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8

第28章 下篇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1)

第三章 佛说人生苦,儒说人生乐 (1)

儒释皆破执,执有不同义

“佛家之破执,是破生命中原来之执,此执在佛家为俱生我执与法执……孔家不但不破俱生执,且认为是根本所在。”

意必固我之人,总以为“非如此不可”,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落入了佛家所说的“执”。佛家看来,人世的痛苦正是来源于此。佛法说:“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生,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又曰:“由内心执取自我,所以在家人执取五欲,出家人执取种种错误之见解与毫无意义之禁戒。” 执取,又名执著,我执,乃是导致世人产生种种烦恼困苦的根源,是意必固我的代名词。佛家把执分为我执和法执,无论是我执还是法执,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执着,一者执着于我,一者执着于天地万物。

我执有两种:俱生我执(俱生执)和分别我执。佛家要把执一破到底,梁漱溟先生说,佛家之破执,是破生命中原来之执,此执在佛家为俱生我执与法执。所谓“俱生我执”,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于“我”的执著。颜子死,子哭之恸,在孔家不算为执,不算为意必固我,但在佛家则以为执。此为生命原来有者,为俱生执。孔家不但不破俱生执,且认为是根本所在。

人们都认为这个“身体”是真正实在的“我”,所以“俱生我执”,就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我”对“身体”的执著;在这方面人们必须获得觉悟才能破除“我执”,获得“解脱”。所以佛家要破“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认为他们会是对生命的妨碍,但孔子却说,食色,性也。把被佛家作为俱生执的东西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孔子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所以孔子对于生命是持“在意”的态度的,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珍惜,而佛家宣扬四大皆空,谓世间万事皆虚,包括人自己,都并不存在。如刀子伤我而痛,在孔家并不认为执,而佛家则认为执,他要一直破到底。

因此梁漱溟先生说,佛家是彻底的无我,而孔家则在直觉之中之我并不排斥。孔子也要破分别我执。“我之观念完全由后天分别而成,有区划范围,指定方向,所以如此之空间,如此之时间而命之为我,此之为分别我执。”人本身应当是一个意味,生命的存在怎么能用时间、方位来限定呢?分别我,就是把他人和自己分开,心中有“私”的意思。平时大家在生活中说“小我”“大我”,其实已经走入了分别我执之中,不知道其实只有一个“我”。在这一点上,儒家和佛家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佛家更进一层,把“我”又等同于万物和外物。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衡山的一个山洞中,他曾写下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岳,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中,德宗心想,这首诗写得如此洒脱,作者一定也是一位洒脱飘逸的人物吧?应该见一见!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

大臣拿着圣旨东寻西问,总算找到了禅师所住的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中生火做饭。大臣便在洞口大声呼叫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地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一瞧,只见禅师以牛粪生火,炉上烧的是地瓜,火愈烧愈炽,整个洞中烟雾弥漫,熏得禅师鼻涕纵横,眼泪直流,大臣忍不住说:“和尚,看你脏的!你的鼻涕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工夫为俗人擦鼻涕呢!”

懒瓒禅师边说边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凑近一看,惊得目瞪口呆,懒瓒禅师吃的东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样的石头!懒瓒禅师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并说:“请趁热吃吧!世界都是由心生的,所有东西都来源于知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你在心里把它看做一样不就行了吗?”

在懒瓒禅师看来,天地万物并无区别,贫富贵贱、生熟软硬都一样,一切都不过是瞬间的存在。因此,他否认自己的存在,流鼻涕的那个俗人已经不是他了,完全把自己超脱了出来,与万物等齐。故梁漱溟先生说,儒家和道家均属于世间法,他们心中都珍视有个体生命;而佛家则为出世间法,真的超脱于生命之外,把人作为人的特征都看做空空无物。

弦外听儒音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说的正是道家那种万事皆无的虚无主义。

乐本无所待,何须身外求

“生命根本上自己是生活,实无待找。”

佛家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人世之苦是因“执着”太多,贪嗔痴等诸惑皆是执。本来无一物,向前一步便是“执”。梁先生最初也认为自己的痛苦来源于贪。他说十三四岁的自己“仿佛是个野心家……野心者,是一个太贪的心……这种太贪的心,真是厉害,人若是不想名利,无所要求,就没有碰钉子的时候。但有了欲求,就会碰钉子。欲求愈大,所碰的钉子愈甚,我欲达很大的要求,遭到层层挫折,弄得神经衰弱,心中苦痛。”佛学在这点上正好和他当时的心情相契合,他便认为“苦乐是因欲求而有”,“苦乐实起于贪欲;贪欲实起于分别执着。——内执着乎我,外执着乎物”。

王国维先生就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出宝玉的“玉”乃“欲”之象征,悲欢离合皆由它起。当时正在研读佛经的梁漱溟应是赞成此说的,他说:“可见苦乐是因欲求而有……生命根本上便是欲求,故人有求生之欲而拒绝痛苦。此种欲求不是在念虑上,乃在生命里便有。”他还立了四条根据:

一是欲念无已时。人容易饱暖思淫欲,只要生命存在就会有欲望的存在。

二是世间苦多于乐。人难以满足,所以生活中觉有所短缺的时候居多,这时就会觉得痛苦,快乐是极为短暂的。

三是振贝子的苦乐与拉车者之苦乐相等。无论地位高低都会有苦乐,而且差别不大,即苦乐与境遇无关,而在于境遇是否为其欲求之所在,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境遇自己所持的心态如何,是否有不满而且想着要去改变。

四是欲求愈进必愈苦。人之苦在于欲望难以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便是“乐”,但是欲望得遂后新的欲望又起,而新的欲望比原来的更难得到满足。所以梁先生说:人类愈进化则愈聪明,愈聪明则愈多苦。

这四点都是从佛家看待世人的角度推出的观点,特别是从第四点出发,把整个人类的发展进步都进行了否认,无疑是很消极的。这些论点的前提就是“欲”之难以消除,而且人把苦乐都寄于欲的满足与否上。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

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棵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接踵而至。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园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

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四溢了!”

“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弟子们看到的是菊花已空,心中的凄凉来自于对菊花的留恋,这就是欲念,也是执,因此有不满,落入了苦海。智德禅师心中明了,菊花在此在彼其实都并无不同,随缘即好,因此他并没有想要给自己挽留住菊花,菊花不过是一个意味,一个与天地同尘之物。他的一席话其实正是在破弟子之执。

而孔子“他不从改造局面去救人,不是看乐事有所依待,而是走无所依待之路”。梁先生在接触了儒家之后,便由此便对前面的四条做了调整。从儒家的观点出发,境遇无苦乐、大家苦乐相似都没错,但欲念无已和人生苦多于乐两点错了。这两点成立的前提是人的苦乐寄于欲念,欲念无已,故人生常苦。因此,梁先生说,“我当时因不知有不找之可能,故有此说,若不找时,此说便不能成立了,于此可知欲求实有已时……而生命根本上自己是生活,实无待找。你找的时候便缺短。若时时待找,便时时苦多于乐,但是若把生活重心放在生活里面,实在时时都是不成问题,时时是满足,时时是畅达溢洋。”所谓的“找”便是欲求,把自己的苦乐寄托在外在的东西上,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心。这个时候就会生出苦来。如果专注于内而非外,就不会有苦的存在了。

佛家和儒家都认为苦在人的身上存在,不同之处在于:佛家认为苦是人世间的常态,因为凡人既然常被执所束缚,自然难免就会被欲所困扰,由此便产生了苦。而儒家则不然,他把乐作为生活的本源。生活中虽然存在苦,但那时生活的非常态,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得以解脱。

弦外听儒音

君子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解脱之道:顺生还是无生

“生命是欲求,他(佛家)就根本不要生命……孔子不是如前面所说从取消问题去救人,是从不成问题去,听他感触应付下去,不加一点意思。”

同类推荐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再婚难逃

    再婚难逃

    如果你发现老公外遇,你会怎么做?答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可遍地都是!必须离!离了再找一个好男人!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糖尿病自然疗法

    糖尿病自然疗法

    书中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疗法,有继承前贤的经验,也有编著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内容翔实,简单易行,疗效确切,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城乡广大群众阅读和选用。
  • 养只王爷不如狗:煞王妖妃

    养只王爷不如狗:煞王妖妃

    身为皇女,却是连奴仆都能踩上两脚。再温顺的兔子急了还会张开利齿,更何况人。于是,受尽欺辱的皇女凤五,有一天身体内生出了第二个灵魂……凤五,软弱隐忍凤无便腹黑狠辣。凤五,不争不抢凤无便掠夺成性。也就在那一天凤无遇上了以克死了全家闻名天下的煞王,季孙绝。两人相遇的第一句便是,“呵呵,好巧,你也出来杀人啊。”#听说蛇精病和扫把星更配哦##没点精神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主角系列#
  • 左右逢源好人缘

    左右逢源好人缘

    不用左右为难成为矛盾焦点,巧用心思让自己彻底左右逢源,只有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达人才具备了“人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场之道可走得远、走得畅。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无论对亲情,朋友,爱人乃至家人,都要巧妙的运用左右逢源有个好人缘,这样的生活才够轻松,精彩!
  • 炼魂乾坤

    炼魂乾坤

    人生如网,网如人生,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有血有肉的网中之人,将如何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呢?答案需要你自己去解读和领悟!也许,读到最后,你也会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答案......
  • 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

    “什么动静,我怎么没听到?”花丸的话刚落,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从远处的一座坟茔里传来出来,方白玉眼尖,隔着老远,他恍似看到了一只流满鲜血的人手正从坟墓里伸了出来。“天啊,真见鬼了!”但是一转眼却什么也看不到了……难道传闻里的丰都宝物是真的?但是,刚才的“鬼”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 匿名时光机

    匿名时光机

    从高中开始就被称为“小柯南”的欧若紫,进入云上学院的第一天,就和最大校董的儿子段琉川结下了梁子。学校突然发生偷窃事件,段琉川自告奋勇调查真相,并请欧若紫协助调查。在段琉川许诺了她三个条件后,欧若紫答应帮忙。有了欧若紫的协助,偷窃事件圆满解决,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偷窃事件结束之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并且都与一个署名为“Z”的人有关。欧若紫与段琉川欲找出这个人,但每当有一点点线索的时候就断了……欧若紫能否找出真正操纵事件的人?她与段琉川之间的感情,又会发生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