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4900000011

第11章 道家的教育思想(1)

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他们的学说反映没落奴隶主阶级悲观失望的思想。

总的来说,贯穿老庄学派的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但是,在另一个侧面,它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的形式表达了个性自由的企望,这在当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道原》、《十大经》、《称》、《经法》等四种佚书,系成于战国中期以后,反映了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佚书作者继承老子的学说,同时汲取了儒、法、名诸家的思想。他们从“无为”、“无私”引申出来的,已不是毁弃文化,而是尊重知识。如说:“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刑(形)”(《十大经》)。“是非有分,以法断之”(《经法》)。

由于尊重知识,故重视“士”的作用。他们说:“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国者,国士也。……王公若知之,国家之幸也”(《十大经》)。“王天下者,轻其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财而贵有知,故功得而财生”(《经法》)。所以,在议论国家政策时,也主张“明德”、“兴贤”、“文武并行”。

道家思想的这种发展和变化,是适应开创封建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为兴学育才开始作舆论准备。

一、老子:文化堕落、人性“复归”、“绝圣弃智”

1老子(老聃)简介

老子(生卒年不详,约与孔丘同时而年稍长于孔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谓即太史儋),《史记》载为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人,也有史料记载为今安徽涡阳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传说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有不同的版本,多者5000余字,少者将近5000字)的《道德经》(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该书成于战国中、前期,基本上保存了老子的思想学说。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对中国两千年文化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2老子的教育思想

(1)老子的教育目的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要实现这个理想,道德教化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老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人民淳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

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

老子对他的理想的执政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能够贯彻施行治国的“三宝”。他说:“我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老子》第六十七章,下同),老子认为,“慈”、“俭”和退让三者是治理国家的三个法宝。也就是他理想的执政者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慈”。什么是“慈”?老子说:“慈,故能勇”。这个勇不是勇于争夺、勇于作战。因为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第四十六章)就是说,国家政治上轨道,把战马用来种田;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老子认为战争是“天下无道”的现象。但是老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同上)就是说,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因为执政者平时以慈爱对待人民,一旦需要战争,人民就会以极大的勇气投入战斗,正如孟子所谓“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两人的思想体系虽然不同,但在同情人民,反抗不义战争的观点上是一致的。

老子所说的“慈”,其根本含义是“无为”。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第十章)又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按照自然界无为的规律去办事),行不言之教(不要强做不合自然规律的法令、教训),万物作而不始(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而不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而不恃(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而弗居(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老子》第二章)老子的这些话是针对当时奴隶主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者所实行的繁苛政令而言的。老子认为,执政者只要能体现自然“无为”的精神,让人民自由发展,便是真正的慈爱。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可见,老子所谓的慈,对执政者来说,含有以身作则的感化与模范作用。以上是老子从正面说明理想的执政者应当是“道”的体现者。老子还从反面对当时的残酷统治者提出警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又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第七十九章)人民不怕统治者的威力,如果专靠恐怖手段,最后一定会召来大恐怖的报复。

理想的执政者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就是“俭”。什么是“俭”?老子说:“俭,故能广。”执政者厉行节约,国家就能富裕。老子批评当时的统治者增收赋税,加重人民负担。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第七十五章)老子指责当时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统治者为强盗头子。他说:“朝甚除(朝政腐败至极),田甚芜(农田非常荒芜),仓甚虚(仓库十分空虚),服文彩(穿着锦绣的衣服),带利剑(佩带锋利的宝剑),厌饮食(饱足精美的饮食),财货有余(占有多余的财富),是谓盗夸(这就叫做强盗头子),非道也哉!(多么的无道呀!)”(《老子》第五十三章)老子把执政者的奢侈生活和腐败政治联系起来,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认识。

老子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曾极尽讽刺之能事。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丰美的食品使人伤口味)。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纵情狩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稀有商品使人行为不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所以理想执政者但求安饱,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老子》第十二章)这段话主要是对当时的执政者的腐朽生活而发生的讽刺与谴责。“五色”、“五音”、“五味”、“打猎”、“难得之货”,绝不是劳动人民能够有机会享受的。正是这些整天追逐淫乐与声色货利的统治者的糜烂生活,才造成“民之饥”。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在生活上必须做到“俭”。而要做到生活上的“俭”,首先必须重视自我内在的精神生活,把外在自我的物质生活放在次要地位。

理想执政者的第三个条件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器长”。“不敢为天下先”即不强做违背客观实际情况而单凭主观意志办事,所以能成为天下的首长。这句话包含着不争、客观、无私等思想在内。

老子认为,当一个执政者,能做到不争或谦让,其结果自然会得到人民的爱戴。他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做人民的领导,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他们谦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当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居上位统治,而人民不感到有负担);处前而民不害(居人民之前领导,而人民不感到有妨碍)。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因此,人民对他爱戴而不厌弃)”(《老子》第六十六章)。

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包含有大公无私的意思。他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因为天地的存在不是为它自己,所以天地才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外其身而身存(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得到自身的生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这岂不是由于他能无私吗?所以成就他自己的理想生活。)(《老子》第七章)老子用天地的运行不为自己来比喻对人(理想的执政者)的行为没有自私的念头。所谓“后其身”,“外其身”,就是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利害。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对于有权势的领导者,是尤其重要的。

总之,老子把慈爱、节俭、谦让作为治理国家的三大法宝,并作为理想的执政者必备的条件而提出,其中虽然含有应该否定的消极退让的思想因素,但是其中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慈爱、诚实、宽容、无私等思想因素,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积极意义。从培养国家领导干部问题的角度来看,老子的教育目的思想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

(2)老子的道德教育内容

①尊道贵德

德篇第十四章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祭也。”老子强调,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都是由道德规律而形成,因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德篇第十五章:“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有其根源,这个根源是道,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母亲。懂得了道德为万物字母,就应该明白自己与万物平等,都是道德之子,以平等心、众生心看待万物。抱元守一,淳德归道,回复其先天本来面目,那么就沒有危险了。

德篇第二十二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为嗇,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則无不剋;无不剋,則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这里老子强调,重积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

德篇第二十五章:“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强调珠宝和良马虽然珍贵,但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要尊道贵德,道德是个人和社会最宝贵的宝贝。

②轻名利

老子认为重视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被物质名利所诱惑,是一种高尚道德品质。他说:“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切?)身与货孰多(生命与财产哪一样更重要?)得与亡孰病?(得到名利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更有害?)甚爱必大费(过分追求虚名,必定会浪费许多精力),多藏必厚亡(贪图收藏货利,必然遭到严重损失),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章)又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甚咎。”(《老子》第九章)老子的这些言论,意思是劝人不要舍生命而追求虚名财利。这对于贪位慕禄,得寸进尺,利欲熏心的人,都是应该深自警惕的。老子提倡“少私寡欲”、“知足”、“知止”,对于克制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的过分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当时当权贵族的贪婪欲求,是一种谴责。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静心寡欲,知足常乐的思想,容易引导到消极保守的道路上去。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理解老子的本意,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应当善于支配物质生活,不迷恋于物质利益,不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还是值得重视的人生价值观问题。我们既需要强调个人对集体和人类作贡献,同时对个人应有的名利是应该追求的。追求名利和进取向上的事业心应当是一致的。

③无为而无不为

德篇第十一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德篇第二十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不欲而民自朴。”无为两个字的含义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果去除种种妄为、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事,那么百姓就会受到很好的道德教化;统治者如果能够清静心身,端正行为,那么民风就会端正,歪风邪气就不能形成气候;统治者如果不要给老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统治者如果去除私心贪欲,办事从人民利益出发,那么人民就会效法而形成淳朴的风气。

(3)老子的道德教育方法

①知行合一

老子认为,要想把道学好,必须认真实行。德篇第三章说:“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孔子讲“力行近乎仁”(《中庸》引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孔、老的思想虽有不同,但在重视道德实践上却有共同之处。

德篇第三十五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德篇第十七章:“修之身,其德乃真;……”

德篇第十三章说:“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②“勤而行之”

老子认为,要想把“道”学好,必须认真实行。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第四十一章),“士”指读书人。老子把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士听说“道”,就努力去实行。中等的士听说道,无动于衷,将信将疑,下等的士听说道,便加以诽笑。老子在这里说的“勤而行之”和他在另一处说的“强行者有志”意思是一致的。老子主张“强行”、“勤行”和孔子讲的“力行近乎仁”(《中庸》引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意思是相同的。孔、老的道虽有不同,但在重视道德实践上却有共同之处。

③善于学习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国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两大分类阐述中国文学大作。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热门推荐
  • 解学士诗话

    解学士诗话

    《解学士诗话》分下上层,佚著者。本书主要叙及明名士解缙的轶事,解缙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后也各有关于他的小说传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看什么?看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的百年历史。当我们拉开历史的距离,回头看中国的时候,发现外国人也曾经用好奇和探寻的目光去观察那个世界。在他们的目光中,中国社会的形态和表现,与我们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切似乎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和理解的那样 。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
  •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第2季):风云再起》是“破冰系列”的第二部。一个天价订单横空出世,是馅饼,还是陷阱?各路豪强摩拳擦掌纷纷加入战团,围绕天价大单合纵连横。荣尊是否依然能如从前那样无往不胜?它的宿敌连胜为挽回曾经的败局,这一次又将如何出招?小文回归荣尊,拉开了公司人事大洗牌的帷幕,他与号称“打单王”的朱源明还能如昔日那般心心相印、在激烈的抢单大战中双剑合璧吗?作为总裁的陶瑞峰,与居功自傲的李海山,表面的信任与服从,却掩饰不住拥抱身影背后涌动的暗流,谁将是那最后的王者?这个故事,用利益、冷酷、背叛……演绎着现代商战中的人性。
  • 痴缠不休

    痴缠不休

    昏暗的街道,身与心,在那一瞬间,一起破碎。一夜珠胎暗结,却引来致命的伤害。情景一圣洁庄严的婚礼,雪白的婚纱,新娘娇羞动人,新郎剑眉星目、俊逸尊贵,所有人见证这幸福的一刻,屏息等候新郎的回答,但是——“我不愿意!”简短的四字,清晰残忍的话从他的薄唇逸出,目光如炬,冷漠坚定的告诉牧师,他不愿意!“为——为什么?”所有的期待化作伤心的低语,心眉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脑海一片空白,愣愣的脱口而出。“我不是傻子,我—不—会—替——别—人—养—野—种。”说完,扔掉戒指,大踏步离开神圣的殿堂。心眉弯身,捡起了那枚闪耀的戒指,刺痛了泪眼。原来,他早就知道,所有的甜言蜜语甚至神圣的婚礼,只是他布置的陷井,就等着她傻傻的跳下去,瞬间摧毁了她所有的信念期待。野种,她的孩子,不是野种。情景二订婚宴上,她携夫带儿,美丽自信的向他道贺。“为什么你的儿子跟我长的这么相似?”他紧紧的盯着帅气的小男孩问道,眸光顿时充满惊骇、不安、狼狈。她淡笑不语,一旁的小家伙却护住母亲,傲气的开口:“不要看我长得帅,就说我和你像。”×××××××××××
  • 藏地密码8

    藏地密码8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喜马拉雅雪人出没,请注意!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6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恶魔的野丫头

    恶魔的野丫头

    我痛改以前,把他当作我最真命的天子!或许人各有志,各有命格,为何我的爱情却在孤寂中走过。爱上了他,因为爱,却注定无法在一起。再次相遇,已为人母。擦肩而过,只因为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幸福。却不料心中却有着冲动的涟漪,是否继续告诉他一切还是隐瞒他,一生一世……
  • 天道燎原1

    天道燎原1

    末日降临,预言重现!!仙术魔法注定碰撞,幻界神界接连浮现,树妖精灵纵横战场,剑侠神佛气冲山河,战魔灵、斗恶魂,千万强敌能奈我何?精彩纷呈的超凡世界,神奇莫测的召唤绝技,空前绝后又包罗万象的征途即将启程,你,准备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