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5900000007

第7章 意大利作家(2)

1347年,罗马平民在科拉·迪·里恩佐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封建君主的暴政,彼特拉克写诗表示支持,并打算奔赴罗马参加这一斗争。

彼特拉克勤奋研读古典著作,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他广泛搜求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最早突破中世纪神学观念,运用人文主义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对意大利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了影响,成为这一运动的先驱。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写了许多诗歌、散文、书信。叙事诗《阿非利加》(1338~1342),根据李维乌斯的历史著作描写古罗马统帅斯齐皮奥战胜汉尼拔的英雄事迹,贯串着炽热的爱国精神。这首诗使彼特拉克获得桂冠诗人的荣誉。

散文作品《名人传》(1338~1374)记叙古罗马历史上和《圣经》、神话传说中的杰出人物的生平,用历史人物的英勇精神激励世人。

《备忘录》(1343~1345)借助历史上的趣闻轶事,向同时代人进行道德教育。

抒情诗集《歌集》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用意大利语写成,收集了1330年至逝世前40多年间的300多首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年轻时倾心的少女劳拉的爱。他以丰富多彩的笔墨,描画劳拉的美丽形象,披露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大胆地歌颂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这些诗歌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樊篱,表达了以人与现实生活为中心的新世界观和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歌集》中的政治诗,如《我的意大利》、《高贵的精神》,谴责封建君主的败行劣迹,揭露教会的腐败,呼吁和平与统一,激荡着热爱祖国的热情。

彼特拉克的诗歌在风格上继承普罗旺斯和意大利“温柔的新体”诗派爱情诗的传统,却又跳出传统诗歌充满神秘的象征和把人物偶像化的框框,使爱情诗比较接近生活。他的诗歌结构缜密,韵味隽永,语言精练,文词淡雅,善于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细微的心绪,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抒情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艺术实践使十四行诗达到完美的境界,成为近代西方诗歌中的一个重要诗体。

《歌集》的一些诗篇和某些散文作品,如以诗人同中世纪的宗教作家圣奥古斯丁的对话录形式写成的《隐忧》(1342~1358),都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他热爱生活,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又不能彻底摆脱中世纪神学思想和禁欲主义的精神枷锁,因而常常感到内心矛盾的痛苦。他热爱祖国与人民,但又轻视和脱离群众,这都反映了文艺复兴初期新旧交替时代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乔万尼·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接触到宫廷和贵族骑士生活,熟读罗马古典文学作品。他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在这一城邦的政治斗争中,他拥护共和政体,反对贵族和勾结贵族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但轻视下层群众。他和彼特拉克交往,热心研究古代典籍,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

薄伽丘的早期作品是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传奇和叙事诗。他的杰作是《十日谈》(1348~1353)。这部作品的开端叙述10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中古行吟诗人的传说,有的取材于东方故事集(如《一千零一夜》和《七哲人书》),但反映的主要是当时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故事多半以爱情和聪明机智为主题,也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作者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他揭露讽刺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生活腐朽、道德败坏,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等聪明勇敢,赞美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

薄伽丘热爱现实生活,坚决反对禁欲主义,在思想上比彼特拉克更前进了一大步。他的创作表现出文艺复兴初期的民主倾向。他最进步的思想是对于封建社会中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批判(如第4日第1个故事和第6日第7个故事)。但是《十日谈》里对于放纵的情欲描写过分,也有道德说教的地方。

《十日谈》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发展了中古的短篇故事,不仅叙述事件,并进而概括现实,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绘自然。作者有意识地注意结构上的技巧,例如使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镶嵌在一起;在第1日第9个故事里把情节发展的转折点放在两个主题的交叉点上。

薄伽丘是一个自觉的文体家,《十日谈》的散文以古代罗马作家为典范,结构完整,文笔精炼,善用对比,语言丰富、鲜明、生动,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16、17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开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此后一直到16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风行一时,短篇小说家都继承薄伽丘的创作传统,写出当时资产阶级所喜爱的接近现实而又复杂曲折的新故事。

薄伽丘死后一直到15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主要表现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上,没有出现重要作家。15世纪中叶以后,诗人、作家虽然众多,甚至象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大艺术家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诗,但他们的意义不能和文艺复兴早期的薄伽丘相比。

波利齐亚诺

波利齐亚诺(1454~1494),意大利诗人。本名是安杰洛·安布罗吉尼。1454年7月14日生于蒙泰普尔恰诺,以别名波利齐亚诺闻名。父亲是法学博士和有名望的市民,父死后去佛罗伦萨大学攻读古典语文学,造诣很深。

16岁时着手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译为拉丁文(陆续译完第2至第5卷),受到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梅迪契家族的洛伦佐的赏识,1473年被聘为洛伦佐的家庭教师和秘书。1479年双方失和,离开佛罗伦萨。1480年在曼图亚枢机主教贡扎加手下供职,同年得到洛伦佐的谅解,返回佛罗伦萨,在大学任古典语文学教授。1494年9月28日逝世。

波利齐亚诺是最早采用校勘方法进行研究的古典语文学家,欧洲一些知名的人文主义者都听过他的讲课。他的诗都是在1471至1480年间写成,其中包括希腊、拉丁文诗和意大利文诗。主要作品意大利文诗《比武篇》,是为庆祝洛伦佐的弟弟朱利亚诺1475年比武获胜而作,因为后来朱利亚诺被仇人杀死,诗人未能完成这部作品。诗中叙述尤利奥(即朱利亚诺)好猎,鄙视女性和爱情。小爱神丘比特设法让他遇到仙女西蒙奈达(朱利亚诺当时所爱的女性的名字),对她一见倾心。维纳斯通过梦境激发他的尚武精神,使他决心参加比武,以争得西蒙奈达的爱情。诗人用声调优美的八韵句和鲜明的笔触,描绘明媚的春光、打猎的场面和神话中的维纳斯王国和宫殿,展现出一个充满了自然和艺术之美的世界。尤利奥和西蒙奈达也都带有田园诗和神话中人物的色彩。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远离现实生活的田园诗世界的向往,是15世纪意大利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俄尔甫斯》(1480)是为迎接曼图亚宫廷庆典在两天内写成的诗剧,是意大利最早的世俗剧。故事情节来源于希腊、罗马古典作家:俄尔甫斯的妻子欧里狄克逃避牧人阿利斯忒奥的追逐时,被毒蛇咬死。俄尔甫斯去冥府求冥王让她还魂,冥王答应,但命他在走出冥府以前不许回头看她。他违背了禁令,重新失去妻子,悲愤交集,说了鄙薄女性和爱情的话,结果被酒神的女祭司们杀死。作品虽然形式上是戏剧,但情节是由一些抒情的场面构成,缺乏戏剧情节的发展。其内容和《比武篇》一样,是人文主义者所向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田园诗世界,可说是一篇音乐性很强的田园诗。

此外,波利齐亚诺还在民间诗歌的影响下写了一些爱情诗和跳舞歌曲,表现了美和青春易逝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在《比武篇》和《俄尔甫斯》中出现,也是当时的抒情诗的共同主题。

班戴洛

班戴洛(1485?~1561),意大利小说家。出生在斯克里维亚新堡。少年时代在米兰多米尼加派修道院做僧侣,后来为从博洛尼亚流亡到米兰的本蒂沃利奥家族服务。

1515年法国军队占领米兰,他前往曼图亚,成为女侯爵伊萨贝拉·贡扎加的亲信。1521年法国军队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所驱逐,他返回米兰。1526年由于政治原因逃离米兰。1528年左右投奔雇佣兵首领切扎雷·弗雷戈索。1537年爱上美貌多才的少女卢克雷齐娅·贡扎加,并写诗歌颂她。1541年弗雷戈索被刺身亡,他随其遗孀流亡法国。1550年任阿让主教,后来死在法国。

他从1505年到晚年总共写了短篇小说214篇,小说集前3卷于1554年出版,第4卷在他死后于1573年出版。他的小说没有用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框形结构连缀在一起,却在每篇之前附上一信;说明讲故事的人、时间、地点和场合。这些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但信中的说明并不可靠,实际上作品的题材大多来源于马基雅维利、瓦扎里、卡斯蒂利奥内等人的著作以及法国玛格丽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其中有古代和中世纪的史实与神话、传说,也有当代生活中的轶事、奇闻以及民间流传的故事。

作品的故事情节,有的非常简单,有的错综复杂,但没有深刻的心理描写,而以离奇的冒险和传奇式的悲欢离合引人入胜。班戴洛虽然是僧侣和主教,但他的作品中爱情故事占很大的分量。

班戴洛的小说对欧洲文学很有影响,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洛佩·德·维加的两部喜剧和塞万提斯的一些小说,都取材于其中的故事。

塔索

塔索(1544~1595),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运动晚期的代表。1544年3月11日出生在索伦托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贝尔纳多·塔索是诗人。6岁时进入那不勒斯耶稣会学校。后在帕多瓦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和人文主义者交往,研读哲学、古典文化。

处女作《里纳尔多》(1562年)是用浪漫的情调描写骑士业绩的长诗,可以看出其受到阿里奥斯托的影响。从1565年起,塔索在费拉拉城邦担任埃斯泰家族的宫廷诗人。这期间写了牧歌剧《阿明达》、叙事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阿明达》(1573年)是塔索为宫廷演出而作,抒写牧人阿明达对山林水泽女神西尔维娅的诚挚的爱情。诗剧的语言典雅,情节精练;对牧人高尚品德的赞美,对爱情力量的歌颂,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叙事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计20歌,以11世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为背景。塔索写作时从有关史料中吸取了部分素材,又在艺术上借鉴了荷马的《伊利昂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罗兰》的某些特点。诗中叙述戈特弗里德·布留尼统率十字军东征小亚细亚,围困回教徒统治下的圣城耶路撒冷。以萨拉丁诺为首的回教徒,借助魔力,陷十字军将士于困境。在神明的庇佑下,布留尼破除魔法,经过血战,占领了耶路撒冷。

长诗中还贯串着另外两条线索:十字军骑士唐克雷蒂同回教徒女战士克罗琳达的爱情,十字军骁将里纳尔多同回教徒魔女阿尔米塔的恋爱。诗人着力描写爱情对基督教信仰的胜利,表现异教精神;歌颂现世生活的欢乐的场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艺术力量,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塔索赞颂十字军东征及其对回教徒的胜利,在当时意大利国土充斥外来的强敌、同东方的交往被土耳其切断、工商业衰退的历史条件下,目的在于唤起意大利人民的英雄精神,恢复民族的光荣传统,反对土耳其的扩张,具有现实的意义。

但是,诗中赞美布留尼统率的十字军的功绩,歌颂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客观上又反映了当时教会势力反对宗教改革运动和镇压异端的要求。《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反映了塔索思想上、创作上的深刻矛盾,也表现了文艺复兴晚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的危机。

塔索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论诗的艺术》(1567年)、《论英雄史诗》(1595年)和26篇《对话》。他在这些论著中阐述诗歌的使命是歌颂“光辉的、伟大的和尽善尽美的行为”,强调艺术概括的重要。他指出,艺术作品要把写实同想象、逼真结合起来,诗人不是单纯地按照事物已有的样子去摹写,而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表现,揭示事物蕴含的普遍的价值,令读者感到惊奇、激动。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脱稿后,塔索委托友人希皮奥尼、贡扎加审阅全诗,贡扎加又约请4位文人学者参加审阅。他们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点和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立场出发,对塔索的作品提出尖锐的批评。塔索提出理由反驳,但对自己的宗教观点的疑虑越来越深,唯恐作品被列入“禁书目录”。他曾两次请宗教裁判所检查他的宗教思想是否正统,被宣告无罪后,仍不放心。与此同时,塔索对费拉拉宫廷日益不满,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因而精神失常,被囚禁在疯人院达7年之久。后来,他四处漫游,生活极为清贫。

1594年,塔索回到罗马,教皇克雷门特八世授予他年金,并且打算举行隆重仪式,在卡皮托利诺山丘上给他戴上桂冠。这一计划尚未实现,他就于1595年4月25日病逝。

同类推荐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像他们一样:激情·团结·执行

    像他们一样:激情·团结·执行

    本书以激情、团结、执行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热门推荐
  • 嫡结良缘

    嫡结良缘

    前世,平凡孤女,孤单一人亦能悠然度日。今生,豪门贵女,亲族成群却是步步惊心。当现代小律师卷入古代大宅门,偌大苏府,又有谁扶她护她?祖母?子孙满堂,只求家族荣耀。父亲?血浓于水,不敌心头一好。继母?明哲保身,怎管幼女孱弱。姨娘?鸠占鹊巢,只把权柄大握。心思各异,阴谋重重!怎么办?她只能斗姨娘、扶主母、正其父、耀门楣……拼出一段锦绣良缘,繁华一生!PS:坑品保证,有始有终!推荐:完结文:《庶香门第》《煞妃狠彪悍》
  • 穿越与另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穿越与另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本卷《穿越与另类》,既包括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穿越小说这一类型,也收入了一些题材比较“另类”的小说。穿越小说中,既有典型的网络穿越小说,也有发表于流行阅读杂志的穿越作品,还有“另类”的穿越小说。“另类”小说中,既收入了贾平凹、莫言等纯文学作家的作品,也选入了耽美和奇幻这两种类型的网络小说。既有文坛巨匠,也有文学新人;既有成名已久的传统作家,也有人气旺盛的网络作家,超越雅俗界限。将穿越小说和“另类”小说汇集于一册,是本卷的特色,而“另类”中,纯文学与网络小说的并行不悖也是本卷选目的特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纸婚书:老公大人,别找我

    一纸婚书:老公大人,别找我

    她惨遭男友劈腿,夜店买醉却被人强了。她听见他轻声唤道:“以宁。”满面震惊之下,她苍莽逃出,只因那人口中的以宁不是别人正是她姐姐。“娶你,不过是因为等待你姐姐的归来。”他高傲的俯视低头的女子。一场A市从来就没有过的盛大婚礼,新郎一脸幸福满足的搂着怀中的娇妻,她知道那微笑的背后不过是凄凉,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逼迫姐姐的归来。“你放心,我不会碰你的。”他讥笑着看着地上紧抱着自己的女人。一场交易,她丢失了自己的心。一份离婚协议,她毅然签上自己的大名,从今以后,他们相逢陌路?如果你知道自己最爱的人马上就要遗忘掉自己,那么你会怎么做?”我不会让你忘记我,因为我会时时刻刻守在你身边,让你没有机会遗忘掉我。“他轻轻的搂着身边面色苍白的女子。Ps:本文虐,入者慎重。本文宠,入者无需多想。夏秋沫qq:709435093
  • 偷窥无罪(上)

    偷窥无罪(上)

    一个退伍的战士为了替自己姐姐报仇,不惜以整容的代价混进了国强乳业,他凭借职业之利在公司各个部门中暗自调查,随即牵引出一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切拷问道德现实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尽在偷窥无罪!
  • 健康心理调节师

    健康心理调节师

    这是一本教你获得晋升和高薪的书,这是一本身在职场的你必须品读的书。工作可以不那么辛苦,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工作可以不那么费尽苦心,只要你会统筹安排。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忙碌碌,只要你注重效率。工作可以不那么疲惫,只要你调节好心态。
  • 钱脉:胡雪岩的那套办法

    钱脉:胡雪岩的那套办法

    作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马褂红顶商人”,胡雪岩叱咤商场,写尽人间风流。更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美名的同时,亦建立了一座举世瞩目的白银帝国。但是,因为时势的变化和自身的缺陷,他的巨额财富又顷刻间化为乌有。那么,这种天与地的差别为什么会发生在胡雪岩身上?《钱脉:胡雪岩的那套办法》主要分析了胡雪岩的坎坷一生以及他游走于官商两道的深谋大略。我们重点把胡雪岩的思想、性格、成功谋略的细节放大,力求挖掘出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动人的情感故事、跌宕的成功历程、战胜命运的谋略,把一个鲜活的胡雪岩呈献在读者面前。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