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600000009

第9章 近代欧洲文学(2)

华兹华斯在1800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断然主张,文学家的使命是要在对日常生活和平常事件的真实反映中寻觅人类的天性,因为只有在“微贱的田园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才共同处于一种更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之美的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的小诗《咏水仙》展现了一幅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截然不同的恬静快乐的画面,表现出的是人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他的《丁登寺》、《致布谷鸟》、《致蝴蝶》、《麻雀窝》等名篇歌颂了儿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没有受过工业文明污染的完美人性,显现了他创作主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对大自然的肯定中来探讨人的本质复归问题。尽管华兹华斯及柯勒律治、骚塞等作家消极避世,逃避现实,但他们毕竟给处在初期物化现象中的人的自由的复归开出了一剂药方。这也是19世纪初期英国许多作家的创作主题和艺术表达的基本倾向。

第二代诗人拜伦和雪莱则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雪莱(1792~1822)与湖畔派诗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创作朝气蓬勃,就连马克思、恩格斯都对他作过极高的评价,一直是文学史家们公认的“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及作品的主题中,依然有很多与华兹华斯等人的创作相似的东西。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与反叛,就始终是激励他创作的主要动力。不过他不像华兹华斯那样,一味歌颂大自然,认为只有大自然才是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回归或实现的净土。作为一个战斗的诗人,他认为理想的实现更依赖于这个社会本身的解放。

在《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作品中,雪莱描写了在暴君统治下,人成为“非人”的悲惨情景后,热情洋溢地展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图画。雪莱与华兹华斯等人的创作,表现出了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作家们用美化了的大自然或幻想出来的理想世界同现实的丑恶相对比,在对现存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批判中体现着人类复归自由本质的努力。但是,因当时物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人被物化的程度还远未达到像19世纪末那样严重的程度,所以,华兹华斯、雪莱等人只是感到了社会的不合理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自由的丧失,并不知道人究竟被异化成了什么,现实还没有给他们提供具体的答案。他们的对策也只能是用一个理想社会的幻影来为人的自由的复归提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方案。

抒情诗人济慈和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风云人物。约翰·济慈(1795~1821)在长诗《伊莎贝拉》里,借助于中世纪的题材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在《夜莺颂》、《秋颂》等著名诗篇中描写大自然美景,抒发着自己追求人生真理的激情。他对大自然的感受极为敏锐细致,加之信念真诚,所以他的诗歌感染力极大。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在代表作《艾凡赫》以及《肯尼沃尔思》、《昆丁·达沃德》中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并使农民和其他被压迫者成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他开创了欧洲历史小说创作的先河。

19世纪30~70年代,英国工业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法案,取代了商业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地位,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绝对优势。30年代初,资本主义剥削更为残酷,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劳资矛盾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工人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宪章运动。50、6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在国外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血腥掠夺,国内经济呈现表面繁荣,统治阶级实施改良以缓和阶级矛盾;英国工人运动受到工联主义的严重影响,处于低潮。

这一时期,各种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反动思潮十分猖獗。马尔萨斯(1766~1834)的《人口论》形成于工业革命初期,它把社会贫困的原因归于人口的增长,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19世纪中叶代表工业资本家利益的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就曾利用过它。他们自己又建立了一套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学说,旨在追求无限制的利润。在哲学领域中盛行的是以边沁(1748~1832)和穆勒(1806~1873)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他们虽然宣称社会道德的依据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他们所谓的大多数人是指剥削阶级而言,他们断定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利己主义,并且认为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是合理的。

卡莱尔(1795~1881)批评了马尔萨斯和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派,揭发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崇拜”和伪善,但他要求像中古那样建立宗教信仰,由工业资产阶级那类“卓越的人物”来组织劳动,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改良主义从19世纪30、40年代以来一直在英国流行,严重地影响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在宪章运动中产生了宪章运动文学,这是无产阶级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第1次出现。

这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台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马克思称他们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并说他们揭示了许多“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后的英国社会生活。他们大都经历过宪章运动或受到这一运动的影响。个别作家触及当时社会中的劳资矛盾,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困生活,但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提出改良的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他们对社会的批判主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要求,主要题材是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历史,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如小市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破落贵族的子弟、贫苦的家庭教师等。

在艺术手法上,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8世纪现实主义和感伤主义小说的传统,特别表现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但也有很大的革新。在50、60年代,英国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后期作品表现了和资产阶级统治妥协的倾向,改良主义和悲观绝望的情绪都有所增强。

宪章运动文学是在30、40年代工人运动高涨的条件下产生的。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于1838年以“人民宪章”的形式向议会提出有关普选的要求,遭到议会拒绝,于是在全国各地发起广泛的群众运动。宪章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40年代以前,工人运动和资产阶级激进派联合行动,宪章是他们的共同要求。从40年代起,工人阶级除了坚持宪章的内容外,并独立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和资产阶级激进派分手。1847和1848年,宪章运动达到新的高潮。但由于运动内部分裂、资产阶级的收买和镇压、改良主义思想的滋长,宪章运动走向衰落。列宁认为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文学的形成也有着它的文化基础。40年代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开始举办自己的文化教育事业。

早在1837年,宪章派就创办了通俗报刊《极星》,经常刊载工人诗歌。诗人大都是来自各工业区的工人和活动家,出现了一批有名的作家如琼斯、林顿(1812~1897)、惠勒(1811~1867)和麦西(1828~1907)等。宪章运动诗歌一般都写得短小精悍,有鼓动力,适合于集体歌唱。从这些短歌的形式上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歌手很熟悉拜伦和雪莱的政治诗,但它们和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不同,是从工人阶级的切身利益出发,号召工人兄弟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起来斗争,具有明确具体的政治目标。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曾引用宪章运动诗人爱德华·米德写的《蒸汽工》(1843年)一诗,并说“它正确地表达了工人中的普遍的情绪”,揭露了“比旧的农奴制更坏的”、“伪善的、隐蔽的奴隶制”,批判这种奴隶制口头上承认自由权,而实际上把工人当作“白奴”。恩格斯亲自把这首诗译成了德文。又如在《绘歇劳浦郡的宪章派》(1843年)一诗中,宪章运动诗人明确指出了斗争的目标,是推翻掠夺工人的专制暴君和为大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这首诗气势雄壮,一开始这样写道:

举起宪章的旗帜登上高岗,

把它插上星金山的峰顶,

让它的口号骄傲地飘荡,

和专制暴君说一个分明。

也有一些诗歌是欢呼人民宪章、欢呼人民政治运动的光明前途的,如《向人民宪章九呼万岁》(1842年)、《一首颂歌》(1843年)、《自由的呼声》(1842年)等。

宪章运动诗歌是为教育和组织群众而写的,往往表现炽热的群众场面,如描写去伦敦请愿的歌曲。有的诗歌向群众揭露阶级敌人,如指责辉格党虚伪的改革措施的《一首新的宪章派之歌》(1841年);有的揭发“反谷物法联盟”妄图用自己的口号来偷换“人民宪章”的阴谋,如《联盟》(1841年)、《即兴》(1843年);有的则是揭发异己分子,警告同志们谨防资产阶级奸细的破坏活动,如《百万人之歌》(1842年)。有些诗歌还表现了群众对领袖和同志的爱戴和关怀,支援被囚禁的同志或纪念被害者,激励士气,号召再接再厉的斗争,如《福洛斯特》(1840年)、《献给宪章主义的十四行诗》(1840年)、《献给死难的谢尔》(1840年)等。

宪章运动诗歌对统治阶级剥削的揭发比之资产阶级民主派诗歌更接近于本质,更深刻有力,表现了对剥削者的轻蔑和仇恨,如《怎样作一个大老爷》(1840年)、《贵族是什么东西》(1842年)、《托利老爷》(1842年)等。

《贵族是什么东西》一诗用一连串生动、朴素的比喻,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性和他们对人民的祸害。诗中把贵族称为“一件在宝座旁陈列的古董,一块有生命的污泥”,“一只雄蜂”,“民族的灾害,靠公款吃饭的乞丐”,表面上像“一只华丽的蝴蝶”,其实是“国家的毛虫”。

宪章运动诗歌表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如歌颂爱尔兰革命英雄的《爱国者之墓》(1843年)、鼓励美国民主派反奴隶制斗争的《给美国诗人》(1844年)、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斗争的《给各国工人阶级》(1840年)等。

宪章运动作家也写文学评论。40年代初,苏格兰宪章派主办的《宪章通报》和其他刊物已经评论过弥尔顿、彭斯、拜伦、雪莱、狄更斯等人作品的进步思想和社会意义。这些论文首先鉴别作品的思想性,但也不忽视艺术性。英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逝世时,宪章派评论家写了短文称他为“贵族统治下领薪俸的奴隶,君主政体供养下的寄生物,”并说绝大多数同胞不曾为他的死洒下眼泪。在题名《诗人的政治观点》(1840年)的一系列文章中,评论者认为“最真诚的诗人都是最热烈的政治家”,驳斥了政治对艺术有害的论点。

近代德国文学

18世纪市民文学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同时在英、法等国的影响下,德国兴起了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为莱辛,从此德国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学。70年代又产生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专制的倾向。青年歌德和席勒均是这一运动的杰出代表。

法国大革命后,德国产生了浪漫派文学及以歌德和席勒合作为代表的古典文学。它们在思想意识及创作风格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它们均反映了对德国现状的不满情绪。歌德和席勒合作的10年(1794~1805),在德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文学的“古典时期”。

19世纪初叶,德国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在贫穷落后的德国,哲学家和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创造资产阶级的理想图像,例如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歌德、席勒的“古典”主义文学和一些浪漫主义者的梦幻,以及贝多芬的音乐等,基本上都是这样。

这一时期的哲学和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康德企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互相敌对的世界观,在他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的同时,又宣称这个客观世界是不能认识的,可能认识的只是现象世界。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他对天才、自由、艺术即游戏之类的概念的阐述,替浪漫主义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他把艺术和审美活动看作自然界的必然王国和精神界的自由王国二者之间的桥梁,这一思想对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也起了影响。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里曾对此加以发挥。费希特摈弃了康德的理论,把“非我”看作“自我”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他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也成为浪漫主义的理论依据。黑格尔则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之大成,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绝对理念的“另一体”或自身发展的结果,他发扬了康德以来德国哲学的辩证思想,在哲学和艺术理论中都建立了历史发展观念。谢林则宣扬自然和精神、客体和主体在“绝对”中的统一。他说,自然是看得见的精神,精神是看不见的自然。这种哲学对浪漫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不同于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更不同于德国启蒙文学初期高特舍特所倡导的对法国古典文学形式的模仿。它是在德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18世纪80年代,歌德和席勒先后脱离了狂飙突进时期,在法国革命前后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他们认为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日益接近所谓人道主义的理想,他们企图培养完整的、和谐的人。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承袭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统,但是削弱了后者的反宗教、反封建的内容,而提倡以宽容和妥协来解决情感和理智、自由和法则、个人和社会的矛盾。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强调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在艺术上要求形式完整、语言纯洁。他们接受了温克尔曼用以概括希腊艺术特点的“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的看法,把希腊艺术作为典范,同时也从民间文学里吸取养分。但他们回避革命,不想通过社会和政治的变革来改造人,只想用抽象的理想来教育人,甚至企图在“和谐”中维持旧的社会秩序。这种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人类”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人,所追求的自我完成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

德国“古典”主义文学虽然反映出德国资产阶级的弱点,但它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向前看的,它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与此相反,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多数是消极的、向后看的,甚至是病态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结束于19世纪30年代。

同类推荐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热门推荐
  • 法式豪门:首席调香师

    法式豪门:首席调香师

    她以与生俱来的灵敏嗅觉,在试香大赛中夺得了冠军,自此步上了调香师的精彩人生。他堂堂欧氏香水集团的一个少爷,豪门俊杰,似乎与她没有一丝牵扯。什么?朋友陷害?男友背叛?还加上豪门时尚圈明争暗斗的商战?她浴火成长,不惧历练,却不曾预料那个一直守护着她的豪门少爷,竟对她暗生情愫……豪门爱恨纠葛就此拉开帷幕…
  • 玩转魅色男团

    玩转魅色男团

    龙钰学院“魅色男团”里面有着五位美如天神的尊贵王子:一个风流,一个冷漠,一个温柔,一个阳光,一个忧郁……他们桀骜不驯,玩世不恭。传闻,忧郁性格的王子被发现躺在自己最爱的玫瑰花园中,离奇地自杀身亡。虽然他是“魅色男团”中的忧郁王子,可也不用选择自杀这偏激的手法来诠释自己的这个称号吧!
  • 吹满风的山谷

    吹满风的山谷

    本书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又向我们吹来一股浓浓军队风情,兵的喜怒哀乐。辛酸荣誉又跃然纸上。,北京实力派作家作品精选丛书。著名军事小说作家衣向东,曾著有《我是一个兵》、《一路兵歌》,而为读者广为熟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宠妃

    重生宠妃

    前世入宫十年,帝王恩宠从未间断,最后亦不过落得惨死。有幸重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却身陷步步为营的后宫,沈蔚然表示,既然别无选择,那就必须朝着独霸后宫的目标努力奋斗!结果,一不小心,收获了一只由种马变忠犬的皇帝……
  •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本书主要内容有:木兰从军、东施效颦、小山羊和大灰狼、伞的故事、小娇的蓬蓬裙、 地鼠之劳、 蛤蟆的友谊、 打开另一扇窗户、公主的胸针(上)、公主的胸针(下)、杜图瓦:美丽的金枪鱼、跳蚤和绵羊、蝴蝶与火焰、伪装成牧羊人的狼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一次代父出车,偶遇酷男,他们却因一百二十八元的计程车费展开一段千年难求的情缘,真真假假的表演,假假真真的情话,原以为,一切都是假的,直到分开时方知,爱,一直都在,爱,从来不假。
  •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阆苑仙葩世外仙株寂寞林。义薄云天潇洒儒雅侠中王。胤祥——玉儿,这一生,胤祥绝不负你。铁骨铮铮的誓言犹在。然而,兄弟义,儿女情,又该如何的取舍,那时,黛玉安在?四哥。胤祥敬你如父,爱你如兄。玉儿只有一个,她是胤祥的命,胤祥甘愿为四哥负尽天下人,只这一生若没了玉儿,胤祥唯愿一死。所以,我与玉儿这一生,宁死不分。胤禛——玉儿,穷其一生,胤禛得不到的,便只有一个下场。十三弟,别怪我。你我是兄弟,可是玉儿……我绝不会放弃。黛玉——一生一世两相知,一生一代两双人。胤祥,曾经的夜下当歌,琴萧两合,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梦么?四哥。胤祥视你如兄,黛玉也敬你为兄,只是,仅此而已!**************两心相知,金童玉女,本是天作之合的美眷属,却不妨半路加入一个如父如兄的四哥胤禛。到最后,是胤祥与黛玉一路波风斩浪破蒺开路还是鸳鸯两散各东西?至于胤禛…你的坚持,又会走到哪里?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红楼——胤祥、黛玉、胤禛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祥玉能否成就百年之好?敬请期待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