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900000006

第6章 孩子的家庭教育(5)

48.第一,我们人类的本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极力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给予其鼓励,使其增强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产生一切邪恶和罪过的根源。一个孩子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挨打而刻苦攻读;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挨打也不吃了,这种行为不就是因为贪恋肌体的快乐,害怕受鞭挞而避免遭受痛苦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肉体快乐,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去管束和指导孩子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要我说,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让他们根除并摧毁的本能之外,还有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对于孩子的任何惩罚,如果不能让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令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49.第二,这种鞭打的惩罚自然会使孩子对教师希望他们爱好的事物产生厌恶的心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本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鞭打和责骂后,就对这些事物产生了痛恨。对于在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情形,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爱好任何事物。无论是哪种正当的娱乐活动,假如他没有兴趣,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毒的言语去骂他,非要强迫他玩,或者是正在玩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经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不会让他对那种娱乐感到厌恶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令人不快的情境通常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例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让人反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看见那个杯子就会感到恶心,哪怕杯子洗得很干净,样子很漂亮,材质也很名贵,里面的东西也不能让他提起胃口。

50.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只能是一种奴隶式的性情。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孩子是会屈服,会假装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惩罚时,他就会放任自己的天性。这种天性不会由于体罚而有所收敛,有所改变,相反会在他身上不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束之后,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更加凶猛。

51.第四,如果这种管教严厉到极点,虽然也能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让人精神颓丧,随之而来的就将会是一种更糟糕更危险的毛病。那时,就等于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换成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那违反天性的拘谨状态的确可以让那些傻瓜们高兴,因为他们就喜欢训练死板的孩子,因为这种孩子不吵不闹,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麻烦。然而最终,这种孩子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舒服,正如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用处。

52.所以,要想让孩子变成聪明、正直、机灵的人,用棍棒以及其他种种奴隶性的体罚就不是合适的管教方法,这种方法在万不得已和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用。另外,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奖励他们,博取他们的欢心,也同样要小心避免。父母如果用苹果、小糖果或其他一些为孩子所喜欢的东西来督促他念书,那就是在认可孩子对快乐的爱恋,就是在纵容孩子身上危险的本性,而这种本性父母是本应该尽全力去消除的。对于孩子的嗜好,一方面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却给予满足,那么,想让他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是肯定没有希望的。为了让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贤良的、聪明的、有德行的人,孩子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在遇到理智的反对和责任的要求时,他应该抑制自己对于物质财富、精美服饰以及美味佳肴等事物的欲望。可是,当你要他去做该做的事时,用钱来做报酬,看到他读书,就用好吃的来犒劳他,要他做一些很小的事,就承诺给他镶有花边的颈巾和漂亮的新衣服,那么,你提出这种种报酬,不就等于你认为这些东西是好的,是他应该追求的目标,从而鼓励他去向往,使他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快乐中吗?人们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文法、舞蹈以及其他各种对于他们的幸福或利益并没有多大帮助的东西,便不恰当地使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结果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等于是把奢侈、骄傲和贪婪教给了他们。因为不良的喜好本来是应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现在却等于受到了鼓励,这样一来,就为未来的邪恶奠定了基础,而那些邪恶,我们要是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并及早使它们受到理智的约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53.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不想让孩子们享受一切无碍健康,无损德行的舒适和快乐。恰恰相反,我主张孩子们充分享受各种正当的快乐,使他们的生活尽可能地舒适和愉快。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他们获得的那些快乐,只能是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表扬的结果,千万不能因为他们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或是没有某种诱惑就不想专心去做,就对这种或那种特殊表现给予奖赏。

54.但是,如果我们一方面收起了棍棒,另一方面也不利用那些孩子们所喜欢的小小鼓励,(你或许会说)那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管教呢?当希望和恐惧都去除之后,任何管教都将失去作用。我承认,善有奖励,恶有惩罚,是理性动物的唯一行为动机,它们就像是马匹的鞭策和缰绳,是人类去工作、去受指引的激励物和约束物,因此用在孩子身上也是合适的。我一直劝告做父母的和做教师的要永远牢记这一点,也就是说,应该把孩子当做理性动物来对待。

关于奖惩应当持有的正确观点

55.我承认,如果我们想要教育孩子,就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但错误之处在于,人们通常所用的奖惩办法都是选择不当的。我觉得如果把肉体的快乐和痛苦当作奖励和惩罚,用于孩子身上,是不会获得好的结果的。因为正像我所说过的,它们只会使那些本应被我们加以控制和消除的嗜好获得增长。假如你要让孩子打消某种使其快乐的欲望,却又让他获得另一种快乐的欲望作为补偿,这会让他养成怎样的道德习惯呢?这只会扩大他的欲望,使其误入歧途。假如一个孩子哭闹着要一种不卫生的和危险的水果,你就给他一些对身体危害较小的糖果,以求得安宁,这样做也许可以让他的身体保持健康,但却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损害,远离了正道。因为你在这里只是改变了欲望的对象,但对欲望本身还是鼓励的,而且认为它应该得到满足,但就这一点我已经说过,错误的根源就在这里。如果你不能让他克制那种欲望,那么,就算孩子目前能静下来,但毛病本身还是没有治好。用这种办法,就等于在他身上培植了一切罪恶的源泉,以后只要有机会,它一定会更加猛烈地爆发出来,在给他带来更强烈欲望的同时,也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

56.我们用来让孩子走上正道的奖惩属于另一类,它们具有那样一种力量,一旦能使其发挥作用,便意味着事情大功告成,困难也不复存在。孩子们一旦明白了尊重和耻辱的含义,那么这二者对于他们的心灵就是一种最为有力的刺激。如果你能让孩子们热爱荣誉,对羞愧和耻辱有所理解,就等于让他们掌握了一个真正的、会永远发挥作用的原则,这个原则会令他们走上正道。

大家也许会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承认,这件事一开始看上去并不是没有困难,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值得花时间去寻找一些能如愿以偿的方法。(发现之后还要进行实践)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教育的一大秘诀。

给孩子树立尊重和耻辱的观念

57.第一,孩子们(也许比我们想到的还早)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当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与自己所依赖的人的尊重和赞誉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所以,假如父亲看见子女的行为优秀就给予赞扬,看见子女的行为不好就表现得恼怒和冷淡,同时母亲以及孩子身边的人也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那么,要不了多久,孩子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差异。这种办法如果能坚持执行下去,我相信它的作用一定比恐吓或者鞭打要大得多,况且这两种办法如果用得太多就会失去威慑力,如果不能因此而让孩子感到羞耻,那就没什么作用。所以,除了后面所说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之外,还是应该禁止使用的。

58.第二,为了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获得尊重的快乐以及遭到屈辱的羞耻,并使这种感觉得以加强,那么在孩子对这些有所感受的时候,各种令人开心或不开心的事物就应当始终伴随在他身边,当然这并不是对他们所做出的行为给予的特殊奖励或惩罚,而是由于其言行举止得当与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要么被尊重,要么被羞辱。用这种方法对待孩子,就能让他们明白,凡是因行为良好而受人尊重、获得赞扬的人,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喜爱,也自然会得到其他种种美好的事物。反之,凡是因行为不端而被人瞧不起、不爱惜自己名誉的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别人的冷淡和轻视。结果就是,不管是什么能让他感到满足或高兴的东西,他都得不到。用这种办法可以从一开始就能让孩子获得一种稳定的经验,让他们明白,自己钟爱的东西,只有名誉良好才能得到和享受。这样,他们的欲望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德行。如果你能借助这些方法让孩子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耻(除此之外,我希望不用惩罚),使他们能热爱自己的名誉并为此感到快乐,这样,你就可以随意地支配他们,而他们也会爱上一切美德。

59.我认为这种办法的最大困难来自仆人们的愚蠢和顽固,因为在实行这种方法时很难防范他们不来干扰父母们的计划。当孩子犯了错误,遭到父母的冷落之后,往往可以通过这些愚笨的奉承者的抚慰来得到庇护和安慰,结果就是把父母为培养孩子的德行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全给破坏了。当父母不给孩子好脸色时,其他人也应该以同样的冷淡态度对待他,谁都不能给他一点好脸色,直到孩子自己请求原谅,改正了错误、恢复了以往的名誉时为止。如果这种做法能够坚持实行下去,我相信,鞭打或责骂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孩子们为了求得自己的舒适和满足,不用打骂,也能很快地学会去博得他人的称赞。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是大家都反对的,做了也会让自己吃苦头的事情,他们会避免再做的。这样,就能让他们学会谦虚和耻辱,对于那些感觉会让别人轻视自己的行为,他们也很快会自然而然地厌恶了。至于该怎样消除仆人方面的障碍,我只能让做父母的人自己去考虑了。我只是觉得,这点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一些做事小心谨慎的人来照料他们的孩子,那将是非常幸福的。

60.所以说,经常打骂孩子的行为是应当谨慎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除了能让孩子对因犯错而遭受惩罚的错误行为产生羞耻和厌恶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好处了。假如惩罚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情,也没有让他们明白朋友们之所以讨厌自己,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那么棍棒所带来的痛苦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治疗。看起来只是对创伤作了暂时的处理,使伤口表面结了一层痂,但并没有触及痛苦的根源。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再惹人讨厌的畏惧心,才能成为真正的约束。只有这两者结合,才能有所驾驭,使孩子从此走上正道。但如果体罚过于频繁,也必然会失去作用,让孩子的羞耻心逐渐消失。孩子的羞耻心就像女性们身上的贤良品德一样,不能时时被人侵犯而仍然保持下去。如果父母把孩子打了几下之后,那种生气的样子很快就没了,那么孩子是不会惧怕父母的恼怒的。做父母的首先应该考虑清楚,究竟是孩子的哪些过失才值得他们生气。可是一旦发怒了,对孩子实施了惩罚后,就不该马上收起怒容,而应想尽办法去恢复孩子原有的美德,一直要等到他真正服从了,比平时表现得更好了,彻底弥补了所犯的错误,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态度。否则,惩罚用得太多就成了家常便饭,就会完全失去作用。孩子犯了错,就受到惩罚,然后又被原谅,结果他们就会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儿了,就好像昼夜交替那样。

61.关于名誉,我还有一点要说,那就是,名誉尽管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因为那是一个人的责任,是一个人乐于服从造物主,遵循上帝给予他的指示,期望获得上帝的认可和奖励。)但它是与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最接近的。名誉是大家根据理智,对有德行的良好行为的一种不约而同的证明和赞扬,在孩子还没长大,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的时候,是一种用来引导和鼓励孩子的合适的办法。

62.我们上面提到的这种考虑可以指导做父母的,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责备或表扬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就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加以斥责,不过在斥责时,用语要冷静严肃,不受情绪支配,并且应该背着他人在私下里进行。但是当孩子应该受到赞扬时,就一定要当着别人的面去赞扬。孩子在受到赞扬之后,再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那么奖励的意义就更大了。而父母对孩子的过错不去宣扬,就会让孩子更加看重自己的名誉,他们觉得名誉没有受到损失,就会更加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他们的过失,令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他们就会大失所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同时也就失去了。他们越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损害,就越没有心思再去想办法维护别人的好评。

同类推荐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

    公文写作速成手册。指点迷津,提供标准的格式、现成的思路、规范的词语。现查现用,快速写成权威、规范、正确的公文。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热门推荐
  •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这是一部透析血型神秘莫测之威力的秘籍,这是一部剖析众星座人性特点的兵法,这是一部巧妙地将趣味十二星座与当代上班族群结合起来,立体式探索职场奥秘的无上宝典!破译性格的真相,把握命运的先机,发现自己的工作心情与工作取向,赢在职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本书所介绍的,正是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少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有趣的生命现象,揭示了世界上未解的生物之谜,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
  • 妾妖娆

    妾妖娆

    太坑爹了!一觉醒来,她竟然穿越成一名声名狼藉的弃妃!这弃妃的相公和新欢眼睁睁的见着她落湖身亡,不顾她的生死,一旁恩恩爱爱?!末了,还给她添了个罪名,通奸?!丫丫的,既然如此,别怪她这人不优雅大度,既然要玩,必要玩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众人只知她是受人唾弃的弃妃,岂知她温柔绝美的面容下是另外一个绝顶腹黑卑鄙的灵魂。又怎知这灵魂的强大,世间无人能出其右!环环相扣的阴谋,隐晦不明的诡计,皆妄想让她入局?笑话!以她为棋子,她必以天下为棋,乱他棋局,她非要在这片浑水之中搅起腥风血雨!女主超级腹黑,回眸妖娆一笑,乱世风云变!欣赏片段一:蓝天白云,好天气。青山绿水,好景色。一男一女,一小包子。“宸王叔叔,为什么捂着天儿的眼睛?”女子没心没肺的看了眼小包子,轻描淡写道:“你的宸王叔叔怕你学坏。”男子修长白皙的手指尖儿轻轻颤抖了一下,“慕容依……”“不就是宸王叔叔想亲娘的嘴嘴么,宸王叔叔不用偷偷摸摸的,娘说偷偷摸摸的是偷情,通奸,不怀好心,心存歹心,心肠歹毒,偷鸡摸狗……”小包子嘟着红嫩嫩嘴奶声奶气道。偷鸡摸狗?男子嘴角猛地一抽,看向正在努力维持风轻云淡,潇洒不羁姿态的女子。片段欣赏二:“你拒绝嫁给本王?”某男隐忍着怒气质问着面前优哉游哉修指甲的女子。女子抽空抬头扫了一眼某男,漫不经心的回道:“你太看得起我了,我真配不上那贵妾之位。”“慕容依,你还在妄想什么?!”女子噗哧笑出声,态度还是气死人不偿命的说道:“想你……滚!”*舒歌新文,绝对女强,相信舒歌内容绝对精彩,更新同样有保证。希望亲们多多支持,收藏。
  • 核能前景

    核能前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惊世第一懒妃:暴君何弃疗

    惊世第一懒妃:暴君何弃疗

    “娘子,莫急。装得太久,有些生疏了。待我灭了那个喘气的知情人,你依旧是北国第一战神,为夫绝不抢你风头”“装了一千多年。敢问您……为何放弃治疗?”,她,21世纪最懒最能吃的天才特工。他,北之国最笨最白痴的废物太子。时空扭转,天才特工撞上废物太子。从此之后,他洗衣、做饭、卖萌撒娇,她战甲、重剑、横扫天下。天才配废物,扮猪吃老虎,汝甚吊汝娘知乎!什么?天下你不屑?那算了,回家种田吧。什么?都回家汗滴禾下土了还有人来找茬?还抢他的贴心小娘子?靠,好不容易装了一千年,临了还逼他露出真面目!天空瞬变,大地开裂。九龙缠身,秒杀众人!“……你这是?”
  • 变大变小:腹黑王爷滚远点

    变大变小:腹黑王爷滚远点

    女杀手穿越成国公府大小姐,卫梓歆表示,她还来不及苦逼,已经被那个指腹为婚的太子未婚夫给惊呆了。好不容易撮合未婚夫和继妹在一起,却因为一次好心救人,被另一只能切换模式,随时变大变小的俊美男子给缠上了。然后,她接下来的日子……N个月后--卫梓歆看着越走越近的妖魅男子,全身发抖的往后缩。男子将她堵到了角落,才抬起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颚,低低一笑。“跑什么?不是你说的想抱着我睡?今晚,我可任你为所欲为……”最后一个字落下,他不重不轻的咬住了她的耳垂,呼吸染湿她的皮肤。卫梓歆捂着脸哭得停不下来,说好的一生一世萌软小正太呢?突然变这么高大,还能不能愉快的睡觉了!【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杏花雨

    杏花雨

    恶性的发展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已司空见惯,这似乎并没有太多触动到人类的神经。史前文明的有无,外星文明的存否,并不是本文要关心的,本文关心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人类本身。外星人踏足地球时,发现地球正处于核阴影笼罩之下,他们不忍心看到地球文明重蹈覆辙,于是忍痛割爱,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儿子,把他冰冻在了北极。等到地球灾难来临之前,婴儿将苏醒、成长,去拯救地球……一个外星遗孤,为了地球文明而生。外星球和地球文明之间不应该是互相杀戮,而更应该是和平、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