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4

第24章 下篇 儒道之别:大隐隐于市 (1)

下篇:比肩而立,儒与众家何处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或是墨家,都是在追求更好的人生,然而他们立足点不同、着眼点不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自然也不同。在这些不同学派的碰撞之中,或许能够更好地看清儒学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第一章 儒道之别:大隐隐于市 (1)

眼冷心热多隐士,未能全然忘世间

“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至自主、自如。道家为学重在人身,趋向在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

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或争霸,或结盟,竞争激烈,逐鹿中原。影响不亚于此的还有思想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东汉的班固把当时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并对其渊源和优缺点做了很清晰的辨别,成为后世评论各家短长的滥觞。后人又把学问分为显学和隐学,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相反,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以此标准出发,儒家和道家便分别成了显学和隐学的代表,然而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道家同于人类生命有所体认,同在自家生命上用功夫,但去向则各异。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至自主、自如。道家为学重在人身,趋向在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

儒道两家都是重视生命的意义的,他们都在洞察着自己和天下的命运。这从班固的《艺文志 诸子略》中也可看出端倪: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特别注重仁义。他们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不懂得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此逐渐衰微;这正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记载各国的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等缘由和道理。然后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和尧的谦让是一致的。但是,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两家都是从治国的高度来阐释学问的。原本的主张都于国有益,只是发展到后来产生了弊端,过犹不及。按照梁漱溟先生的观点,儒家积极入世,以一己之身担天下之责早已人所共知,而道家真的就远离人世,飘然隐去了吗?道家鼻祖老子本身就出于史官,对天下的局势了然于心,亦有济世之心,却分明感到无力去挽狂澜,只得在极度失望而骑青牛出关。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只是他一时的牢骚而已,他的一生都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正乘浮槎于海的是老子。梁漱溟先生说:孔子关心当世政教,汲汲遑遑若不容己;而老子反之,隐遁幽栖,竟莫知所终。

清朝学者胡文英说庄子是“眼冷心热”,这个词用来评价道家真是精确之致。冷眼看世界,仿佛真的不问世事,然而心中却依然无法真正放下。归园田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出世文人的精神偶像,而他的实际经历是仕而隐,隐而仕,最终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的心中又哪里忘却了世间呢?否则又怎会在归隐九年后写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样的诗句?他的心中依然有着自己的志向,只是生不逢时难以施展。

道家的转身入扁舟,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就是重于身,而非心。梁漱溟先生说:《老子》五千言,而身之一字频频见之,多至二十三见。道家做出了离开尘世的姿态,但是却依然没有能够得以超脱。道家的隐,更多的是对世间的抗争,一种决裂的姿态,而不是抛下人世。

弦外听儒音

胡文英:清朝朴学学者,著有《庄子独见》等。朴学是明末清初在与宋明理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重考证的学问,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也称为“考据学”。

潜心药理学,谁见得升仙

“儒家盖不妨谓曰心学,道家盖不妨谓曰身学;前者侧重人的社会生命,后者之所重则在人的个体生命。”

班固说道家出于古代的史官,梁漱溟先生对此并无异议,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见解:道家者起自摄生养生之学也。他说:儒家盖不妨谓曰心学,道家盖不妨谓曰身学;前者侧重人的社会生命,后者之所重则在人的个体生命。

道家的独善其身不仅表现在远离自己无力回天的政治纷争,还在对生命个体的研究。“中医的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一切措施,无不本于道家对于生命生活的体认。”儒道两家都贵生重死,但是两者的追求有所不同。梁先生说:儒家道家皆源自古,而儒家代表其正面,道家代表其负面。言其(道家)思想路数特殊的由来,即在早有悟于宇宙变化而于自家生命深有体认。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天海力移山”不仅是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也是儒家对生命领悟的代表:以有限之生命力求造福于苍生。他们体认到生命的短暂,所以抓紧时间,努力加强生命的密度,去寻求精神的永恒。但是道家不同,他们钻研的药理学所指向的目标,不只是人的肉体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少受些病痛,而且更进一步,希望着能够羽化而登仙,齐彭祖之寿。

范缜在《神灭论》中写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但是中国历代帝王依然对不灭之形神、对“万寿无疆”有着无比的热衷,道家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对之大力弘扬。这类追求长生不死的仙术,应该归于道教而非道家,不过梁漱溟先生对此并没有细分。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始,炼丹香炉就成为了宫廷里并不可少的设备。此后的帝王们即便没有他一统六国的伟业,却也继承了他长生不死的遗志,乐此不疲。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二十年不理朝政,潜心修炼丹药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了。

但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皇帝不仅没有因炼丹药而长生,反而差点命丧于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宫女起义——“壬寅宫变”。

当时皇帝迷信,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处女之血可保人长生不老,因此大量征召十三、四岁宫女。为保持宫女的洁净,宫女们不得进食,而只能吃桑、饮露水。所以,被征召的宫女都不胜苦痛。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熟睡时把他勒死。谁知在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没有毙命。一个胆小的宫女报告给周皇后,皇后及时赶来,嘉靖的命才算是保住了,否则他当真是要“成仙”了,但这种方式恐怕不是他所向往的。自宫女谋杀未遂后,年仅30岁的嘉靖不仅不思反省,反而完全退出了朝廷和紫禁城的正常生活,住进皇城西苑的永寿宫,基本上与官僚们相隔绝,着迷于通过药物、宗教仪式和秘教的养生之道追求长生不死。如果说壬寅宫变伤及的只是他一人之性命,那么他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所殃及的便是整个明朝百姓。虽然他并不是完全放手政治,而是通过核心小集团进行统治,形成一个朝廷中之朝廷,但如此非常规的做法还是给国家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

世事纷扰如云烟,历史上多少英雄才俊叱咤风云也终将成为过去,但是他们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后人凭吊的正是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年代刻下的精彩。“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武则天、嘉靖等等,这些对仙境孜孜以求、不胜向往的人现在身在何方?唯有功业还能真正地让后人铭记他们,舍功业而求升仙,不仅身死魂灭,而且原在有生之涯可得的生命的光辉也一并没入了尘土,岂非得不偿失?留下的不过是五陵野草吹秋风而已。

不过,梁漱溟先生对道家在医学上的贡献也做出了极大的肯定:事实胜于雄辩,每遇西医断为不治之症或治而不效者,中医却能为之医好,效果惊人。虽其学说难免“不科学”之讥,事实上却不能不引起重视……气功疗法原出于道家……中医针灸疗法所依据之根本学理全在道家学术中。这些医药之学能够帮助世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要通过这些来所寻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不亦远乎!一者立足世间,一者眼看天外。毕竟古往今来,逍遥如庄子者也难以羽化而登仙。而对仙境的畅想,其妙处更多的是在于为人类提供了另一条玄妙的思路、开启后人对虚无飘渺的仙界奇幻而美妙的想象吧。

弦外听儒音

彭祖: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以长寿见称,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后道教奉为仙真。王羲之在在《兰亭集序》里就写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范缜: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

功在天下,行藏由我

“儒家为学本于人心,趋向在此心之开朗以达于人生实践上之自主、自如。”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热门推荐
  •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山,那么有的人在山脚下刚刚起步,有的人正向山腰跋涉,有的人已信步顶峰。但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都请记住:要“自视甚低”,时时警醒自己。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记住低头。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低头就难免有碰头的时候。社会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能力超群、才华横溢,但也恃才傲物.认为自己不可或缺。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这种人虽然优秀,却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过,因为他们不懂得低头。
  • 奋斗改变人生

    奋斗改变人生

    本书根据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改编,选取80后的知名人士,如商界的李想、茅侃侃、郑亚旗、林福广,投资界的戴周颖、苏禹烈,艺界的张伯宏、何云伟、曹云金、任月丽,金牌网络写手南派三叔以及男子击剑奥运冠军仲满,采用与嘉宾问答的形式,间插点评,再现80后的奋斗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成功者的经验、智慧和人生哲学,诠释了“励志照亮人生 奋斗改变命运”的格言。这些80后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各异的身世经历,但他们身上闪烁着相同的光芒,真实、坚韧与执著。80后的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他们勇于展现完整的、真实的自己。
  • 趣味经济学

    趣味经济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后宫阙:梨花凉

    后宫阙:梨花凉

    《韶华将晚》忆往昔,荣宠时,披金揽月歌宫阙。又何须,终难忘,山高云散凉薄雪。梦里尊华,镜中恩情,春荣秋谢殇离别。画梁欢尽,风情月貌,年华错付几堪迭!路遥遥,水迢迢,艳妆珠泪,怎奈君心如铁!*————————————————————————————【阮梨容】她代嫁入宫,只为保命。却在进宫次日,便被迫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若找不到项链,便以命相抵!表面歌舞升平的皇宫,暗藏着血雨腥风。外表娇莺柔燕,内中却是蛇蝎心肠。这便是后宫,有人生来强大,有人成就强大,有人被迫强大。【南宫玘】初见,他无意中扶起她鬓边开放正艳的白芙蓉,目光却落在她宛如晨光初露般剔透清美的容颜上,久久流转。而她,名分初定,与他,今生是不得聚首了。从此,他的秉性恬淡,他的风流雅致,他的绝好声名,因她,他弃如敝屣。【南宫珏】她教会了他爱,却教不会他原谅。那些后宫花样年华的美好女子,她们给他的深情太多,反而让他心生厌弃。梨容般的清冷,对他亦是难得的。当他以为这就是爱的时候,她却告诉他:这只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他丢弃了江山社稷,冷落了九宫后妃,只为她星眸流转的那一缕眷恋,却终不可得。此生,他不过是她的一颗棋子罢了。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勇气,获得斗争的力量。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本书与一般的演讲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投入更多的精力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有趣的小故事能给您打开全新的视角,而且读起来轻松,对于渴望成为演讲高手的你来说,读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等王后:女人你别太嚣张

    一等王后:女人你别太嚣张

    他是闻名京城的纨绔子弟,可有谁知他乃是她。奉母命女扮男装充作男儿身,无妨,可且逍遥。不过,要她娶妻,,,这个,是不是扮过了?洞房花烛夜,盖头掀开“男人!!”震惊,她媳妇居然是男人?凤眸冷眯,寒光四射,盖头下的男人杀气四溢看过来,冷酷之极的开口:“女人?你好大的胆子。”她只想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潇洒自若过一生。但若真时不我与,老天看不惯她安逸。那素手揽风云,挥袖断乾坤。这天下只有我不想的,没有我做不到的。既然做不了闲人,那就鸿鹄展翅,凤鸣九天。试看天下,谁与争锋。《本故事纯属虚构》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办公室如同社会,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