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预防耳病只要在你的心中谨慎采取以下几条预防措施,就可大大减少耳病以至聋哑的发生。
耳的日常保健
耳的日常保健
耳朵是语言交际、音乐欣赏所不可缺少的"接收器"。各种耳聋是可以预防的。老年性耳聋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有关,也与躁音有关,用药不当可促进耳聋。如果加强保健可以延缓老年听力减退。
1.耳不妄听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是一种刺激。因此,不听对健康不利的东西,且音量要适宜。听广播也要有选择地听。
2.耳勿久听如久听噪音可发生噪音性耳聋。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听时间久应休息一会儿,避免听力疲劳,如有时开长会,中间不休息,效果就会降低。
3.叩鸣天鼓静坐闭目养神,用双手心紧贴两耳孔,五指贴耳后脑部,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叩后脑部24次,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此运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可防耳病。
4.耳常按摩用双手按、揉摩两耳廓,再牵拉两耳廓,以其发热发红为度,反复进行多次。可在鸣天鼓后进行。
5.防药损耳有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毒素和氯霉素等,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尽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挖耳欲话说:“耳不掏不聋”是有一定道理的。耳痒用火柴棒、头发夹和毛线针等硬物挖耳道,可引起耳道损伤发炎化脓,应当禁止。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必要时可就医耳科检查处理。
有益健康的耳保健操
人的耳廓上分布着许多穴位,如胃穴、肠穴、心穴、肺穴、肾上腺穴等,并与全身相应脏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对病患者来说,按摩相应的穴位,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1.耳廓揉捏法:从耳轮至耳垂自上而下轻揉或搓捏5一10分钟,直至耳廓发热、全身渐渐有热感为度。
2.耳垂轻拉法:将两侧耳垂向下轻拉10一20次。
3.耳道加压法:用食指尖塞进耳道缓缓左右旋转,再骤然拔出,使两耳鼓膜轻度震荡,以达到明目之功效。
4.穴位按摩法: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穴位,按摩5至10分钟,每日两次。如治疗习惯性便秘,可按摩位于耳廓上的肠穴;治疗麦粒肿,可按摩位于耳垂上的眼穴。
照上述方法,每日早晚各做一次。只要待之以恒,就能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正确清除耳垢的方法
耳垢充塞在耳中,严格说起来并不是疾病,耳垢是由耵聍腺混合皮脂线分泌物与皮肤的碎屑所形成,在某些情况下有保护耳道,防止被病菌感染的功能。大多数的耳垢都会自行脱落,因为耳道的上皮会向外移送行,有自清的功能,所以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但耳垢引起的一些疾病,大多是耳垢栓塞所引起的。一般人无法自行取出,必须靠医生解决。可见,掏耳垢不宜太勤,只有在耳垢过多影响听力时才有必要清除。
清除耳垢以后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1.勿将任何过于锐利的东西插入耳朵,以免刺破耳膜,比如棉签、掏耳勺。
2.滴一、两滴双氧水、矿物油或甘油等居家常备药,将耳垢软化,让多余的液体流出,重复两三天后,耳垢软化便可开始冲洗。将温水轻轻喷入耳道,注意不使水流压迫耳道,待水流出后用吹风机吹干。
3.滴几滴酒精也有助于蒸发耳内的水分。
4.清洁耳朵不可太频,一个月一次就够了,否则会将耳朵里的保护层冲掉。
5.耳朵若有阻塞或听力丧失的问题,应立即就医。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没有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重度听力障碍。
在听力障碍人群中,突发性耳聋相当普遍,一般多发生于单侧耳,相当一部分病人能准确指出突发的时间。很多病例都发生于睡醒时,或在打电话时突然失去了听觉,发作时常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但有些人除听力受损外别无不适之处。有的耳聋发生在擤鼻涕、噪音、飞行、过度疲劳、用力提重物的时候。有的则与其他疾病有关,例如:感染、感冒、腮腺炎、出水痘或患带状疱疹之后突然发生。
警惕突发性耳聋的“信号”
1.耳聋:常在几小时或1周内加重,多见单侧,成年人偶有双侧者。耳内鼓膜多正常。患者骤然听到“砰砰”或“卡嗒”声即发病。
2.耳鸣:耳鸣常于发病前或病后出现,多为阵发性高频声调。70%以上有此现象。
3.眩晕:常出现于耳聋前后,伴有恶心、呕吐、头痛。50%以上患者出现此现象。
虽然突发性耳聋的原因不明,但据研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内耳血管痉挛、栓塞,耳膜破裂或病毒感染。当发生突发性耳聋后应立即就医,因为耳聋时间超过一个月后,内耳听神经病变会加重,听力损失几乎定型就无法挽回了。愈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就愈大。早治疗,大约有三分之一患者的听力能部分恢复,其余病人则会因治疗无效变成严重耳聋或完全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由于大多数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特效药,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才有疗效。首先,需坚持20天左右的正规住院治疗。病人除了充分休息外,可以接受静脉给药治疗,其中扩血管药可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时还要用抗凝药、溶血栓药。此外,早期还需使用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毛细胞的水肿及炎性损害,尽早恢复毛细胞的正常功能。高压氧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正规治疗20天后,可以回家口服药物维持治疗,每隔10天左右随访一次。一般地说,发病1个月内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时治疗需坚持2个月左右,约有1/3的患者可以恢复听力。突发性耳聋一般在2个月后听力程度就固定了,但少数患者再坚持服药治疗2~3月,听力可能会有一定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则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有时还会遗留下难以治愈的令人烦恼的耳鸣。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往往具有两个显著的年龄特点,一个是三四十岁的白领,另一个人群就是常听耳机的青少年。连续疲劳工作、戴着耳机听音乐、长期煲电话粥、在酒吧受噪声刺激,这些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声污染环境噪音,导致突发性耳聋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情绪刺激及都市声污染等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目前正呈现出增长趋势。几乎60%以上的病人都是年轻白领,特别是中青年脑力劳动者、公司职员、学生等群体最易发作。
导致突发聋患者迅速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首先是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而听着耳机吹冷风,则会导致风邪、寒邪入侵,产生突发性耳聋也就不足为奇。
其次是都市声污染增加。很多肉耳没有注意的声音,包括电脑和许多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时时刻刻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第三,精神压力过重,例如,学习、工作压力等,很多高考学生甚至会和家长一起突发聋。
第四,心理因素刺激,不少患者、在发病前一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又被老板否定了自己的文案,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头晕,几天后就逐渐出现耳鸣甚至耳聋。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专首先年轻人不能过多地长时间听mp3,过多使用耳机即使不导致耳聋,也会引起听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酒吧等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由于突发性耳鸣、耳聋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增加耳朵摄氧,但通常效果不很明显,针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改善内耳功能,但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是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先兆,当你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由于20至40岁是突发性耳聋的高发年龄,因此年轻白领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预防耳外伤和感染;慎用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防中毒;如患有听神经瘤、梅毒等病时,应及时治疗;此外,情绪要稳定,防感冒和疲劳过度。
鼻
鼻的结构与你的嗅觉
鼻子的重要作用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实质是让空气进入肺里,使肺泡中的血液充满氧气,并将肺部的废气清除出去。当人们呼吸时,空气可以经过鼻腔,也可以经过口腔。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常常习惯用鼻呼吸,实际上,用鼻呼吸有很多好处。
我们吸气时吸入的空气中,除了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外,还混有灰尘、粉末、细菌等脏东西。这些如果被吸到肺里,对身体是很不利的。而鼻子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构造,则可以担负起阻挡和清除这些杂物的责任。
鼻腔里有许多粗长的鼻毛,能将灰尘等脏东西挡在鼻腔外面;有的时候,一些较粗大的灰尘颗粒或者是刺激性的气体刺激了鼻腔里的神经组织,引起喷嚏,将灰尘和有害气体喷出来。鼻腔表面还覆盖着一层很薄的粘膜,它经常分泌一些黏液,把鼻毛不能挡住的灰尘、细菌等黏附住,使其随着鼻涕被擤出来,或是交给不断向后运动的纤毛,送到喉咙里,通过咳嗽随痰吐出去。若是通过口腔呼吸,嘴里的舌头、牙齿、唾液是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的。
鼻腔里有许多小血管,血液供应丰富。小血管中血流量的多少是随着吸入空气的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冷空气进入鼻腔,刺激血液流动加快、流量增加,将寒冷的空气调节到与体温相适的温度。用口呼吸时,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会引起喉炎、咽炎等疾病。
鼻腔每天大约还会排出0.5~1千克的水分,可以将吸入的干燥空气湿润,以维持呼吸通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气管运送痰液、肺部的气体交换等等。
鼻子的生理构造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组成。
外鼻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鼻尖与鼻翼软组织与皮肤粘连甚紧,如果发炎则很疼痛,也是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血汇流海绵窦,如炎症处理不当,可引起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鼻腔的前部称鼻前庭,有鼻毛,并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鼻腔的顶部是颅前窝底部一部分,较薄,与硬脑膜相连甚紧,有嗅神经通过。鼻的内侧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丰富的血管网,鼻腔外侧壁表面不规则,有3个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内侧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总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在中鼻道有额窦、前筛窦及上颌窦开口,在上鼻道有后筛窦和蝶窦的开口。
鼻窦有4对,即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额窦位于额骨的下部,很薄。发生急性额窦炎时,这里有明显的压痛;筛窦位于眼眶与鼻腔外上方之间的筛骨内,由极薄的小骨板组成蜂窝状的小气房,分前后组,筛窦或眼眶炎症会互相感染;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在鼻窦中是最大的一对,平均容量约13毫升,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因此也比其它的鼻窦更容易发炎;蝶窦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体内,其顶、外、后壁均借骨板与颅中窝及颅后窝相隔,与眼眶尖关系密切,蝶窦炎发作时可能引起视神经病变。
由上可见,鼻子的结构是非常精巧的。大自然把鼻子设计得非常好,鼻子的外形凸出,这种形状对呼吸作用十分方便;鼻子就长在嘴巴上方,位置颇为理想,使嗅觉细胞便于闻到食物的气味,可以补充舌头上的味蕾所获得的信息;鼻孔后面是两个鼻腔,中间有一道薄薄的软骨和骨质的鼻中隔。另外还有较厚较硬的软骨和骨头构成鼻梁,保护着整个鼻子;鼻内壁粘液层之下的粘膜,布满了血管,可以把身体的热量传给进入的冷空气。三个涡卷形的“鼻甲骨”从鼻子两边水平伸展,功能就像空气调节器上的散热片,增大了外来空气与鼻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传热的效率;鼻孔入口内有硬而短的鼻毛,能挡住空气中的花粉、碎绒毛、尘埃和其他较大颗粒。穿过这第一道防线的杂质,会遇到第二道更严密的防线。如异物刺激了鼻子,往往会打一个喷嚏,把异物立刻喷出体外;另外,呼吸道内壁上的粘膜分泌的粘液,不但能把细菌及其他异物粘住,而且鼻腔分泌的溶菌酶等能有效地抑制细菌。
每隔20分钟左右,鼻子就会分泌一批新的粘液,通常一天要分泌一升左右,这就是俗语所说的鼻涕。为了排除含有杂质的废粘液,鼻子里有几十亿根纤毛,穿过粘液层,每分钟扫动将近1000下,把粘液扫到食道和胃里,由消化液消灭困在粘液中的细菌。健康的成人,鼻子里的粘液每分钟大约移动半厘米。但是吸烟或喝酒过度、脱水或者健康欠佳的人,粘液的清除速度要慢得多。清除速度越慢,鼻子防御细菌和其他异物的效率自然就越低了。
鼻子怎样产生嗅觉
嗅觉感受器的嗅细胞存在于鼻腔的最上端、淡黄色的嗅上皮内,它们所处的位置不是呼吸气体流通的通路,而是为鼻甲的隆起掩护着。带有气味的空气只能以回旋式的气流接触到嗅感受器,所以慢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厚常会影响气流接触嗅感受器,造成嗅觉功能障碍。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是很大的,通常用嗅觉阈来测定。所谓嗅觉阈就是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也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嗅觉不象其它感觉那么容易分类,在说明嗅觉时,常常是用产生气味的东西来命名,例如玫瑰花香、肉香、腐臭……在几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同时作用于嗅觉感受器时,可以产生不同情况,一种是产生新气味,一种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种气味,也可能产生气味中和,混合气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觉。
味觉和嗅觉器官是我们的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沟通的两个出入口。因此,它们担负着一定的警戒任务。人们敏锐的嗅觉,可以避免有害气体进入体内(战争中毒气弹、石油液化气……在营养方面,人们根据分析器的分析活动,嗅觉和味觉协同活动,对不同的食物作出不同的反应。在听觉、视觉损伤的情况下,嗅觉作为一种距离分析器具有重大意义。盲人、聋哑人运用嗅觉就象正常人运用视力和听力一样,他们常常根据气味来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总之,嗅觉是我们感受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
流鼻血的预防和治疗
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是约有一半人找不出原因的。鼻腔粘膜中的微细血管分布很密,是很敏感且脆弱的,容易破裂而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