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900000007

第7章 孩子的家庭教育(6)

63.不过,如果能用正确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管教,那么我们设想的在一般的实践中已经确立的奖励与惩罚就没有必要多用了。因为,只要能够尊重在场的其他人,他们所做的一切天真的傻事、游戏以及幼稚的行为就都可以完全任其自由,不加丝毫约束,而且不妨给他们最大程度的宽容。这些儿童时期所具有的而不是由儿童本身所产生的过失,最好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到他们学会模仿,在成熟的年岁里再加以改正,这样他们便可以免受许多误用的、无益的惩罚。如果惩罚很频繁,却没有什么作用,并不能掌控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本性,那么当以后遇到其他必须加以惩罚的情况时,惩罚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如果惩罚的力度很大,以致压服了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快乐本性,就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假如父母已经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了应有的威信,那么,就算有时候孩子的游戏过于吵闹,或者不合时宜地跟有些孩子在一起(这只是指他们父母在场的时候),但只要父母说句话,或者使个眼色,就可以让他们走开或是安静下来。不过,这种好玩好闹的本性是“自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情所作的聪明巧妙的安排,应该加以鼓励,使他们提高兴致,促进自身的力量和健康,不应进行阻止和约束。在教导孩子这方面,主要的一个技巧就是把孩子该做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64.说到这里,我要提一个在普通教育方法上的错误,那就是让孩子时时刻刻都牢记许多规则和教训,而对这些他们常常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总是听过后就忘记了。其实,如果你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想让他们在做事时换个方法,结果他们还是忘了做或是做得不好时,你就应该让他们反复去做,直到做好为止。采用这种办法有两层好处。

第一,你可以借此知道某件事情孩子是否有能力去做,是否能对他们抱有期望。因为有时候我们吩咐孩子去做某些事,在试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并没有做那些事的能力,事先需要加以教导和练习才能让他们去做。但对教师来说,下命令可比进行教导要容易得多。

第二,这种办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种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可以使其在孩子身上变成习惯,这样就不用再靠记忆与思考,自然而然就能做出来了。要知道记忆和思考不是童年的伴随物,而是深谋远虑和成熟的伴随物。例如有人向他致礼,他应鞠躬作答,有人跟他说话,他应注视对方的面孔。由于经常应用的缘故,这对教养良好的人来说简直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用不着思考,也用不着回忆。用这种方法把孩子的任何过失都改正之后,那就算是永远地改正了。这样一件件地改正下去,就可以把他的过失全部根除,在他身上养成你所喜爱的任何习惯。

怎样合理地给孩子定规则

65.我看到有些做父母的把成堆的规则加在孩子身上,而可怜的孩子连那些规则的十分之一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去实行了。可如果他们违反了这又多又杂的,通常来说又不是十分恰当的规则,就会受到打骂。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很难记住大人所说的话,很难不违反大人们定下的各种规则,于是干脆就不去理会各种条条框框了。

所以,你给孩子定的规则应该越少越好,要比表面上看去好像绝对不能少的还要少。因为,如果你定的规则太多,让他难以承受,结果就不外乎两种:要么是,孩子肯定会经常受到惩罚,而惩罚得太多,效果肯定就不会好。要么是,孩子违反了某些规则而你却不给予处罚,这样他一定会轻视这些规则,从而使你在他心目中的威信也随之降低。所以说,规则应该少定,一旦定下就要让孩子严格遵守。对孩子来说,年龄越小,所需的规则也越少。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当一种规则经过练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再去增加另外一种规则。

教育孩子要从他的天性出发

66.但是请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单用规则就可以教育得好,因为规则早晚会被他们忘掉。如果你觉得有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就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进行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用不着再借助记忆,就能自然而然地起作用了。不过我在这里还有两点要提醒:

第一,在让他们通过练习来培养要形成的习惯时,最好是和颜悦色地进行劝导和提醒,而不是进行严厉的指责,好像他们有意违抗似的。

第二,还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不要一下子培养过多的习惯,否则花样太多,把他们弄得昏头涨脑,反而会一无所成。要等到一种习惯通过经常的练习后,变得容易自然,孩子能够不假思索地做出来之后,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这种方法是以反复的练习来教导儿童,不是要他们去死记规则,而是让他们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反复地做同一种行为,以期养成做好那种行为的习惯。无论从哪方面考虑,这么做都有很多好处,可是它竟这样被人忽视,我真觉得有点奇怪(假如能够对任何不良习惯感到奇怪的话)。

关于它的好处,我这里再顺便说一下。采用这种方法能让我们知道,要孩子去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他的能力、他的天资以及体质,因为对正确的教育来说,这些方面是应当考虑到的。我们不应该希望能完全改变儿童的本性,对我们来说,不能把天性欢乐的人变得郁郁寡欢,把天性忧郁的人变得快乐无比,同时又不对他们造成损害。上帝已经在人类的精神上给特定的品质打下了烙印,这些品质就像是它们的形态,可以稍加改变,但是很难把它们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

所以,照料孩子的人应该仔细研究他们的天性和才能,并且应该经常试试,看他们做什么事情比较容易,走哪条路比较适合他们。应该看看他们天生是块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做才能得到提高以及适合做什么。还应该知道孩子欠缺的是什么,不足之处通过努力是否能够弥补,通过练习是否能吸收,并且值不值得为之努力。因为在很多情况当中,我们所能做的或者应该做的,就是尽量利用孩子的天赋,同时防止这种天赋容易产生的恶行与过失,并对其能够带来的好处给予大力支持。对每个人来说,他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要让其彻底改变,那只会白费力气。就算是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勉为其难,那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的表象将永远存在。

我相信,矫揉造作的毛病不是孩子从小就有的,也不是未经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大意或者不善管理才滋长起来的。一个人之所以表现得矫揉造作,应归根于管理与教导以及一种不能没有礼貌的感觉。它想改正本性中的缺点,并且总是具有一个动人的目的,就是获取别人的欢心,尽管这一目的总是达不到。它越是费尽心思地想装出优雅的举止,其实离优雅的实质就越远。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更加提防它,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弊端。这种教育其实是一种走入了歧途的教育,但是年轻人或者由于自己的过错,或者由于周围人的行为不正,却很容易受到这种教育带来的伤害。

优雅的态度总是讨人喜欢的,只要对此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优雅的举止是一个人在恰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做着恰当的事,他的心情也和当时的情境相符。当我们遇上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时,不可能不感到愉悦。一个人若是能落落大方,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控制自如,既不猥琐狭隘,也不孤高傲慢,没有沾染什么大的缺点,没有人会不喜爱他。从这种完善的心境中所自然流露出来的行为是内心的真实表现,当然也会让我们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是内在精神和气质的自然流露,自然会显得从容自如,毫不做作。

当一个人经过不断练习,将自己的行为变得时尚大方,在与人交往时,由于天性或习惯,所有的言行举止,哪怕是微小的动作表情,都会显得礼貌得体、谦逊有加,看上去一点也不显得生硬或是刻意模仿,而是由完美的心境和良好的素质自然流露出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这种美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使他们的行为显得更加光彩照人,也会使和他们接近的人为之倾倒。

相反,装模作样是对本应纯真自如的事情的一种拙劣而勉强的模仿,缺乏那种随意自然的美。在矫揉造作之中,外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境总是不相符的,表现有以下两点:

第一,一个人实际并不具有某种性情,却要在言谈举止上装腔作势,想通过外表来装出这种性情。然而,这种刻意的勉强是会自行暴露的,例如有些人有时偏要装出一副忧伤的、悲天悯人的或者是和善的样子,实际上他的心态正与此相反。

第二,有时候他们没有刻意装腔作势,假装具有某种性情,但却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与自己的习性不相称的动作,以此表达自己所具有的性情,比如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故意做出各种勉强的动作、表情或言行,其本意是要向对方表示尊重或礼貌,或表示自己谈得很愉快、自在,但由于这些行为表现得并不是自然的或真实的,所以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的某种缺陷或错误的表露。这种现象大都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一味地模仿别人,却不知道分辨他人的行为之中哪些是优雅的,哪些是人家性格中所特有的。一切矫揉造作的行为,无论其方式怎样,总是令人反感的,因为我们生来就不喜欢假装的事情,也看不起那些胸无点墨,只能以假装的态度去博取别人欢心的人。

率真的不加修饰的本性以及任其自然的态度,要比人为的丑态和刻意的装扮好得多。如果我们自己没什么成就,或者说在行为方面有某种缺陷,言行举止不能达到十分优雅的程度,通常是不会被人注意,遭人指责的。但我们的行为中无论哪一部分要是有了装模作样的成分,那就等于给我们自己的不足之处点了一支蜡烛,一定会惹人注意的。不是觉得我们见识浅薄,就是认为我们虚头巴脑。这种情形,做教师的人应该特别加以提防,因为,我之前说过,犯装模作样的毛病是一种习得的丑态,根源在于错误的教育。有这种表现的大都是那些冒充受过良好教育,不愿被人认为自己是不善交际的人,此外很少会有人这样做。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我觉得它常常是起因于有些懒惰的人,他们只知道制订规则,提出范例,却不把他们的教导与实践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监督之下重复某种行为,以便改正其中失礼的和做作的成分,使那种行为变得自然而然,运用自如。

67.对于所谓的礼貌,孩子们往往会觉得困惑,而自以为聪明的女仆和女教师却常常在这方面提供很多所谓善意的劝诫。在我看来,学习礼貌与其借助规则,不如依据榜样。这样,孩子如果与坏伙伴保持距离,明白自己如果言行有礼貌就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扬,他们就会乐于遵照别人的榜样,使自己变得行为优雅的,他们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如果由于一点小的疏忽,孩子的脱帽礼或退步致敬的姿势做得不那么优雅,这一点可以由舞蹈教师去纠正,把时尚人物称之为村俗之气的率真天性完全去掉。我觉得跳舞最能让孩子具有适当的自信和举止,使他们能与年长的人交往,所以我建议孩子到了能学跳舞的年纪,就应该让他学习跳舞。因为跳舞虽然只是一种外表优美的动作,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它在使孩子从思想和行为上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作用方面比其他任何训练都强。除此以外,我不主张小小的孩子因为礼貌上的细节而多吃苦头。

你应该知道,孩子有些过失,只要随着年纪的增长就可以改正过来,所以你不必为此而过多担心。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只要他们的内心怀有礼貌的概念(那是你一定要尽早注意培植的),就算是行为上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做父母的人也尽可以少去操心。如果在他稚嫩的内心里充满了对父母师长的敬爱,对这些人不敢有所违背,同时对其他人也心怀敬重和善意,那么,这种尊重他人的情感自然就会让他们去学习那些最受他人欢迎的行为方式。

你应该要注意的是,要在他们的内心建立起善良慈爱的原则,要尽可能利用名誉、赞扬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美好的事物,使这种善良和慈爱的原则变成一种习惯。这种原则一旦经过不断的练习,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根深蒂固之后,那你就不用再担心了,一切谈吐的文雅和外表的风度,到时候都会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只要孩子能从女仆的照料之下解脱出来,让一个教养良好的男子去做他们的教师。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无论有什么粗心大意的地方,只要其中没有骄傲和邪恶的迹象,就都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他们的任何行为表现出了这种迹象,那就应该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方法,马上加以纠正。至于礼貌问题,我所说的那些意思并不是说,就算我们懂得怎样让孩子有礼貌,也不应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去慢慢调整他们的动作和行为。假如孩子在刚会走路的时候,就有办法高明的人使用正当的方法去陶冶他们,那本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我所不满意的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通常所用的错误办法。有的人平时从来没有在行为举止方面对孩子进行过教导,但当孩子在礼貌上稍微出现点偏差时却会遭到大人的训斥,在脱帽礼和退步致敬之类的事情上没完没了。(尤其是当有陌生人在场的时候)这些人表面上虽然是在纠正孩子的错误,实际上多半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耻辱而已。他们为了让自己不受责备,就把一切都归咎于可怜的小家伙,为的只是怕旁人议论,说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照料不够,他们缺乏管教孩子的能力。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弱智皇后不好欺

    弱智皇后不好欺

    某女骑驴赶时尚,走前沿,华丽丽的穿越了!某女心态好,装痴扮傻十六载,换来老爹卖女儿!某女童心未泯,皇城京都转转,结兄拜弟,找靠山!呃,某女的故事多多……*“什么怀孕!”皇甫邪似乎不敢相信一般,手中的热茶已渗到了手上,却浑然不知!看着眼前哈着腰的凌公公,强忍着心中的不知名的痛,“送碗打胎药去!”凌公公向是知晓这结果一般,“是皇上,老奴已安排过去了!”*“娘娘,这药?”春兰不敢看向问儿那充着不明情绪的眸子,弱弱的询问道。“倒掉!”斩钉截铁般道,她肚里的种上还轮不到一个外人来说三到四!“可是娘娘!”春兰想说什么,但看向主子那坚定的眼神,不再开口,默默的将药倒掉。简介暂定,落落知道此简介无能,还望亲们多多体谅,点‘阅读此书’看看内容才决定是否收藏!!落落在此感谢各位亲的支持!!!推荐落的新文:《青涩相公》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媒人

    媒人

    因为电视曾被称作“最富魅力的大众传播媒体”,这部描写电视人的小说就叫了“媒人”,“拉郎配”也好、“诱嫁”也好,已经不是婚介场所独霸的买卖了。中国电视剧草创初期,呈现出日后必将大大发达的迹象。作为文化圈人,作者以荒诞小说为载体,以离奇夸张的故事来讽刺现实,将娱乐界的丑陋一面集中放大,揭示了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之下,电视媒体人苦海沉浮、追逐名利的众生相,以此讽刺现实,以警醒世人,促使社会人和圈内人都反思,呼唤他们回归理性和人生的终极价值。
  •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不断地刻意提供线索,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童谣完全吻合!——是谁杀了小知更鸟?“是我。”麻雀回答。“我用弓和箭射死了小知更鸟!”阴暗、幽沉的童谣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一般,预示着一幕幕血腥的惨剧,死亡的阴影霎时笼罩了整个纽约……谁是藏在幕后的黑色主教?他为什么制造谋杀又提供线索,如幽灵般若隐若现?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 武傲九霄

    武傲九霄

    天武大陆,强者为尊!少年楚轩携逆天奇书而来,化身一名废材少宗主,由此开始,造就一代妖孽传奇!以诸天强者鲜血铺就道路,以万界群雄尸骸铸造阶梯,由最卑微开始,一步步登临那至尊巅峰,轰开神门,睥睨天下,所向无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大梦初醒,纯真少女早已背负三条人命,却强硬的被恶魔扛上肩头,关回‘囚笼’……扣子一颗颗崩落,衣服碎裂的那刹,他扑了过来……为爱沦陷,当她看清他罪恶嘴脸,她却已被迫成为嗜血黑帝的甜心爱人!
  • 血性

    血性

    太阳还没有露面,白军就发起了第一波进攻。白军炮兵用榴弹炮和山炮还有迫击炮向红军阵地狂轰乱炸,这个美好的清晨被炸得支离破碎。在炮火的掩护下,白军朝我们阵地发起冲锋。我把盒子枪插在了腰间的皮带上,端起了一支三八步枪,对着冲上来的白军瞄准。白军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看着差不多了,就开出了第一枪,高喊了一声:“弟兄们,给我打!”我那一枪洞穿了一个白军小军官的额头,算他运气不好,碰上了我这个神枪手。战士们喊叫着朝冲过来的白军发射出愤怒的子弹。白军士兵一排排地倒下,阵地前丢下了一具具尸体。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