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900000003

第3章 烽火雁门(2)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匈奴、鲜卑趁隙发展壮大。特别是鲜卑族历经三国至两晋百余年的发展,至385年左右,鲜卑族已在雁门关北面建立起强大的北魏王国。北魏登国元年(386)正月,15岁的拓跋珪当上了代王。四月,代改国号为魏。北魏正式建国。北魏登国十年(395),后燕王慕容垂死,诸子争位,国内大乱。拓跋珪觉得时机来了,于第二年亲率40万大军,越过雁门关,向后燕王国发起毁灭性的一击。

左将军李采为雁门人,亲率五万精锐骑兵为前锋,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北魏大军入关后,前后绵延20余里,旌旗蔽日,杀声惊天动地。后燕兵全线溃退。北魏大军追至晋阳,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后燕辽西王幕容农出战,大败,逃回晋阳城,后燕司马慕容舆嵩闭门不开,慕容农无奈,只得率部下向东南方向逃走。北魏兵穷追不舍,至潞城两军再战,慕容农全军覆没,慕容农只身逃入中山。另一支北魏骑兵略地汾川,俘获后燕丹阳王慕容德。北魏进占山西中部、西部、东南部地域。北魏与后燕的这次决战是十六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为北魏的强盛乃至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次战役数年后,后燕灭亡,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大半疆域,一个新的王朝崛起于中国的北部。

北魏定都大同,雁门关是其南部屏障。

伴随着北魏王朝的崛起,雁门关的名称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雁门塞之名在雁门郡内迁代州城后就不断出现。《三国志·鲜卑传》载,黄初五年(224),魏文帝授步度根为保塞鲜卑大人、归义王,以保太原、雁门二塞。《晋书·武帝纪》载,晋武帝泰始七年(271)正月,匈奴右贤王刘孟叛晋出雁门塞,十一月还并州,刺使刘钦等击破之。雁门关之名则出现于北魏建国后的历史典籍中。北魏泰常四年(419),雁门关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北魏的历史书籍上。《魏书·礼志》载:“泰常四年四月,拓跋嗣南巡,幸雁门。五月观渔猎于漯水。八月东巡,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此后,雁门关的名称便逐步代替勾注塞的叫法。在这一时期,人类对雁门关的认识也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地道记》载:“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水经注》、《舆图志》则干脆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已成为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处隘口。

雁门关发展至隋朝时第一次出现了专管雁门关的职官。光绪《代州志》载:“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曰雁门。大业初置郡,有关官,有长城,有累头山、夏屋山。”到唐朝时出现了建关的记载。《唐书》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这个雁门关就是周穆王西巡时的“绝隃之关蹬”、汉武帝发万人治理的“雁门险阻”、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铁裹门的勾注塞。

至此,雁门关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便高高地站在了唐以后的历史烟雨中。

4.大宋边防@.

唐朝中期爆发了一次足以动摇唐室根本的大乱,这次大乱被后世史家称之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有一个名叫郭子仪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郭子仪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重要的人物。当安禄山的叛军占领山西北部地域时,郭子仪率大军平定云中、朔州等地,并翻越雁门山上的东陉关,然后过井陉,进入河北境内。这个时候西陉关早已开通,为什么郭不走西陉关,而要另走那条荒僻的东陉关呢?这恐怕与郭的用兵有关。

东陉关位于西陉关西7.5公里处,与西陉关同为雁门山上贯通南北的险要关隘。从现有史料看,东陉关之名就出现于这一历史时期。《唐书》载:“雁门山上有东陉关、西陉关。”唐宰相杜佑说:“东陉关甚险固,与西陉关并为勾注之险。”东陉关这个被埋于历史深处的亮眼珍珠终于被大唐的战略家、军事家们给挖掘了出来,并从此与她的姊妹关西陉关一同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西陉关、东陉关并称为雁门关。两关在历史上演绎的最为精彩的一出大戏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雁门关的地位凸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雁门山是宋辽两国的国家分界线,雁门关成了关乎大宋朝安危的咽喉要塞。纵观整个北宋历史,雁门关上始终飘荡着浓浓的狼烟。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大辽国皇帝耶律贤亲率十万精锐骑兵向宋王朝发起进攻。辽兵所走的就是“安史之乱”中郭子仪所穿越过的那条山路,从今日新广武口进入雁门关峡谷,然后翻越东陉关,过南口,进入代州境内。

当年镇守雁门关的正是北宋名将,号称“无敌将军”的杨业。辽兵来势汹汹。而当时杨业只有一州之军,但杨业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他认为雁门山谷深沟窄,在长达几十里的山谷内,辽军车马不能并行,这样辽军数量上的优势就得到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山谷内不利于骑兵作战,辽军擅长的大兵团马战也得不到发挥。因此,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率兵阻断东陉关峡谷南口,自己则亲率数千精锐骑兵从西陉关绕出雁门关北口,向行进于峡谷中的辽军实施突然袭击。辽军根本想不到宋军会在这里出现,顿时惊乱。杨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宋军个个努力,人人争先。辽军首尾不能相顾,阵势大乱。杨业乘胜追杀,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斩于马下,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唐海下马投降。辽军死伤无数,峡谷内到处是辽军丢弃的车马辎重。这次战役以宋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不甘失败的辽国再次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宋朝。东路进攻今河北地区,西路进攻今陕西地区,中路军则向雁门关扑来。杨业率大军出关迎敌。辽军劳师远征,宋军以逸待劳,双方在雁门关北面的金沙滩上展开激烈的厮杀。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个个骁勇善战,加之在家门口作战,众将士奋勇争先,首战便斩辽兵3000余人。宋军乘胜追敌于朔、应等州,连破敌垒36座,俘获辽兵10000余人。与此同时,东西两路宋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国再次战败。

在杨业镇守雁门关期间,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先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平兴国六年(981),在雁门关两侧的隘口上建起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雁门寨等九处堡寨。县志载:“雁门十八隘自宋有之。”此后,宋军又在其他九处隘口建起堡寨,形成以西陉关、东陉关为核心的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据《宋史·李唐海传》载:“雍熙三年,召还,为武州刺史,出为忻、代州都巡检,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雁门十八隘由宋一直延续到明。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其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

雁门关隘口十八,东为水峪、为胡峪、为马兰、为茹越、为小石、为大石、为北楼、为太安、为团城、为平型;西为太和、为水芹、为吊桥、为庙岭、为石匣、为阳武峪、为玄岗、为芦板口,各有堡。正德十一年,都尉史李铖增筑之堡十有一于北口,在关东者七,在关西者四。又能通敌要路,咸斩崖挑堑,间以石墙。

据光绪《代州志》、《雁门关志》载,十八隘为:

【白草口堡】此即顾炎武所云太和堡。实即一隘两堡,南为太和,在西陉关南太和岭上。北即白草口堡。此为西陉古关道北口。关废后,于北口筑隘城防御。堡城仍存,在今白草口村北西山腰处。村外骑河筑有三道隘门,暗门洞额匾书“容民畜众”四大字,上款竖书“万历甲寅都御史吴仁庆”,下款为“布政使阎士选立”。另有一块石横额,现闲置旁边戏台上,上下款同上,中横书“常胜堡”三大字。隘门上东连敌楼,隘城东西均与长城相接。白草口外西侧山腰有六郎城遗址。太和堡,亦有遗迹残存。

【八岔口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其西十里为白草口堡,又西二十里为八岔口堡,一名水芹堡。”《明史·地理志》作“水勤”。光绪《代州志》:“水芹在白草沟西二十里。明设巡检司,今名八岔口,属朔州。”又云:“八岔口在崞县西北一百里,内距老窝八里,外距八岔村二里,属朔州。”八岔口堡今在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第二村南。

【盘道梁口】光绪《代州志》:“庙岭在崞县西北三十里,其北有盘道梁堡,夹柳树堡,今在宁武县境。”又曰:“盘道梁口在崞县西北七十五里,内距南岭二十里,外距朔州水洼村五里,去宁武关百余里,界朔宁。”新编《宁武县志》:“盘道梁堡,在宁武关东北50公里,有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万历十三年(1585)增修,其位置在长城边墙外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因旧城地势低洼,改筑新城于边内,城周一里多。盘道梁下属五堡,分管内边48里。该堡在太原府以北135公里,阳方口以东30公里,雁门关以西15公里,朔州南30公里处。”

【雕窝口】光绪《代州志》:“雕窝口在崞县西八十里,内距西地村五里,外距朔州薛家洼五里,界朔宁。”又曰:“石匣口,亦曰石峡口,有雕窝梁堡,界朔宁。南去崞县八十里。”《方舆纪要》:“翠峰山,在朔州西南七十里,东连石碣峪。”石峡之名,宋已有之,为一重要砦口。石峡峪在今朔州市,薛家洼今属宁武县,西地村今属原平市。

【轩岗口】光绪《代州志》:“轩岗口在崞县西南八十里,外距后口上五里,内距后梁上五里。”《读史方舆纪要》:“堡去宁武关五十里,中间有金家咀为要冲。”

【茹越口】光绪《代州志》:“茹越口在马兰堡东二十里,内距繁峙六十里,外距龙湾山十里。”据《宋史·地理志二》,茹越为繁峙一砦。又据《金史·地理志一》,茹越为一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瓦剌由茹越口入侵,知县王三益追之,有斩获。茹越堡,今属应县南泉乡。

【小石口】光绪《代州志》:“小石口在茹越堡东二十里,内距繁峙八十里,外距应州三十里。”今属应县南河种镇。又曰:“小石口在茹越堡东二十里,城周二里有奇,今设把总驻守,隶北楼营。”

【大石口】光绪《代州志》:“大石口,在小石口东五里,内距繁峙八十里,外距应州三十里。”宋设砦。宋杨业欲出大石路,以避辽锋处也。又《宋史·张齐贤传》云:“辽人自大石路南侵,为繁峙兵所败。”即此。大石口,今属应县下社镇。

【北楼口】光绪《代州志》:“北楼口,在大石口东三十里,内距繁峙一百一十里,外距应州四十里。古北楼关设中军守备驻守。”《繁峙县志》:“北楼堡东至平型关六十里,西至小石堡三十里,南至郎岭关十里,今北楼营中军守备驻之。”《读史方舆纪要》:“北楼口城堡,明正德九年筑,嘉靖二十三年、万历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备兵使者驻焉。北楼辖边二百五十三里,东起平型界窑奄,西抵广武界东津口,皆近腹里。山南一带,层峦茂林,为内地保障。”今属应县北楼口乡。郎岭关,旧名狼岭,在繁峙县东北100里,关城于洪武七年(1374)筑。南出为今繁峙县义兴寨,宋砦也。金在此置都监榷酒,宋时称义兴寨。唐时即为扼要,武德七年(624),颉利可汗愿款北楼关请互市,即此。新编《繁峙县志》云:“义兴寨,位于县城东北43公里的义兴寨村。始建于北宋,为北路口(北楼口)驻守地,城堡建在沿河口两岸的山坡上,相隔里许。河西称义兴寨,河东称义兴城……又称焦赞寨……”现存残垣。

【平型口】光绪《代州志》:“平型关在繁峙县东一百三十里,关城周二里有奇,古瓶形岭也。路通灵丘。西去雁门关二百三十里,今设都司驻守。”宋设寨,金置镇。为通京孔道,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现存关城为明正德六年(1511)筑,万历九年(1581)增修,关门坐西向东……门额石匾横刻“平刑岭”三个大字,明代平型关设守备一员,百户一员,征操马军500名,守御旗军184名,又宣化府镇兵3000名,在平型关驻扎,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都司、巡检司。

此外,还有水峪口、小莲花口、马兰口、壶峪口、燕儿水口、夹柳树堡、太安岭、团城口等关隘。

雁门关在北宋时形成如此规模的坚固防线,加之又有杨家将等众多骁勇善战的将士守御,可谓固若金汤,但腐朽的宋王朝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靖康二年(1127),北宋王朝终于在金人隆隆的马蹄声中黯然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以及宋朝宗室3000余人,在金人马鞭的抽打下缓缓走出雁门关。那一天正下着小雨,濛濛的秋雨将杨业修建的十八隘淋得是那样的悲壮和凄然。赵佶、赵桓这两个宋朝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不知在看到十八隘上飘扬的金国国旗时曾作何感慨。

5.朱明要隘

雁门关进入明朝时,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边关、边墙、边城同时得到大规模的建设,雁门关边防体系建设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防御工程。

元朝末年,由于战火纷飞,代州大地遭受了一场空前劫难,“车骑蹂躏重于他乡”,庙观、衙署、民居等许多建筑夷为废墟。明朝建立后,其最大的外患依然来自于北边。因此,到明朝时,边防建设始终是朱明王朝关注的焦点。作为屏护中原及明都城北京的雁门关,是有明以来重点建设的边防要塞之一。在边关建设上,明朝在加强西陉关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了东陉关。

光绪《代州志》载:“关城洪武七年筑,周二里有奇,嘉靖中增修。万历二十五年夏筑,门楼久圮。”从现在留下的历史遗存看,东陉关关城周长10公里,墙高7米,砖石砌筑,洞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石匾刻“天险”二字,门上建有雁门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名将李牧。西门石匾刻“地利”二字,门上有楼,曰“六郎祠”。门外建有关帝庙。西门外有东西向的门洞,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关城内正北高坡上建有驻军营房,南为校场。东陉关、西陉关中间有石头长城相连,傍山就险,气势十分雄伟。

同时在东陉关、西陉关前各建有一座屏护关塞的堡城。西陉关前的曰旧广武城,为金朝时所建,至今保存得相当完整。东陉关前的曰新广武城,为“明洪武七年创置,万历三年增修,周三里有奇”。同时对雁门山一线所有隘口堡寨进行重新加固,并驻军防守。

在大规模建设关城的同时,雁门关长城也得到修复,两关四口十八隘之间均有长城相连,长城向外延伸与外长城相接。

为了加强战略防御纵深,明朝的军事家们又在雁门关内修建了除代州古城外的三十九座城堡。这些城堡均为砖砌,墙高10米,设有四门。至明朝中后期,由于多数堡铺坍塌,遂于各险要处又建起十二座较大的城堡,即于滹沱河北岸构筑起一道新的防线。这就是代州境内著名的“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以代州古城为中心,城城相望,互为倚防,分则各自为战,合则左右相攻,连成一个庞大的军事防御网络。

至此,雁门关边防体系建设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阶段,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宏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防工程。

同类推荐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是慈禧

    重生之我是慈禧

    人总是必须在和社会生活在一起,而不能脱离这个时代。杏贞放下珠帘,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闭上眼睛默默的闪回着自己高中历史书上学到的那些清朝耻辱史: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香港!台湾!琉球!外兴安岭!库页岛!朝鲜!越南!......双手紧紧蜷缩,银镶猫眼石的护甲硌地手心发疼。一幕一幕的场景在杏贞的脑子里滤过,其中大半都是自己这个身体造的孽!你愿意就这样醉生梦死,然后留几千年的骂名下去吗!杏贞!你真的要这样丢脸吗?!!?!?然后死后没几年就被掘了陵墓,还被天下人拍手称...
  •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财富是每个人向往并且毕生追求的,但是在追求财富的浩荡洪流中,99%的人被洗刷下来,惨败而归,而只有那少少的1%的人逆水行舟,冲破险阻,到达了黄金彼岸。他们多了什么,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呢?其实生意人也是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并不多出什么,唯一多出来的就是那少少的1%。那1%是什么呢?本书就来告诉你。有了这1%,你就会是一个“质检合格”的生意人,财富大道上任你驰骋。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千金归

    重生之千金归

    她是“小三”的女儿,康家见不光的卑微庶女康雅乔。一场爆炸,她彻底消失在这个的世界。这一世,上一世,凤凰涅槃,当她重生成为纨绔千金沈乔,再次回到这座城市,她要携着仇恨让害她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让背叛她的人一无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禁忌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如《加州旅馆》)、场景、演员的小链接、经典台词等,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烟花女子

    烟花女子

    烟花之地,烟花女子,沦入风尘,后面的酸楚自是无人能够体会。而从良之后的日子呢,又有谁能知晓,真的是脱离苦海,苦尽甘来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