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拖”是最糟糕的,因为它只会令你的难题越来越棘手,越来越难以解决,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无论是怎么样的结果都只有在真正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这是任何人,特别是一个公司员工在面对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项目的时候应该牢牢记住的一点。因此,无论你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当你接到任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马上去做”!
还有一些员工,喜欢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往后拖。 结果,不喜欢的事情一拖再拖,喜欢的事情却做过了头。事实上,如果你只对喜欢的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只专注于喜欢的工作,在喜欢的工作中投入了过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待工作,你不能像个挑食的小孩,不合你胃口的菜就摇摇头不肯吃。把不喜欢的事往后推,只会令你工作中的问题越积越多,甚至会成为你顺利开展工作的绊脚石。
因此,无论是难事,还是你不喜欢的事,任何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立刻着手解决问题,决不拖延半点时间!
6.做对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
对于任何一个敬业的员工来说,做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对事情。而在一个人数众多,各司其责的企业中,做对事情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你才能有一个明确地工作目标,才能把事情做对。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做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看方向,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只顾在某一段时间内把事情做对,而不去看把事情做完以后会不会有好的效果,即有没有考虑这个事情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它的方向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走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你每天比其他员工忙很多,多做很多事情,那么,你做的也只是“无用功”,根本体现不了你的价值。
《孔子家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只要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令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的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申请报销。”这个行为轰动了整个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如果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冲破阻拦,见到了孔子,要跟孔子讨个说法。
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果然,不久后孔子的话应验了。子贡的行为被舆论广泛传播之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赎人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向国家申请报销。不能有效地实施这种报销制度,肯出钱赎买鲁国奴隶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在子贡看来,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来,子贡虽然做得“好”,却没有“做对”。
同样,在工作中,我们或许很努力,很辛苦,像子贡一样,自己想当然地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工作,为工作放弃了一切,但也损失了很多,包括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可是,到头来却发现,我们所做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多数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子贡在一开始就意识到他放弃向国家申请报销是一件不对的事情,那么,他就不会只顾把事情做“好”而犯下错误。因此,每一个敬业的员工都应该有“做对的事”的意识,然后,在做事的时候“把事情做对”。
延伸阅读: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很多年轻人敬业观念越来越淡薄,工作既不认真也不努力,犯了错不想改正,别人也不能说,要求严格了,便辞职离开,能虚心学习、苦干实干、认真负责的人少之又少。
他们不知道,在职场中有一点至关重要,即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你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工作敬业,表面上看是为了企业,为了老板,其实是为了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更容易受人尊重,就算工作绩效不怎么突出,但别人也不会去挑你的毛病,甚至还会受到你敬业的影响呢!
如果你自认为敬业精神不够,那就应趁年轻的时候强迫自己敬业——以认真的态度做任何事!经过一段时间后,敬业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养成敬业的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肯定会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已深入你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都会敷衍了事,因为你这样的工作态度,任何企业都不会长期雇佣你。所以,你永远都只会过着今天刚找到工作明天又去找工作的日子。你很容易就此一事无成、虚度一生!
当我们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没有敬业的习惯,就会对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你的所作所为可能只给企业带来了一点点的损失,但很有可能会毁掉你的一生。
请根据本节内容写出你的体会和改善计划
体会:
改善计划:
敬业 才能乐业
只有敬业乐业者,方能创造出供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创造出生存、生活的源泉,才能找到生存的真正理由。他的生活才更有趣,他的生存才更有意义,他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乐业几乎是每一个职场人的追求,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得到乐趣。当然,如果工作是自己所爱的,那么乐在工作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在一开始是无法自由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职业的,而只能被迫选择一些不符合自己爱好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以敷衍的态度去应付了事,而要学会去爱自己所做的。
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只能从工作中获得。即使你的处境不如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索然无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使自己充满激情,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因为这无济于事。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能比别人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尊重自己、尊重生命﹐进而尊重工作、肯定工作是乐于工作的首要态度。如果工作是躯壳﹐那么敬业精神就是它的灵魂。工作必须是勤奋的,勤奋不能保证工作一定成功,但勤奋的结果却一定丰富,因为在过程中的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我们已获得生命的经验及成长。
卡尔文·库艺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无忧无虑,不是享受,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缺少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你就无法领略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然而,是否能够把工作、生活看做是一种享受,从而在其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这完全取决于你怎样去对待你所从事的工作和你所面临的生活。
爱默生说:“一个人,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并取得成绩时,他将是快乐而放松的。但是,如果情况相反的话,他的生活则平凡无奇,且有可能不得安宁。”
当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时,你只有全身心投入,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做好,才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如果以应付的态度去接受这项任务,那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你就不可能体验到快乐,而只是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的确如此,一个人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必然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美国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讲述了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乐在工作的“工作痴”。
几年前,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去巴黎参加研讨会。因为开会的地点不在他下榻的饭店,他看地图研究了许久,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前往会场所在的五星级宾馆。于是他走到大厅的服务台,请教当班的服务人员。
身穿燕尾服、头戴高帽的服务人员是位五六十岁的老先生,脸上有着法国人少见的灿烂笑容。他仪态优雅地摊开地图,事无巨细地写下路径指示,并带着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到门口,再对着马路比画宾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