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从外在形式看要求有流利、符合逻辑且生动形象的口才,但从深层次看,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驾驭这种知识的能力,语言好比一片汪洋,表达是浪花,内涵是海水。除此之外,恰当的说话方式会让你更受人欢迎。
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有家剧院的后台起火了,扮演小丑的演员没来得及卸妆,就急忙跑到前台,叫道:“着火了,着火了!”可观众不但不走,反而哈哈大笑。直到火烧到前台,观众才你推我挤地逃离剧院。究其原因,就在于小丑总是给人一种插科打诨、故意令人发笑的印象,所以,他的话对观众就没有说服力;由此可见,一个人说的话是否具有魅力,与他给人的印象大有关系。
如果说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将直接影响到他说话的效果和吸引力的话,那么“第一印象”就更是其中的关键之处了。
所谓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各种特点给对方留下的最初印象,有人认为,第一印象包含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与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交往时留给对方的最初印象,它是相对于两人在以后的长期人际交往中留给对方的印象而言的;其二是在熟人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即在一次交谈中,最初的话语留给人的印象,它是相对于这次交谈中后面的话语留给对方的印象而言的。
第一印象对人说的话是否有魅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第一印象决定了自己是否能被人接受,是否受人欢迎。生人初次见面能否相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对方的认识。认为对方好,就与对方交往,建立人际关系;反之就不交往,不说话,这是人之常情。这里,第一印象显得十分重要。其次,在说话交谈的过程中,留给对方第一印象的时候是让对方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较佳机会。第一印象具有表面性的特点,多半是对对方外在特点的感觉,人们在交谈的过程中,常常就凭它对人际关系当场作出决断或调整。比如,一个人说话文雅、彬彬有礼,自然会使人愿意与他继续交谈。再次,第一印象具有很强的易被持久记忆性。第一印象往往能被人记得很清楚,不易忘记。比如,恋人对第一次约会时对方的衣着发型,多少年后都能记忆犹新;与陌生的朋友相会,对方的第一句话也能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这种记忆会因其美好与不快而相应地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好恶反应,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持久影响。所以,我们要力争使自己说的话给人留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要想使自己说的话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说话就要格外慎重、恰如其分。首先要有礼貌,要能在话语中体现出自己的优良品德;其次要得体,要根据谈话对象的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据说,中国某著名学者有一次应邀到比萨大学向意大利同行作“蛋白质分子电子结构”学术报告,比萨大学是诞生过“比萨最伟大的儿子——伽利略”的著名大学,听众又都是些著名专家教授,要能够使听众信服是不容易的。这位学者走上讲坛用英语讲了第一句话:“请问诸位,你们希望我用英语讲,还是用法语讲?”这句开场白,大大出乎听众的意料,寂静的大厅里顿时活跃起来……这位学者给听众留下了自己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要想使自己的谈话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需要我们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增强自信,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
与人说话时有良好的口德
有人说:“最好的口德是言简意赅,最妙的口才是一语中的。”这两句话是对口才的含义极为精辟的概括。
口才很好的人,常常不会滥用自己的才能。他们会尽量少采用揭对方短的方法进攻他人,这么做可防备对方“以你之矛攻你之盾”,因为揭短之法一经使用,便覆水难收,你很难再和对方复交了。
所以,在修炼你的口才的同时,还要积极修炼你的口德。在谈论他人时应尽可能避而不用不分道德标准的语言,尤其是有关生理上的缺陷的语言——阳痿、性冷淡、无生育能力、瘸子、聋子……及身份上的卑贱的语言——乞丐、私生子、拖油瓶、妓女……及侮辱性的语言——白痴、胖猪、矮冬瓜……因为,一旦使用了上述三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时,他的理智都将立刻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动物性的原始的防卫本能,到那时就有你的好看了。
富兰克林是个口才很好的政治家,但他却十分重视口德。他在早年,也曾经作了一张表,表上列举出各种他自己所要培养的美德。经过几年这样的实践力行,他已经获得了相当成就。可是,以后他又找出了一种应该培养的美德,那也跟谈话艺术有极大的关联。我们且听他的自述吧,他说: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做到的有12种美德,但有一个教徒朋友,有一天前来对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我的骄傲感在谈话中流露。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坚持我认为正确的主张,而且还有些轻蔑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立刻就想矫正自己这种缺点,因而在我表上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我到现在,虽然不能自夸在这点上有何实际成就,但表现上,我至少已经改善许多了。我决定避免直接触犯他人的情感和使人认为自己武断的言论:我甚至对自己下了一道命令,决心以后把“当然”、“不消说”等字眼改掉,换以“据我所知”、“我只觉得”、“似乎”、“可能”之类的口头语。
如果我发觉别人真的说了一句错误的话,我也忍住不在这时与他辩论,不去争执,或不直接指出人家的缺点来。我即使要说话,也总用“你的说法似乎不大对吧”之类的话开头。
这样不多久,我果然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陈述意见时用谦虚的方式,都会使人家容易接受,而绝少反对;就算说错了的话,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毅力,来克服本性而去严守这“虚心”两个字;但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显露骄傲之态吧!
这全是我行为的方式所致。但除此以外,还因为在我改善这个习惯的过程之中,我更能处处地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压抑自己,不去做一个擅长雄辩的人,因而我和人谈话选择字眼时常常变得迟疑,技巧也时常有意愚拙,不过,结果我仍然是什么意思都可以表达出来。
靠了这样一种谦虚的品德,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出色的政治家。
与人说话时力求语言通俗
在社交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这样可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有用的信息。反之,如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专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当前,人民群众对某些部门领导开长会的不良作风很有看法,还送其一个雅号叫“马拉松会议”。开会前议题不明确,开会时中心不突出,议论问题不着边际,仿佛不长篇大论就显示不了他的水平似的。这样的会议效果很差!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语不厌精,字字珠玑,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了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
最短的总统就职演说,当推1793年华盛顿的演说,仅135个字。
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他的演讲重点突出,一气呵成。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们驾驭语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林肯的演讲词仅600字,从上台到下台还不到3分钟,却赢得了15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语言除应简洁、精练外,还应通俗易懂,否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闹出笑话。
一天晚上,某书生被蝎子咬了,他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
连说几遍,他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疼痛难忍的书生气急之下只好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咬着我啦!”这则笑话是讽喻那些专会咬文嚼字、不注意口语化的人的。下面一则则是讽刺那些谈话文绉绉、酸溜溜的人的。
一天,某村中学一教师去家访,正碰上这位学生家宾客盈门:他见自己来得不是时候,便连连向家长道歉:“请恕冒昧!请恕冒昧!”学生家长顿时怔住了,次日,专程到学校找校长评理:“昨天是我妹妹大喜的日子,您校某老师不知羞耻地对我说:‘请许胞妹’,要我把妹妹许配给他,我看他是‘发疯’。”校长知道这位老师作风正派,工作负责,觉得奇怪,便立即找他核实,并向家长做了解释。家长自责文化水平低,真糊涂。这位老师既羞且恼,哭笑不得,这场风波就是因为他语言不通俗酿成的。
口头语言通过耳朵传人大脑。因语词有同音异义、一音多义的情况,所以如说晦涩难懂的话,势必影响听的效果,而且听众文化素养有很大差别,应该“就低不就高”。所以对广大群众讲的话,更应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人在讲话中过多地使用书面语,而不是口语,也使人听了很不是滋味。比如有一个青年在演讲中描述他听到母亲被迫害致死时的心情说:“我的心海荡起悲哀的浪潮,两只眼睛犹如双泉盈满晶莹的、清澈见底的泪水,最后我的两行泪水像断线的珍珠纷纷落下。”台上讲者痛哭失声,而台下却发出一阵笑声,这样的讲演自然是不成功的。其失败原因在于,他不考虑语言的实际效果,而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华美。
社交时人们需要用讲话者和听者双方都习惯、共同感兴趣的“大白话”来表情达意,这样才容易沟通感情,交流思想;若追求华丽新奇。过分雕琢,听者就会认为这是在炫耀文采,从而对你的讲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话说得再漂亮也不会有什么力量。所以,使用语言正像鲁迅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苏东坡对语言的使用有颇为精妙的见解:“凡文字,少小时须应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及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丽之极也。”我们应当把语言简洁精练、通俗易懂作为讲话的基本功,不断地加强训练和学习。
能在交谈中体现自己的修养
交谈是人们之间通过语言沟通信息、相互了解的交流形式,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与礼节,才能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修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样是说话,有文雅、粗俗之分;恭敬有礼的话温暖人心,刻薄粗俗的话令人不悦。
交谈中最重要的是态度。与人交谈,首先态度一定要诚恳,语言应热情,目光应和对方的眼睛交流,给人一种亲切感、信任感;面部表情应该是自然、轻松并常带微笑的;不应有傲慢冷漠的表情,或是尖酸刻薄的言词,更不应该开猥琐低级的玩笑。
其次要善于创造良好的交谈气氛。与人交谈话不投机半句多,善于交谈、懂得礼节的人往往是体谅对方、善于观察对方的人,在谈话中能把握谈话主题,选择对方感兴趣、有味道的话题适时展开,使得话题谈兴浓郁,彼此感觉良好,甚至产生“一场谈话相见恨晚”之感。
在谈话中“做个好听众”也是交谈中的重要礼节。想更深入了解交谈对手,你就要做个好听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讲话时别人能全神贯注地倾听。乐于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人,会给人留下谦虚和蔼的好印象;那些常打断别人的话或听人说话常走神的人往往不受欢迎。要做一个好的听众就不能单纯地用耳听,而应该全神贯注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别人说话时,你应有适当的反应,如点头、微笑、提问或说些鼓励对方的话,这会令你的交谈对手十分快乐。
最后,交谈中要注意使用敬语,人际交往贵在尊重。交谈中准确、适当地使用敬语,能展示谈话者的个人风度及良好的修养。人们都愿意与言词文雅、才华横溢的人谈话。谈话中处处注意讲礼貌,就会左右逢源,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恰当的时间说恰当的话
说话,首先要考虑这话能不能说。这个考虑的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对方正在等你的下文,你却需要几分钟来考虑,还不如不说。话能不能说,要依时依景依人依情而定。
1.说话的时机
说话的时间非常重要。说晚了,相当于没说,说早了,可能引不起人的重视,作用不大。在恰当的时间,说出恰当的话,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庞统献连环计于曹操起了很大的作用。曹操乃一枭雄,为何没看出此计策的隐患而听信于庞统呢?依笔者之见,庞统献计成功的原因在于抓准了时机。当时曹操中周瑜之计杀掉了蔡瑁、张允两个善打水仗的大将,军中将士不习惯在船只上操练,不服水土,生病死亡者日益增多,曹操忧虑日甚。此时庞统献上连环计,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狡猾的曹操自然也就中计了。
生意场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上门推销产品时,对方不需要,那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你的口才再佳,成功的机率也不大;而如果对方需要你的产品,你再推销,就很容易达成目标。
诸葛亮是最会利用时机的人。赤壁大战时,他于南屏山建七星坛,大借东风,利用的是自己善观天象的本领,预测到那日会有东风才口出“狂”言要去借东风。没有观天象的本领,借东风只能是一出闹剧。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选好时间、时机,说自己要说的话。刚入学的大学生,你要告诉他们求职面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很少有人听得进去,四年的时间还很长。到大四时,有关求职的任何意见或建议对他们都是字字珠玑,而引起这种变化的只是时间因素。
2.说话的环境
每个人都处在大环境、小环境之中,谁也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很大,在说话之前,要善于观察环境、分析环境、利用环境。
你从股市回来,因种种原因,本来应该是赚的结果却闹了个赔钱,想回家和老公聊聊,让老公安慰安慰自己,自己也就心安了。可一看老公愁眉苦脸的坐在那儿,原来老公今天也不顺利,被老板训了一顿。这时候就应先把关于股市的话暂且在肚子里存几天,而把将老公的情绪安抚平静放在首位。
三国中杨修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曹操出兵打仗不能取胜,撤退又恐人笑,正思虑再三是否退兵。杨修从口令“鸡肋”二字中猜出曹操的真实思想,且并未保密,将传到了军中。杨修确实聪明,能够揣测出曹操的肺腑心机,却也不聪明,不顾当时的环境,不考虑曹操的为人,将自己的猜测告之于人,在不能说话时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引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