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600000008

第8章 近代欧洲文学(1)

近代欧洲文学概述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不但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而且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古典主义流行了200年之久,已处于衰亡阶段。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它席卷全欧,并且在一些国家发展成为强大的文艺运动。

但是,浪漫主义文学并不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学。在18世纪曾经取得巨大成就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经历该世纪后期的低潮之后,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吉恩·奥斯汀(1775~1817)描写英国乡间日常生活的《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作品,在英语国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奥斯汀的创作在英国18世纪小说和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19世纪20年代,正当浪漫主义在法国方兴未艾之际,斯汤达提出了实质上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体现。在俄国,大诗人普希金也在20年代中期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尽管存在着这样一些复杂的情况,在19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影响。当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对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另外,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流传甚广,他们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的计划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对现存社会制度的失望和抗议,以及建立使他们真正取得解放的理想社会的愿望。他们的理论是不成熟的,但他们的思想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了很大影响。

浪漫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以前文学的一些经验。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对想象的崇尚,以及返回自然的主张,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浪漫主义是在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

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不满庸俗丑陋的现实,而对一切非凡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他们不会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性”,而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远方异域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笔下的那些非凡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环境里。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带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极感兴趣。很多浪漫主义作家是民间故事传说的搜集者,更多的人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利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进行创作。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的民主倾向。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而追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在艺术创作上否定任何规则。

遵循这一观点,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形式多样、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戏剧和历史剧等。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爱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以期达到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印象的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这种语言风格同作品中非凡的人物和环境正相适应。但某些浪漫主义作家过分追求词藻的华美,结果显得矫揉造作苍白乏力。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各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倾向和风格特点也各自不同。在动荡不定的社会条件下,作家本人的思想也不断地起着变化。在浪漫主义作家内部,基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有时也发生矛盾和斗争。这种情况说明,浪漫主义作家是千差万别的,他们仅仅是属于同一个思潮,而不是属于同一个流派。

18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资产阶级在同封建势力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同时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时期,欧洲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错综复杂,各国所走的道路也各有特点,但一切都和资本主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关。发达的国家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金钱统治,在落后的国家,金钱关系也开始渗透到封建社会内部,这就更加激化了已经相当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仅劳动群众更加贫困和无权,中小资产阶级也大批破产,或面临着破产的威胁。贵族对于已经或即将来到的资本主义怀着极大的恐惧和仇恨,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进一步暴露,封建社会瓦解的加速,对一些作家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置身于这个矛盾重重的社会里,作为自己阶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言人,他们揭示资产者带来的新秩序或封建社会的旧生活,鞭挞黑暗丑恶的现象,探求摆脱社会现状的种种可能。

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和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最先表现了这种新的创作倾向,形成一种文学潮流,后来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在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胜利和巩固时期出现的文学现象;就俄国说,则是资本主义逐步兴起,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溃灭时期的产物。

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欧洲19世纪上半期的哲学和科学有着密切关系。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孔德的实证主义,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成就和实验科学的流行,以及法国复辟时期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佐等的历史观,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启发他们探求表现现实的新方法。

欧洲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等,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在艺术方法上的直接先驱。从反映现实的基本方法说,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颇不相同的,但批判现实主义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艺术经验,如浪漫主义者表现历史题材时注重风俗画面的描绘,他们在心理描写上的某些技巧等等。

这一时期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30、40年代,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果戈理。50、60年代,西欧批判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些进步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倾向日益明显。而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却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政治态度不尽相同。就他们的主要倾向而言,有的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有的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或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的从革命民主主义的观点出发,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某些情绪和要求。

一般说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他们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对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冷酷的现实,尤其是资产阶级金钱统治,提出指责,对社会下层的贫困生活表示同情。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出色的社会的反面典型,如保守顽固的贵族、穷凶极恶的地主、冷酷无情的资本家、贪婪的高利贷者、守财奴、自由主义伪君子、个人野心家和庸俗的小市民等。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描绘了法国社会许多阶层的生活和风貌,写下了资产阶级丑恶的发家史。狄更斯的作品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教育和伪善的慈善机关等等。在俄国,专制农奴制进入最腐朽反动的阶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广大人民身受双重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尖锐异常。果戈理、屠格涅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创作反映了俄国的社会面貌。马克思、恩格斯赞扬过巴尔扎克、狄更斯以及一些俄国作家,认为他们比当时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提供的社会资料要丰富得多。

批判现实主义是封建制度溃灭、资产阶级上升和走向衰落过程的珍贵的艺术文献。它对于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的指责,对于资本主义及其上层建筑的揭露和批判,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有着不可克服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是不全面的,大部分作家只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小资产阶级同大资产阶级、贵族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作品中往往是借助个人同社会的冲突表现出来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被渲染成时代的“英雄”。劳动群众反抗剥削者的斗争没有得到反映,有的作家即使涉及这个题材,也只是作了零星、局部的描写,甚至加以歪曲。作家对劳动人民往往止于怜悯同情,工人和农民大都被表现为消极的受难者。

批判现实主义在揭发社会罪恶时,往往通过伦理道德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即便提出一些社会改革方案,也大都未触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能给社会指明真正的出路。西欧或俄国的多数作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了改良主义思想,并由于或多或少地意识到社会改良的不可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彷徨悲观情绪。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虽然强调用革命手段摧毁沙皇制度,但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是空幻的,看不见通向“理想世界”的具体道路,因而他们的乐观精神也只能给人以空泛的印象。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宣扬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他们塑造的正面人物多数是脱离人民的个人主义“英雄”、忏悔的贵族、“改好了的”资产者、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上的“多余的人”,以及温和驯良的“小人物”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本时期的文学中虽占主要地位,但在法国和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仍继续发展。法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有所增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拉马丁的作品仍有较大影响。俄国的莱蒙托夫写了许多浪漫主义诗歌,但也创作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在德国,青年时代一度倾向于浪漫主义的诗人海涅,随着德国革命的发展,创作中的批判精神增强,写出了一些优秀的政治诗。

随着工人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强烈要求运用文学来表现并鼓舞自己,产生了光辉的英国宪章派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表达了广大劳动群众的要求,充满了向剥削制度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政治鼓动力,但还未能摆脱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在艺术上也不够成熟。然而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涅、琼斯、维尔特等人的思想和创作有过很大影响。40年代末,在欧洲各国民主运动中产生了一些来自人民群众的革命歌谣,它们在本时期的文学中也放出了光彩。

在中欧、东南欧的民主、民族解放运动中,许多国家的文学都有较大发展,产生了裴多菲这样重要的作家,他们利用文学这一武器来反封建、反民族压迫,对这些国家的革命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不少作品在当时的欧洲流传,后来又受到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欢迎。

近代英国文学

18世纪前期,文学崇尚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诗人蒲柏。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故事《格列佛游记》、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菲尔丁的小说《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都是这时的杰作。

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文学产生,杨格、格雷是感伤主义代表诗人。农民诗人彭斯则吟唱着爱情,吟唱着自由、平等、博爱。18世纪末,还出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说”。

19世纪首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在19世纪头30年里,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他们的诗歌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否定技术进步,主张倒退,妄图用中世纪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但是他们不像感伤主义者那样用空洞的情感去替代现实,他们的全部诗作的基本主题是在个人的感受中,厌恶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种种社会丑恶,向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人生的最后归宿。

同类推荐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清谈墨子

    清谈墨子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紫色菩提

    紫色菩提

    “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紫色菩提》是林清玄从掌声与喝彩中走出,反观自性,深入佛典,体验般若智慧的结晶。除了沿承他一贯明朗浪漫的抒情风格,更展现了深刻而细腻的生命思考。林清玄说,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可以开启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智慧。“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热门推荐
  • 我用所有报答爱

    我用所有报答爱

    我是在什么时候让你闯入我的世界为所欲为直到已无路可退。大学毕业的何碧玺没能如愿把心爱的男友拐回家,于是她命中的恶魔出现了。她愿赌服输,带着自己简易的行李搬进他的大房子,成了他名义上的情人,开始骈居的生活。恶魔不是外人,正是她姐夫的同胞大哥。当年,十六岁的何碧玺被远嫁海外的姐姐托付给这个男人监护。她傻乎乎地献上一颗芳心,却被他恶意拒绝,想退回去维持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他又不许。她想他是不爱她的,但是她怎么都不明白,既然不要她,为什么又要逼她签订那份荒唐的同居协议?这个男人简直不可理喻,他到底想干什么?是本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鬼屋

    鬼屋

    一间奇异的出租屋牵扯出了千年恩怨的“人鬼神”之恋。外来的白领女果果本是一普通的平凡女孩,可就在那间鬼屋里,让她经受着可怕的恐惧和千年情节的折磨。于是就有了以下惊人骇俗一幕幕恐怖的亲身经历。
  • 傲天邪尊

    傲天邪尊

    一部神诀可修炼成神,一本天书可拥天下。皇朝之争,妖魔风云,神界情史。傲天在手,天下我走。持剑望星问月,笑看一代邪尊。幽冥之森走出的少年,从山野刁民到一代邪尊的蜕变史。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本书教导处在成长期终的孩子要积极面对人生,乐观的看待人和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