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900000008

第8章 英国作家(1)

乔叟

杰弗利·乔叟(约1340~1400),英国14世纪的伟大诗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乔叟出生于伦敦市民阶层的一个富裕酒商家庭。父亲约翰·乔叟是酒商公会会员,与宫廷来往甚密,曾给国王爱德华三世承办过粮食。因为这点关系,乔叟17岁时,就被送入宫廷给国王儿媳当侍童,并为皇室亲族服务。两年后(1359年),他随英国军队远征法国,后被法军俘虏,由父亲和国王出资赎回。回国后的10年中,他在宫廷内服务,并为宫内的武士和贵妇写作了很多“短歌”、“轮旋曲”和“轮唱歌”等。

后来,他在宫廷内任职,历任伦敦海关监督、外省法官和议员。1377年至1385年,乔叟担任外交使节,曾多次出使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意大利期间,他接触了但丁、薄伽丘等名作家的作品,受到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和反宗教精神的影响,这使他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到了晚年,乔叟在宫廷失宠,境遇窘困,贫病交加。他于1400年逝世,被安葬在伦敦的西敏寺。

乔叟生活在农奴制开始趋于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崛起的时代。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和王权的集中,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乔叟的创作反映了当时这种时代的新趋势。

乔叟出生于市民阶层,常和下层市民接触往来,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有所了解,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还汲取了欧洲文化的进步因素,因此,他的作品开始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特点。

乔叟的创作活动开始于14世纪60年代。他不用当时贵族社会通用的法文和拉丁文,而用伦敦方言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1381年,他的重要长诗《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问世。这部作品是根据薄伽丘的长诗《菲洛斯特拉托》改写而成的,写特洛亚十年战争时期,特洛亚王子特罗勒斯和宫廷寡妇克丽西德相爱,后来克丽西德背弃特罗勒斯,又接受希腊某将领的求爱。特罗勒斯悲愤欲绝,来到希腊军营和情敌决战,他杀死了不少希腊人,最后终于战死。这部作品虽以古代的特洛亚为背景,但却反映了英国贵族社会的生活。作者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肯定人类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权利,反对封建礼教和教会否定爱情的禁欲主义。1386年,乔叟发表另一部诗作《善良女人的故事》,真实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形象,并对她们的人格和地位给予肯定。乔叟的早期作品还有长诗《禽鸟的议会》(1377~1382)、《声誉之堂》(1379~1384)等。这些作品带有反封建色彩,但写得比较粗糙。

《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是乔叟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这部诗体故事集包括24个短篇故事,分别取材于民间传说、口头文学、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作品通过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们在旅途中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14世纪英国的现实生活。这些故事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宗教欺骗的辛辣讽刺,又有对封建贵族的愤怒揭露,还有对金钱罪恶的深刻批判。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爱情和婚姻问题的,如《骑士的故事》、《巴斯妇人的故事》、《商人的故事》、《小地主的故事》等等。乔叟在这部作品中对爱情和婚姻问题的基本态度是肯定女权,主张夫妇互敬互爱,反对那种动辄使用武力、丈夫反复考验妻子的爱情。乔叟的这部作品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因素,反映出14世纪英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在肯定爱情、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也有一些放纵情欲的描写。

乔叟是英国文艺复兴早期的代表作家。他第一个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奠定了近代英国文学语言的基础。他继承了城市文学描写现实的传统,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他的作品以幽默和讽刺为其风格特征,在人物刻画、语言运用、叙事技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和同时代的英国其他文学作品。乔叟以很高的现实主义成就,赢得了“英国诗歌之父”的盛誉。

斯宾塞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生于伦敦的一个布商家庭。早年进入缝工商人学校受教育,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接触了法国和意大利文学,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影响。1576年他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579年,斯宾塞发表田园诗《牧人日历》,获得了成功,并逐渐受到器重。1580年,他被派往爱尔兰担任官职,定居于幽静的吉尔科尔蒙,写成了著名诗篇《仙后》的前3卷。前来拜访的瓦尔特·瑞理爵士对这部作品大为赞赏,并鼓励他将其刊行问世。斯宾塞接受了友人的建议,于翌年回到伦敦,准备把这3卷诗念给伊丽莎白听,然后把它发表。他原想这些颂扬女皇的诗准能为他进入宫廷打通道路,但女皇给予他的报酬十分微薄,他于失望中重新回到了爱尔兰。不久,他用《牧人日历》的牧歌体裁,写成《考琳·克劳特又回到家里》一诗,叙述了他到伦敦的种种情形。

以后数年间,斯宾塞忙于恋爱和结婚,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他于1596年再次来到伦敦,发表《仙后》的后3卷,并写成《天国爱情颂》、《天国美人颂》等4首诗作。1598年,斯宾塞从伦敦返回不久,就爆发了爱尔兰人民反对英格兰奴役者的起义。斯宾塞的吉尔科尔蒙私邸被焚烧,他的一个孩子也葬身火窟,他只好携带家眷逃往伦敦。这时,他在伦敦的朋友们有的因罪被黜,有的已经去世,心身憔悴的斯宾塞陷入呼告无门的境地。1599年他在极度困苦中死去。

《牧人日历》是使斯宾塞获得声誉的第一部作品。这部田园诗包括12首牧歌,每一首都以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为标题。这部作品主要描写爱情和乡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涉及宗教、政治和道德等问题。诗人在作品中歌颂伊丽莎白女皇是正直仁慈的君主,肯定自己关于社会与伦理的理想,并用理想粉饰的形式描写现实生活。诗人笔下的牧人懂得历史、文学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不象真正的牧民。

斯宾塞一生写有大量抒情诗,其中以十四行诗组《爱情小诗》(1591~1595年)最为杰出。这部诗组共有诗89首,用来赞美一个名叫伊利沙贝的女子,这女子究竟指谁,无从查考。他还写有两首婚姻颂歌《婚后曲》(1591~1595年)和《婚前曲》(1596年)。前者记叙了诗人自己的爱情生活,后者则是为莱斯特伯爵的两个女儿结婚而写的贺诗。这些抒情诗情景交融,韵律优美。

长诗《仙后》(1589,1596年)是斯宾塞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英国资产阶级的民族史诗。它同班扬的《天路历程》和但丁的《神曲》一起,被称为世界文学中的三大寓言。这部长诗原计划写12卷,但只完成了6卷。长诗开始写仙后葛罗丽亚娜宫廷节日宴会的情景,接着描写宫廷武士同妖怪交战、同巫师斗法的经过。作品以描写仙后为名来歌颂女皇伊丽莎白,宣扬资产阶级新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已完成的6卷故事中,武士主人公都被写成是一定道德品质的象征。如亚瑟亲王被写成人类最高品性的化身,红十字武士是神圣的象征,布津托玛是贞洁的典范,卡里多是礼貌的模范等等。

《仙后》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艺术上,它继承了骑士传奇文学,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阿利奥斯托的艺术风格的影响,为当时英国提供了诗歌创作技巧的最高范例。这部作品的诗体完美,语言动听,富有音乐美,后来被称为“斯宾塞体”,对英国诗歌格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斯宾塞曾被誉为“诗人的诗人”,他的作品对当时所有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良好的作用。后来的诗人,特别是19世纪初叶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等,也从他的创作中学到很多东西。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生在伦敦一个大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皇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叔父是女皇的首相。培根早年进剑桥大学学习政治和法律,他从小就有非凡的抱负,想施展他的一套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1584年任英国下院议员和艾塞克斯顾问,但他叔父竭力反对他,因而他在女皇时代并未得到宠幸。到了詹姆士一世时,他便官运亨通,历任要职:1617年接替父职,当了皇家掌玺大臣,1618年担任皇家大法官。1621年,因受贿舞弊,被削官入狱。此后,他意志消沉,退出官场,隐居家乡。到了晚年,便用全部精力从事科学实验、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活动。1626年冬,据说他因在露天试验雪的防腐消毒作用时,受寒患病逝世。

培根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很有建树。他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向封建文化全面进攻,为实验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曾计划写一套总名为《伟大的复兴》的巨著,目的是“在良好的基础上,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在已完成的该书的一、二部分中,培根对当时的学术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归类,系统批判了前人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他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唯物论,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并强调知识和科学的力量,提出归纳法作为认识方法。他在《学术的推进》(1605年)和用拉丁文写的《新工具》(1620年)等学术著作中,阐述了他的这些思想。培根还著有一本哲学小说《新大西岛》(1624年写成,1627年出版),描绘了一个能迅速发展科学事业的理想国,成为后来建立英国皇家学会的蓝图。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这个文集分别发表于1597、1612、1625等不同年份,共收入不同内容和题材的散文作品58篇。这部著名作品以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读者为对象,广泛谈论了哲学、宗教、政治、国家以及处世、待人、修身、养性等问题。题目有哲理意味较浓的《真理》、《死亡》、《宗教》;有直接关系到宦海沉浮的《高位》、《贵族》、《帝王》、《党争》、《叛乱》;也有涉及私人生活的《友谊》、《父母与子女》、《婚嫁与单身》等等。不论哪一类,他都以明澈的智慧,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极其深刻地描写周围人物的思想动机和真实心理。作者在作品中鼓励商业活动和殖民扩张,对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道德观念给予肯定。在《论读书》等文章中,作者谈论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有用的经验。

培根是英国论说文体的创始者。在文章风格上,他坚决反对那种华而不实、言过其实的腐朽文风,提倡并创造了简朴、准确,能说明具体事物的实用文体。他善于运用凝练有力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比喻来表达丰富的思想。他的文字朴素而又精美,犹如格言警句一般,他的文章组织缜密,思想深邃,引人思索,对后代的散文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艺术性也最高。他的作品为资产阶级的兴起作了最有力的舆论准备。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20岁后,他到伦敦谋生,广泛接触到各阶层的生活,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1590年左右,他参加了剧团,开始舞台和创作生活。他的绝大部分戏剧是利用现成材料加以改编而写成的,在改编过程中给以新的内容和艺术加工。在20几年的时间里,他写了37部戏剧,此外还有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1613年左右,他离开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后期,国内的宗教改革、血腥立法、镇压农民起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但这时英国基本上还是封建社会,封建势力还很强大,女王比较成功地运用王权维持了封建势力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平衡。对外,英国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增强了资产阶级的民族自信。这时,莎士比亚的作品,基调是乐观的。他的喜剧宣扬爱情(仁爱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宣扬个性解放;历史剧则反复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宣传开明君主的理想,鼓吹资产阶级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

他早期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年)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年)都根据奥维德的故事写成。前者描写爱神对青年猎手阿都尼的爱情与追求,后者谴责荒淫强暴的行为,艺术上总的特点是华丽纤巧。

《十四行诗》(1592~1598年)中的大多数,据一般公认,是写给一个青年贵族的,另一组诗是写给一个深肤色的女子的。这些诗歌颂友谊和爱情,诗人把它们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理想。诗人歌颂青春和美,以与现实中的丑恶相对照,坚信美好的事物应当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艺而成为不朽。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生活体验。十四行诗具有新兴资产阶级肯定生活、要求解放个性的反封建理想,也流露出患得患失、取悦贵族的倾向。诗人的情绪变化多端,有时欢乐,有时忧伤,有时表现嫉妒,有时沉思。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特拉克更向前发展一步,主题更加丰富,对待爱情已没有宗教情绪或封建等级观念。他改变了意大利的格式,按四、四、四、二编排,每首诗更能体现起承转合,情感和思路曲折而有变化。他喜欢从生活和大自然中,从乡村、城市、法庭、舞台、宫廷、战场、商人的柜房、教堂等场所寻找生动的形象和比喻。他常用对照、多义词、重复、停顿、头韵、长短音的错落来烘托内容,增强音乐性。十四行诗这一外来形式在莎士比亚笔下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写了9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在当时盛行的历史剧中成就最高。90年代王权虽仍巩固,但王位继承问题日趋迫切,封建势力蠢蠢欲动,英国有可能重新出现内战局面。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者,关心民族命运,反对封建内讧,要求在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巩固国内和平与统一,使国家臻于富强,这是符合资产阶级发展的利益的。他比当时任何剧作家都更系统地探索了过去两三百年的历史,他认为观察历史可以比较准确地预示未来。在历史剧中他批判了一系列的封建君主,谴责了封建集团间的血腥战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同类推荐
  • 打开另一扇窗户

    打开另一扇窗户

    此书中相当一部分篇什作于立勤生病前后。生动地记录下她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心态和她向疾病和死亡抗争的经历。生与死本是人生难免碰到的课题,然而,当一个正处于人生灿烂季节的二十九岁的女人面对死神狰狞面目时,她的心灵该承受着何等的重压和磨难呢?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探索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这是一本献给渴望探索新世界的青少年读者的百科全书。全书用通俗浅显的文字诠释出丰富而精彩的万千现象,让青少年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一个乐趣无穷、充满未知的知识世界。囊括天下万物,浩瀚无边的宇宙天地,精彩纷呈的地球故事,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有趣深奥的自然科学,日益发达的高新技术,曲折生动的人类历史,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示自然科学的神奇,探索人类社会的奥妙……
  • 妾本庶出

    妾本庶出

    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他,公主嫡子,本该是封侯拜相的天之娇子,却因为六年前一场意外,让他跌入谷底,成了皇上最避忌的人,也成了人人恐嫁的扫帚星。其实他要的不多,有她的爱,此生足矣。他求的是一个机会,一个华丽转身的机遇,亲手给她无限荣光,还有别样的完美生活……——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子,亲手将她送入他所敬佩的男人怀里,却抵不过心底的情丝蔓延。——他,恨她在自己最大的敌人身后撑起一片蓝天,到底是该将她碎尸万段,还是据为己有?◇◇◇推荐菡笑的新坑《重生之嫡女不乖》,求收藏、求包养种田、宅斗、复仇、欢喜冤家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心碎的她,在他面前焚毁一切。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
  • 靠山河

    靠山河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美哉,中国女人

    美哉,中国女人

    小说以社会学教授江枫寻找幼年失踪的妹妹、老画家楚山为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国女人》寻觅理想的女模特为主线,展开了一个悬念叠起、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神奇而瑰丽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窈窕千金

    重生之窈窕千金

    一个是蕙心纨质,灵动狡黠的小小女子,落难千金,身负血仇。一个是邪凛铁血,覆雨翻云的黑道霸主,商界骄子,身怀秘任。他们的故事始于一场阴谋,一场重生。前世,她淡雅脱俗,才华横溢,是云城里人人称道的才女。却没料到,三年来,她用尽一切去守护的亲情,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青梅竹马的恋人,也随着这场阴谋,丢了初心,成为魔鬼的帮凶。漫天火光中,她身死,魂却未灭。重生三年前,孟念雪发誓,哪怕坠入地狱,也要叫那些人血债血偿。她韬光养晦,步步为营,然而那绰约的丰姿,却不容忽视。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她,却遇见了那样一个他。他说,你想坠入地狱,好,我陪着你。他说,念雪,你把自己关得太紧了,我进一百步,你才可能进一步,可我若是退了一步,你却会永远不会再进了。他说,我要是放弃了,这世间还有谁能像我一样发疯似地爱着你,疼着你,保护你。可是,爱情?重活了一世,她怎么还会为甜言蜜语所惑?于是,顾裄之,龙门门主,北方黑道第一人,亦是商界骄子,开始了他漫长的追妻之旅。当真相揭开,她的身世竟然是…本文一对一,温馨宠文,重生复仇文,女主成长文。涉及豪门,黑道,商战等。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