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03

第3章 序章 :百转千回系儒门 (2)

序章:百转千回系儒门 (2)

梁漱溟听闻消息后非常伤感,后悔没有把自己所知道的佛学人生道理告诉黄远生,于是写了一篇《究元决疑论》的文章,这也是梁漱溟佛学研究之精要。这篇文章把古今中外学者如西方的康德、叔本华,中国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在哲学上的论述统统批评了一通,而独推崇佛家,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正想请人讲授印度佛学,看了这篇文章后便力邀他前去北大任教。于是,高中毕业的年仅24岁的梁漱溟就此登上了北大的讲坛,这在当时的文化界着实热闹了一番。

然而梁漱溟像他父亲一样,也在五四激进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了文化危机带来的震动。当时的北大文科院长陈独秀已将《新青年》迁到了北京,“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口号对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着强大的感召力,于是主张兼容并包的北大校园里一片打倒孔家店之声,嚷着要埋葬中国的过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贬得一文不名。梁漱溟在心思上虽然依然倾向佛学,此时却“暗下决心,一定要对释迦、孔子两家的学术,至少在课堂上负一个讲明白的责任。”因为一个否认自己历史的民族是危险的。

于是,梁漱溟第一日上任授课前,先跑去校长室问了蔡元培一个问题,问他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因问得突然,蔡元培沉吟了一会儿才作答道:“我们并不反对孔子,儒家的学说作为一门学问应该研讨;儒家学说在历史上和当今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地位及影响,可以有争论。”而梁漱溟听了当即表态,他进北大,就是为了阐释释迦和孔子的学问。

最初,他虽然本着学术的态度去接触儒家,却并未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真正被儒学所折服是在他认知到儒家的智慧、豁达的态度之后。为了“替释迦孔子作发挥”,他开始研读儒学经典。因为自小就读的是新式学堂,所以对儒学的研究基本就是从零开始,他从头苦读儒学,领悟其中的真谛,最终自学成为儒学大家。

首先打动梁漱溟的是《论语》中的“乐”字。当时的他脑子中尽是佛家所说的人世之苦,苦海无涯,寻求得渡。而儒家却通篇在讲乐,虽然有忧与之相对,但是孔子又说“仁者不忧”“乐以忘忧”。梁漱溟此时感到了一种新奇、奇妙的思想,像是山洞中徘徊已久的人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抹亮色。正是在与孔子的对话中,他蓦然惊醒,开始从佛学中的沉迷中解放出来,重返救国济世之路。

1918年,梁济自沉积水潭。父亲的死更是对梁漱溟的当头棒喝。他在文章里公开责备自己说:“呜呼!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他后来在《思亲记》中沉痛地说道:“我的出世思想,好读佛典,志在出家为僧,父亲当然大为不悦。”而父亲在世时,他一直没能迷途知返。他曾回忆说,父亲投水自杀前同他谈话,反复叹息询问:这个世界会好吗?!现在,他也将背负父亲未完成的思考,独行于探究中国命运的道路上。

梁漱溟曾以不婚来体现自己出世的立场,为此不惜违背父母之命;当他决心献身儒学时,结婚也不再被他拒之于外了。1912年,好友伍庸伯给他介绍了自己的妻妹,一位姓黄的满族姑娘。梁漱溟虽并不特别倾心于她,但他既不想让伍庸伯为难,也不想多费周折,于是便成婚了。这一年冬天,他终于成了一个孝子:“率新妇拜公遗像而哭”。婚姻成为了他祭奠父亲、投身儒门的仪式。

这位夫人于1934年去世,梁漱溟为此写了一首诗以纪念她:

我和她结婚十多年,

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

正因为我不认识她,她不认识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

多一些时间工作。

现在她死了,死了也好;

处在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社会,

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

更多一些时间工作。

言辞之中并无沉痛,只有斯人已逝的哀婉和无奈。

1944年,他与比自己年轻六岁的桂林教员陈淑芬结成伉俪,相伴一生。

金庸在《神雕侠侣》里评论说:一个人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地走一遭,无论求死之意有多坚决,也再难自寻短见了。对于由佛堂回归世俗的梁漱溟来说也是如此,他已经做好足够准备去正视惨淡的现实,此后他对中国的出路不管有多么失望,都不曾绝望和背离。

弦外听儒音

黄远生: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创办和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他以自创的“远生通讯”对当时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报道,因其出身进士,因此能够和当时的政界要员接触,采访到一般记者难以得知的消息,观点新颖且深刻,时人赞誉他的文章为“洞朗轩辟,幽隐毕达”。

尚情无我,匹夫安可夺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美国学者艾恺这样评价梁漱溟:“梁漱溟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他的思想在当下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不过,一百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正如儒家文化在数次沉寂后又逐渐为世界所认同一样,梁漱溟在当时虽然并没有能够使得中国按照他所理想的方向走去,但是今天人们所感受到的光芒,正是来自他那满腔报国之情,他对中国出路的独特思考,和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实践。

西学在中国狂飙突进之际,激进的青年们信奉“不破不立”,把传统文化视若仇雠,以之为的,穷追猛打。梁漱溟并没有盲目地随波逐流,而是冷静地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思考。思考后的结论是:“返本开新”、援西学入儒,由此来复兴中国文化。他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新儒学的创始者。梁漱溟除了新儒学思想为世人所铭记外,另一个就是他的乡村建设理论。

有句话如此评价中国的知识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国家动荡的时候太多的文人只懂得纸上谈兵,甚至有儒生误国的言论,因此班超的投笔从戎才显得如此意气奋发,杨炯才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然而梁漱溟和他的父亲一样,并不是空谈性命者,而是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注解自己的理想。

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其实就是新儒家理论的具体化。当时的中国的政界你方唱罢他登场,各种名义的大小战争接连不断。只要是战争,无论正义还是非正义,都会带来生灵涂炭。北伐失败之后,中国局势一直为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所左右。梁漱溟认为战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而把乡村建设作为中国的唯一解救之道,说:“乡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只有农村兴盛了国家才能兴盛。”

当时还在北大任教的梁漱溟,授课的同时就在思索如何建设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社会又应当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从1922年起,他的身边就围拢了许多朋友,过着一种团体生活,大家一起读书,一起讲学问,一同生活。这成了他以后所实验的乡村建设的雏形。

梁漱溟和毛泽东一样,都对中国农村的现实进行过认真的调查并且把农村摆到了中国革新的战略地位,但是却提出了不同的出路。他们的分歧在于:梁漱溟始终不承认在中国有阶级的存在,因此也否认阶级斗争。所以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梁漱溟寄希望于从农村到城市的教育救国之路。他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谁对谁革命,而是改造文化、民族自救的问题,因为这么多年的大小战争并没有把中国推向更好的道路。他说:“中国革命必出于知识分子”,要实现教育救国这一目标,应该让革命的知识分子下到乡间去,与乡间人由接近到浑融。在这里是否多少能够看出一丝日后毛主席发动知青上山下乡大运动的端倪?不同的是,毛主席是让知识青年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改造自己,而梁漱溟则是“要乡间人磨砺变化革命知识分子,使革命知识分子转移变化相间人;最后没有分别了,中国问题也就解决了。”道路相似,主动权却放在了不同的双方。

梁漱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提出了理论,还亲自用实践去做检验。30年代初,梁漱溟在山东邹平搞乡村建设试验区的时候,长期在农村生活,只有过年才回家住几天。建国后,老泽东就对他说:“梁先生不是在山东、河南农村搞过乡村建设吗?你可以去看看那些地方解放后有些什么变化。”毛泽东对他的救国精神是极为敬重的。

这种实验在当时战火缭绕的时代更显得独树一帜如世外桃源,但是乌托邦的美梦还是一次次地被战火所惊醒。他虽然屡败屡战,转战广东、河南、山东各地但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他还是不得不放弃。因为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去正视家国倾覆之忧了,毕竟沦陷之国无文化复兴可言。于是他毅然于当年结束了山东的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以赴为抗战而奔走。

兵临城下,国人自当同仇敌忾。他为此数次面见蒋介石,甚至只身赴延安去见共产党,希望中国从此出能够团结统一,这样不仅外患可定,日后内忧亦随之可消。但是“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合作面临破裂,梁漱溟再次从中积极周旋,频频奔波于两党之间,希望能够组织一个联合委员会,来牵制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但他的行动在国民党的一再推诿搪塞之后无果而终。尽管如此,他也一直没有放弃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国家安定的信念,直到新中国成立。在这一点上他充分展示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毅力和风范。

也许他的身上依然有着太多的书生意气,毕竟两党之战确实并非他所认识到的力量薄弱的第三者所能够左右,但是化身铸剑的勇气、胆识和魄力却无论如何无法漠视。对他来说,这就是他所崇仰的尚情无我的境界——将自己完全融入家国的命脉之中,不为自己之喜怒而喜怒。

建国之后,梁漱溟婉言谢绝了毛泽东邀他入政府之情,希望能一直以第三者的身份来监督政府。这也注定了在文革中他必然受到冲击。林彪“自我爆炸”后梁漱溟坚持批林不批孔,成了“革命者”们的教育对象。

从1974年2月到9月,政协学习组对他进行了百次批判的批斗。几个月后,再热血沸腾的组织者也觉得喊口号索然无趣了,况且梁漱溟虽然听得认真却极少发言。组织者口干舌燥无词可寻准备批鸣锣收兵时,气馁地问他可有感想。没想到梁漱溟竟然作答了,而且答案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梁先生一字一句地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满座哑然。

这句话也成为了梁漱溟先生一生奔走神州大地最好的注脚。近百年的春秋,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唯有匹夫之志尚可自恃,以此登高临远。

弦外听儒音

乌托邦: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outopos就是指“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最早出自于托马斯·摩尔出版于16世纪初的《乌托邦》,它寄托了人类美好的但是却遥不可及的憧憬和梦想。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热门推荐
  • 代嫁之侯门嫡妇

    代嫁之侯门嫡妇

    凌峰说在挤公交车不方便讲电话,吃过饭,她还没有来得及开口电话就被挂断了。她坐在石阶上,仰头着看天,今天的阳光不算太刺眼,给凌峰打了个电话,照得人心里暖融融的,白白的云朵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飘来飘去。她叫云然,云朵的云,自然的然,她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休息,可是到底什么时候她才可以像云朵一样自然地无忧无虑地天空漂浮?她就这么看着,等着下午的戏份。可是不对啊,怎么有什么东西……
  •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此文是依红楼故事为背景而展开的故事,非曹公红楼。莫以曹公论灯芯竹。愿同道者共享,不喜者请一笑置之。尤其钗迷们,看了要生气的。花落花开,是花的一生。滴尽了碧绿,泛起了微黄,随秋风萧瑟,落寞于她的锄下。质本洁来还洁去,葬花,葬心,葬泪人。前世欠的泪已尽,今生欠的情怎还?冷眼望着旧物化作清烟,飘飘洒洒的泣尽泪绝。炉中物已不在,眼前人心惶惶…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花魂逝作凝望的目光,该,何去何从?第一卷缘落潮起—玉缘尽,钗美姻他成亲了,新娘不是她—林黛玉她嫁了,虽不称心如意,却是她最后的选择,即使是闺友的知己—贾宝玉她,林黛玉,花落在贾府,情归何处?她,薛宝钗,牡丹花刚刚绽放在贾府,纵使得不到他的情,她何偿在乎,情是何物?花轿迎门,黯然泪下。脂红眉细画,颦笑皆非她。任你贤良淑德,我已面冷心冷。凭你软言娇语,我谈笑只为她。随是缘落潮起,我心只祭她。指尖轻柔,洒下旧稿断痴情,她,漠然退出。他,贾宝玉,一生的情爱逝在贾府,怨谁?恨谁?原是爱他的两个人,娘亲和姐姐,以爱他的名义毁了他的幸福。爱了,伤了,从此还有爱吗,黛玉的心已累。第二卷清冷笑颜--枉笑语,溶秋心她,落花载着愁心滑入水中,凝神渺望,不再是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心寄在远方……堆成的笑容难以消融,淡然一笑,愁绪凝作秋思,心飘然世外,悠然南山。她,王夫人与她的外甥女,打点起笑颜,风刀霜剑化作了和风细雨,对她,她是看到了她名字头上闪耀着的光环;而她终于看到了她外甥女的笑容下怎样的寒霜!她,薛宝钗,府里的娇子,如何的付出换来当家主事之权,为了她的家人,为了她在府中立足。他,云上公子,这一生眼中,心中只有她,霸道地只想守在她身旁。她,只能做他的娘子。他,北静王,孤独而寂寞地转身,心终于放下,他看到她眼中的一抹温柔,不是为他。时间去消融他心中的痛,身边有她默默相伴。(此卷并不是写水溶心移,溶秋心者,溶化了黛玉的愁心,只剩下舒心的笑意,而非水溶之心,亲们莫要误会了。)创建和谐环境,留言发人身攻击一律删除~~~~~~~~~~~~~~~~作品相关~~~~~~~~~~~~~~~~~~~~~~本文的简介<花落无痕开有声>?pstyle=1欢迎大家去看~~灯芯的群:68639080~欢迎加入讨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电饭锅煮饭做菜煲汤

    电饭锅煮饭做菜煲汤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她这辈子做过的最美好的事,就是把她的男神变成了她的男人。她这辈子做过的最潇洒的事,却是将她的男人变成了前夫。“唐旭尧,如果以后你真找不到女朋友,我委屈点当你女朋友怎么样?”那年,陆然十八岁。四年后,她与他在人海中不期而遇。然后,她成为了他的唐太太。她以为,她拥有了整个世界。二十四岁,她的世界轰然坍塌,一声“保重”后,她从此音讯全无。二十六岁,熙熙攘攘的机场里,她匆匆撞入他怀中,擦身而过的瞬间,他突然扣住她的手臂,四目相交,他手掌骤然收紧……曾经相遇,曾经心动,曾经错过。曾经以为,我终于拥有了你,直至枕畔再也没有你的温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妻别来无恙

    爱妻别来无恙

    新作品:《爱妃别来无恙》——如果对此文有什么不满的,那就进来看新文,或许我会给你们答案哦,赶紧投票收藏去哈。【一窝懒猫出品】“夫君,这是什么?”“休书!”“能告诉我理由吗?”“你没有利用价值了,就这么简单!”“一定要这么做吗?”“你说呢?”之后,她就被休了,而他也另娶了他人…也就是说,你要我滚,我滚了,你要我回来,抱歉,滚远了…。。。。。。。。。。。作者是个笨蛋,不会写简介,书名也是随便挑了一个,就这样,收藏+投票,万分感激!【一窝懒猫】QQ群:4851673,记得加上文中人物名哦!【一窝懒猫】出品文集:《宝贝要找嗲》血玉儿一个超级无敌可爱的宝宝,他要找爹爹,宝宝口齿不清,于是乎,爹=嗲《东宫冷妃》迷雪蝶翼一个心地善良却坚韧的女人,如何沉浮在后宫的争斗之中《爱妻别来无恙》玲珑天心因为爱所以恨,因为恨,却始终放不下那份爱,没有深深的爱,又何来沉痛的恨=============推荐好友文:《驭兽妃》风兮兮《契约新娘十八岁》《太后七岁七七岁》东走西顾《丑妃无敌》夜初《兽王贤妻》风之孤鸿《克夫主母》桃花相《王爷争宠》蓝色吇偑《邪相的冷奴》浅水的鱼《教父的玩偶》《相公不在多》紫极光《嚣张丫鬟》花花非公子《东宫媚》莫離莫棄《窃妾欢》银月皎皎=========推荐好文:《原配》独孤卫《蛇蝎少奶奶》闲听冷雨《重生之誓不嫁豪门》苏迷《离婚》不道心《狂野未婚夫》后妃《低调少奶奶》鹦鹉晒月======本文主题曲(原唱)======——感谢我家玉玉《伊人不归》词:小爱演唱:小爱木兰舟,一勺西湖水春时过,焚香拨焦尾,淡扫蛾眉千丝雨,清觞泪,伤心桥,云台醉落雪坠香蕊,伊人不归寒烟翠,薰风渡云飞倚栏看,揽衫叹憔悴,捉影成对莺飞早,风华褪,斜阳迟,月明媚轻花吹落地,竞谢芳菲错觥筹,碧玉杯谁再说红烛销成灰冰心清如水,一舞梨花醉百转千回夜风起,一身风尘欲火归一笑还一醉,翩扬衣袂凤凰于飞流水,黄叶落纵人不寐回首望苍穹忽惊觉,爱恨恢恢长亭外,帘幕芙蓉扉凌波黯,素弦断轮回,湮灭灰飞歌一曲,相思味,涛声浅,蹙秀眉小酌三两杯,伊人不归铅华尽,燕双飞谁再叹点点离人泪倾看朱颜垂,横笛倚栏吹伊人未回夜风起,一身风尘欲火归一笑还一醉,翩扬衣袂凤凰于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