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如果有坚定的自信,即使平凡的人,也能作出惊人的事业来。缺乏自信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性格,也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如果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悲哀地说:“这件事太困难了。”那么无疑,拿破仑的军队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力,是达到成功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坚强的自信,便是成功最大的源泉。一个人不论才能大小,天赋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事实上就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自己,那就决不会成功。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得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刻写了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快速把回信送去。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得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身份卑微,别人所有的一切,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不配享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成为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
经常有人这样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不是他们这一辈子所能拥有的。他们认为,生活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留给一些特殊的人的。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后,当然就不会有要成就伟大事业的观念。许多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实际上竟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坚定的自信。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人们成就事业最不可缺少的资本。自信能帮助人们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获得完满的成功。
有些人开始对自己有深层的了解,相信能够成功,但是一经挫折,他们就半途而废,这是因为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所以,光有自信心还不够,更须使自信心变得坚定,那么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不屈不挠,奋勇向前,决不会因为小小的挫折就退缩。
从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就可以看出一个特点:这些卓越人物在成功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自己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全力拼搏,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玛丽·科莱利说:“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预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时时显露着卑微,任何时候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这种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上帝给予我们巨大的力量,鼓励我们去开创伟大的事业。而这种力量潜伏在我们的脑海深层,使每个人都具有宏韬伟略,能够精神不灭、万古流芳。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最关键、最可能成功的时候不把自己的本领尽量施展出来,那么对于世界也是一种损失。
办事之前要坚信成功
美国散文家、诗人爱默生说:“如果不去贯彻执行,好的想法无异于一个好的梦想。”这句话告诉人们,如果要获得成功,就要努力去做。每次当人们想要去完成某件事时,决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失败,那是因为没有付出艰苦的努力。
如果你下定决心,看起来好像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因为你真的要去做了,情况将会不同于以往。比如,你下定了决心要减肥,不惜血本买下了高级的热量消耗自动计量机,买了大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甚至加入了体操队,买好了让你能充分发挥效率的名牌运动衣,你极其投入。看起来,你就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清晨早早起床,来上一碗燕麦粥,外加半杯果汁和一杯减肥茶。随后,你完成了体操队规定的活动,感觉良好地回到了家里。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效果并不理想。你感到热情开始减退,起初还不明显,但几周过后你的意志便消磨得差不多了。到最后,你实在不愿再折腾自己了,于是,你的饮食起居习惯便又依然故我。你努力的每一次失败,都会在你心灵深处进一步加深,即未来可能还会失败的想法。
最终的结果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根本的原因是人们从一开始就期待着失败,不管其内心是否愿意承认。真正的使命感实际上是渴望。有人曾说,感恩图报是一种生命力最短的感情,热情与此也相差无几。热情在团体项目比赛中能激发出极大的能量,但它无法取代使命感。
当你献身于某一目标时,你必须百分之百地相信你能实现这一目标。使命感只有两种趋向,要么是执著,要么是放弃,两者之外没有其他,你不可能既对某一事业有一定的献身精神,同时又有其他的想法。正是成功者心目中强烈的献身精神使他们永不放弃,使他们身处逆境却不失信念和毅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终能取得成功。
观察一下自己热衷的事情或对你的亲人及你爱的人的献身精神,想像一下当他们身处逆境时如何帮助他们——那是一种坚强的感情。成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感情和献身精神。
创新是生存之本
沈先生的公司是民营企业,靠生产矿泉壶起家,挣下几千万财产。他对开发新产品十分慷慨,不惜一掷千金。虽然他腰缠万贯,但请客吃饭不喜欢到大饭店,经常请人吃一碗牛肉面。
当初,沈先生从湖北的一个小城市,怀揣三千元人民币和几个发明来闯北京,发展到今天,容易吗?他对公司员工说:公司至少要办三十年。所以,当公司刚站稳脚跟,他就招兵买马,组建了技术开发部。虽然每年光发工资就是笔不小的开支,但沈先生认了。他知道企业要有后劲儿,就必须付出代价。开发部招来的都是能人,几乎个个都有一手“绝活儿”。
“沈总,我有一个建议!”工程师小马说。
“什么建议,你尽管说。”
“沈总,现在大气污染严重。如果上电动汽车,市场就大了。搞好了,咱们公司就是中国的福特公司,您就是中国的福特!”
沈先生眉毛跳了一下,心跳骤然加快了。这个项目他想了不止一年,前景确实激动人心。
会议室里,沈先生正聚精会神,听留美博士小常的发言。“……镍氢电池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移动电源,国家已经将它列入‘八六三计划’。这个项目上马后,将在能源领域引起一场革命……”与会人员频频点头。
这天,工程硕士小胡求见。“沈总,我认为电动汽车和镍氢电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项目太大了。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啃不动这些硬骨头。我认为,电动自行车比较适合我们。”
“你说说具体的。”
“我这里有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请沈总过目。”说完,小胡双手呈上厚厚一迭纸。
“好吧,你先放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仔细拜读……”
三年后的一天,沈先生和他的朋友华先生一起进了一家餐馆。“先生,今天还是两碗牛肉面?”服务小姐含笑问道。“今天不吃牛肉面。”沈先生、华先生在靠窗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先来几个冷盘,两瓶啤酒。”一杯酒下肚,沈先生的脸微微泛红。“老华啊,人家都说我抠门,其实我是最大的败家子,一挥手就几千万,把血汗钱统统打了水漂。什么电动汽车、自行车、镍氢电池,闹腾了一大圈,现在还是原地踏步。新产品开发成了最大的浪费!”
“我还不是一样,”华先生喝了一口啤酒。“创新、创新,不创新就灭亡。可是,我开发的那些新型空调、脑黄金、美容仪、换气扇……有哪个成功了?还不是赔钱!现在我还不是仍然干老本行!当初,咱们都是靠创新起家的,后来又都因为创新吃了大亏。真是:成也创新,败也创新。创新二字,学问不小啊!”
“英雄所见略同!”沈先生哈哈笑道,“服务员,再来两瓶啤酒。老华,今天咱们好好聊聊!。
沈先生和华先生致力于创新,本身并没有错,他们错在没有集思广义就仓促“上马”,既没有选择也没有修改。
如果你问一个小孩:“人和猴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他多半会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动脑筋。”从历史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正是不断创新,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又进入信息社会。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岂不是一直停留在石器时代!
试想,人为什么能成为万物之灵?跑,人跑不过马;力气,人比不过老虎;灵敏,人不如猫;嗅觉,人不如狗;游泳,人不如鱼;人又不会飞;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一顿不吃就饿得受不了,而狼能忍耐一星期饥饿,骆驼能一个月不吃不喝。原因就在于人能够创造。可以说,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大脑。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根源于大脑。而人脑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
过去的人类虽然也能创新,但速度太缓慢。今天,由于信息的交流、交通的便捷,地球成为一个村庄——地球村。不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企业,一个人,不善于创新就要落后,落后就要受人欺凌。所以江泽民同志才会说出如此紧迫的话:“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据1999年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比较肤浅,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比率不高。多数被调查者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1999年10月,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江苏时指出:“现在是知识创新时代。要创新知识,就要有创新人才;要有创新人才,就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这些话说明:提高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讲到创新,许多人感到很难,认为那是少数天才的事情。其实,创新并不神秘,每一个人从儿童时期就具有创新能力,只是未能得到训练和开发,又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以致逐渐退化了。事实证明,创新能力(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学完一个阶段的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目前,创造学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许多大学都开设增强创造力的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各大公司的骨干创新人才。
上海和田路小学一个班的学生,经过创造力训练,曾提出了十二项发明。其中升降篮球架、多用尺等四项,救活了上海两个街道工厂。
创新能力是金钱买不到的,反过来可以创造财富。聪明的你,如果提高了这项能力,在人生中将如虎添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心理障碍。为什么许多人创新能力不强,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内心中有一些禁锢创造力的枷锁。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过:“我们心里的一道墙,永远比外面的那道墙难以打破。”其实人们心里的墙还不止一道。
第一道墙叫做“习惯”。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倾向:认为凡是长时间存在的东两,一定是正确的、应该的、无须改变的。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穿农服、吃早饭、然后骑车或坐车上班。然后是工作、吃午饭、再工作、下班、回家买菜、烧晚饭……每天不断重复着老一套行动,这就是习惯。习惯让我们不必费脑筋就能轻松自在地生活。但习惯也有一个很大的坏处,就是容易造成思维僵化、压抑创造性思维。人一旦形成了固定的习惯,就不容易从里面钻出来。习惯成自然,一切习以为常,按部就班,哪里谈得上创新呢!
第二道墙叫做“从众”。从众就是随大流,看到大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既然大家都在干,肯定错不了。要好大家一起好,要倒霉大家一起倒霉。从众心理有时是必要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彼此合作和协调一致。否则,许多事情就做不成。在许多情况下,随大流是一种省心之举。然而,从众心理对于搞经营的人来说是致命伤。同样,对于创新也是不利的。因为它压制了人的个性和独创的萌芽。如果你要对某一事物有所创新,就必须打破从众心理。
第三道墙叫做“缺乏想像力”。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离不开想像,总是先有想像,再有创新。如果连想像也不会,就谈不上创新。想像力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高超境界,是人类愿望、追求的延伸。如果没有想像力,就不会有汽车、飞机、电灯、电话,就不会有相对论、量子力学。
许多人考虑问题的方式是封闭的,认为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是小学生做算术题,这种观点无可非议。但生活中大部分问题并非如此。生活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不止一个。通向北京的道路不止一条。事实上,孩子们天生是有想像力的。他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充满了想像。用积木可以搭各式各样的房屋。虽然幼稚,却生气勃勃,蕴含着可贵的幼芽。但孩子们的这种想像力有时得不到鼓励,反而受到大人的压抑。
第四道墙叫做“不可能论”。有的人对任何改变都执否定态度:“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认为不可能的理由是:“世界上聪明人那么多,你想到的,别人早想到了!”所以,还是不要白费力气。
但对别人的设想,立即加以否定,并认为一件事别人不去做就不应去做,却表现了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是不利于创新的。如果按那种思维模式去做,社会早就停止发展了!十九世纪末,曾有个美国人断言,世界上该发明的都已经发明了,因此应该撤消专利机构。可是事实如何呢?科学技术发展到今日,人类不但已经登上月球,而且正在探索火星的奥秘。千里眼和顺风耳早已成为现实。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人类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各国之间在科学技术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可能论”只会束缚人的思想,对提高创新能力起反作用。没有勇气,是做不到创新的。
随时随地反省自己
对自己做错的事,知道悔悟和责备,这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
著名作家李奥·巴斯卡力,写了大量关于爱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据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卓越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教育,因为每当吃完晚饭时,他父亲就会问他:“李奥,你今天学了些什么?”这时李奥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告诉父亲。如果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他就会跑进书房拿出百科全书学一点东西,告诉父亲后才上床睡觉。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维持着,每天晚上他就会拿十年前父亲问他的那句话来问自己,若当天没学到点什么东西,他是不会上床的。这个习惯时时刺激他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产生新的思想,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