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000000018

第18章 厚黑学原理解密(3)

韩昌黎作文,喜欢独造。程颐说:“轲之死不得其传,似此言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必有所见。”即日:“非是蹈袭前人。”是为无稽之谈。既曰“必有所见”,是为“想当然耳”。韩昌黎的话,连程颐都寻不出来源,宋儒道统之说,从根本上发生动摇,所以创出的学说,有不少破绽。

程颐立意要寻“孔子传给孟子”那个东西,初读儒书,茫无所得;求之于佛老几十年,仍无所得;返而求之于六经,忽然得之。请问程颐所得,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须知:“人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地心有引力,能把泥土沙石,有形有体之物,吸收来成为一个地球;人心也有引力,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收来成为一个心。”程颐出入儒释道三教之中,不知不觉,把这三种原素吸收胸中,融会贯通,另成一种新理。是为三教的结晶体,是最可宝贵的东西。程颐不知自己创获了至宝,反而拿起来归功于孔子,在六经上寻出些词句,加以新解、借以发表自己所获的新理,这是宋学全部的真相。宋儒最大功绩在这里,其荆棘丛生也在这里。

孟子谈性善,还举出许多证据,如孩提爱亲,孺子入井,不忍衅钟等等。宋儒则不另寻证据,只在四书五经上寻出些词句来研究,满纸天理人欲,人心道心,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等名词,闹得人目迷五色,不知所云。我们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诸书,应当用披沙拣金的办法,把他这类名词扫荡了,单看他内容的实质,然后他们的伟大处才看得出来,谬误处也才看得出来。

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合而为一,就合乎宇宙真理了。二说相合,就是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之说。人问:孟子的学说怎能与荀子相合?我说: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荀子说:“妻子具而孝衰于亲。”二人之说,难道不是一样?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据孟子所说:满了50岁的人,还爱慕父母,他眼睛只看见大舜一人。请问:人性的真相,究竟是怎样?难道孟荀之说,不能相合?由此可知:孟荀的争论点,只在善与恶的两个形容词上,至于对人性的观察,二人并无不同。

根据宋儒的解释,孩提爱亲,是性之正,少壮好色,是形气之私,此等说法,未免流于穿凿。孩提爱亲,并不是爱亲也,爱他哺乳我罢了。孩子生下地,就交乳母抚养,就只爱乳母,不爱生母,是其明证。爱乳母与喜欢少女、喜欢妻子,心理原是一贯,无非是为我而已。为我是人类天然现象,不能说他是善。也不能说他是恶。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之说,最为合理。告子说:“食、色,性也。”孩提爱亲者,食也;喜欢少女、喜欢妻子,色也。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告子又说:“生存就是性。”

告子观察人生,即是这样,则对于人性的处置,又是怎样呢?告子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又说:人性如同柳木,仁义如同柳木做的杯子,说人性就是仁义,如同说柳木就是柳木做的杯子一样错误。告子这种说法,是很对的,人性无善无恶,也就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譬如深潭之水。平时水波不兴,看不出何种作用。从东方决一口,可以灌田亩,利行舟;从西方决一口,可以淹禾稼。漂房舍。我们从东方决口好了。又譬如一块木头,可制为棍棒以打人,也可制为碗盏以装食物。我们制为碗盏好了。这种说法,真可以说合孟荀而为一了。

宋儒称人心为人欲,大概指饮食男女而言,称道心为天理,大概指爱亲敬兄而言。朱子中庸章句序说:人都有形体,所以就是圣人也不能没有人心,无异于说:当小孩的时候,就是孔子也会抢母亲口中糕饼;我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就是孔子也是只有恐惧而无恻隐。假如不是这样,小孩生下地就不会吸母亲身上之乳。长大后,看见井就会跳下去,世界上还有人类吗?道理本是对的,无奈已侵入荀子范围去了。并且“人生而静”数语,据后儒考证,是文子引老子之语,河间献王把他采入《乐记》的。《文子》一书,有人说是伪书,但也是老氏学派中人所著,可见宋儒天理人欲之说,不但侵入告子、荀子范围,简直是发挥老子的学说。然而宋儒错了吗?我说不但没有错,反而是宋儒最大的功绩。假使他们立意要将孔孟的学说与老荀告诸人融合为一,反而看不出宇宙真理,正因为极力反对老荀告诸人。而实质上恰好与诸人融合为一,才足以证明老荀告诸人的学说不错,才足证明宇宙真理确实如此。

朱子中庸章句序又说:“一定要仁道心成为人的主宰,人心才会听命于道心。”主是对仆而言,道心为主,人心为仆;道心是圣贤之心,人心是好货好色之心;听命是仆人职供奔走,只有主人的话是听也。总之,宇宙真理,人性真相,宋儒是看清楚了的,只因要想继承孟子道统,不得不拥护性善说。一方面要顾真理,一方面要顾孟子,以致触处荆棘,愈解释,愈迂曲难通。我辈厚爱宋儒,把他表面上这些渣滓扫去了,里面的精义,自然出现。

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下文孟子只驳他义外二字,于食色二字,没有一句说到,可见“食色性也”之说,孟子是承认了的。他对齐宣王说道:“王如好货,与民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民同之,于王何有?”并不叫他把好货好色之私除去,只叫他推己及人,使人人遂其好货好色的私念。后儒就不这样,王阳明传习录说:“无事时,将好货好色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能扫除廓清。”这种说法,仿佛是:见了火会烧房子,就叫人以后看见一星之火,立即扑灭,断绝火种,方始为快,从孟子学说看,未免大相径庭了。

阳明研究孟荀两家学说,也不彻底。《传习录》载阳明的话说:“孟子从源头上说来,荀子从流弊上说来。”我们试拿孟子所说“怵惕恻隐”四字来研究,由怵惕而生出恻隐,怵惕是“为我”之念,恻隐是“为人”之念,“为我”扩大,则为“为人”。怵惕是源,恻隐是流。荀子学说,从“为我”二字发出,孟子学说从“为人”二字发出。荀子所说,是否流弊,姑且不深论,怵惕之上,是否尚有源头,我们也不必深考,只有孟子所说“恻隐”二字,实在不是源头。阳明说出这类话,也是由于读孟子书,忘却恻隐上面还有“怵惕”二字的缘故。

《传习录》是阳明早年讲学的语录,到了晚年,他的说法又不同了。《龙溪语录》载,钱绪山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语,是师门定本。王龙溪说,“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当时阳明出征广西,晚坐天泉桥上,二人于是问他。阳明说:汝中(龙溪字)所见,我久欲发,恐人信不及,徒增躐等之弊,故含蓄到今,此是傅心秘藏,颜子问道所不敢言。今既说破,亦是天机该发泄时,岂容复秘?阳明到洪都,门人三百余人来请教,阳明说:“吾有向上一机,久未敢发,以待诸君之自悟,近被王汝中拈出,亦是天机该发泄时。”第二年广西平定,阳明归来,死在途中。龙溪所说,即是将天理人欲打成一片,阳明直到晚年,才揭示出来。因此知道:门人提出剜肉做疮之问,阳明正色斥之,并非说他错了,乃是恐他走入歧途。言性,也说无善无恶,与告子之说相同。宇宙真理,只要研究得彻底,彼此虽不相同,而结果是相同的。阳明虽信奉孟子性善说,终于倡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话,仍走入告子途径。儒家为维护门户起见,常说“无善无恶,是为至善。”这又流于诡辩了,然则我们何尝不可说:“无善无恶,是为至恶”呢?

有人责问我道: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一个言人之性。一个言心之体,为什么混为一谈?我说道:性就是心之体,有阳明之言可证。阳明说:“心统性情,性心体也,情心用也,夫体用一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矣。”性就是心之体,这是阳明自己加的解释,所以我说:阳明的说法,就是告子的说法。

我国谈论人性的人很多,以告子无善无不善的学说最为合理。以医病喻之,“生之谓性”和“食色性也”二语,是病源,“杞柳、湍水”二喻。是治疗之方。孟荀杨墨申韩诸人,俱是实行疗病的医生,有喜用热药的,有喜用凉药的,有喜用温补的,药方虽不同,用得合适,都能起死回生。我们平日把病源研究清楚。各种治疗技术都学会,看病情如何变,施以何处治疗就是了。

治国的人,首先用仁义化之,这就是使用孟子的方法,把一般人可以为善那种天性诱导出来。善心生则恶心消,犹如治水的人,疏导下游,自然不会有横溢的祸患。但人的天性,义叫以为恶,万一感化之而无效,敢于破坏一切。就用申韩之法严绳之,这就等于治水者之筑堤防。治水者疏导与堤防二者并用,故治国者仁义与法律二者并用。孟子言性善,是劝人为善;荀子言性恶,是劝人去恶。为善去恶,原是一贯的事,我们融合在一块看就可以了。

持性善说的人,主张仁义化民;持性恶说的人,主张用法律约束人民。孟子本是主张仁义化民的,但他又说道:“只有善不能统治人民。只有法律也不完备。”则又是仁义与法律二者并用,可见他是研究得很彻底的。不过在讲学方面,想独树一帜,特标性善二字以表示特别罢了。我们读孟子书,如果除去性善二字,再除去骂杨墨为禽兽等语和告子论性数章,其全部学说都很糟。

世界学术,分三大支,一中国,二印度,三西洋。最初印度学术传入中国,与固有学术发生冲突,相推相荡,经过一千多年,程明道出来,把他打通为一,以释氏的说法研究心,以孔子的方法研究社会,另成一种新学说,即所谓宋学。这是学术上一种大发明。不过这种学说刚一成立,而流弊跟着发生,因为程颢死后,他的学说分为两派,一派为程(颐)朱,一派为陆王。程颢早死,程颐享高寿,宋学中许多不近人情的议论,大概属乎程颐这一派。

中国是尊崇孔子的国家,朱子发现了一个道理,不敢说是自己发现的,只好就《大学》“格物致知”四字解释一番,说我这种说法,是为孔门真传。王阳明发现了一个道理,也不敢说是自己发现的,就将《大学》“格物致知”四字加一番新解释,说道:朱子解释错了,我的说法,才是孔门真传。所以我们研究宋明诸儒的学说,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所用名词及一切术语扫荡了,单看他的内容。如果拿浅俗的话来说,宋明诸儒的意思,都是说,凡人要想为圣为贤,必须先将心地弄好,必须每一动念,就自己考察,善念就存着,恶念就克服掉,久而久之。心中所存者,就纯是善念了。关于这一层,宋明诸儒的说法,都是相同的。但是念头之起,是善是恶,自己怎能判别呢?在程朱这一派人说道:你平居无事的时候,每遇一事,就细细研究,把道理融会贯通了,以后任何一事,你都可以分别是非善恶了。陆王这一派说道:不须那么麻烦,你平居无事的时候,把自家的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明镜一般,无纤毫渣滓,以后任何一事,自然可以分别是非善恶。这就是两派相争之点。在我们想来,一面把自家心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面把外面的事研究得清清楚楚,岂不是合程朱陆王而一之?然而两派务必各执一词,各不相下。此正如孟荀性善性恶之争,于整个道理中,各截半面以立论,就成为对峙的两派,这就是门户之见。

孙中山先生曾说:马克思的信徒,进一步研究,发明了“生存为历史重心”的说法,而告子在2000多年以前,已有“生之谓性”一语,这是值得研究的。达尔文生存竞争之说,符合告子所说“生之谓性”。

中国的哲学家不这样,告子“食色性也”的说法,孟荀都是承认了的,荀子主张限制。不用说了。孟子对于食字,只说到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为止,对于色字,只说到无怨女、无旷夫为止,达到生存点,就截然止步,随即提倡礼义,因之有“衣食足而礼义兴”的说法,这是中国一贯的主张,绝没有西洋学说的流弊。

古今中外,讨论人性的,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只有告子性无善无不善的说法,证以印度佛氏之说,是合理的。他说:“生之谓性。”从达尔文生存竞争之说看是合理的,从马克思信徒“生存为历史重心”之说看,也是合理的。至于他说:“食色性也。”现在的人,正疯狂地向这二字奔去,更证明他的观察没有错。我们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而告子说:“性犹湍水也。”水的变化,就是力的变化,我们这条臆说,也逃不出他的范围。性善性恶的争执,是我国2000多年未曾解决的悬案,我们可下一断言说:告子的说法是合理的。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热门推荐
  • 封灵师传奇:宿舍有鬼2恶灵游戏

    封灵师传奇:宿舍有鬼2恶灵游戏

    305寝室的恐怖传闻,恶魔契约的交易,消失的日记,受害者身边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奇怪的借读生……灵异事件不断折磨着高三毕业生李馨,昔日好友逐渐变得陌生,隐藏的凶手步步逼近。仇恨、嫉妒、阴谋,离奇事件反复上演,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恶魔?眼看事实真相就要揭露,所有的猜测和推理全被推翻,怀疑对象一个个莫名死亡,她又该如何自保?
  • 重点怀疑对象

    重点怀疑对象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大神嫁到

    大神嫁到

    传说在情人谷躺尸的人,第一个救起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钱晨赌注似的在那儿趟了三天三夜,为的是等那个人来救自己,结果谁都没有等来。她不知道这都是有人的蓄意阴谋。强强相遇,不是小白玩家和大神的网游爱情故事,他们一个强一个狠,如果有一个人最先妥协,永远是爱的深的那个,还好,他们彼此相爱。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从来没有过误会的分离,他们的爱情虽然不是王子公主,但是却十分甜蜜,他们的爱情不乏第三者出现,他们总会强力出击,他们的爱情遭遇到阻挠,他们总是锲而不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
  •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种,股指期货在我国尚无实践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与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也有较大区别。普通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多少了解呢?怎样通过股指期货这样的新生事物投资获利呢?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尽快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与交易规则,本书精心编排了投资者关心和最迫切希望了解的100 个问题,内容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利和收获。本书展示了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风险规避等知识点,堪称最新、最全面、最翔实的股指期货入门必备读物。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影无痕

    影无痕

    “影子,你在哪里?”一个无影少年心中无力的呐喊着。前世的尘,今生的果,是宿命的牵绊,还是轮回的枷锁,我的记忆,在冥冥中与影子牵连,这分迷茫,这份无奈。我要去追寻,去寻找前世的记忆。我要去探寻,去解开身上的秘密。我要变得更强,意识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守护。逆天归影,我心无痕,六界风云,生死由命。我...来了.....
  • 妖王的追妻攻略

    妖王的追妻攻略

    “公子,借窗一用,可否?”初次相见,她被追的走投无路,只得向他借路!她,六王府小郡主,天之骄女,嗜好美男成性。数年前,无意惹了某妖孽后,逃之夭夭,怎知那人不仅是长的妖孽,本就是妖孽,妖界之王,魅惑众生!从此两人从此两人牵扯丝丝缕缕。他为她成为第一富商,她浑然不知,恣意快活!数年后,一两银子的交易,更让他咬牙切齿的算计,誓要纳其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