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的口才可以说是天赋,但多数人的口才却是源于勤奋训练。一个人当众不敢说话,最大的原因是惧怕心理在作怪。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活跃的人,使自己能获得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训练好自己的口才。自己理由充分,而别人尽讲歪理,但因为自己的口才拙劣,反而被别人辩得无地自容,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是两个著名的靠口才争辩获得辉煌成果的事例。虽然我们并不想去做辩士和说客,但也必须明白,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言语和动作。
我们不能终身不说话,一切人情世故,大多是在说话当中懂得的。我们话说得好,小则可以快乐,大则可以兴国;我们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所以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真是切中利害。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俗话说:“祸从口出”,你如果说话不当心,招人之怨,就是难免的了。“金人三缄其口”,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让我们缄口不言,事实上是做不到的。那我们说话的时候,就需要留心谨慎。
话说得越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越多。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不会乱说话,只有胸无点墨的人才喜欢大吹大擂。“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的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所以在研究说话艺术的时候,要先学“少说话”。
这里的“少说话”是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又少又好,这才是口才的艺术。
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我们都要做到尽量少说话,缄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说不可,那么你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和声调以及说话时的姿势。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这值得研究。
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还是娱乐消遣,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要生动和具体,恰到好处。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然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是不会错的。
要想让你的话为人们所重视、所感兴趣,唯一的秘诀就是少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有时间静静地思考,使说出来的话更精彩。
与人说话要因人而异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一个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使对方产生兴趣,你就是一流的交际人才。”
这句话说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律师,也可能是教师、艺术家等等。总之,三教九流,无论哪个阶层的人物,你都能和他谈十分钟还使他感到有兴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论困难还是容易,我们总是要闯过这个难关的。常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一无所知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只要你肯下工夫,你就能减少这种痛苦的事情,甚至有成为一流的交际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但至今仍然适用。所以,要自如地与人交际首先必须充实自己,做到“利其器”。
对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应对如流。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宝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然不可能对各种专门学问都有精湛的研究,但是对一些常识却是有必要具备的。有了一般的常识性学问,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与任何人作10分钟有趣的谈话,想必都不是困难的。
随着的社会进步,这是你充实自己的有效方法。每月所出的各种著名杂志,都是应该阅读的,这是最低限度的准备工作。如果你想在谈话中出人头地的话,国际和国内的动向,一般的经济发展趋势,科学上的新发明和新发现,全世界所关注的事件和新闻人物以及艺术名作、电影戏剧等内容,皆可在每日的报纸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
你不能和每一种人都谈论同样一件事。一个科学工作者,不会对做生意感兴趣。同样,一个生意人,对他谈哲学的大道理,他也不一定有兴趣。
这里有一个小笑话:某君以口才伶俐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他说:“我就谈红烧肉。”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应付各种人物自然就得心应手了。虽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你却可以灵活运用。你不懂法律吗?那遇到了律师你不妨和他谈最近发生的某件案子或你提供给他案情(这全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其余的时间就让他去说好了。
日本东京有一家美容院,生意兴隆为当地之冠。有人便问他们生意兴隆的原因,店主人坦率地承认,完全是由于他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但怎样使工作人员善于说话呢?
“简单的很。”店主人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买回来,规定各职员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阅读,就像作日常功课一样,那样他们自然会获得最新鲜的谈话材料,攀谈时就会博得顾客的欢心。”
这不过是千百个例子中的一个。知识是任何事业的根本,你要使谈吐能适应任何人的兴趣,更要多读一些书刊杂志,使天地间的知识储存在你的脑海中,一旦到了应用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地打开话匣子,与人对答如流了。
善于提炼交谈的话题
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
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验,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令人最感兴趣的。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谈到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满足。
不过,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过了。即使是你亲身经历的特殊事情,你也不能把它到处一讲再讲。此外,在某一个场合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一场合,另一些人那里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治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
当你的脑子里并没有奇闻轶事的时候,你也不必保持缄默,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可以谈话的题材。只要你能留心一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你就不难找到使大家都感兴趣的谈话题材。
有些人以为必须谈一些深奥的知识性很强的题材,才能受人尊敬。有这种误解的人,常常想和别人谈一些很抽象的哲学理论,或是什么相对时空之类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即使你准备很充分,也很难找到与你有同样兴趣的谈话对象。因此在大多数场合,你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事实上,几乎任何题材都可以当作良好的谈话资料。
你可以谈足球、篮球和其他运动。
你可以谈食物、谈饮料、谈天气。
你可以谈生命、谈爱情、谈光荣。
你可以谈同情心、谈责任感、谈真理。
你可以讨论书籍、电影、广播节目、国际新闻或本地的新闻。
你可以交换一下关于某个事故,或是某个人物的意见。
你可以复述一下,在某个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的要点。
诸如此类,都是很好的谈话题材。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谈话的题材比上面所列举的多千百倍。
善于拓展话题的领域
在与人交谈时,要注意的是应先说一句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发表看法的话,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听见鸟唱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社会上免不了有人会失业,问他的职业无异于逼他承认已失业,这对自尊心很强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的。如果你想开拓谈话的领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问他是否有职业。如果他回答“有”,你便可加上一句问他平时什么时候去游泳,从而判断他有无固定工作。如果他说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五时以后去,那无疑是有固定工作。
确定了别人有工作,才可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如果不知对方有没有职业,或确知对方为失业者,那么还是谈别的话题为佳。
懂得如何与他人交谈
1.引导别人加入交谈
在交谈的时候,除了吸引对方和引起对方的兴趣以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你必须要注意一点:自己是否挫伤了对方的自信心?是否给对方留有充分发表他们见解的机会,而不是将其拒之于谈话之外?
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对他们的话表现出关注,而不是只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交谈就像传接球,永远不是单向的传递。如果其中有人没有接球,就会出现一阵难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拣起来,继续传递,—切才能恢复正常。
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这样谈话就能持续不断。
如果感觉到很难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你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他们:
“为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
“按你的想法,应该是……?”
“你怎么正好是……?”
“你如何解释……?”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如何”、“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词是提问的法宝。
当然,如果回答还是无法打破僵局,那就和提问无法打破僵局一样,交谈仍然无法进一步展开。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传递中,而不是使它停在某一点。
有时,你的谈话对象一开始不同你呼应,那也许是因为他还有些拘束,也许是因为他太冷漠,或者反应太迟钝,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他感兴趣的话题。
在参加聚会之前,如果能够从主人或女主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客人的情况,一定会对谈话有所帮助。不过,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确保别人一定开口,打破沉闷的气氛。也许在用餐时,你不得不和一位骆驼般高傲的律师同座,而你想尽方法使他开口却没有办到。那你也不要灰心,接着再试一试。你提到墨西哥人非法越境进入美国的问题,他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谈起用肺呼吸潜水,也许他就很有兴趣。或许,你还可以提到保护环境及计划生育等问题。
奈尔·柯华博士曾经这么说过:“我对于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于自己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娱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享受快乐。”
这是完全正确的,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你对这个最基本的人类本性已不再感到震惊,你就会懂得如何调节自己适应谈话了。坦率地说,和对方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对你自己也是有益的,尽管他们所爱好的和你所爱好的可能不尽相同。你可以先满足他的自尊心,然后再满足你自己的自尊心。
这是一种自嘲吗?完全不是。
如果你能够谦恭诚恳地对待你的亲人和朋友,想象着他们对于你有多么重要,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你生活中的意义的确不容忽视。同时,你还会发现你自己对于他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大家都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扬,而且还会因此更加追求上进。总有一天,你会欣喜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看上去有缺陷、不聪明或反复无常的人,其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美好的东西。
心理分析专家认为,精神病患者一旦开始对别人及其他自我之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就说明他已经进入康复阶段了。
如果说关注自我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疯狂的表现,那么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绝对正常。然而,我们愈是同他人交往——给予而不是索取,那么我们就会愈接近正常了。除此之外,你还会有一个收益:你越关心别人,别人也就越关心你;你越尊重别人,你就越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能够真正对别人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自然地溢于言表。你会和他分享甘苦,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力去帮助他。你将发现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要远远超过你能教给别人的。
所以,请不要犹豫,尽快传出你手中的球,让传递持续下去,让别人接住,然后再传回来。你传递的技巧越好,这场游戏就越生动有趣。
2.谈话简洁而有条理
“不要让你栽种的植物被丛丛杂草所隐没。”老师对学生们这样说。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那些说话漫无边际、累赘重复、东拉西扯、废话连篇的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其实只是在自言自语,因为听众早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那只小猫一样灵魂出窍了。
亚历山大·史密斯将军在国会中的发言一向以冗长而不着边际著称。有一次,他对政敌亨利·克雷说:“先生,你是代表当代发言,而我却是为下一代说话。”克雷这样回答:“是的,不过你的发言,听上去好像是看到听众来了以后才匆匆忙忙决定开口似的。”
没有准备的漫谈是不太容易克服的一种语言习惯。
当唐吉诃德指桑丘·潘沙讲的故事重复太多,条理混杂时,潘沙为自己辩解道:“这就是我的同胞讲故事的方式,大人要我改变旧习惯是不公平的。”也许大多数人都对此有同感。
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如果说有什么应该用红色标出来的要点,那就是:“说话扼要切题”。
那些担任企业行政主管职务的人几乎都认为:在商业场合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说话不安排条理的习惯。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被消蚀一空——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话题中去了。有一位工程顾问,他的任务是劝说制造商降低生产成本。他发现,有时只用两滴胶水就可以贴好的东西,而人们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胶水,而且还需要工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把多余的胶水擦掉。
同样,谈话也往往会有多余之处,一个字就可以说明白的话偏偏要用上整整一行字。特别是那些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空闲时间开始越来越多的女人,她们说话时不惜在种种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口舌,投入无数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