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不只是美德,而且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节俭既是对月光族的理财忠告,也是影响薪水族能否走上理财致富路的重要因素。把节俭贯彻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你手中可供支配的财富一定能增加。
计19及时审视自己的消费状况
几种常见的消费陷阱
薪水族理财离不开节俭,能够识别常见的消费陷阱能帮助薪水族节省下不少财富。
1.“打折”陷阱
时下,大到大型商场,小到私人个体摊贩,商品价格打折成“风”。有些商场的商品确实是打折了,让出部分利益给鞘费者。但有的商家以打折为名,行原价甚至高价出售之实。
2.“返券”陷阱
现在有的商家为了鼓励消费者多买东西,频频推出返券活动,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额的物品后,可得到一定比例的奖券。其实,消费者要想占商家这点“便宜”,还得要买物品。
不少商家有言在先,买上千或上万元的物品,指定“免费”送一件或几件小物品。殊不知,这些小物品都是质量不过关的残次品,一旦坏了,商家不保修。商家说了,这是我们送的产品,不管“三包”,消费者还能说什么呢?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就可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某闹市在年初就贴出“清仓”大甩卖的广告。小喇叭喊“里边的物品10元钱一件,随便挑随便捡”震天响。可是,到了年底这家门市还在“甩卖”,“仓”总也“清”不完。
3.“过季”陷阱
大自然四季交替,有些商家也趁季节交替之机,玩起了并不“过季”的花招。秋天卖夏季的服装,夏天卖冬季的皮装。看起来消费者能买到“过季”的服装,还能占点小“便宜”,其实商家早已把积压的成本金“过继”给消费者了。
4.“跳楼”陷阱
这类陷阱多半是个体商贩设的,他们喜欢对某件物品标出“跳楼”价,乍看像是把价压得不能再低了,其实溢价不少。只要消费者买了,商贩“上楼”偷着乐还来不及,哪有“跳楼”的事儿。
5.“装修”陷阱
有的商场装修,半年前就打出广告,“商场装修在即,所有物品三折起”,吸引了广大消费者,销售额成倍地增长,有时超过平时的三到四倍。商家的“猫腻”在于,商场装修在即的广告打出去以后并不急于装修,而是过了三四个月才装修,装修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其实装修时间的销售额早就出来了,只是消费者还蒙在鼓里罢了。
提醒众多年轻朋友,消费时乐趣多多,陷阱亦多多,做有心人,才能管好你的钱袋,减少吃亏的烦恼。
如果你不会精打细算
要生活,就离不开消费。小到油、盐、酱、醋、茶,大到教育、买房、买车、休闲、旅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消费有关。如果每次消费你都以节俭为前提,那么你一定会省下不少钱。现在消费陷阱随处可见,如果你不会精打细算,会怎样呢?
许许多多的人花了一生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也许买下的不是一个安乐窝,而是一个用钢筋水泥铸造的陷阱。
旅游成为休闲和时尚的时候,旅游消费的陷阱也在山山水水间游荡。许山水之秀丽,愿旅游之欢乐。每当推开旅行社的大门之时,提醒消费者开门的究竟是可爱的美少女,还是吃人的狼外婆。旅游中也要有“慧眼识珠”的本领。
互联网给人们展现了它高科技的奇迹后,也展开了一张张空中交织的网络,编织着美梦,也编织着谎言与陷阱。不知不觉中就“把你困在网中央”了,让“虚拟空间的黑色幽灵”吞噬着你的金钱与时间。当掉进这些陷阱里后,“网络里的浪漫旅程”最终只是一条不归之路。
“学海无涯,教育消费无止境”。为了未来的成功,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投资。从早期教育到出国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成才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早期教育是孩子成为天才的真理还是谎言?
当购车不再是构想的时候,在购车消费中,许多购车陷阱随着车轮的旋转而启动,购车成了让你欲罢不能圈套。
当换掉手机已经像换掉情人一样容易的时候,“手机消费的迷宫”也越来越扑朔迷离。“手机维修黑幕重重”,小小手机名堂多,就算是脑袋上再长出一只眼来也难以识别手机维修过程中的陷阱。
生活中处处都有陷阱,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打细算,理智消费。如果你不会精打细算,而掉入这个个陷阱里,想想你的钱包,你还能保得住吗?
能挣的不如会花的
一位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请问先生,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营业员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你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贷款部的营业员惊愕得张大了嘴巴。
“我只需要1美元。可以吗?”
贷款部营业员的心头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这人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好吧。”这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清点了一下,“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你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你……”
富豪走后,一直在一边旁观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
他追了上去:“先生,对不起,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便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经理如梦方醒,但他也十分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能挣会花”究其本意,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挣”是“用自己所能去争取”,靠自己的勤劳获取应得的利益;“会花”就是“花有所值”,而不是做毫无意义甚至是有损美德的消费。
计20改变自己的消费陋习
你的购买动机正确吗?
消费动机对消费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动机决定着消费行为,在消费活动中,薪水族树立正确的购买动机非常非常重要。
正确的消费动机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生存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多出自于生活所必需,不购买就不能生存。如购买油、盐、柴、米、衣服、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这种购买动机为所有消费者所共有,是最基本的。
第二种是理智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对要购买的商品有计划性,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并在购买前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对所购买商品的特点、性能、价格、质量、用途等做到心中有数,购买时重视商品的质量和耐用性能的挑选,购买后不轻易退换。
第三种是自信类购买动机也是正确的。
这种购买动机大多有一定的目标,不受他人的影响,非常自信,毫不怀疑地去按选定目标购买,即使情况变化,也坚定不移地去购买。
除了正确的购买动机外,还有一些购买动机,很难区分对错。有钱人一般都限制这些消费动机。
一种是被迫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往往是购买者求助于人办事,需要请客送礼来还情,不得不购买,是被迫违心地花钱。
一种是保守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多发生在商品供大于求时,观望等待,选择性较强,不称心合意不买。
还有几种购买动机不正确,是绝对要抛弃的。
一是冲动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商品新奇的外观、便宜的价格所吸引,感情冲动,心血来潮,不顾家庭是否需要,草率购买。
一种是时髦类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社会上流行某一种时髦的款式所驱使。爱买服饰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这个消费过度的年代。日本女星“流行教主”滨崎步是个鼎鼎有名的拜金女,滨崎步喜欢法国名牌LV,据说光是LV大大小小的包,滨崎步就有200多个,而且在持续增加中。2001年,滨崎步到新加坡领取最具领导力的艺人奖,光是两三天的行头就足足带了十几大箱,而且全是LV的大包包,派头十足吓人。另一方面,为了与长濑智也的未来着想,滨崎步在东京郊区购买连狗都有专门电梯的超级豪宅,以她纳税额冠军天后的实力,够格当个真正的拜金女了。
别用购物发泄坏情绪
不论男女,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波动,但不知是社会风气使然还是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大家都习惯性地在人前挂上一张面具,隐藏起内心真实的感受,于是,当情绪积压到某个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寻求一些比较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来宣泄,伤身、伤财,甚至还会不小心伤了身边的人。
我们都知道,过分地压抑可能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卸下脸上那张戴得太紧的面具。所以,跑到人声嘈杂的地方逃避面对自己,花了一堆钱买了一堆东西,试图想“买”回一点快乐,结果呢,每当看见那些东西时,也许又勾起那些不快乐的记忆。
一个朋友和交往了很久的男友分手后,刷爆了几张卡,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想要以此填补心里的那份失落,结果呢?真的成功地转移了悲伤、重新找回快乐了吗?当然不是了。每当听见一首和她遭遇相近的歌曲时,她又会开始发狂地刷卡。在美国有一位叫凯琳的女网友,因为刷卡刷爆没钱还,竟然异想天开,自己建一个网站,呼吁全世界网友捐钱给她,“请大家救救凯琳(saveKayn)”,没想到三个月来,捐款已经多达美金一万多元。
用血拼来发泄坏情绪的女人,一定不只她一个。在刷卡的时候,她们的情感已经战胜理智。其实,抱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回到家之后,就会发现那些导致心情低落的原因和问题并没有消失或解决,反而因经济出现不良状况而增添新痛。所以,依靠疯狂购物来转移情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实,何苦这样和自己过不去呢?受挫的时候,试着静下心来思考跌倒的原因,想出方法重新出发。沮丧的时候,找个谈得来的朋友聊聊;悲伤的时候,去看场感人的电影大哭一场;或者,和三五好友相约到户外走走,大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找个健康而又积极的方法调整心情,适时地释放压抑的情绪。总之,生活可以随性却不能任性。
远离遗憾消费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到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不停。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据某消费者协会对1000名妇女的问卷调查显示:有13%的人承认她们经常花一些不该花的钱,购物后常常后悔,因为在心血来潮时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或很少使用。有位离异的中年妇女在苦闷孤独中每天逛商店,买下许多她在当“姑娘”时爱穿的衣服。这些色艳形瘦的服装显然已不合适她的年龄和发福的体态,但她说:“很想重新活一次,回到恋爱的年龄,因此在商店里就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欲望。”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
据报道,德国有10%的妇女有购物癖。柏林消费协会调查表明,有100万德国人(其中90%是妇女)沉溺于购物,染上购物癖的全是上班族和薪水阶层。在美国“遗憾消费者”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遗憾消费”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也因人而异,它不仅和人的性格、阅历、收入水平有关,而且还和人的修养水平有一定的联系。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遗憾消费”呢?教你几招可以试一试。
首先,不要一次性购买。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突击花钱。一些青年朋友在面临结婚或建设爱巢的时候,往往一改平时省吃俭用的习惯,一旦需要就会把长期攒下来的钱一次花光。其实不妨采取统筹兼顾,随遇随买的办法。家庭消费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买东西最好有个计划,各个击破,切忌全面开花。
其次,冲动性购买不可取。就是说不要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临时产生购买行为。尤其是不要受广告和精美包装的冲击及片面追求新奇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打乱了正常的消费开支。避免冲动,要遵循价值原则,所购物品应是生活必需品,遇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抢购,也不要盲目从众。
要远离“遗憾消费”,最重要的一条是买任何东西,办任何事情都要有主见。有的人决策能力较差,对所购之物总是拿不定主意,同样买服装,款式很时髦,但花色却很单调,有的质量很好,价格又很贵,让人一时难以确定购买哪件服装为合适。结果这方面相中了,买了又后悔另一方面的不足。还有人本来自己认为很好的商品,当给亲友同事欣赏时,听到别人说这件东西质量太差,样式太老,如何不好时,内心里便生出一种“悔不该买”的叹息。这两种人都是缺乏主见的消费者。
要克服缺乏主见的购买行为,就要培养自己的合理决策能力,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心,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也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三道四,这样就会增强我们对购品的鉴别力。其次,要在购物中进行合理决策,掌握行情,掌握产品的发展,包括价格、质量,这样就能在购物中避害趋利,减少后悔。
勇敢走出心理消费误区
薪水族是没有多少钱可供花销的,但许多人花钱却从不知道控制,看看自称“月光族”的人们就知道了,他们很多人都有严重的消费心理误区。为了不过那种上半月富人、下半月穷人的尴尬生活,为了望着一时冲动买回来的无用物而兴叹的事少发生,要学会花钱,走出消费心理误区,做个聪明人。
许多人在购物时都容易有求名心理。
名牌是生产者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市场声誉,名牌代表高质量,代表较高的价格,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消费者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或者为了弥补自己商品知识不足而导致购物后的懊悔而选择名牌产品,那是明智的;但如果买名牌是为了炫耀阔绰或其他名牌带来的其他什么,以求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则是陷入了购买名牌的误区。
另外,人们最普遍的心理是求廉心理,这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不太充裕和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用尽可能少的经济付出求得尽可能多的回报。但物美价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