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10

第10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2)

第三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2)

在二十四史中,本身也包含专讲制度的一部分。如《史记》中的“书”,《平准书》、《封禅书》等;到《汉书》改称“志”,《汉书》中有“十志”,专讲制度。以后历代正史中多有“志”或“书”。清代阮元曾说,一个人不读二通,即不得谓之通人与通学。这里所说的二通,一指《通鉴》,另一部指《文献通考》,即指讲政治制度方面的专门史。

“三通”内容

“三通”是对《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的统称。其中,元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内容最为全面,记载自上古至宋宁宗时期历代典制沿革,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经籍、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二十四门。

社会,传统生长的土壤

马克思对中国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对传统社会的划分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些我们今天也还在使用。但是钱穆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知识实仅限在西方,他一生从没有到过中国,对中国可以说是全凭想象。他所区分的社会三形态,是否可运用之于中国社会,是需斟酌的。

中国社会能延续迄今,有四千年以上的悠久传统,其坚韧性和持续力不言而喻。而且,中国的影响力辐射到亚洲各国,日本、韩国至今保留着中国的很多传统,可以说中国又是推拓力最大、融化力最强的一个社会。这样的国家与民族,必然有一番潜在深厚的力量存在,也必有获得如此成绩的主要原因。研究历史,当上察其政治,下究其社会,以寻求这个社会的潜力所在。

要研究社会史,需要大量的社会材料。很多人认为中国历来只关注上层,给权贵写家谱,而不注重下层的生活,这是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一种观点。

中国史籍记载自有一套体例。就正史论,其中所包有关社会史的材料就很丰富。如我们有意研究唐以前的中国社会史,则须注意氏姓之学和谱谍之学。自汉代起,在当时社会,开始有士族兴起,又转成为大门第。整个社会便把氏姓谱谍来分别士庶,至今流传社会之百家姓一小书,则成于宋初。百家姓之后,中国社会家谱盛行,但从最近此一百年到五十年来,各姓家谱急速散失,只能在某些大图书馆中去查阅了。

“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最要的核心。但唐以前,族之重要性尤过于家。宋以下,则家之重要性转胜于族。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重要机能,则在“礼”。要研究中国社会史,不得不了解在中国社会相传所重视之礼。礼之研究,有极专门的,但亦有极通俗的。如婚丧喜庆之礼。除宗族礼制外,中国一向有家训家教等一类书籍与散篇文章,流传保存下来的为数也不少,《颜氏家训》等,就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的一项材料。

中国地方志书,也是研究社会的重要材料。宋以下,省有省志,州有州志,府有府志,县有县志,甚至书院学校有志,寺观庙宇有志,乡里社团有志,山林古迹有志,分门别类,应有尽有。但在中国近代潮流所趋,此两项著作体例,新的已绝难继越。

方志的一般体例,包括大自然、天文气候、山川形势、土壤生产、城市关隘、道路交通、风土景物、乡俗民情、历史变迁、政治沿革、经济状况、物质建造、人物面相、宗教信仰、学校教育、文化艺术等,凡属有关其他之各种情状演变,分类列目,靡不毕载。正是研究中国各地社会史之绝好材料。

要研究社会史,还要从当前亲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着手。历史传统本是以往社会的记录,当前社会则是此下历史的张本。钱穆常说社会譬如一个庭园,里面有林林总总的花草树木,有几百千年的盘根老树,也有移植不到一月几旬的娇芝嫩卉。在同一横断面下,有不同之时间存在。以此来看社会,有的习俗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但也有些是今天刚产生的新花样。社会由许多历史传统纵深不同的线条交织而成,当前的社会,呈显于我们面前之一切,可以称得上是一本“无字天书”。

中国古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以前,从事于游历,遍访各地亲眼观察,读通了这一部无字天书,才下笔来写他的有字人书。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游历了很多地方,亲眼见到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唐代遗址,见其辉煌雄伟,不禁更深刻地体会到史书上所记载的“贞观之治”的盛况。

先读懂眼前的无字天书,再进而往上追溯,由本乡本土各方志所载,追溯到各项史籍,这才是考寻始末,穷原竟委。但是说到读懂眼前的无字书,钱穆内心是非常悲痛的。从抗战时期眼见民族被侵略,到内战时期同族异心,刀枪相向,钱穆眼前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叹想要在这几十年间读懂中国社会实非易事。

不过传统的中国社会,依然能在战火和异乡中顽强生存。钱穆到南洋做过几次讲演,他曾说:“中国人来海外,是随带着中国的社会而同来的。换言之,是随带着中国的历史传统而俱来的。”华侨虽然寄居异乡,可是能凭他们的一份智慧技巧和劳力血汗,来争取他们的生存。“这因在中国人各个人身上,都有此一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凝结精神,相与俱往,故能如此。”

中国社会广大而悠久,要研究这样的社会,不仅当从社会的横剖面看,也要从历史传统方面去看。主要在能把握其中的传统性和特殊性,看出人群相处间的关系,人类相互接触间,有关其思想、感情、信念等,如何能趋向于和谐与合作、发展与进步。这才是研究历史和社会的最大节目与纲领。

历史注脚:

“社会”来历

现代汉语中的“社会”一词,来自日语,是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对西方“society”的翻译。中国古人称社会为“乡”,中国一向极重视乡,所谓“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乡风是一个国家水平的体现,古代有乡射礼、乡饮酒礼等社会活动,表扬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都是为了在乡里中传播王道,提高民众的道德素质和自觉意识。

费孝通与《江村经济》

1938年,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英文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之后写成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合任何领域的青年阅读和学习。王小波也曾多次向读者推荐此书。

文化,没有任何人被遗忘

如果说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和文化有关,那么研究我们的文化史可以说就是在研究一部中国历史。文化是全部的历史,也包括那些没有记载在史册上、但是曾经鲜活的历史。我们要在这全部的历史之中寻求一种永恒的精神,这才是文化的真正意义。

与钱穆同时代的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他在书中根据哲学观点来讨论文化,但钱穆认为,文化并非就等于一套哲学,哲学只是文化之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用哲学的方法来讨论文化,但讨论的内容还是整个的历史。哲学可以凌空讨论,而历史与文化,则必有凭有据,步步踏实。

研究文化史,除了要具有哲学头脑,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讨论文化史要注意辨异同。

一位音乐家与一位运动家,一人善钢琴,一人善网球,此两人除此一项相异外,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方面相同。但正是百分之一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身份。人都是圆颅方趾、五官四肢,但人心各异,这个异处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人说西方文化只比中国文化走前了一步,中国文化等于西方的中古时期,若中国能再前一步,就能赶上现代西方文化了。这不正是忽略了人心而只看外形的文化抹杀论吗?各民族文化传统有相同处,然而仍有其相异处,而这相异处,才是文化研究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二是讨论文化要从大处着眼,不可纠缠于细小处。

如西方人初来中国,看见女人裹小脚,男人拖长辫,就认为中国文化尽在于此。这虽然是中西文化中的相异处,但太琐屑细碎了。这就像我们有一个脸上长了痣的朋友,在介绍他的时候,若只说“其人面有黑痣”,便再没有其他的话,那怎能让别人了解这个人呢。23

现在的中国人,男的都不拖辫,女的都不裹脚,但中国文化依然有独特之处。微小的细节可以作为研究文化的参考,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

三是讨论文化要注重融合汇通的地方,不能专门只讲区别。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可分在学校、在家庭、或在其他的社会场合中。只有将不同场合的他重叠在一起,才能明白了解此人。如果只能分析,不能综合,就会像盲人摸象那般,有的摸到象鼻,有的摸到象脚,不能看见整个大象。

政治、经济、思想、学术、艺术、宗教、工业、商务等等,都属文化的一个方面。在这些方面的背后,有一个整体的文化精神。若研究文化问题,不能将各个方面整体来看,就容易产生文化偏见。

四是讨论文化应懂得从远处看,不可专自近处寻。

钱穆回忆在他小学时代,有一位先生知道他正看《三国演义》,便说,此书不足看,开头便错了。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治一乱云云,那只是中国人老话。如今世界进步了,像现代西方英、法等国,他们是治了不再乱,合了不再分的了。哪里像《三国演义》上所说。”但说完这话,先后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位先生的话,看来是不对的。

文化的演进,如波浪般有起有落。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他也会有病时。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取一个长时间来考察,研究文化也是如此。钱穆的小学老师,只看到他那时的西方,但后人再来说,便有“白头宫女说玄宗”之感了。

五是讨论文化应兼顾优点缺点。

我们讨论文化,先了解它的长处,然后指摘他的短处。总不能说游泳健将,不善于打网球,便是要被厌弃的短处。

文化体系如同一个七巧板,同样是那七块板,却可拼成一只鸟,一个老人,一艘船,或一所屋子。重要的可以说不是材料,而是如何调动材料的思维。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也在不断革新,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思路。如同七巧板,原来有一个模样,开始动了一块,还依稀见得原来是个老人,后来都变乱了,原来的模样早已消失,但又拼不出新样子来。

文化自大是一种病,文化自卑也可以说是一种病。我们下功夫去研究通透我们的文化,堂堂地做一个中国人,才有资格去考虑做世界人。

历史注脚:

传统中的瑕疵

我们的传统中有太监、姨太太、打麻雀牌、拖辫子、裹小脚、抽大烟等,这些是事实。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瑕疵并不是中国历史的全部。二十四史、十通中,主要讲的仍然是做人的原则和治国的道理,是对美好生活和人品的追求。而太监、姨太太、打麻雀牌、拖辫子、裹小脚、抽大烟等,也是我们自己就很厌恶的糟粕文化。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热门推荐
  •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228班是衡中历史上第一个实验班。2005年高考,8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衡中历史上的一个传奇,66名同学,37人考入北京名牌高校,河北省前2000名,228班占46人,全班同学都考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228学子继续秉承衡中“追求卓越”的校训,热心学校各种活动,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现在228学子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学校深造;有的组成了家庭,有的还在一个人打拼。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228。留给学弟学妹的不仅仅是一个骄人的高考成绩,更是一种“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228,也是所有衡中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 重炮狙击

    重炮狙击

    平板可变重炮,V信更强于电台。林成语正想为抗战添砖加瓦,却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一个疯子带来的一场异变,将带着整个世界走向崩溃。只有他可以阻止这一切。
  • 萌夫养成之装傻王爷惹妻爱

    萌夫养成之装傻王爷惹妻爱

    【据说某女是这么穿越的】世上渣男何其多,今天又被老娘坑了一个,哈哈哈,爽!三更半夜,一阵尖锐打破了寂静,是某女惊悚的笑声?——错,是某女掉进井盖的哀嚎!就算踩井盖真的会倒霉,可踩着井盖穿越。。。老天,咱可不带这么玩的!!好吧,不管怎么样,这遍地是渣的社会老娘也呆够了,穿越了也好,眼不见,心不烦!听说,古代美男多多,貌似可以好好调戏调戏?嗯。。NONONO,一个个的心思沉得九曲十八弯,老娘可没那么多脑细胞和他们斗!唔。。。要来,就来个单纯的,大不了,老娘养!某女豪放宣言。【据说女主是这么认识男主的】“碰——”天上掉下个林弟弟?看这呆萌呆萌的,貌似很好哄,难不成是穿越福利?嗯,这身段,这长相,这温和的小脾气,这呆萌的不谙世事的小眼神。。。。。。怎么看怎么适合养成,哦呵呵呵,且看老娘,怎么创造出绝世好男人吧!嘿嘿嘿,某女发出一阵奸笑,把心中诅咒了千遍的玉帝葛格拉起来作揖感谢。老天爷啊,你真是待我不薄,以前错怪你了,哦呵呵呵呵。【据说某女是这样无耻的】靠靠靠,老天爷,你要不要对我这么好哇~!给了我个林弟弟不说,没想到还附带给他一个有权有钱有关系的显赫地位,恩啦~亲亲小相公的就是她的,他俩谁跟谁啊,是不?什么?说她无耻?鄙视她?哼哼,这就说她无耻,是不是太早啦。她会让她无耻的优点发扬到从别人的不忍直视上升到叹为观止的地步的,请相信!某女握拳,信事旦旦的立誓宣言。【据说无耻是会传染的】所以,某女十分毫无心理负担的享受这一切。哎呦,这小日子可真滋润,小酒喝着,小菜吃着,小美男调戏着,这日子要不要这么好哇!某女半卧美人榻,眯眼享受着她亲亲相公的按摩,酌着小酒十分享受,觉得,这一穿,穿的实在是太对了,在现代,到哪去找这么好的日子啊!哎?怎么按着按着什么时候按到床上去了?咝——老娘这小蛮腰啊!某女气恼的盯着男人,怎么老觉得哪里不对呢?看看到面前男人呆萌澄澈的眼神。唔。。绝对是自己想多了。但,事实残酷的告诉她,她绝没有想多!这他么的哪是捡来一只小绵羊,是招来一条大饿狼吧?不,饿狼都没他那么恐怖,那么黑!当初她是瞎了眼才抛弃她的卿卿,她的月月,她的黎黎,她的。。。。。。和他比起来,他们简直比白纸还干净!又是某夜,一身乞丐服的某女苦逼的仰天长啸,“草泥马,老天爷,老娘恨你!!”那凄厉的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久久回荡。【据说这是作者抽风的分界线】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择天记

    择天记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贵女风华

    重生之贵女风华

    每一个狠毒皇后的成长,背后都离不开千刀万剐的皇帝与渣女!她云浅月,苦心竭虑,步步为营,以命相待,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扶他登上皇位,凤临天下!然而,废后,死子,一杯毒酒,就这样结束了她云浅月的一生,只因他怀中有了更美的娇妻,还是她曾经最为信赖的嫡姐!幸而自己的命太硬,连阎王都不敢收,一睁眼,却是重生到了自己年幼的时候。这一世,她发誓要让所有曾经对不起过她的人——永不超生!然而这个太监为何处处招惹自己?娶了自己也就罢了,可太监不是不能人道么?为何每日自己起来都会浑身酸疼…….
  •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自己又不知道障碍在哪里,如果你的人生事业屡遭挫折,你将从本书中获得答案;如果你目前正值春风得意,好运连连,那么书中的方法和技巧更会使你如虎添翼,你的人生将更上一层楼。《做事做人枕边书大全集(超值金版)》为你的奋斗之路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书中的一招一式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德国便成了能保卫它的剩余领土和对付苏俄威胁的唯一强国。希特勒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罗马尼亚的愿望,因为首先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感兴趣,德国继续作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