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400000005

第5章 当告密成为国法(2)

这次事件被后人称为“坑儒”,就是活埋儒生。和这件事情几乎前后发生的是“焚书”事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个年头,某一天,咸阳宫里正在举行酒会,70多位被秦始皇封为博士(按,此“博士”系指学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汉初,博士所掌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的儒生为这位始皇帝祝寿。当时的儒生任仆射的周青臣就对秦始皇建立大功的行为赞赏有加,但另一位儒生淳于越却认为秦始皇的郡县制弊端极多,这是有违祖宗之法的。他老生常谈“事不师古而不能长久”的儒家老调,秦始皇当时认为这只一次辩论会,并没有怪罪淳于越。可丞相李斯事后却找到秦始皇,他的意见是,我国以法家主义为意识形态,您封那些儒生为博士已经是天恩浩荡,可他们却不知好歹,“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所以,必须要:“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焚书”事件发生了。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一直被秦始皇倚重的术士有了点反应。其中就有多年来一直寻找不到长生不老药的术士认为他们之所以找不到,跟秦始皇的严酷统治有关。

术士们在一起越说越起劲,其中有侯生和卢生两个人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开始“诽谤”起秦始皇来:“始皇帝这个人,天性乖戾,刚愎自用。自以为起于诸侯,而兼并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过之,所以就专门任用狱吏,使狱吏受到重用,而掌通古今的博士官虽有七十人之多,可却只是花瓶。丞相与文武大臣都墨守成规,皇上又非常愿意用刑罚来施威于天下,使人不敢尽忠。秦国虽然有三百多位占星家,但这些人也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敢直言皇上之过,事无大小,全都取决于皇上的裁决,皇上本人也恃才傲物,贪于权势,这样的人怎么能帮他求来长生不老药呢?”

两人议论完毕,觉得的确不能给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于是,就逃跑了。

但是,两个人逃跑后,听到他们这种言论的人就把他们的话告诉了秦始皇。史书没有记载这个告密者的详细情况。秦始皇知道后,大怒,他先替自己正名:“我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一个找药的人)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说完这些后,他派去捉拿那两个方士。但他突然想到,既然这两个人敢于议论自己,那么,别的人肯定也会议论自己。于是,他又派专人审问告密者。告密者当然会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报告,如此一来,有十多人牵扯进来,他们的罪名都是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秦始皇下令继续追查,结果,“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大为吃惊,想不到居然有这么多人背后非议自己,他下令把这四百多人全部坑杀。

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大家互相告密,一牵十,十牵百,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被坑杀。这些人之所以告密,并非是想对秦始皇表示忠诚,而是希望以别人的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已。但自己的“清白”还没有被证实,自己又被想要证明“清白”的人告了密。

当然,如果这是发生在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天下建立秦帝国时,很可能会作为秦国的一个普通案例写进史书。但这件事发生在秦朝,意义就不一样了。

如我们所知,秦始皇是完全通过暴力手段灭掉的六国而统一天下。在统一天下后,又对六国百姓不加体恤,使得六国的百姓在亡国之伤上又撒了一把盐。所以,终秦一朝,除了坑儒事件中的告密者多如牛毛之外,告密者是非常少的。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痛恨秦朝的统治,尤其是身负国仇家恨的原六国的百姓都想致秦始皇于死地,怎么可能还去告密呢?

有许多事都可以证明,公元前218年,韩国贵族的后裔张良与一个善使大铁锤的好汉在博浪沙行刺了出巡的秦始皇专车。不过,由于击中的是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在拣了一条命后,秦始皇大怒,在附近大搜捕了三天,但屁也没有找到。如果当时有人告密,张良与那个大铁锤肯定很难逃走。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初,官员报告他说,在东郡从天而降一块大石,上面有“始皇死而地分”六个大字。他立即派出御史查案,大搜捕数十日,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于是,他用军队把大石旁边的所有居住人口全部杀掉,并将大石烧成灰。如果有人告密,我想,写上这六个大字的人肯定会被活捉了。

由此可知,唐人朱敬则的上疏显然故意高估了秦朝告密者的数量以及泛滥程度,他的目的当然是劝武则天停止鼓励告密者的行为。朱敬则当然还忽视了一件事,有些事情一旦写进法律,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秦朝虽然是个告密王朝,但却是用强制手段规定的告密者的心思都趋于卑劣,猥琐,如果告密真的被当成堂而皇之的法律条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反而不那么积极了。当然,秦朝也许是个例外,它的告密潜在群体是六国百姓,这是一群与秦朝政府有着刻骨仇恨的人们,所以,他们永远都把告密者的身份处在潜伏期,不会发作。

两个告密者,一场饭局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饭局,“鸿门宴”若称第二,没有哪个饭局敢称第一。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之所以能有这场饭局,全是因为两个人的告密。

事情还是要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之死说起。这一年,秦始皇到南方游览,路途遥远,颠簸劳累,秦始皇病了,病了却又不肯让人知道,最终走在沙丘(河北广宗)时死掉了。秦二世上台后,暴政更为严重,先是有陈胜、吴广造反,天下群雄纷纷响应,在众多造反人物中,刘邦和项羽的实力越来越大。前208年,刘邦与项羽在天下诸侯所拥立的楚怀王面前立下誓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是个很实在的人,他认为要进入关中,就必须先灭掉秦朝大将章邯领导的秦军主力,于是,他并没有绕道,而是直接向河北巨鹿进发,在那里,他砸锅凿船,与章邯军背水一战。战斗打得很艰苦,最终,项羽取得了胜利。当他吃掉秦军主力,准备率军从函谷关西入关时,探子却报告他说,刘邦已定关中,并派军把守函谷关。

刘邦为什么这么快,原因是他投机取巧,避开了秦军主力,绕道南阳,没废什么周折就于前206年进入关中,当时的秦王子婴投降,等于说,是刘邦把秦朝灭掉了。在灭掉秦朝后,他又派人把守函谷关,目的就是不让诸侯王进关。当然,项羽也在他的目的之内。但为了让各路诸侯认为他没有称王之心,所以,他把军队驻扎在咸阳城外的霸上。但是,他所不知道的是,项羽在打败章邯收编秦军与各路诸侯军后,实力猛增几倍,拥有士兵四十万,对外号称百万。

在函谷关前,项羽开始并不想攻关,他一直就不曾把刘邦放在眼里,所以始终认为,刘邦即使先进入关中,也只是自己的前锋。但第一个告密者的到来,让他怒气顿生。

这个告密者叫曹无伤,是刘邦军中的左司马。他告密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刘邦要做关中王;二、刘邦想独占秦宫珍宝;三、刘邦想让秦降王子婴为相。

曹无伤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有人在分析他的告密心理时,曾提出过很多种可能。当时,刘邦有兵十万,与项羽相比,实在是强弱立判。曹无伤很可能是看到了这一现实,所以,想要提前投靠项羽。还有人认为,曹无伤是项羽安插在刘邦身边的卧底。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后来项羽把曹无伤出卖给了刘邦,就如同当年纣王把崇侯虎出卖给周文王一样。

那么,告密者的基本心理之一“保身”很可能就是曹无伤充当告密者的原因。项羽在得知这样的消息后,立即发兵攻下函谷关,然后自己率领40万大军,进驻距霸上不远的鸿门,并派人去邀请刘邦到鸿门来吃饭。

刘邦在收到请贴后,知道这顿饭并不好吃。项羽攻破函谷关就是明证。但他肯定没有想过项羽在这个时候想要杀他,所以,他虽然担心,却未有性命之虑。

项羽这面,正在跟他的叔叔项伯商谈杀掉刘邦的计划,项伯听了后,大吃一惊。商量完毕后,他立即趁着夜色骑了快马跑到跑到霸上,要见刘邦的谋士张良。

项伯见到张良后,就把自己侄子要杀掉刘邦的计划说给了张良听。这场饭局的第二个告密者由此诞生。项伯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报恩。秦朝时,项伯杀了一人被秦政府追捕,当时张良在四处流浪,一不小心就救下了项伯。项伯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记恩倒是高手。他就这么一直记着,并且始终和张良保持着联系。

最后他对张良说,你的主子一死,你也难保不大祸临头,还是快点离开刘邦,另寻他路吧。但张良也是个忠贞之士,让他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离开自己的主子,不是他的性格。

他把项伯叫进刘邦的房间,三人谈了很久。项伯回到项羽营中后,就找到项羽,居然还很气愤。他对项羽说“人家刘三(刘邦)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日夜望您来,岂敢反乎?”

项羽有人证,就是那个告密者曹无伤,他回答叔叔:“曹无伤在他军中,难道还看不清楚他不成?”

项伯立即就露出鄙视的样子来,他说:“他是个无耻的告密者,背叛他主子来您这告密,您怎么会相信一个这样人的话?”

项羽恐怕在江边抹脖子后,都不知道,他叔叔这句话其实是在做自我批评。不过,项羽的确讨厌告密者,可他还是认为刘邦的确有反意:“他既然没有反我之意,但他入关后为什么要派人把守函古关?”

无耻的告密者这个时候已经充当了对方的说客:“他还不是为了您,万一有别的诸侯从函古关进入关中呢!”

这话说得非常到位,项羽居然没有拿出反驳的话来。项伯见侄子不说话了,立即动用所有语言,说动项羽,让他不要在饭局上杀刘邦。

项羽很可能就答应了叔叔。第二天,刘邦壮着胆子只带了百余人到鸿门,与项羽见面。

鸿门本是个小村落,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扼由潼关至长安交通大道的要冲。由于年长日久,车压马踏,雨水冲刷,道路逐渐凹陷,形似鸿沟,“有同门状,谓之鸿门”。

在它的南边不远处就是由天下刑徒70余万“治骊山,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巨大的始皇陵。

秦始皇不过在那里才躺了七年,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就开始在他陵墓旁讨论由谁来坐他的天下的问题,这实在让人不胜唏嘘。

参加这场饭局的有下面几人:项羽,范增、刘邦、张良,还有告密者项伯。

在中国的宴会席上,人们总要礼让长者、老人、客人座上席,以示尊敬。所谓上席,一般是指座北面南的位子,也有的是以居西面向东,靠墙为上,根据地形而定。所以,项羽、项伯坐上席(居西面东),谋臣范增次之(居北面南),沛公再次之(居南面北),张良最末(居东面西)。

几个人都不知道,他们吃的这顿饭被后人屡屡提及,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著名饭局。范增这个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谋士,在昨天,他与项羽商量以玉决为信号,只要他一举玉决,项羽就摔杯子,后面就会冲出来一群刀斧手把刘邦与张良大卸八块。但双方坐定,开始谈话后,范增举了三次玉决,也不见项羽有动静。范谋士着急了,知道项羽又犯了妇人之仁。于是跑到后面,叫住项羽的侄子项庄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了刘邦那小子。”

项庄很年轻,对杀人的事自然熟悉得很,端着杯酒进来,敬了项羽一个,就去兵器架上拿了一柄剑,对项羽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羽表示同意。项庄略一准备,就挺剑跃入中央,舞了起来。舞来舞去,张良看出来了,项庄的剑有所指。他想,一旦这小伙子突然给刘邦一剑,那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的。他把求救的目光投给了项伯。告密者立即心领神会,也去兵器架上取了兵器,对项羽说:“一人舞不如双舞。”说完,就跳到中央,只在刘邦桌子前乱舞一气,挡住了项庄的剑。项庄找了好几个机会都可以下手,但都被项伯的肥胖的肚子阻住了。

张良已经看到项伯开始气喘,觉得这样下去根本不是办法,就走出来,找到跟来的猛夫樊哙,把里面的形势一说,樊哙想都不想,就冲进了房间。一看当时情景,青筋进出,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俨然一副要咬人的架势。项羽虽杀人无数,但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为之一惊,按住腰中剑:“客何为者?”

张良在樊哙屁股后闪出来,道:“是我家主人的车夫,叫樊哙。”

项羽大笑,说道:“果然是壮士!喝酒。”

厨子马上端了碗酒给樊哙,樊哙也不说谢,一口气喝尽,好象还没有喝足。项羽又大叫:“赐之肉。”

厨子从架子上割了块生肉,扔给了樊哙。樊哙似乎根本不知道那肉是生的,睁着眼睛就咬。项羽点头称赞:“壮士!再来酒?”

樊哙的生肉好不容易进了胃,酒精和生肉开始发生作用,他向项羽大叫道:“臣死且不避,此酒安足辞?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一草一木都不敢动,就等着您来。如此劳苦功高,您却想杀他,这和暴秦又有什么两样!”

刘邦立即表示出很委屈的样子,“是啊,将军,您怎么会怀疑我呢?”

项羽这个时候就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出卖了告密者:“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

刘邦倒抽一口气,又是解释,并是打包票,项羽这个时候已经相信刘邦了。开始大碗喝酒。刘邦知道危险期已经度过,但还怕节外生枝,就寻了个借口上厕所,带着人跑回霸上去了。张良在项羽问刘邦何在时,回道:“沛公已经不胜酒力,不能亲自前来告辞,令我将白壁一双敬献项王,玉斗一对敬献亚父,并再次对大将军表示深深的敬意!”

范增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项羽却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王”肯定是他的了。刘邦那小子根本没有胆子跟自己抢“王”。

刘邦回到军中后,叫老告密者曹无伤,斥责一番,然后杀掉了。曹无伤得到了告密者应有的下场,可另一位告密者项伯却没有被出卖。这真是苍天无眼。

项伯不但是个最合格的告密者,还是一个彻底的叛徒。如果不是他,后来的历史很可能就改写了。告密者改变历史的事情寥寥无几,项伯可谓是集大成者。

他为什么会告密,前面讲过,他只是为了报恩。说实话,这种告密应该被人原谅。可在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项伯的告密就绝对不值得原谅了。要知道,当时的刘邦与项羽已成为政治上的生死对手。作为项羽的人,无论如何,都应该站在项羽这一边,而不是一面告项羽的秘密,还一面维护着接收者刘邦。

项伯这个人似乎读的书不多,但我们通过他告密的心理动机来看,他对儒家为核心的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诸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宗法等级观念却相当熟悉,并且用它们来支持自己的行动。于危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必报,这种高尚的情操,不但可贵,而且难能。但是,项伯仍旧摆脱不了卑鄙告密者的身份。

几年后,项羽自杀于乌江,卑鄙的告密者项伯被刘邦封为射阳侯,受封三年后终于死掉了。他为什么会被封侯,司马迁在《汉功臣侯表》中有解释:“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恐怕这还不是全部,他的告密者身份应该为他的“侯”增加了许多砝码。

同样是告密者,曹无伤被杀,项伯被封侯。可见,告密者想要通过告密来让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要找好秘密接收者。这和秦朝时代的告密完全一样,秦始皇时代虽然将告密列为法律,但告密者把接收者秦始皇当成当成一个不能托付秘密的人——仇人——所以,秦时代,告密者寥寥。项伯才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名气的告密者。

同类推荐
  • 盛世中国:秦汉卷

    盛世中国:秦汉卷

    万里长城(2007年7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临洮,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其内部力量积蓄的外延,根本之处不在于一成不变地沿着一条路走下去,而是在每一个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依然步履匆匆的时候,都留有思索未来的空间。不让繁琐的过程缠住灵动的思想,不因肉体的歇息而冷落了精神无止境的耕耘。行于路,当思于路。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神医丑妃狠彪悍

    神医丑妃狠彪悍

    什么?她前身的死竟是因为看到自己心爱的男人对别的女人百般呵护,还被人侮辱嘲笑她小心翼翼保存了十年的定情玉佩是个桃核?为此而去跳湖寻死?岂有此理!向来只有她江陌舞欺负别人!什么时候轮到她被欺负了?凭什么庶出的妹妹就可以风光大嫁挂着伪善的嘴脸恶毒到底?而她这个嫡出的女儿就要被谩骂殴打百般羞辱?大好姻缘被山寨掉包!掉包就掉包吧!还让她连夜坐马车出嫁?马车就马车吧!凭什么还不让她看一眼自己的嫁妆?不让看嫁妆她也忍了!反正这个病秧子南屏王活不了几天了,一旦他挂了,这家里所有的东西就都是她的了!可这个男人婚后不但没有任何重病的症状,还天天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她的房间、后院、床上,包括内室里面,各种姿态地对她时刻放电。之前媒婆明明说他只有三个月的命她才嫁过来的,她现在怎么觉得这厮是越战越勇呢?占着她的嫁妆,霸着她的房间,还想夺走她的心?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她江陌舞在现代是出了名的神医回魂手,一向是医术高超,目中无人惯了。更是出了名的游戏人间纨绔不羁,一个没几天活头的病秧子妄想栓住她?小心她拆了他的屏王府!她不会偷心,只会偷药材,偷金银珠宝贝,偶尔逗弄下武林盟主、镇远将军…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
  • 盛宠帝王妻

    盛宠帝王妻

    ——————他,豪门弃子,看着亲人血染大地,妖孽倾城,却在她面前永远如同孩子般单纯。一路走来,艰难异常,但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而幸福。她是世人眼中阴狠无情,手眼通天的星月阁主。他,病弱皇子,温柔如风,却愿意为她将自己双手染满鲜血。他,她是世人眼中不学无术,寒门士子,清朗正值,却为她一而再再而三违背原则。他,传奇将军,阳光俊朗,誓要仇人血债血偿。人前,却在她面前永远傲娇别扭、他,江湖浪子,崇尚自由,却愿意为她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年隐忍,慕容溪,百般筹谋,终于一朝将所有仇人尽数消灭。他,世外隐士,她,冷情谪仙,却独独对她动了心,动了情。他,第一首富,绝顶腹黑,淫荡无耻的纨绔公主。人后,却独独喜欢对她撒娇卖萌。江山动荡间,且看一代传奇女帝如何带领美男臣子除奸臣,平藩王,定外族,开启一片盛世华章
  • 浴血重生:倾城妖后乱天下

    浴血重生:倾城妖后乱天下

    新仇旧恨点点累积,却是北辽康王宠妃,她以倾城之容卷入那个是非纷乱之地,看到的便是血流成河,夺回属于她的,害她命丧黄泉。一朝重生,以狠辣闻名,一场宫宴,练就一代妖后。不为复仇,不为恨,一道圣旨,却被逼步步为营。,睁开眼。无尽屠杀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
  •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这年头穿越自然是好事,可是像她这样穿成个宫女……什么,不是宫女,是太监?<br/>泪奔,她穿成个太监能过来干什么,宣传计划生育吗?<br/>咦,她不是太监?还好还好,她不求大富大贵,就每天看看遍地的帅哥,顺顺当当地过完她的穿越日子就好了……咦?<br/>原来她还有一个身份,她就是传说中的未来皇后,而且……这皇上的人选也可以由她来定?<br/>这个……她是不是可以说现在天大地大她最大,她在宫里横着走也没关系了?<br/>嗯哼,低调低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刀碎星河

    刀碎星河

    “钛级身,第九重!”“九阳真经,第十二层!”林峰悬空而立,钛级身峥嵘而现,氤氲紫气环绕全身。手中九幽雷刀高举,引动天地惊雷,轰鸣不止,彷如霸王项羽附身,无坚不摧。“古武学,燃木刀法!”“新武学,铀核爆!”银河系两大超级强者的较量,古今对决,毁天灭地。“小李飞刀……”噗嗤!“你!!!”来自地球的少年,掌至宝‘万里长城’,叱咤宇宙亿万界!上架后承诺万字更新,小小已有数部完本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