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自己感到的焦虑比现实中的严重,但是并不能除去其不合理的观念。其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除去遗传因素、生物机制方面的因素外,社会压力是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1)正确看待广泛性焦虑产生的长期性。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焦虑症患者不应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理解引发焦虑的长期、先天因素,并将之与自己的经历相联系;进一步识别自己的压力累积水平及其与焦虑的关系;最终认识维持自己焦虑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因素。
(2)树立自信心,减少自卑感。保持乐观的心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增加自尊感,同时降低因不能被他人接纳而引起的无能感和不安全感,最终驱逐焦虑。
(3)提高适应和调节能力。用现实的、自我肯定的认知替代引发焦虑的认知。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能力,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寻求改变对困境的思考和反应模式,以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
(4)自我放松法。当情绪焦虑时,放松自己的身体,做下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减缓焦虑情绪,这样精神也会随之好起来。如果学习或者工作压力大,心烦紧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如:把视线转移窗外,使身体得到松弛,听些愉快的音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5)接受一定的恐惧情境刺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个体处于恐惧的情境中,通常会从恐惧程度最轻的开始。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
(6)自我反省。有些焦虑是由于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7)自我刺激。患焦虑性神经症的人,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8)体育锻炼也可以减轻焦虑。药物对解除焦虑症状同样有明显的疗效。
第四(节)惊恐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惊恐发作时就像是一股强大的风浪霎时间扑来,这种感觉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般性焦虑要激烈得多,而且它既没有任何征兆,事后也很难看出任何明显的原因。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惊恐发作突然,无明显诱因或虽有诱因但无危险,事先不可预测,一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每次通常为5~10分钟,或者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发作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惊恐发作是指在一段时间强烈的恐惧感和不适感,10分钟内达到高峰,并且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四种:呼吸困难、心悸、头昏眼花或颤栗、胸闷、恶心、胳膊和手指麻痹。惊恐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但在发作间隙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发作一般不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
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惊慌恐惧,经常性的意外的惊恐发作,并迅速达到高峰,具有强烈的失去自我控制感、大祸临头感、发疯感、窒息感、濒死感。具体来说:
(1)多次惊恐发作,且发作不可预测。来得突然而且没有明显的原因。
(2)惊恐发作时伴有连续的极端害怕和焦虑。表现为强烈的恐惧,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往往有痛苦体验。
(3)症状出现10分钟内达到高潮,一个小时内发作结束。
(4)有多种不同的躯体症状表现。如呼吸不畅,急促的呼气和吸气;胸闷、胸痛、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头昏、头晕或失去平衡感;阵发性发热或发冷感;心悸,呼吸困难,喉部堵塞感,手脚发麻或肢体异常感觉;出汗、晕厥、颤抖或晃动。
(5)常伴有濒死感和窒息感。有立即逃脱发作环境的冲动。
(一)测验指导
你知道“惊恐症”吗?莫名其妙地恐慌、焦虑不安、心跳加速、浑身不舒服……当这些症状出现时,许多人会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或者是别的什么病症,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惊恐障碍。请完成下列测试。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4、6、14、20、29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分数越高,表示惊恐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不存在惊恐障碍的烦恼,也从来没有过类似惊恐的反应,可能是由于生活的顺利和你良好的心态的结果。
6~10分:你有一定的惊恐心态。曾有过令你感到惊恐的事件发生,由此而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建议你了解惊恐的原由,并学习一些摆脱的方法。
11~20分:你的惊恐障碍呈现中度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惊恐发作对你来说难以应对,经常不明原因地感到恐惧和害怕,常失去自我控制,备感烦恼。应寻求减轻和解决的办法。
21~30分:你有严重的惊恐障碍。惊恐发作频繁,你备受折磨,有想逃脱的冲动,伴有强烈的爆发情绪,难以忍受。
典型的急性焦虑或惊恐障碍是发作性的,发作间歇期间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发作不限于任何特殊的处境,也没有特殊的诱因,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发作常以突如其来的恐惧和担心开始,有明显的身心症状。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或半小时。
惊恐发作可以发生于任何焦虑障碍,通常是与这一障碍的核心特征相联系。惊恐障碍有助于区别的特征是一些惊恐发作至少在开始时是无法预料的或自发的,患惊恐障碍者常预期并担心另一次发作,而且避开原先导致过惊恐的地方,还经常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虽明知自己发作后可安然无恙,但由于这种强烈的不适体验,仍可出现濒死的恐惧。强烈的惊恐发作患者有时也可能仅出现轻度发作,或持续时间较短。
惊恐发作本身其实并不具有危险性,但是它却会使患者遭受到巨大的痛苦,事实上,对于那些伴随有惊恐发作的患者,其恐惧的来源往往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而是他们对于下一次发作来临的焦虑。患者长期忧心惊恐可能再次发作,担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逃避曾经体验惊恐发作的情境。
压力太大的生活也可能会导致惊恐障碍,另外遗传因素和部分生物机制、社会文化因素也会诱发惊恐障碍。
(1)对惊恐的本质有个清醒的认识。了解惊恐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其根本性的恐慌。要明白惊恐发作症状并不是我们主要对付的问题,其背后的焦虑以及对焦虑的耐受性偏低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同时努力降低焦虑水平,提高个体的抗焦虑性。
(2)自我摆脱惊恐困扰。是在你对惊恐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时,可以使用。你可以告诉你自己:“我现在的惊恐焦虑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它不是真的,只要我们不再害怕,那么接下来的环节就不会再继续,我也就战胜了惊恐。”
(3)学习一些控制“惊恐”和焦虑的方法,只有有效地控制或减少了“惊恐”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才能战胜惊恐。如通过听音乐、放松训练,做一些娱乐活动,到郊外或田野中,都可以使人得到放松。
(4)转移注意力。通常我们在感到惊恐的时候,注意力是集中到我们自己的感受上面,这时我们会跟着感觉走,对自己的情绪起到助推的作用,这时如果把注意力予以转移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和人聊天、打电话,或出去散步等等。
(5)认知—行为疗法:要怕什么做什么。惊恐发作,是一种心理感受,它的真实病症是很轻的。要越不敢外出,偏要外出,越害怕做事会晕倒,就越要做,越想上医院检查,偏不要检查,你会发现,自己的担心原来是那么的多余。
(6)严重时附加以一定的药物治疗。
第五(节)恐惧症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诚然,许多人会对生活周遭所接触的事物产生惧怕,像很多女生会怕老鼠、蟑螂之类的东西。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采取正确的步骤予以回避,这有助于让我们在危险之路上及时躲避。但是如果对这些事物的恐惧已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作息,便可能得了恐惧症,意味着你的害怕程度与实际危险不协调,这会导致令人瘫痪的焦虑和不必要的规避。
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指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情境产生持久的、特殊的、不合理的、强烈的恐惧感。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患者很容易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终日惶惶不安,生活在令人窒息的苦闷之中,给人生蒙上浓重的灰暗色彩。
恐惧症一般表现为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具体来说:
(1)对某一特定物体或情境有一种持续的、非理性的恐惧。这种非理性恐惧促使患者产生回避行为,因为遭遇这种恐怖刺激会立即引发焦虑反应。
(2)意想不到的、突发的、使人虚弱的惊恐症状(呼吸急促、出汗、心跳加速、头晕目眩、发抖、胸闷、濒死或失去控制的恐惧、呕吐)。惊恐症状多次出现,致使患者总是担心又一次发作或为避免发作而改变行为方式。
(3)患者对可能会激发强烈焦虑症状(惊恐)的环境感到恐惧,因此尽量避免在封闭的环境里去。
(4)回避或忍受恐惧的刺激或害怕的环境,同时伴有强烈的焦虑,致使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或使患者痛苦不堪。
(5)尽管认识到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但仍然恐惧不已。
(一)测验指导
有人认为恐惧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负面情绪,任何人都有感到恐惧的时候。你是否担心自己正徘徊在恐惧症的边缘呢?下面的相关测试能帮你找到答案。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2、7、9、14、22、26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分数越高,表示恐惧症状越明显。
你的总分:
0~5分:你的心理很健康。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你都满怀信心、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相信你会有所成就。
6~10分:偶尔也会有恐惧感。为了防患未然,请你求助于他人或自我治疗。调整心理,尽快去掉恐怖感。
11~20分:你有恐惧症。你可能做过一些自己不满意或不合常理的事情,因此产生某种程度的自卑感,从此做事总怕失败。
21~30分:有严重的恐惧症。并经常表现出不适当的、持久的恐惧感,想摆脱但总是无疾而终。
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或缺少对付危险的手段。当一个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击退威胁,或者发现自己企图逃脱的路径被堵塞因而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包围时,恐惧就产生了。
过度警觉经常是触发恐惧发作的因素。恐惧发作有可能是作为其他数种焦虑症的一部分出现的,但是,这些焦虑症与恐惧症不同,因为恐惧症发作总是因为特别的一种触发因素引起的。例如,怕蛇的人也许会因为后院花园里突然出现一条蛇,甚至怀疑花园里有一条蛇盘在那里而引发恐惧症。怕在公开场合讲话的人一上讲台就有可能发作恐惧症。如果你有强迫—强制型冲动症,非常担心污染问题,那么,突然一下子看见肮脏的水槽也有可能诱发恐惧发作。如果你在参加一场战争后发生了抑郁症,下次汽车点火也有可能让你突发恐惧症。只有在至少某些恐惧发作是突然出现而且没有明显触发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够诊断为恐惧症。
恐惧症与正常的恐惧的区别在于:使恐惧症患者产生强烈恐惧情绪的对象是那些对正常人并无威胁或威胁不那么大的特定对象,而且患者深知这种恐惧明显过分,却无法控制,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
(1)掌握科学知识。人的许多恐惧往往来源于无知,掌握科学的知识对消除恐惧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分析引起自我失控的某种诱因。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可通过回忆过去,找出与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心理冲突,一旦认识到恐惧源于以往心理冲突的转换时,恐惧感便会减轻或消失。
(3)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使患者明白恐惧的来源是对于恐惧的恐惧,并非恐惧本身,以此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4)系统脱敏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交互抑制,即每次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患者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恐惧感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5)暴露疗法。要明白恐惧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念所致。所以,要消除恐惧症,就要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惧的事物,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可有意将自己立即重新暴露在所担心的情境中。可以有计划、有目的、一步步地鼓励和指导患者亲自去接触那些使他产生恐惧情绪的事物或情境来达到治愈的目标。
(6)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提高放松能力。可以利用呼吸结合注意力的转移,让身体各部位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将肌肉进行放松,可采取站立静坐或平躺的姿势,最好伴有轻松的音乐或舒适的环境,效果会更佳。
(7)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与预期无关的事物上。
第六(节)单纯恐惧症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