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接触过冥想的人,可能会觉得它神秘而复杂。其实,我们可以简单一些,从字面意义上来解读一下冥想。冥,就是泯灭,想,就是你的思维、思虑,而冥想,就是把你要想的思绪、思虑去掉或者理顺,找到感知。
我们进行冥想,就是通过精神的高度放松,达到一种思想深度沉静的状态,通过这样的联系,来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冥想,就是“以一念代万念”,它的方式有许多种,后面我们会慢慢介绍,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就是“入静”。
在学习冥想之前,先了解一下冥想的误区,会避免走许多弯路,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掌握冥想的奥妙。
误区一:心态不正。
很多朋友都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脾气暴躁的时候,做一下冥想能让自己缓和下来。其实,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最好不要去联系冥想,极度伤心、生气等情况下,进行冥想空破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冥想要的是长期的效果,而不是短暂的舒缓;
另外,练习冥想不要好高骛远,总希望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最高的境界,越是急功近利,往往越欲速而不达,如果盲目的追求目的,容易心猿意马,就更没法放松精神了。
误区二:精神“散”。
冥想的过程中,不论你“入静”的程度有多深,都应该处在一个意识清晰的状态下,而不是“散”。“散”,是指你意识模糊,轻度的“散”,是一种走神的状态;中度的“散”是迷迷糊糊、昏昏噩噩;而重度的“散”,恭喜你,你马上就要睡着了,你不是在冥想,是在催眠自己。
冥想,需要你放轻松自己,把心绪平稳下来,但这并不代表着让你精神“散”。冥想的过程需要一条贯穿的“主线”,引导着你不断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这条“主线”,把你凝聚起来,而不是“散”开来。
误区三:精神“紧”。
“紧”同样不是一种正确的精神状态。冥想是一念代万念,但这“一念”,绝对不能太“用力”了,不要因为只想着集中意念,而忽视了冥想的本质是精神放松。
放松中有集中的“主线”,就好比一条小溪,那么多的水都往同一方方向流。冥想的时候,精神也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吧,看似“散”,但仍然保持着一致的方向。但又绝不是“紧”的,让每一处的水流都轻松而畅快。
误区四:姿势不正。
形正则气顺,气顺则神宁,如果你没把姿势摆好,对冥想的进程和效果肯定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初学者。冥想,要尽量把每一处的细节都做好,这不仅会帮助你顺利地进入状态,还会使得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
冥想不仅仅是休闲,而是一种养身、养心、养神的方法,要认真地对待它,像对待自己的生活。
误区五:不停的变换方法。
入门的方法有许多种,当你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一种之后,一定要等练出点成效来了再试试别的方法。朝三暮四,不到半个小时就换七八种方法,是没办法进入冥想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难以进入冥想,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你身体姿势不对,而是精神状态不对。所以,把自己浮躁的心沉淀下去吧,选择了一种方法就坚持到底,劝服自己再努力一下。也许那个美丽的世界,已经在离你不远的角落,不要再最靠近它的地方却不自知,遗憾地转身离去。
误区六:心随境转。
练习冥想的时候,尤其当你初见成效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反应,这可能是视觉上的——你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画面,也可能是听觉上的——你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这些画面或者声音,也许让你惊奇,也许会让你觉得害怕,从而扰乱了冥想的进程。
对这些幻视或者幻听的反应,不要去追求,也不要有顾虑。有的朋友觉得这是“走火入魔”的表现,其实只是一种正常的状况,而且,往往是“入定”的前兆,等你进入“入定”状态之后,就会稳定下来。它们不会再让你害怕,而是给你一种安定的新鲜感。
冥想,是一门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改进的漫长课程,把心态摆正,不要轻易地放弃,永远在摸索和前进。忌浅尝辄止,也忌骄傲自满。冥想的世界里,只有平和而有耐心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