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008

第8章 隋唐时期(2)

此时的陈子昂虽说有了名气,但只是个虚名。后来中了进士,也没有混得一官半职。不久,唐高宗死于洛阳,要把灵柩运回长安。陈子昂借这个机会,上书武则天,进行劝阻。他认为将高宗灵柩运回长安不仅会加重关陇频遭荒灾人民的负担,而且护灵的数万大军也疲于奔波。当时武则天掌权,正要网罗人才,看到陈子昂的上书后大加称赞,因而召见了他,让他负责管理文献典籍工作。由于他以不同寻常的政治见解和超群才华赢得武则天的重视,因此他的书,文人争相购买,互相传阅。

陈子昂喜欢研究历朝历代的兴废与盛衰的原因,为武则天执政出谋划策。他经常上书武则天,对当时的政治提出建议,然而武则天认为他不过是一舞文弄墨的文人,并不采纳他的意见;即便对于他劝谏将高宗灵柩运回长安的建议,她也置之不理。

从此,陈子昂心生不满,并指出武则天是“外有信贤之名,内实有疑贤之心”。这一下更得罪了刚愎自用的武则天。同时由于他上书直言不讳,也得罪了一些权臣,遭到他们的嫉恨。从此,陈子昂感到心灰意冷。他想努力改革政治弊端,可是自己人微言轻,没有人听他的。酷吏们依然横行无忌,武则天的侄儿们还是权倾朝野。后来陈子昂因继母去世,回乡守孝去了,守孝期满回到长安之后,他被擢升为右拾遗,但终日郁郁寡欢,准备辞官归隐。

就在这时,陈子昂因朋友的牵连被判入狱两年。出狱后,他跟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契丹,担任参谋一职。结果前方兵败失利,武攸宜犹豫不前。陈子昂见后,提出要武攸宜亲率部队担任前锋主动出击。谁知贪生怕死的武攸宜根本不理睬他。由于陈子昂坚持自己的主张,再三要求武攸宜亲率士卒出击,结果被武攸宜罢免了他的参谋职务,降为军曹掌管书记文牍之事。

此时,陈子昂感到深深的绝望了。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着满腔愤激之情,登上了蓟北楼,一边缅怀古代明君圣贤的丰功伟绩,一边回想自己的不幸遭遇,深感前途一片黑暗。从而写下了他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这是他理想破灭的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战场上回来的陈子昂,立志归隐,便以父亲年老多病为由,上表请求辞官回乡,侍奉老父,以尽孝道。武则天同意他的请求,从此他回到了家乡射洪。

但是武三思等人却不放过他,他们指使射洪县令诬陷陈子昂,把他关进大牢,陈子昂忧愤交加,不久就去世了。

元代有人称陈子昂是“唐之诗祖”,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是针对他对诗歌的革新理论和诗歌的创作实践而言的。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深刻批判了晋宋以来的形式主义,要求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讴歌进步理想。

陈子昂在革新理论的指导下,亲自实践,努力创作,写下了《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等优秀的作品,“一扫六朝弊习”。

陈子昂的诗内容充实,针砭时弊,关心国家兴亡和人民苦难,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不难看出,陈子昂的诗已洗尽六朝脂粉气,成为“音情顿挫,有金石声”的作品。因此,说陈子昂开创一代新诗风,成为“唐之诗祖”,是毫不夸张的。

总之,陈子昂顺应时代潮流,高举诗歌革新大旗,横扫六朝形式主义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王昌龄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有一位“位卑而名着”的杰出诗人,对后来诗歌,特别是绝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就是赢得“诗家天子”称号的王昌龄。

王昌龄,生年不详,卒于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两首皆有名。其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失。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平民家庭里,他一生贫困,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后来虽然中了进士,当了个小官,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合世俗,被一贬再贬。即使如此,流言蜚语还是铺天盖地地向他袭来,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面对这无情的现实,他决定辞官归隐,但就在他辞官返回故乡,路过亳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无辜杀害。

王昌龄一生虽屡遭贬谪,但他也有得意的时候,他在边塞时,豪情万丈,想在疆场立功,寻求出路,其《从军行》就表明了他当时的志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发了诗人的爱国豪情和冲天壮志。

结束了边塞生活,王昌龄到了长安,任校书郎,这也是他很得意的时期。在这里,他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王维等人,交往密切,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与高适、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是文坛的一段佳话。

有一天,外面还下着小雪,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相约到旗亭交流诗体,同时在那里聚餐。正当他们酒兴正浓之际,忽然有梨园伶官(即乐官)十几个人上楼来搞聚会。

他们三位诗人见此情况,就退到一边围着炉火观看。刚过一会儿,有4个歌女上楼来了,她们穿着十分华丽。当时乐声渐起,4个歌女则闻乐起舞,顿时安静的旗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这时,王昌龄提议说,我们都是以诗出名,今晚不妨多写几首,以诗助兴。每人的诗稿上不留姓名,送给她们吟唱。谁的诗入选为她们所唱,谁就胜。于是他们快速的写诗送给伶官,等着她们吟唱。

过了一会儿,有一伶官打着拍子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新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听完后,在墙上作一记号。

接着又一伶官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听完也在墙上作一记号。

又有一伶官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又作一记号。

唱了半天,没有王之涣的。他认为未必自己的诗不如他们,便起身说:“这些伶官都是潦倒乐官,听唱的都是一些俗辞,至于阳春白雪,这些俗人会唱吗?你不信,我挑出歌女中最佳的让她唱,她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当面认输,终身不与你们比高下。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就要奉我为师。”大家听罢,一阵欢笑之后,等待看结果。一会儿,王之涣挑选的人出来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真唱的是王之涣的诗,他听后高兴地说:“你们看,我没有吹牛吧!”大家听后,欢笑不已。

当然,王昌龄之所以被称为“诗家天子”,主要还是他绝句贡献大。他的诗现存180余首,其中绝句约占一半,艺术造诣也最高。

他的诗在人物心理刻画上,善于捕捉一刹那的感情变化,并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从“不知”到“悔教”,中间用柳色带动,把少妇的劝夫封侯到后悔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尤为深刻,充分表现了王昌龄在表现人物心理上的高超艺术手段。

王昌龄的诗能够广为流传,还在于能深入浅出,如《出塞》之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急切的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又曲折地讽刺了昏庸无能的统治者。既有对历史的总结,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将来的憧憬。

王昌龄的诗作长于心理刻画,注意虚实结合,深入浅出,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从而广为流传。

孟浩然

孟浩然,生于689年,卒于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着名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晚年曾为荆州从事,一生不得意,寄情山水,游历了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诗,因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孟浩然在家勤学30年,但一生怀才不遇,因而很容易受到襄阳当地历史上着名隐士的影响。他对这些隐士高人仰慕不已,经常去凭吊、瞻仰他们的遗迹旧址,他不止一次地去鹿门山寻觅庞德公的隐迹,深感“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孟浩然对曾经隐居隆中的诸葛亮也非常崇敬:“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也希望自己能够逢遇明主。

还在30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孟浩然正在那幽静的树林中散步的时候,他看到那树枝上压满枝头的果实,不胜感叹。他想到孔子三十而立的教诲,想到自己虽饱读诗书却无一点功名,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到自己到而立之年,还住在田园之中,不禁文思涌动,挥笔写了一首《田园作》,道出了“三十犹未遇”、“丘园日暮空”的感叹。

在开元16年(728年)岁暮,孟浩然满怀希望,离家去京应考。但考试的结果是名落孙山。科场的落魄使他平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后来他总结自己落榜是朝廷无人的缘故。虽然朝廷无人,但他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留在京城,结交朋友,以显露自己的才华。

这年中秋,孟浩然应邀参加了一些文人学士举办的赏月吟诗会。当孟浩然念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座的文人、名士都赞扬这句诗清绝秀丽,集体放下笔不再续联。丞相张九龄、御史王维、尚书侍郎裴朏等很快便与孟浩然结为忘年之交。此事在京城都很快传开,孟浩然的诗名也就传开了。

孟浩然在京城期间,经常生病,托宰相张说举荐的事,也是杳无音讯。至此,孟浩然觉得再呆在长安没有什么意思了,仕途的进取已没有什么希望,于是,归乡隐逸的念头产生了。

回家两年后,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不快,孟浩然开始了出游。先到洛阳,再顺舟南下,循着汴水、邗沟、江南而行。先后经过荥阳、汴州、宿州、楚州、扬州、润州、苏州、太湖、杭州。这次出游,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为了散心。他在《自洛之越》一诗中叹息自己“功不成,名不就”,现在只好寄情山水,泛舟湖海了。

这次出游还乡后,孟浩然又开始了闲居生活。第三年唐玄宗诏令州郡,举荐贤能。当时襄州吏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学,想向朝廷推荐他,于是约孟浩然做好准备,一起去长安。可是约好见面的那一天,孟浩然正碰上一位朋友来访,两人正在一起饮酒、高谈阔论时,门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他已在外面等你了!”孟浩然听后,马上呵斥说:“正在饮酒,不要管他!”孟浩然失约,韩朝宗一怒之下,也走了,再没找过孟浩然。

然而,孟浩然对失去这次机会并不后悔。此事居然使孟浩然博得了“好乐忘名”的美誉。

后来张九龄被贬出长安到荆州任长史。在这年夏秋之交,张九龄招孟浩然入他的幕府任从事。孟浩然没有拒绝。但不到一年,他就辞职回家。在家中,过着写诗、耕种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许多山水田园诗。如流传很广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写田家留饮的优美情境和宾主之间的友谊。看这首诗,仿佛近似陶渊明诗。写景不雕琢,人物心情表露无遗。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除田园诗外,孟浩然还有不少行旅诗。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暮江闲眺所见和独客异乡的惆怅。又如《春晓》,写春朝初醒时的情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像这样一些旅游诗和生活小诗,大都写得很生动,让人有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孟浩然怀才不遇,寄情山水,他是继陶渊明之后的又一田园山水诗大家。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

开元盛世,唐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大杰出诗人外,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成就的诗人。其中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维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靠母亲崔氏抚养成人。他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母亲的熏陶下,王维与其弟王缙也从小信佛,以至长大成人以后,也常以素食为主,不食荤腥。实际上王维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人称他是“诗佛”。

王维15岁时和王缙离开了家乡,在当时的长安和东都洛阳活动。凭藉着自己卓越的才华,很受上流贵族欢迎,经常出入王公、大臣的府地。

王维也常到唐玄宗弟弟岐王李隆范家里去走动。有一次他看见李隆范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奏乐图,看着看着,不觉面露微笑。旁人发现以后,问他:“王维,你笑什么?”

王维回答说:“你看这幅画上,乐师们在演奏什么?”

旁边的人仔细看了一遍回答说“不知道”,便问王维:“你看出其中的什么啦?”

王维说:“图中的乐工演奏的是《霓裳曲》,而且是第三叠第一拍。”

李隆范知道后,召集乐师们演奏这首曲子。结果,与王维所说的一模一样。

从此,李隆范更赏识王维的才能,并视为知交。

经过李隆范的举荐,王维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个第一名,被马上授予太乐丞之职。这对王维来说,可说是少年显达、春风得意了。但是,不久因手下的人不谨慎,私自表演了只能为皇帝表演的黄狮子舞而受到牵连,贬谪济州(今山东境内),任司库参军。这一挫折,对王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在《被出济州》诗中,以“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等诗句,表现了他的不满与怨恨。

在济州期间,王维结交了许多失意文人。从这些人的不幸遭遇中,他开始对社会政治的黑暗有了认识。他发现朝廷在用人方面,不是看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如何,而是看他出身是否名门望族。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倚仗祖先的功劳,而享受着荣华富贵和种种特权,而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以致被埋没在乡野田园之中。因此,他认为这很不公平,他在《济上四贤咏·郑霍二仙人》一诗中,愤慨揭露那些“翩翩繁华子”,“幸有先人业”,得以“肉食鹜华轩”的庸人,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使王维看破红尘,愤而辞官归隐了。

但是,王维归隐不久,张九龄拜相。王维很拥护和支持张九龄的政治主张,因而又取消了隐居的念头,回到京城,当上右拾遗。不过,王维与张九龄的合作是建立在政治主张一致的基础上的,与那些个人投靠和培植私党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好景不长,奸臣李林甫为了专权,向皇上进谗言,把张九龄贬为了地方官。从这以后,李林甫大肆结党营私,培植个人的政治势力,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这样一来王维又开始心灰意懒,准备辞官归隐。

但是,王维的归隐并未能马上付诸实行。皇上派王维带着朝廷的奖赏去凉州劳军。

同类推荐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是指当怀着一种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的心情来回馈社会。我们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恩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多年前就有一首歌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中国每当有灾难发生,都会有无数人支援,于是这首歌在各种晚会上经久不衰。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热门推荐
  •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

    扛起中国零售业的大旗的必备书。“超市不超”,“便利店不便”,“专业店不专”……我国零售业正处于这样一种业态特征不突出,竞争能力不强的混乱局面。只有学习先进的东西,对整个零售系统管理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能在这场零售阻击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与伤痕干杯

    与伤痕干杯

    人的一生是一条长长的项链,坠满了各色各式的珍珠。有明这的,有灰暗的,有圆润的,有怪异的,有我们自己抬起的,也人命运赐予的,有乐意接受的,也有无法拒绝的。每一颗都记满了喜怒哀乐,每一颗都有沉重的分量,同样,每一颗都附在生命的路上。
  • 憋宝人(江河湖海里的诡异事件)

    憋宝人(江河湖海里的诡异事件)

    南派三叔极力推荐的作家,一部带您认识真实存在的水怪,追溯水怪源头、种族、习性的禁忌冒险小说 !20年前,晋陕黄河大峡谷中惊现一头房子般大的巨龟,古老神秘的憋宝人重出江湖,身怀绝技的白袍少年,一座由死人组建的鬼魅阴城……黄河古道中潜伏的铁头龙王,长江三峡神秘的蛟龙,雅鲁藏布江食人怪兽,新疆喀纳斯湖巨型水怪,种种迹象,全部指向出那个水下隐藏了数百年的秘密。
  •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末世突降,丧尸横行,平平凡凡的大三女生苏同同坐在废墟里掰着手指:1.没异能;2.没进化;3.没空间;4.没金手指;5.没英俊有型能力强悍酷毙了的男人做老公;6.……苏同同十指颤抖,忍不住仰天哭嗥,不带这么玩人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家有情兽相公

    家有情兽相公

    尼玛,谁能告诉她到底怎么回事,不就是逛个街,买件衣服,进入更衣室后,头有点晕。然后一醒来,竟然穿越了,穿了也就算了,是个丫鬟我也认了,可是为毛是个代替小姐出嫁的丫鬟啊。老娘我在21世纪从没泡过美男,还打算来古代泡遍天下美男滴,可谁知,一穿过来就要嫁人。既然逃不掉,那就嫁吧,嫁过去捞点银子再想想跑路的问题。可是,这个相公实在是太好了,吃饭的时候会帮忙夹菜,睡觉的时候不但会暖床,啥,还会讲宫中野史,江湖秘辛给娘子当催眠曲听,无聊的时候会带娘子到处玩。好吧,既然相公这么好,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个被相公溺宠的乖乖米虫吧。小剧场一:某男人看着正在狂吃点心的某女人:娘子,为什么你比我大,却没有我高呢?某女人头也不抬:因为你吃的比我多。某男人一脸委屈:明明就是娘子吃的多,吃过饭后还吃了两窜葡萄,一个苹果,三个桃子,还有这盘点心。某女人:因为你是男人。某男人一脸不解:可是,隔壁的王员外也是男人啊,他家夫人和小妾都比他高耶!某女人大怒:好啊,你敢背着我看别的女人。某男人可怜兮兮:娘子,我错了。某女人:一句错了就完事了,那还要捕快干嘛,罚你去书房把男人的‘三从四德’抄十遍。小剧场二:某女人闲得很无聊,于是屁颠屁颠地跑到书房去找某男人:相公,我听外面的人说咱们家挺有钱的。某男人急忙放下手里的书:娘子,走这么远是不是累坏了,来,相公给你揉揉肩膀按摩按摩腿。某女人撒娇道:相公还没有告诉人家,咱们家是不是很有钱?某男人:咱们家很穷的,穷的剩下大把的钱没地方放了。某女人双眼放光:相公,人家想看金子。看完金子后。某女人道:相公,人家明天想看银子。某男人连忙吩咐小厮:听见少奶奶的话不,限你们一天之内把金子全部换成银子。某女人又道:相公,人家后天想看铜板。某男人看向小厮:知道该怎样做吗?众小厮:知道了,少爷,奴才们一定把这事干的漂漂亮亮,保证让让少奶奶看得心花怒放。小剧场三:某女人怀孕后,被某个天天紧张兮兮的男人勒令不准到处跑,并且这也不准干,那也不准干。于是,某女人思索再三,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带着肚子里的宝宝离家出走。话说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某女人支开身边的所有人,收拾好包袱,卷走大把的银票,在墙的两头架好梯子。谁知刚爬上围墙,就看见某男人笑的一脸灿烂:娘子,家里不好玩,咱们私奔去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至尊龙纹

    至尊龙纹

    这里没有强大的斗气,这里没有璀璨的魔法。这里只有至强的魂纹之力!人初始以凡身,在次于灵魂。肉身极限即为力量,魂纹即为精气。人修身,则魂生纹。龙纹为尊,虎纹为帝,朱纹为皇,玄纹为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汇聚一起,这天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兄弟情义,该战则战!该生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