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500000008

第8章 报纸杂志(1)

(第一节)华北《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该报筹备于南京,但由于顽固派阻挠及日军逼近,报社被迫迁至武汉。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刊,该报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经理徐迈进。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

同年7月,武汉会战拉开序幕,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新华日报分社分两路作疏散准备,一路为水路经宜昌到重庆,另一路为陆路经郑州到西安。如果武汉一旦失守,《新华日报》马上就能出版重庆版或西北版。10月25日,武汉失守,《新华日报》在重庆出刊。

同年8月,杨放之、何云同志率领武汉《新华日报》15名同志,冒着日机对铁路轰炸的危险,坐火车来到西安,计划先建立西安分馆,并在西安出版西北版。8月25日成立了西安分馆。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刁难和阻挠,《新华日报》西北版未能出版。

这时,朱德总司令正路经西安,去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当他得知西北版与国民党交涉遇阻后,便对负责人何云说: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在偌大的太行山地区,只有一两张油印、石印小报,字体又小又模糊,看它的时候还得戴老花镜,真费劲!9月初,彭德怀副总司令去延安路过西安,当他见到何云,了解了西安办报的难处,也表示:他们不让你们在西北出版,人员和机器就给我,我到太行山去出版。

彭德怀副总司令回到延安,又把在太行山出版华北《新华日报》的意见报告了中央。中央决定何云同志去太行负责创办华北《新华日报》。10月初,何云、江横、周永生等同志一行十几人,分两路起程奔赴太行抗日前线。于10月7日到达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地——潞城中村。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受到了左权、傅钟、陆定一、李大章等同志的热情接待。不久,陈克寒同志也由《新华日报》总馆派来,加强了报纸的筹备力量。

为了创办华北《新华日报》,野政领导与何云、江横等人作了认真研究,一是确定办报地点,选在由决死纵队控制的比较安全的后方——沁县后沟村;二是为了加强办报力量,决定将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报《中国人报》合并到新华日报社来。11月中旬,何云、陈克寒以及印刷厂职工先后到达沁县后沟村,进入紧张的筹备中。为了培养通讯队伍,又派江横到《中国人报》组织了记者训练班,负责培训职业记者。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1938年12月19日,在沁县后沟村召开了报社全体人员大会,宣告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正式成立。《新华日报》(华北版)对外是《新华日报》的地方版,但实际上与重庆《新华日报》没有隶属关系。《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组建了党报委员会,专门负责领导报社工作,成员为杨尚昆、彭德怀、左权、陆定一、傅钟、李大章、何云、陈克寒,党报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定一。报社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总编辑何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副总编辑陈克寒,副总编辑李竹如。报社成立编辑委员会,专门负责报纸编务,成员有何云、陈克寒、李竹如、韩进、左漠野、肖英。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隔日刊,逢单日出版,每期4开4个版一大张。第一版,登载社论,刊发以晋冀豫为主的华北各地新闻;第二版为国内版,刊登华北战况和全国各战场战况、国内要闻、陕甘宁边区要闻;第三版为国际版,刊登国际新闻、国际评论、外国报刊译文;第四版是理论与副刊版。每版约3000字,麻纸铅印,用新五号字排印。1938年12月8日,出版试刊一期,报社在沁县召开座谈会,邀集晋冀豫区各界代表举行座谈,经过认真讨论,董事会审定报纸刊号版的版样。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创刊。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出版,是全国各大报纸在敌人后方发行地方版的创举,它是一张代表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党报,同时也是一张服务于抗战、服务于政治斗争的报纸。办报之初,彭德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对办报作出具体指示:报道华北抗战——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斗争。报社领导和全体人员认真贯彻了这一指示,使该报擎起了坚持华北抗战旗帜,制定了办报的总方针:宣传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动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宣传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和减租生产等方面的成就;揭露日军暴行和汉奸罪恶;表彰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并报道国内外大事。由于办报的指导思想明确,反映的问题集中,报道和发行的范围由最初的晋东南根据地扩大到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晋绥、晋察冀,真正成为指引全华北军民前进的灯塔。

《新华日报》(华北版),也叫华北《新华日报》。她的出版,倍受太行区广大军民的喜爱与支持。报纸的发行量一开始就不是以千计算,而是以万计算的,以后每期发行3万余份。华北《新华日报》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不仅在根据地,而且在国统区也影响颇大,甚至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纽约的《今日中国》杂志,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都长期订阅。

华北《新华日报》在初创阶段,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印刷设备只有两台四开平版机和一台对开机。又没有动力,只有靠人力摇把,印一万份报就得摇一万多次。四开机每小时印500份左右,一期报纸印一万张就需要用20个小时才能印完。摇把工人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劳动,每天都是分两班轮流摇机。最困难的是字模,当时从西安运来的五号宋体铅字,工作3个月,铅字就全部坏了;因为没有字模,无法铸字,只好改用老五号仿宋字,没印几次又模糊不清,读者纷纷来信提出批评。标题字奇缺,在排版时,大号铅字不够用时只能用小号字代替,没办法的情况下,还得用木头雕刻。为了克服困难,何云同志发动全社职工人人动脑筋,想办法,经过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创造出了“半铅模”,发明了用土纸版的简易办法,闯过了难关。

1939年7月初,何云同志正在潞城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开会,突然接到敌人进占沁县的消息,这也就是日军开始对晋东南地区进行第二次九路围攻。为了报社人马和财物的安全转移,何云立即驱马连夜往回赶,但不幸的是在襄垣与沁县交界的虒亭镇与敌遭遇。他急中生智,掉转马头奔上山岭,在突围中为我军所救。由于日军已经占领沁县,切断与后沟村的联系,何云只得返回北方局和领导研究了对策,作出迁址武乡的决定。一二九师派出部队随何云前往掩护,趁夜闯过日军封锁线,赶回到白晋路西的报社驻地——后沟村,指挥全体同志,带了机器、铅字等,冒着敌机轰炸和扫射,淌过齐胸深的漳河水,搬迁到白晋路东武乡县大坪村,尽快恢复报纸的出版工作。这里位于太行山麓,背靠大山,便于隐蔽,又靠近八路军总部,有警卫部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办报场所。同年12月,由于报社人员增加,大坪村容纳不下,又移住安乐庄村,大坪村只留下报社石印厂。

1940年年初,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与新华日报社合并,出版社80多人全部并入报社,充实了报社的编辑队伍。报社领导十分重视培养发展通讯员,建立通讯员队伍。一年之内就发展了500多名通讯员,并且注意挑选优秀通讯员到报社来工作,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拥有500名员工的阵容。同时将鲁艺木刻工作团的部分成员调入报社,为报纸刻美术插图,大大美化了报纸版面,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由于日军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报社的原材料出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纸张、油墨根本无法满足印报需要。为了克服困难,报社经理部部长王显周提议,立足根据地,自力更生,生产文化用纸,改建当地小造纸作坊。1940年春,首先收购武乡县苏峪村的太行造纸厂,报社收购以后,对该厂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扩大,改建成太行造纸厂一分厂。同时,又在栗家沟建了第二分厂,襄垣县西营建了第三分厂,并将三个分厂合组为联营纸厂,技术上由报社指导,改建费用由报社负责,生产出的文化用纸由报社收购。报社还投资对工厂进行了扩建,由原来的人工碾纸浆改为骡、驴碾纸浆,还派来了技术工人,增加了漂白工序,将原来的土麻纸改造为文化用纸,成为专供报社使用的产品。此后该厂生产的纸张就全部供应给了新华日报社。为解决油墨紧缺,还在安乐庄村设立了油墨厂,就地取材,用农村生产的蓖麻油或豆油熬制,并将松油燃制的松烟按配比掺入制成油墨,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作为代用品。随着生产需要,多次对油墨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增加了抗氧化剂,使油墨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用自制的油墨印报,效果也很好。该厂日产油墨10~20斤。自制油墨,基本可承担印报、印书所需油墨的70%~80%,基本上做到了自力更生。

报社十分重视收听延安新华总社的新闻,及时把国内外重大新闻刊印出来,飞传各地供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指导当前的对敌斗争。各界人士赞誉说:“你们报纸(指华北《新华日报》)的特点就在于,每到时局严重的关头或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变时,及时吹起号角,打响警钟,唤醒千百万军民,为克服时局危机而斗争……”长期参考华北《新华日报》制定作战方案的常胜将军刘伯承也在纪念华北《新华日报》一周年时,专门题词夸赞华北《新华日报》是“华北抗战的向导”!

1940年元旦,在武乡县安乐庄举办庆祝华北《新华日报》创刊一周年活动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副参谋长左权和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均亲临大会讲话,并撰写文章表示祝贺。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五千里长的交通线上,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华北《新华日报》为了及时地报导胜利消息,鼓舞我军杀敌将士,向全国人民展示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绩。报社派出大批记者,进行战地采访,采写了大量的战地新闻报道,何云社长等领导,不仅在报社抓编发稿件和印报工作,还经常随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写工作。当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关家垴歼灭战打响后,报社转移到上庄村,坚持派出战地报道组开到前线进行采访,何云和陈克寒同志带领部分记者和油印机,跟着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日夜战斗在火线上,写好报道,立即审阅,油印发行。虽然在激烈的反“扫荡”烽火中,报社经常转移,但报纸从未中断。

1940年底,华北《新华日报》又离开武乡迁到辽县(今左权县)。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处于被日伪分割封锁状态。以太行根据地为例,全区八个地委,几十个县,日军没有长期占领的完整县只有黎城、平顺、涉县三个县。由于日军控制,交通十分不便。在战争环境下,干部听取党中央指示,十分重要。当时,传达中共中央指示,一般用两种办法,一是开会,二是发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能作为了解中央及各级领导精神的第三种渠道,它的作用就特别大。广大地、县、区级干部和群众,每两天能看到一张北方局的机关报,那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当时干部经常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是形势的分析、任务的部署、政策的规定和经验的交流。也就是说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干什么和怎样干。而华北《新华日报》正是起了这个作用。也就是说,在坚持抗日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中,起了重要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奉命北移的新四军7000余人,被部分亲日分子阴谋袭击,损失惨重。消息传来,根据地广大军民愤慨万分,同时心头又感到一种压抑,另外还有少数干部情绪低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表了命令和谈话,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谈话宣布:新四军在华中、苏南一带尚有9万余人,后来把支队扩编为师,共编了7个师。这个消息在华北《新华日报》发表后,广大军民一扫压在心头的闷气,革命精神为之大振,同时无不歌颂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能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朱德总司令给予高度评价: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

侵华日军把华北《新华日报》当成仅次于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的重要目标。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指挥,调动数万兵力以八路军总部为重点目标,对我太行区进行了“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3日下午,新华日报社接到总部通知,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决定,周边的敌人已经出动,又来扫荡,而且来势很猛,我们立即空室清野,准备反扫荡“为此,立即组织人员埋好机器,带领报社人员随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向外线转移。两天来,情况日益紧张,他们还坚持发行战时小报,25日,又接到总部”十五号“首长(野战政治部罗瑞卿主任当时的代号)指示,现在停止出小报,要立即化整为零,编为若干战斗小组,分散打游击。”

报社机关转移到辽县与涉县交界的十字岭一带,编为数个战斗小组,迅速设法突出重围。但日军四面包围,再加上飞机轰炸,转移人群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报社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牺牲,成为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与一二九师合并,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机构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涉县桃城改为太行版,也称为太行《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艰难的岁月创刊,又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华北版改为太行版,《新华日报》完成了她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行《新华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人民日报》,她又成为党中央的喉舌,担负起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新闻的巨大任务。

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华北《新华日报》社,驻扎在武乡县安乐庄的时候,曾经创办过一个由华北《新华日报》出版的专门向敌占区发行的报纸——《中国人》报。报纸不大,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根据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同类推荐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失却之主

    失却之主

    混沌之女太阴,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她选择收集上古十大神器,成为随时能触发失却之阵的主人。
  •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新法律法规为您解答生活中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恋爱中的花销属于债务吗?感情不和分居两年可判离婚吗?离婚时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可随母亲吗?怀孕或刚分娩后男方可以提出离婚吗?为公婆欠的钱,离婚时也要偿还吗?为什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超过6个月违法吗?企业不签合同可获双倍赔偿吗?业主被盗物业要赔偿损失吗?景点逛少了,旅行社要赔钱吗?产品质量诉讼时效是多久?不给发票可以不埋单吗?网上证据公证保全才有效吗?婚纱照丢失,可获精神损失赔偿吗?实物与说明书不符可获赔双倍吗?赠品有问题也能获赔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纠缠。她,林颜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次意外,让她从小带到大的玉镯破裂。从此,便恶梦缠身。而她的生活也变得不可思议了起来。一个是前世的王爷相公,另一个是今生的捉鬼大师,她该如何选择?恐怖的是后面还追随着她前世的情敌——芸王妃!
  • 天才炼丹师

    天才炼丹师

    他:天才契灵师,年轻俊美,眼高一切,性格冷漠……【本文男强女强,在她手中没有能够活过她指定的时辰,一件神秘事件,她魂归地府,灵魂穿越成为异世大陆赫赫有名的轩辕家族的废物四小姐。她,轩辕家族的四小姐,男女主身心干净,奇丑无比,不能契灵,不能召唤,不能炼药,天生废材,一对一结局,坠入山崖……灵魂交替,锋芒毕现,她得机缘,成为绝世丹药师!他,全新构思,俊美非凡,却甘心情愿的守护在她身边,成为她的护身符!他:双系召唤师,丫丫坑品保证,热情如火。炼药大会上,某绝色美人笑意盈盈的把玩着手中的药丸,看着他们为了她手中的丹药打得头破血流,简介无能,求你把仙药赐给我吧,我愿意用我们家的镇宅之宝换你的仙药!”“四小姐,求你将仙药赐给我吧,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四小姐……”轩辕:你长得太过于俊美,不符合我选夫的标准!他:天才驭兽师,年轻俊美,人称‘阎王’,天生一张鬼脸,受尽凌辱后最终被抛弃,绝不弃坑!】,笑意更浓轩辕:……“四小姐,我毁容,年轻俊美,如天神一般的王者。能让所有的魔兽都臣服他,她,二十一世纪的绝色杀手,性情古怪。片段欣赏:他(龙……)你若是嫌我太俊美配不上你,喜欢的亲就跳坑吧,你可愿嫁给我?
  • 魔祖仙尊

    魔祖仙尊

    身为仙门传人,武林子弟,当他踏入江湖的一刻,注定江湖不再平静。本是翩翩少年郎,身为武林人,却在凡尘外。闯禁地,造神剑,取魔刀、在仙佛人魔间徘徊的他在拿起屠刀的一刻,天下将会陷入一场如何的局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蝴蝶漫天舞

    蝴蝶漫天舞

    我从家里抬来凳子,它将穿梭我一生的整片时光……,放在小木盒里。暗香浮动,那只蝶儿上已落了一层灰,就如沈柯走的那天他没有看到我灰色的心情,华丽转移。沈柯,用双手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把蝶儿取下,让我将你华丽的青春梦幻转移到我的小木盒里,满屋的蝶儿终于全部取完。就这样来回走了十几趟。我的双手也沾满了灰尘,那是伤了现实淹了梦幻却无言语的青春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