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000000018

第18章 厚黑学原理解密(3)

韩昌黎作文,喜欢独造。程颐说:“轲之死不得其传,似此言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必有所见。”即日:“非是蹈袭前人。”是为无稽之谈。既曰“必有所见”,是为“想当然耳”。韩昌黎的话,连程颐都寻不出来源,宋儒道统之说,从根本上发生动摇,所以创出的学说,有不少破绽。

程颐立意要寻“孔子传给孟子”那个东西,初读儒书,茫无所得;求之于佛老几十年,仍无所得;返而求之于六经,忽然得之。请问程颐所得,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须知:“人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地心有引力,能把泥土沙石,有形有体之物,吸收来成为一个地球;人心也有引力,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收来成为一个心。”程颐出入儒释道三教之中,不知不觉,把这三种原素吸收胸中,融会贯通,另成一种新理。是为三教的结晶体,是最可宝贵的东西。程颐不知自己创获了至宝,反而拿起来归功于孔子,在六经上寻出些词句,加以新解、借以发表自己所获的新理,这是宋学全部的真相。宋儒最大功绩在这里,其荆棘丛生也在这里。

孟子谈性善,还举出许多证据,如孩提爱亲,孺子入井,不忍衅钟等等。宋儒则不另寻证据,只在四书五经上寻出些词句来研究,满纸天理人欲,人心道心,义理之性,气质之性等名词,闹得人目迷五色,不知所云。我们读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诸书,应当用披沙拣金的办法,把他这类名词扫荡了,单看他内容的实质,然后他们的伟大处才看得出来,谬误处也才看得出来。

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合而为一,就合乎宇宙真理了。二说相合,就是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之说。人问:孟子的学说怎能与荀子相合?我说: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荀子说:“妻子具而孝衰于亲。”二人之说,难道不是一样?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据孟子所说:满了50岁的人,还爱慕父母,他眼睛只看见大舜一人。请问:人性的真相,究竟是怎样?难道孟荀之说,不能相合?由此可知:孟荀的争论点,只在善与恶的两个形容词上,至于对人性的观察,二人并无不同。

根据宋儒的解释,孩提爱亲,是性之正,少壮好色,是形气之私,此等说法,未免流于穿凿。孩提爱亲,并不是爱亲也,爱他哺乳我罢了。孩子生下地,就交乳母抚养,就只爱乳母,不爱生母,是其明证。爱乳母与喜欢少女、喜欢妻子,心理原是一贯,无非是为我而已。为我是人类天然现象,不能说他是善。也不能说他是恶。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之说,最为合理。告子说:“食、色,性也。”孩提爱亲者,食也;喜欢少女、喜欢妻子,色也。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告子又说:“生存就是性。”

告子观察人生,即是这样,则对于人性的处置,又是怎样呢?告子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又说:人性如同柳木,仁义如同柳木做的杯子,说人性就是仁义,如同说柳木就是柳木做的杯子一样错误。告子这种说法,是很对的,人性无善无恶,也就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譬如深潭之水。平时水波不兴,看不出何种作用。从东方决一口,可以灌田亩,利行舟;从西方决一口,可以淹禾稼。漂房舍。我们从东方决口好了。又譬如一块木头,可制为棍棒以打人,也可制为碗盏以装食物。我们制为碗盏好了。这种说法,真可以说合孟荀而为一了。

宋儒称人心为人欲,大概指饮食男女而言,称道心为天理,大概指爱亲敬兄而言。朱子中庸章句序说:人都有形体,所以就是圣人也不能没有人心,无异于说:当小孩的时候,就是孔子也会抢母亲口中糕饼;我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就是孔子也是只有恐惧而无恻隐。假如不是这样,小孩生下地就不会吸母亲身上之乳。长大后,看见井就会跳下去,世界上还有人类吗?道理本是对的,无奈已侵入荀子范围去了。并且“人生而静”数语,据后儒考证,是文子引老子之语,河间献王把他采入《乐记》的。《文子》一书,有人说是伪书,但也是老氏学派中人所著,可见宋儒天理人欲之说,不但侵入告子、荀子范围,简直是发挥老子的学说。然而宋儒错了吗?我说不但没有错,反而是宋儒最大的功绩。假使他们立意要将孔孟的学说与老荀告诸人融合为一,反而看不出宇宙真理,正因为极力反对老荀告诸人。而实质上恰好与诸人融合为一,才足以证明老荀告诸人的学说不错,才足证明宇宙真理确实如此。

朱子中庸章句序又说:“一定要仁道心成为人的主宰,人心才会听命于道心。”主是对仆而言,道心为主,人心为仆;道心是圣贤之心,人心是好货好色之心;听命是仆人职供奔走,只有主人的话是听也。总之,宇宙真理,人性真相,宋儒是看清楚了的,只因要想继承孟子道统,不得不拥护性善说。一方面要顾真理,一方面要顾孟子,以致触处荆棘,愈解释,愈迂曲难通。我辈厚爱宋儒,把他表面上这些渣滓扫去了,里面的精义,自然出现。

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下文孟子只驳他义外二字,于食色二字,没有一句说到,可见“食色性也”之说,孟子是承认了的。他对齐宣王说道:“王如好货,与民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民同之,于王何有?”并不叫他把好货好色之私除去,只叫他推己及人,使人人遂其好货好色的私念。后儒就不这样,王阳明传习录说:“无事时,将好货好色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能扫除廓清。”这种说法,仿佛是:见了火会烧房子,就叫人以后看见一星之火,立即扑灭,断绝火种,方始为快,从孟子学说看,未免大相径庭了。

阳明研究孟荀两家学说,也不彻底。《传习录》载阳明的话说:“孟子从源头上说来,荀子从流弊上说来。”我们试拿孟子所说“怵惕恻隐”四字来研究,由怵惕而生出恻隐,怵惕是“为我”之念,恻隐是“为人”之念,“为我”扩大,则为“为人”。怵惕是源,恻隐是流。荀子学说,从“为我”二字发出,孟子学说从“为人”二字发出。荀子所说,是否流弊,姑且不深论,怵惕之上,是否尚有源头,我们也不必深考,只有孟子所说“恻隐”二字,实在不是源头。阳明说出这类话,也是由于读孟子书,忘却恻隐上面还有“怵惕”二字的缘故。

《传习录》是阳明早年讲学的语录,到了晚年,他的说法又不同了。《龙溪语录》载,钱绪山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语,是师门定本。王龙溪说,“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当时阳明出征广西,晚坐天泉桥上,二人于是问他。阳明说:汝中(龙溪字)所见,我久欲发,恐人信不及,徒增躐等之弊,故含蓄到今,此是傅心秘藏,颜子问道所不敢言。今既说破,亦是天机该发泄时,岂容复秘?阳明到洪都,门人三百余人来请教,阳明说:“吾有向上一机,久未敢发,以待诸君之自悟,近被王汝中拈出,亦是天机该发泄时。”第二年广西平定,阳明归来,死在途中。龙溪所说,即是将天理人欲打成一片,阳明直到晚年,才揭示出来。因此知道:门人提出剜肉做疮之问,阳明正色斥之,并非说他错了,乃是恐他走入歧途。言性,也说无善无恶,与告子之说相同。宇宙真理,只要研究得彻底,彼此虽不相同,而结果是相同的。阳明虽信奉孟子性善说,终于倡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话,仍走入告子途径。儒家为维护门户起见,常说“无善无恶,是为至善。”这又流于诡辩了,然则我们何尝不可说:“无善无恶,是为至恶”呢?

有人责问我道: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一个言人之性。一个言心之体,为什么混为一谈?我说道:性就是心之体,有阳明之言可证。阳明说:“心统性情,性心体也,情心用也,夫体用一源也。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矣。”性就是心之体,这是阳明自己加的解释,所以我说:阳明的说法,就是告子的说法。

我国谈论人性的人很多,以告子无善无不善的学说最为合理。以医病喻之,“生之谓性”和“食色性也”二语,是病源,“杞柳、湍水”二喻。是治疗之方。孟荀杨墨申韩诸人,俱是实行疗病的医生,有喜用热药的,有喜用凉药的,有喜用温补的,药方虽不同,用得合适,都能起死回生。我们平日把病源研究清楚。各种治疗技术都学会,看病情如何变,施以何处治疗就是了。

治国的人,首先用仁义化之,这就是使用孟子的方法,把一般人可以为善那种天性诱导出来。善心生则恶心消,犹如治水的人,疏导下游,自然不会有横溢的祸患。但人的天性,义叫以为恶,万一感化之而无效,敢于破坏一切。就用申韩之法严绳之,这就等于治水者之筑堤防。治水者疏导与堤防二者并用,故治国者仁义与法律二者并用。孟子言性善,是劝人为善;荀子言性恶,是劝人去恶。为善去恶,原是一贯的事,我们融合在一块看就可以了。

持性善说的人,主张仁义化民;持性恶说的人,主张用法律约束人民。孟子本是主张仁义化民的,但他又说道:“只有善不能统治人民。只有法律也不完备。”则又是仁义与法律二者并用,可见他是研究得很彻底的。不过在讲学方面,想独树一帜,特标性善二字以表示特别罢了。我们读孟子书,如果除去性善二字,再除去骂杨墨为禽兽等语和告子论性数章,其全部学说都很糟。

世界学术,分三大支,一中国,二印度,三西洋。最初印度学术传入中国,与固有学术发生冲突,相推相荡,经过一千多年,程明道出来,把他打通为一,以释氏的说法研究心,以孔子的方法研究社会,另成一种新学说,即所谓宋学。这是学术上一种大发明。不过这种学说刚一成立,而流弊跟着发生,因为程颢死后,他的学说分为两派,一派为程(颐)朱,一派为陆王。程颢早死,程颐享高寿,宋学中许多不近人情的议论,大概属乎程颐这一派。

中国是尊崇孔子的国家,朱子发现了一个道理,不敢说是自己发现的,只好就《大学》“格物致知”四字解释一番,说我这种说法,是为孔门真传。王阳明发现了一个道理,也不敢说是自己发现的,就将《大学》“格物致知”四字加一番新解释,说道:朱子解释错了,我的说法,才是孔门真传。所以我们研究宋明诸儒的学说,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所用名词及一切术语扫荡了,单看他的内容。如果拿浅俗的话来说,宋明诸儒的意思,都是说,凡人要想为圣为贤,必须先将心地弄好,必须每一动念,就自己考察,善念就存着,恶念就克服掉,久而久之。心中所存者,就纯是善念了。关于这一层,宋明诸儒的说法,都是相同的。但是念头之起,是善是恶,自己怎能判别呢?在程朱这一派人说道:你平居无事的时候,每遇一事,就细细研究,把道理融会贯通了,以后任何一事,你都可以分别是非善恶了。陆王这一派说道:不须那么麻烦,你平居无事的时候,把自家的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明镜一般,无纤毫渣滓,以后任何一事,自然可以分别是非善恶。这就是两派相争之点。在我们想来,一面把自家心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面把外面的事研究得清清楚楚,岂不是合程朱陆王而一之?然而两派务必各执一词,各不相下。此正如孟荀性善性恶之争,于整个道理中,各截半面以立论,就成为对峙的两派,这就是门户之见。

孙中山先生曾说:马克思的信徒,进一步研究,发明了“生存为历史重心”的说法,而告子在2000多年以前,已有“生之谓性”一语,这是值得研究的。达尔文生存竞争之说,符合告子所说“生之谓性”。

中国的哲学家不这样,告子“食色性也”的说法,孟荀都是承认了的,荀子主张限制。不用说了。孟子对于食字,只说到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为止,对于色字,只说到无怨女、无旷夫为止,达到生存点,就截然止步,随即提倡礼义,因之有“衣食足而礼义兴”的说法,这是中国一贯的主张,绝没有西洋学说的流弊。

古今中外,讨论人性的,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只有告子性无善无不善的说法,证以印度佛氏之说,是合理的。他说:“生之谓性。”从达尔文生存竞争之说看是合理的,从马克思信徒“生存为历史重心”之说看,也是合理的。至于他说:“食色性也。”现在的人,正疯狂地向这二字奔去,更证明他的观察没有错。我们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而告子说:“性犹湍水也。”水的变化,就是力的变化,我们这条臆说,也逃不出他的范围。性善性恶的争执,是我国2000多年未曾解决的悬案,我们可下一断言说:告子的说法是合理的。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职场谈星:火象篇

    职场谈星:火象篇

    如果你热情似火,性格奔放、是个急性子,那你可能是个火象星座的家伙,白羊座、狮子座or射手座?这样的你在职场上可能因为勇于开拓、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而受到老板的赏识,也可能因为做事莽撞、容易冲动而惹恼了同事。
  • 流星蝴蝶谷

    流星蝴蝶谷

    传闻流星蝴蝶谷的主人是四个女人,是四个绝艳又心狠手辣的女人。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却因同是天涯受伤人而聚首,每一个女人都背负着一段放不下的深情,他们狠毒,但同时他们又是那么凄美……
  • 十卡

    十卡

    爆红的游戏,莫名死亡的玩家。你知道什么是人心吗?那么鬼怪呢?追求刺激而进入游戏的人们,感受到游戏越来越不对劲……2370年,凭空出现的游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原来我们都错了

    原来我们都错了

    不要让那些对你有致命影响的谬误像寄生虫似地附着在你的头脑深处,使你生活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本书就是在深层透析人生的各种思想谬误的基础上归纳出了65个我们常常选入其中或即将陷入其中的误区编写而成的。正被各种谬误或观念折腾得屡做屡败的朋友们,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你从困境中走出,继而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真正发现并切实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这样写作最高效

    这样写作最高效

    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中、高考作文的训练书,旨在帮助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高效地写出好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地把握考试内容;在形式上紧跟中、高考话题文的发展趋势,取材典型,重点突出,是中学生理想的作文训练教材。
  • 予你眠缠终老

    予你眠缠终老

    被闺蜜抢走初恋是什么样糟心的感觉,陈小佳最了解不过了。本以为可以携手到老的人,却没想到拐了个弯成了他人生中的最佳女配?稚嫩却深刻的感情却因为残忍的分手而消逝,却在爱情的落魄期却也让她发现身边一直被称为“渣男”的高子健,这个死皮赖脸一直缠在身边的人,一次次对她别有用心的付出和守护。重新被打开的心门突然遭遇意外,陈小佳不得不独自离开。兜兜转转四年,原来对的人,依然在原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