运呢?为什么不可能是更大的不幸呢?——昨天晚上,死神来招呼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众人皆知,骑马摔断了腿本是件坏事,却因此免于征战保全了性命。这不就是沉没成本显而易见的收益。可见,所有的事情都不能片面的单看事情本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仅是耳熟能详的古训,更是很多人生活经历的感同身受。因此,当生活中发生不幸的沉没成本时,我们不妨将它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或许我们会从另一个方面有所收获。
关上身后的门:别被“沉没成本”绊住了前进的脚步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扇扇等待关闭的门,就是我们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只有敢于将过去之门关闭的人,才能够更加轻松地向下一扇门重新出发。
英国一位首相劳哈·乔治以关门理论著称。一次与朋友外出办事,乔治每经过一扇门都小心翼翼地关好,那位朋友说:“你没有必要把这些门都关上。”
乔治说:“当然有必要。我这一生都在不断地关闭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在你关门的同时,也把过去的一切全部留在了门后面。然后我才能重新开始,向前行进。”
劳哈·乔治的关门理论反映的也是一种不计沉没成本的心态,是一种向前看的理性心态。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扇扇等待关闭的门,就是我们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只有敢于将过去之门关闭的人,才能够更加轻松地向下一扇门重新出发。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有诗云“让过去成为过去”,也有歌唱“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是在鼓励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提倡一种面对沉没成本的理性。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均代表着昨天,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昨天的成本已经打进去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应该的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思考问题时老是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其实是非理性的,是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
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地买下来。
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
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居然连头也没回。这时,路边有位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然头也没回,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老人的反应是不是很让人惊讶?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对着已经化为碎片的瓷瓶捶胸顿足、扼腕痛惜,甚至可能会经过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精神。
每一次选择我们都要付出行动,每一次行动我们都要投入。不管我们前期所做的投入还能不能收回,是否真的还有价值,在做出下一个选择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考虑到这些。最终,前期的投入就像坚固的铁链一样,把我们牢牢锁在原来的道路上,无法做出新的选择,而且投入越大,我们便被锁得越结实。
你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你的一次求职失败,你的一次谈恋爱挫折,是否让你耿耿于怀?了解了沉没成本的你,应当学会考虑时间无法倒流,倾覆之水再难收回,就像我们总是关注机会成本,而不是账面上的会计成本一样,理性人总是关注于未来,而非过去。这就是经济人做选择时与常人思维的最重要的区别——机会永远在未来,而不在过去。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为错过了月亮而伤感,那么你也要错过繁星了。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就像是永远沉没在太平洋的海底深处一样,再也不可挽回。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乔治的“关门”智慧,忘掉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面对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才会有辉煌的人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