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5

第25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大学士之手。原本唐宋时,政府的诏令都还由宰相来参与或者草拟,皇帝同意,但是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全部责任都在皇帝。所以明代制度,可以说是皇帝独裁。

明代的两位开山皇帝还亲自在内阁,后来的皇帝就不常到内阁,甚至有几个皇帝长久不管事,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

皇帝和内阁日常不见面,他们之间需要沟通的桥梁,这是就出现了太监涉政。皇帝有事交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经过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掌权。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皇帝嫌麻烦,叫太监批公事的情况。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就成了真皇帝。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拿着公文包鱼包肉,明代政治由此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在洪武十七年,太祖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他料想到皇帝独裁,太监接近皇帝,易于弄权。但是明太祖规定不准立宰相,他后人遵守了,至于不准太监干预政事,后人却没有遵守。

历史注脚:

神秘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从十岁即位以来,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几年没有上过朝,政府里有的大臣都没见过他一面。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也都没有召见过大臣,这样的情况在明代的后期非常严重。

魏忠贤乱政

近人岳鸿举写的一首诗云:“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明末天启年间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中的一些宵小,拜倒在其名下,充当干儿,时已老态龙钟的礼部尚书顾秉谦,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欲为儿,惜须已白。”所以就命他的儿子拜魏忠贤为爷爷,魏忠贤心花怒放,赏纹银二百两。透过明晚期这幕丑剧,不难看出魏忠贤之流的宦官掌权,政治何等的乌烟瘴气。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中国国家大,地方行政的好坏,关系到国体的稳固与否。明代亡国以后,以明朝遗老自居的顾炎武著有《日知录》一书,他曾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这也是在说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反之天下就大乱。而钱穆也把明代的衰落归结到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上面。

明代地方行政,首先就要说现在的省区制度。行省制度,始于元代。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忽必烈征服中国后,完全把权力集中在中央,对地方缺乏信任。某地方出了事,中央宰相府就派一两个人去处理,“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英国曾在香港、印度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督,由英国皇帝派,不由代表民意的内阁派。因为殖民地不许有民意。英国本土可以有民主、自治,像香港、印度殖民地便不能有民主与自治,所以也不该有地方官,直由皇帝派一总督来管理。元代的行中书省,等于就是英国的香港总督一类。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但是又分派行省到地方上监督,意在控制好各地的局势,不让百姓有造反的机会。到了明代,废去了中书省,就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全国划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到清代,在承宣布政使之上,又常设有巡抚和总督。

明代地方长官与承宣布政使并列,还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又有一个“都指挥使”,管军事,这三个合称为三司。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明代地方行政最低一级是县,县上面是府和州,再上面才是省,就是承宣布政使司。三级之外再加上分司,就变成了四级。行中书省是把中央分置在地方,明、清两代是把地方高级政府再派到低级去,就是监司官。

明末大儒王船山,在其所著《黄书》里,曾有统计说:山东省有六个府,但有十六个分司;山西省有五个府,有十三个分司;陕西省八府,有二十四个分司;四川省九府,有十七个分司。

明代冗官,武职特别严重。有史书记载:“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一万八千员,宋极冗,到三万四千员。本朝(明)自成化五年,武职已八万,合文职盖十万。至正德世,文官两万零四百,武官十万……吏五十五万。”宋朝的三冗是出了名的,但从上面的史料看,明朝的“冗”更可怕,官职数目是宋的近三倍。而很多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一亿到两亿。也就是说,宋代与明代,人口数应该相差不大。这样,宋明的官民比例也就更大了。

县上有府,府上有司(分司),司上才是省(司),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也就不足为怪了。真正亲民的县官,头上有一排上司要伺候,官阶又小,所以钱穆说:“中国地方政治,宋代已经不理想,明代更不行。县官压得太低太可怜,他服侍奉承在他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去亲民。”这是实话。

明代的布政使、按察使与都指挥使,并不是最大的,这几个长官上面还有官,那就是总督与巡抚。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有事才出差,并且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表示只是临时的办事。譬如倭寇来了,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组织抗倭。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就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为永久的,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明清两代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中央对地方的戒心太重,在钱穆看来,这样的政治体系实在太不好了。

历史注脚:

行政区划

汉代县上面是郡,郡上面没有了。汉代的郡太守,是二千石官,阶位俸禄和九卿相似。一个县政府,往往也有属吏几百人。但汉郡多至一百以上。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市。法国分为大区,下设省、区、乡、市镇。日本是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划,下设市、町(相当于镇)、村。基本上现行的行政区划都是保持在两级或者三级,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也是按照省、市、县乡而来的。

明代贪官

明代权贵们贪污聚敛金银的规模达到了天文数字,光说黄金不算其他珍玩,太监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刘瑾家有金银数百万两,权臣严嵩家藏黄金1万3千多两,张居正家藏黄金1万多两、白银10余万两。由于专制权力的腐败已经充分制度化,所以权贵公开标价售官以聚敛金银,严嵩当权时,某举人以2200两银子购得知州一职;某刑部主事行贿1万3千两银子转为吏部主事;各地属官贿赂严嵩的金额在上千万两白银以上,朝中大臣的贿赂数额则多至无法统计。

不讲阶级,但看流品

地方政府的层层叠加,又有了新的弊端——吏胥之制。

官与吏之分古已有之。“吏”最先是指的管理一般业务的,相当于后来称的事务官。两汉时,每一机关的总管理者独称“官”,下属副手都是称“吏”。这两者的出身并无大区别。宰相出身于吏,也是寻常事。唐代的吏和官,就渐渐分得远了,但两者间还没有判若鸿沟。但是到了明代,官与吏的区别就太大了。

明代有很多制度沿袭元代。元代政府长官,大都用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政事,不识汉字,便需要书记、文案来辅政。那时读书人没有出路,混进各衙门当书记和文案,谋得一口饭吃。这就是官与吏流品泾渭的开端。

明太祖时,人才不够用,就推行荐举,任何长官都可荐举人才。不分进士、监生、吏员,朝廷一律任用。进士等于通过高等文官考试的人,监生等于是大学生,吏员则等于是公务员。但到明成祖时,便规定吏胥不能当御史,也就是说有公务员身份的不能做监察官;又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也就是说公务员不能考大学。这样一来,吏胥的出身就被限制在一条路上。官和吏也就分成两途了。

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提拔的可能,吏胥在中国政治上的流品观念里,就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到明成祖时成了定制。

在明代政府观念里,胥吏和道士、优伶一样,另成一流品,没有出身。不准做御史,又不准考进士,结果只有考生或秀才中没有出路的才来当胥吏。钱穆说胥吏流品虽低,但他们对政治影响却很大。

近代政治界中最有名的“绍兴师爷”,早在元明时代已有了。他们的势力,布满全国。明代有一位理学先生陈几亭,有一位朋友到绍兴去当知县,他写一篇文章送行,大意说:天下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完全是绍兴人,这些绍兴人虽在中央政府办文案,但他们的父兄都还在绍兴。希望你到绍兴后,能多注意教化他们的家庭。把胥吏的兄弟子侄教化好,将来他们就可以影响胥吏。胥吏变好了,天下也就有治了。所以绍兴是天下治乱的根本。

钱穆就很赞同陈几亭的这番话,可以说他是说了摆在历史这张桌子下面的问题。一般谈历史的,只注意桌子面上的事。如宰相怎样,六部怎样,而没有注意到桌子底下的力量,胥吏就是桌子底下的力量。直到晚清光绪年间,还有人说: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里,铨选则可疾可迟,处分则可轻可重,财赋则可侵可化,典礼则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中国政治界里胥吏所经管的,不外此七项,而政事中要说最主要的,也就只在这七项当中。吏胥是专门执行这七项的人。

胥吏是“职业政治家而擅有专门知识的”,但当时官场又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也自认流品卑污,洁身自好也脱不了胥吏的流品,不如拿着政治当玩物。于是就舞弊作恶,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法制历来弹性很大。有时候皇帝高兴,天下大赦,有时候皇帝要严打,就小题大做,以儆效尤。这种弹性也使胥吏有机可趁,上下其手。

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大都是管官的,事都交给师爷、吏胥去办。各衙门都有师爷,他们四面八方都有朋友,也是江湖老手了。而管官的官却都是科举出身,像刚出世的小绵羊一样,哪里懂得官场上的规则。一个官到了衙门里,至少需三四个月或一年半载,才能掌握详细情况,而吏胥往往会起来反对他,暗中作梗。这种事情,从明代起,就有了,而直到清代,日甚一日。钱穆说正是因为官吏流品有清浊,才有这种对立。

当然,在上面流动的叫清流,在下面沉淀的是浊流。只要作了吏,混入浊流,就再难翻身洗清。只要你身在胥吏流品中,纵然有才有德,也仍走不出胥吏之本流,还是一个胥吏。这种默认的社会规则是可怕的,压得胥吏不自爱,不向上。这样的政治也是地方行政的失败。

历史注脚:

流品

教书人是一种行业,衙门里办公文作师爷的也是一种行业,但这两种行业之间,却显分清浊高下,这就是流品观念在作祟。又比如说文官武官,一样是个官,官阶品位也相等,但在流品观念下,文官武官又显然有分别。我们也说“三教九流”,“九流”里面又分出上、中、下来,这是“中国特色”,想要把“流品”二字翻成英文可能很困难,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张之洞与师爷

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但并无官衔职称,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和公务员实属雇佣关系。明代,师爷作开始萌芽。清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辅佐政府事务。晚清事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由于师爷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僚,所以在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上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他的建议被采纳,师爷的历史就此终结。所以可以说,张之洞是师爷制度的终结者。

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

今天我们说“湖北省”、“四川省”,这种称呼我们习以为常,并不去多想“省”字的意思,但是钱穆却多次说,“省”这个字是不祥的,不应该用在行政区划上,对此,他有他的说法。

同类推荐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天变

    天变

    光和六年,天下大旱,各处都有人吃人的事,所不同的只是谁吃谁。各地也总是黄沙满天,行路的旅人都戏称都快忘了天以前什么颜色了。
  • 吕布是我

    吕布是我

    三国梦,梦三国,梦醒来,一片迷茫。岁月流逝,匆匆几何,问谁雄霸天下,最终化作尘土。江山美人,豪情壮志,纵然风光无限,也被历史掩埋。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转瞬身首异处,生命廉如草芥。划过历史长空,若是重新来过,问君何为。
  •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

    《晚清民国四川学术文化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办驿运研究》作者肖雄依据翔实的史料,重建了战时四川省办驿运的史实,在国民政府主办“战时驿运”对传统运输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四川省办驿运的特点、地位及其对抗战作出的贡献等方面提出了众多独到见解。并实事求是地指出,四川省办战时驿运,虽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毕竟在战时交通运输困难之际,承担大批军需民用运输任务,毫无疑义地成为打破日军战略封锁的有效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热门推荐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文之女配人生

    穿进文里没什么,穿成女配也没什么,只要能躲得过命运就好。于她:原本只是邻家小弟,可是不知不觉中发现他是那么独特的存在于她的生活。于他:原本只是世交的陌生人,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却发现她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束缚。可是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之间有太多的阻碍。生活在教会他们成长。这是个想改变命运的女配,如愿远离了男女主,却被披着羊皮的狼孩子吃掉的故事。文中所提作品为作者虚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狼族精神

    狼族精神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现代职场共通的生存铁律,在相同的困境之下,如何生存?如何胜出并发展壮大?本书借狼族精神指导职场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用拼搏扭转发展逆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韧性等待先机……掌握狼族的精髓,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职场高手和人生强者!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不着寸缕的美少年注视着匍匐在眼前的有翅爬行类,那自踏上异界土地以来一直紧闭的唇线开始变换,声音出现在幽暗的意识空间。“判定计划主导及相关人员全数死亡,与地球方面联络完全中断。进入自行行动模式。变更登录名为预定完全体【李林】。结合当前情况,自主选择任务B4。”有了李林这个名字的少年顿了一下,声音仿佛带上了地狱最深处的冰霜寒意。“渗透、侵入低程度文明,将其殖民地化,地球化。”一个最终兵器少年,在魔幻的异界闻到了相同的味道——战争。于是,他开始继续自己的使命。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女主霸倾天下

    女主霸倾天下

    这是一个男尊女贵的世界。虽说这个世界对女子来说犹如天堂,女娶夫,可雪瑶却很无奈,因为她穿越到了一个弑母杀妹的女帝公玉寒雪身上,刚穿来,就状况不断。传言,公玉寒雪阴狠毒辣,弑母杀姊,用鲜血铺成了她的女帝之路。传言,公玉寒雪无情暴戾,喜怒无常,以杀人为乐,无人敢忤逆她。传言,公玉寒雪夺姊夫君,囚禁折磨传言,…当她穿越成她,步步为营,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傲立于天地之间,剑指苍穹,睥睨一笑,天下为动,她创巅峰国度,只能让世人仰望惊叹,她真实的神秘身份更是让整个天下俯首膜拜,俘获无数俊男美女的心,从此她成为百姓心中的神,天下的希望和主宰,写下了盛世不朽的传奇。彼时他乃天下荣华之身,优雅尊贵,天人之姿,被她囚禁,从不愿看她一眼,无喜无悲,仿若面对死人。他是质子,狄修国太子,日日夜夜对着华丽冰冷的宫殿,对着公玉寒雪,忍辱负重他是鬼谷谷主,芝兰玉树之姿,天下无双,无意间救了她,得知她乃天下盛传毒帝公玉寒雪,心痛…他他他……(美男继续增加中)后来他看着她的目光无限深情宠溺,仿佛都能溺出水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水里怕摔着,恨不得将她融入骨血…他宁愿永远是这种质子的身份,只想永远留在她身边,哪怕背弃自己的国家,也只是不想离开她半步他无比庆幸自己曾经救过她,眼里心里全是她,鬼谷的庞大势力也只是想用来博她一笑,如画江山也比比上她那灿烂一笑还有他,他,他…他们爱她入骨自述版:溪怜幽:我从不知道原来真正属于我的“情劫”是这样的苦涩,可即使再苦涩再心痛我依然不会放弃,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走近她冰冷的心,哪怕一直等待,我也无怨无悔。墨谷沐玄:她一直都是我的瑶儿,爱她宠她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幸福,哪怕为此背离鬼谷祖训,都不可动摇。巫雅千竹:莫道有情却无情,她的心根本无法触摸,她离我还是那么遥远,原来真相是如此的残忍。淳古孤诺:她其实有一颗最温暖的心,我一直以为故国是我一直坚持的信念,可面对她时我才发现,她才是我想要守护的珍宝。千魅漓:情圆依梦成人,情破兽亡,她是那个主宰我阴晴圆缺之人。冰绝玉笙:受尽千年折磨,我也从未后悔过,我一直坚信她终究会到来。……还有他他他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