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购买债券基金。降息对债券市场是一种利好。因为债券的利率是固定的,持有债券的人利息收入当然也是固定的。但是,随着降息,以后发行的债券利率就低于之前发行的债券,所以,以前的债券在市场上的售价就高于后来发行的债券。换句话说,减息导致债券价格上升。所以,在降息时候投资者就要购买债券基金。
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也会对投资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投资者要根据利率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策略。
汇率变化中的投资理财机会
汇率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折算时的比例。而汇率变化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变化对投资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个方面:汇率通过物价影响投资。
汇率变化会对物价产生影响。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贬值要引起进口商品国内价格的上涨,使国内生产的消费品和原材料需求上升,这会刺激国内投资;反之,汇率升值,则会起到抑制进口商品物价的作用,使国内投资相对减少。从出口商品看,汇率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使出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供给小于需求,从而抬高国内市场价格,也同样会刺激投资的增加;反之,汇率升值,则会使部分商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增加了国内市场供给,使商品价格降低,抑制了投资扩大。
第二个方面:汇率通过进出口影响投资。
一般情况下,汇率贬值,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其影响过程大体是:在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而对外汇率贬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所得的外汇收入,按新汇率折算要比按原汇率折算获得更多的本国货币,出口商可以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润,出口需求增大,进而刺激投资的增加。对于进口来说,由于进口商品按新汇率所需支付的本国货币,要比按原汇率计算多,从而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进口的作用。这样,国内需求必须通过国内投资来满足,这也从另一方面刺激了国内投资的增加。相反,一国汇率升值,则会增加进口,抑制出口,引起国内投资的减少。
不过,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程度还需考虑到进出口需求弹性,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影响的程度。如果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灵敏,即需求弹性大,那么,一国汇率贬值和相应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数量;而由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可以有效抑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进口数量,这样,才会有利于国内投资的增加。如果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较小,则汇率降低对进出口数量以及对投资的影响就较小。
第三个方面:汇率通过资本流动影响投资。
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一国的投资活动往往不能从国内储蓄得到满足,而必须依赖于国际资本的投入。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但短期资本流动常常要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在汇率贬值条件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持有以贬值国货币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因而会发生资本外逃的现象。
同时,投资于汇率较高的国家的金融市场可能谋取更多的收益,因此,汇率贬值,会减少金融市场的投资;汇率升值,会增加对金融资产的投资。例如:2006年到2007年中国的大牛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吸引大量的热钱流入中国的投资市场。
汇率能否充分发挥这些作用及其作用的大小,因各国的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和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异。当然,对外开放程度也起重要作用。通常而言,一国的市场调节机制发育得越充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密切,汇率的作用就越能有效地发挥。
以上我们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汇率变化对投资的重要影响,下面我们具体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来论述投资者如何把握投资理财的机会。
从大的趋势来说,人民币升值将会持续一个很长的时间。由此决定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将是持续的投资主题。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人民币升值带来价值重估机会
人民币升值将对国内的资产形成价值重估,从各国在本币升值过程中的应对来看,受益最为突出的也正是国内的非贸易品部门。
那些拥有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如房地产业、园区开发、拥有地产资源的商业企业;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资源类的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都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重估。
在股市上,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国内资产的全面重估,自然也包含股票资产在内,因为人民币升值将推高这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资产。另外,资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土地、房屋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行业的业绩同时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进一步强化了这些板块的投资价值。这一点从中国房价的持续上涨走势中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板块具备升值的驱动、良好的业绩增长前景,应当成为升值主题下重点配置的对象。
二、人民币升值推动产业升级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贸易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其竞争力。而贸易部门中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技术含量低、价格转嫁能力不强的行业,如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行业。
人民币升值在给贸易部门带来压力的同时,可能也是促使产业进行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外在动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有利于改变国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各个产业而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面对升值压力下的最佳出路,这将有助于实现产业的升级。
从这个角度长远地看,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培育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目前来看,机械行业中工程机械、机床等细分行业已经或者正在形成这样的企业。
以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于这些企业,分享其在国际竞争中所获得的成就,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如机械、钢铁、汽车、家电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失业率和投资的关系大吗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人口的比率。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而该数据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投资者都喜欢利用失业率指标,来对工业生产、个人收入甚至新房屋兴建等其他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在投资的基本分析中,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一般说来,失业率下降,代表国民经济整体健康发展;而失业率上升,则代表国民经济发展开始出现衰退。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态势。
失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是短期或者是过渡性的,一般由劳动力的供给方造成。举个例子,你的一个学金融的同学现在在一家银行上班,但是他对目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太满意,觉得去证券公司待遇也许会更好。于是,他辞掉银行的工作去证券公司找工作,但是也许一开始工作并不是马上能找到,于是这段时间的失业就是摩擦性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的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职位空缺。例如,现在中国一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便属于结构性失业。细观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真的就业难,而是他们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公司,并且薪水要优厚,否则宁愿失业。实际上,中国高学历人才在总量上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在许多偏远的、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和一些小城镇,高学历人才非常紧缺。目前中国存在的高学历人才失业大多属于结构性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出现时,因为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失业,这样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
了解了失业的三种类型,我们就要分析失业率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投资理财的重要影响。
失业率是所有宏观经济数据中最重要的指标。这一点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国家采取的措施就可以看出来。自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有所区别,但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将拯救就业作为中心任务。比如,在美国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将确保创造400万个就业岗位看成经济刺激计划的“底线”,这也是其推动大规模经济刺激的核心目标;欧盟采取了“大手笔”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防止实体经济的衰退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刺激计划的主要目标则是3年内为140万~20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失业率指标对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每一次失业率指标的公布,都会引发证券市场的波动。例如: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2009年6月份的失业率从5月份的9.4%攀升至9.5%,创下2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份就业报告令市场担心此前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对经济状况尤为敏感的工业和原材料类股因此遭遇沉重打击。同时,国际原油期货合约跌破每桶67美元,能源类股领跌大盘。到纽约股市2009年7月2日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223.32点,收于8280.74点,跌幅为2.63%。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26.91点,收于896.42点,跌幅为2.9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49.20点,收于1796.52点,跌幅为2.67%。失业率指标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密切关注失业率这个指标,并根据失业率的变动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失业率低,也就是就业率高,居民生活稳定,消费、投资欲望强,有利于股市的上涨。过高的失业率不仅影响个人投资意愿,还会影响社会整体情绪,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股市也会因此震荡走低。
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着的现金。这类货币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最为活跃。
Ml即狭义货币,实际上就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这类货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随时可以用来进行支付。
M2即广义货币,是指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一般说来,由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都不能随时支付,所以流动性稍微差一些。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M0=流通中的现金
Ml=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M0数值高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货币投放的渠道有两类:一是外汇占款投放,二是通过银行信贷投放。这两类的投放增长越快,M2的增速越大。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Ml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具体来说,货币供应量对股票等投资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关系
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规律。我们首先从M1的低点周期性进行考察:M1从1995年年末至2009年5月,有5次单月同比增幅跌到了10%左右,分别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巧合的是,5次中无一例外股市出现了大涨行情。5个时点的间隔也较为有趣,跨度分别是29个月、43个月、38个月和46个月。从M1的低点和股市低点之间这样的规律性判断,那么2008年10月的1664点就是熊市的最低点。
高点周期考察:M1自1995年年末至2009年5月,有4次同比增幅超过20%,同时股市都出现了向下的拐点,这4次分别是1997年1月的22.2%、2000年6月的23.7%、2003年6月的20.24%和2007年8月的22.8%。4个时间点的间隔分别是41个月、45个月和41个月,也非常有规律。
从近15年M1同比增长率走势可以看出,M1增速呈现3~4年的周期波动,并且周期的波峰与波谷都较为稳定。
二、M1与M2同比增幅之差与股市涨跌关系
1998年1月以来M1与M2同比增幅之差,可以看成是“流动性泛滥指标”,与股市基本同向变动。
由于M2包括的是M1以及M1以外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因此,M1增速若快于M2增速,表明定期存款活期化,大量资金转向交易活跃的M1,从而对股市的资金供给形成较为积极的影响。
(1)M1增幅>M2增幅,即M1-M2为正值时:股市多向好。
当M1增长速度较M2增速为高时,反映出个人或企业倾向把资金投放于股市、楼市,而企业也加大投资金额。这时因入市资金多了,自然有利股市向上。
(2)M1大幅回落:股市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