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800000006

第6章 赵孟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的“贰臣”(2)

对于桑哥,赵孟頫始终是有所顾忌,他巧妙说服忽必烈侍卫近臣彻里,让他进言,上奏桑哥误国,最终导致了桑哥的被杀,他的生财工具中书省也被罢废。可见,这时候赵孟頫对权力斗争已轻车熟路了。

外调济南

赵孟頫眼见朝中政治凶险,“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他这时候想的,满是怎样才能调离京城,远离这个是非圈子。

起初赵孟頫能做京官是得到很多人羡慕的,他自己心中应该也颇为骄傲。令人诧异的是,外调居然也是赵孟頫竭力申请得到的。在大都的五年,“栖栖颜汗逐英俊,往往笑谈来讪侮”,赵孟頫久在皇帝身边,自然会受到嫉妒忌恨,加上忽必烈年事已高,一旦有不测,赵孟頫必然首当其冲。因此,赵孟頫一方面很少进宫,另一方面,积极请求外任。

1292年六月,他终于获得皇帝恩准,担任济南路总管府同知,在那里,他是名正言顺的一把手,上无权臣压榨,下无很多俗务,一时落得清闲。赵孟頫独立处理政务,可以适当施展一下抱负,平冤案,建学校,讲信修睦,留下一个好口碑。这种生活虽然有点冷清,比不得大都时的风光无限,但是却似乎更让他满意。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云已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顾,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宛转受缠绕。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这是他在《罪出》中流露出的处事态度,出仕之前,他颇有大志,但是在大都,他却只能像小草一样寄人篱下,如笼中鸟般没有自由。如今又重新恢复水上鸥般平凡的生活,只得感叹做一棵小草未尝不是自保的好去处。

此时,赵孟頫对官场的态度已经有了一个转变。古人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赵孟頫对“出”和“处”有自己的见解:

仕宦非徒荣,出处贵合义;

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

用舍有时,出处有宜;

出处由来各有宜。

这种仕隐兼修的处事态度,其实就是说人要学会取舍,学会生活——头上这顶乌纱来之不易,何况自己为此还付出了个人名誉及有可能受到后世唾骂的代价。因此,能出则不处,出不利则退而处。

此时,赵孟頫更多地选择“处”,打算暂时放弃政治雄心,准备以交游与书画创作构筑生活的主要内容。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加上他并没有完全看透进退荣辱,自然不能保持平和清净之自在心,那种超功利的、纯一无伪的精神愉悦更是不可能享受到。也正因为他得不到真正的心灵的自由,才会对隐逸无比向往,所谓身在官位心在隐逸。但是,他还是把建功立业放在首位,他所追求的归隐不是道家式的避世而是儒家式的功成身退的归隐。

忽必烈死后,赵孟頫失去了一个靠山,更加惴惴不安。

而且即使是在济南,远离天子,赵孟頫的日子也不那么太平。有一个巡按当地的蒙古“纪检”官韦哈拉哈孙,此人苛刻贪婪,别人不顺承其意,便会大加刁难。赵孟頫此时略微看轻仕途,加上韦哈拉哈孙的官位并不高,因此,没有用心敷衍,竭力追捧。韦哈拉哈孙见赵孟頫怠慢自己,不向自己孝敬金银,就兴起事端,诬告赵孟頫。赵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终日寝食难安。幸亏新继位的元成宗要用他修撰《世祖实录》,没有理会,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这样他才又逃过一劫。

韦哈拉哈孙所担任的纪检官不过是正五品,比赵孟頫的四品还低一个等级,但是他是负责监察官吏的,小鬼难伺候,一时不周到,便差点误终身。尤其这个人还不是蒙古人,只是二等的色目人,却肆无忌惮欺负赵,不过因为他是南宋亡国人。赵当时在朝廷在社会上的尴尬地为可见一斑。

这次进京,本来是个大好机会,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身为南宋赵氏近亲的赵孟頫是否有资格进入史馆也成是非之争。为此,看清一切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

寄情山水的江南生活

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于山水、诗文、书画,获得潇洒自在。这是赵孟頫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一生中主要的作品基本上创于这一阶段,也有闲情为自己作画像,作为对前半生的总结。这时的赵孟頫儒雅、潇闲,俨然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这几年里,赵孟頫与妻子管道昇除了偶尔去杭州会友、参加艺术活动以外,一直隐居在德清山下的别墅里,拈管吮毫,朝夕相伴,自然的山水令人自由神往。

他时常到杭州参加社团活动,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才子聚在西子湖畔,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有时则隐居于夫人家乡德清,在那里他过哲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杨载在《行状》中曾谈到,赵孟頫“素鄙尘事,家务一委之夫人,毫发不以为虑,专意于诗书”。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贤内助的支持之下,赵孟頫走向了文学艺术的巅峰。

戴表元评价他这个时期的作品说:“古赋凌厉顿迅,在楚、汉之间;古诗沉涵鲍、谢;自余诸作,犹傲睨高适、李翱云”。

“江湖渺何许,归兴浩无边。忽闻数声水调,令我意悠然。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顷,来傍小窗前。稀疏淡红翠,特地向人妍。华峰头,花十丈,藕如船。那知此中佳趣,别是小壶天。倒挽碧筒酾酒,醉卧绿云深处,云影自田田。梦中呼一叶,散发看书眠。”(《水调歌头》)

山中林下作为一个潇洒的话题一直在他笔下出现,与其说这是他为了满足妻子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向社会舆论有个交待而做的掩饰,倒不如说他确实是对做官出仕的兴趣有所减少。因为虽然期间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原路汾州知州,但这个官需要背井离乡,加上与济南那次相比,并没有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托人说情后,他没有去上任。1298年,赵应召赴京书写《藏经》。当时的皇帝赏识他的才华,赐他翰苑的职务,但是又被婉拒。赵孟頫完成任务后悄然南返。

难道赵孟頫真的已经对仕途不再留恋?恐怕是对当时动荡的朝廷敬而远之吧!

因为这种退以保全自己的策略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还是退居二线了,在元朝政权再次稳固后,借口养病从脱身庙堂之高,在江湖林间潇洒生活的赵孟頫,再次决定出山,去实现胸中久久盘旋不去的济世之梦。

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这个官位虽然也是像翰苑之类的闲散官职,俸禄也不高,但是赵孟頫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加上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是一个真正融入汉文化圈的大好机会,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这个职位,他一直做了十一年。

在江浙当文化官员期间,他利用公务之余,广交文人学士、书画家和文物收藏家,在江南生活得如鱼得水。他与夫人遍游江浙山水,亦诗亦画,创作进入旺盛时期。

这段时期他的创作总是在强调“适意”,“人生贵适意,要津何必据?”说的很豁达,但是放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总觉得有些酸酸的意味在其中,与其说这十一年是乐得其所,倒不如说是无路可走,退而居其次。因此,这种“适意”难免有些无奈和自我安慰的情怀。

然而,不得不说,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赵孟頫的未雨绸缪总是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在江南文化人中的声望也随着“儒学提举”之职而更为隆盛,许多人依附其门下,求教问艺,赵孟頫俨然成为江南文人首领。

尽管多年不见升迁,但赵孟頫在社会舆论上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他与周密等人交往甚密,为之前的坏名声洗白成功。

也有荣华富贵时

1310年,五十七岁的赵孟頫再次被召回京师,命运也从此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这自然与他在江南时期积攒的人气是分不开的。

这年冬天赵氏夫妇来到北京,赵孟頫拜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与商琦、王振鹏、元明善等人共同侍候皇太子左右,谈论儒学文艺,可以说是太傅。

太子倒是一个惜才之人,对他恩宠有加,连名字都不叫,只称他为“子昂”,可见关系之亲密。还把他比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称他“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要知道,这可是当着众多文学侍从说的,太子这么不避嫌地称赞赵孟頫,自然会有人吃醋。立马某个酸文人嘀咕说:“他可是宋朝的贼子。”太子变脸骂道:“你这是嫉妒人家家世比你好吗?”臊得那人无地自容。

然而朝廷内的异议还是压不下去,有人竟然斗胆上书说:“赵孟頫可能对大元有二心,我们的兵书不能让他看到。”太子暴跳如雷:“赵子昂是前朝我爷爷看重的忠臣,我是为了国家社稷才重用他。看来不重罚你们,是没办法惩戒他人了!”吓得众人再也不敢开口。赵孟頫的位子总算坐稳了。

后来,皇太子熬出头蜕变为皇帝,跟随他的赵孟頫们也自然鸡犬升天——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管夫人亦被封为吴兴郡夫人。皇庆元年(1312),仁宗又借改元之庆,封赠赵孟頫父、祖,并“恩准”赵孟頫返乡为先人立碑修墓。同时,夫人管道异也回家建造了“管公孝思楼道院”。

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损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推恩三代;管夫人也被加封为魏国夫人。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

赵孟頫应该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两个较为开明的君主,当然,皇帝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有意宣扬赵孟頫,目的也是为了来缓和民族矛盾。他们应该也看透了赵孟頫的性格为人,因此给他个一官半职,满足他的欲望,免得他再长吁短叹,动摇民心,还能获得个宽宏大量、知人善任的好名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孟頫出类拔萃的才能,他晚年名声显赫,荣耀无比。其妻也经常出入内廷,成为皇后的座上客。一时间,社会名流们也都趋之若鹜,许多政治地位较高的北方书画家,包括色目人、蒙古人书画家如高克恭、康里子山、李仲宾等,多与他有交往,一些较年轻的画家,如黄公望、商琦、柯九思等,也甘心做他的门生。而外国使臣、僧人们,也都以能求得赵氏墨宝为荣。

人一得意起来,就得忙忙碌碌,几无闲暇,这就是成名的代价。明星们往往在自得的同时向人抱怨太红的种种弊端,赵孟頫对自己的双重处境也是颇有感慨,扪心自问,不禁悲从中来,曾写下《自警》诗曰:“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总体而言,三十多年元廷宦海浮沉,他是喜多忧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不免变得世俗。

据赵孟頫老朋友杭州人叶森讲,赵孟頫老年贪婪、吝啬的本性也开始暴露无遗。一次,有两个白莲教和尚上门求字,赵怒骂道:“他们算是什么居士?是香山居士还是东坡居士?不过是嘴吃素腰无钱的东西罢了。”妻子一旁忙相劝:“相公不要这么焦躁,只要来人有钱,总能买些东西吃。”赵仍然努气冲天,面露不快。一会儿,又有两位和尚入见,从袖中掏出交钞十锭:“求相公您为本寺书匾,以此作润笔之费。”这时,赵孟頫马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屁颠屁颠吩咐道:“来人,送茶来,居士看坐!”留这两个富贵和尚很久才离去。

延佑五年(1318),管夫人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1319年五月,管夫人不幸病死于返家途中。

夫人的去世给赵孟頫沉重打击,他们情深意笃,同甘共苦三十年,丧偶,加上长途跋涉,赵孟頫晚年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延佑七年,皇帝还忘不了给他送礼物,并想召赵孟頫返京,但此时的赵孟頫因病不能长途跋涉了。

次年新皇帝即位,对这位老先生还是念念不忘,再次遣使召赵书写《孝经》,赵以年迈体弱要求致仕,终于得到朝廷的应允。此时的赵孟頫倒不是虚让,而是因为耳鸣眼花,颓然老矣,身子骨也经不起折腾了。

佛道对人的洗涤作用并不是空谈,因为赵孟頫晚年倾心于佛、道之旨,以书写经文为乐,居然可以说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这样看破世俗的诗句。

他在平淡中度过光阴。英宗至治二年(1322)六月,逝于吴兴,这一年他六十九岁。临死还观书作字,谈笑如常,也算善终吧。

至顺三年(1332),元政府又追赠他为荣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至此,赵孟頫在历史上划上了一个句号。

他的一生的确是矛盾、复杂而尴尬的一生。他在《题岳鄂王墓》中曾经对岳飞的死表达出无限的叹婉和追惜:“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让人可叹可悲的呢?他一生中最缺少的是本应该来自父辈的阳刚之气,取而代之的是处世隐讳柔顺,加之以后特定的朝廷生活,遂造就了他多疑、警觉和过敏的个性。他一生处在矛盾中,在冷嘲热讽与南宋遗老的鄙夷中,他背弃道义与忠诚;在尔谀我诈与蒙古贵族的排挤中,他放弃争名夺利的热切;在荣华富贵与皇帝的宠爱中,他又抛弃所谓的清心寡欲。

他这种不甘被历史的洪流淹没的中国知他的一生的确是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得以安息是他最好的选择,是非功过总是留给后人评说。识分子的挣扎与努力,或许为人不齿,但是,更应该受到诘责和质问的是那个时代。赵孟頫的性格使得他必然不能像文天祥那样从容不迫,以身殉国;难道要让他为那个腐朽不堪的王朝殉葬?忠诚是个人的信仰,但是愚忠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为自己而活是潇洒,然而舆论的压力或许摧毁一切,那些说他丧失民族气节的人,也不过是站在帝王家天下的立场上指指点点。历史没有定论,这也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热门推荐
  • 销售话术是设计出来的

    销售话术是设计出来的

    能说,会说,说中客户需求;能讲,会讲,讲出高效业绩;正确,错误,对比才知有效;心到,口到,订单轻松拿到。乔拉拉编著的《销售话术是设计出来的》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许多销售情景,针对每个情景,分别提供了销售人员需要掌握的沟通技巧与方法,将情景对话与技巧说明相结合,是销售人员提升沟通能力的实务工具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你通过本书掌握了相应的口才理论与技能后,就需要在销售实战中去运用它,去不断地完善它,因为你的说话能力是能够通过不断实践而炼就的。
  • 朕养你爱妃

    朕养你爱妃

    他,龙袍加身,一身贵气,英俊且又冷傲凌人,兄弟残杀,皇宫里人情淡薄,让他早已忘记“温情”二字,只是一个眼神便能冰封万里…她是一修仙天狐,脱俗妖媚,虽是天资聪颖,但对凡间之事毫无所知,萌得可爱,欲渡天劫,无奈法力不够,被霹得魂飞魄散,再次睁眼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一只小天狐身上…他--绝天辰杀尽天下一切挑衅者,唯独对它(她)狂宠如命.这是一篇描写一代帝王与九尾狐相恋的爱情故事,一对一。-------------------------------------------------------------------------第一卷:它穿越而来,而他遇到了它,心里暗下决心,朕要留下你,由朕来养你...片段一:禁地温泉里:“替朕更衣”绝天辰张开双手,让宫女将身上衣物脱去阮惜听到他的声音往他这瞄来,对他翻了个白眼。连脱个衣服都要人伺候,真是没救了,眼睛本来是瞄过去的,那高挺的身板加上性.感麦色的皮肤,整个身材还真是无可挑剔,看到宫女慢慢把衣物脱下,阮惜的眼睛也是慢慢下移,直到那雄伟处便停下了,阮惜不知道某人正戏谑地看着她,所以还在那使劲地瞄,光明正大的瞄...“怎么,看了朕这么久,对朕的家伙可还满意?”绝天辰没想到这小狐狸这么色,眼里充满了笑意。片段二:当他的容貌不吸引它时:“怎么,你是在可怜朕还是在安慰朕?要是可怜就免了,朕还没那么落魄。要真想安慰朕就亲一亲朕”抱起小东西往脸上靠。阮惜想,这是神马情况?这么突然要牺牲自己的初吻了!不干、坚决不干!把脸一转,好巧不巧又对上那受伤的眼神。阮惜顿时心生惭愧!算了,就亲一下吧,改天遇上那理想的白马王子再解释解释这时的情况。把舌头往他脸上一添,咦?触感还挺滑的!所以在绝天辰快要放他下来时又添了一下。既然需要本仙狐的初吻救治你受伤的心灵,那我就牺牲下吧,所以某小狐秉着救苦救难的大无畏精神,又揩了绝天辰一油。“朕的脸可还合你的胃口?”绝天辰阴霾一扫而空,心情大好,他就说嘛,自己怎么可能没魅力!!!-------------------------------------------------------------------------------第二卷:展开灵界之旅:她要回去狐族完成“它”的使命,既然继承了“它”的身体,那就替它完成它的使命,这样就互不相欠了...
  • 离婚再恋爱

    离婚再恋爱

    三个月的相识,三年的婚姻,结果不用三十分钟两人便分道扬镳。欧阳昱宸怎么也想不明白,蒋舒心为什么会和他离婚。而更让他想不明白的事,他怎么就这么答应离婚了。在拿到离婚证的时候他后悔了,可惜,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了。
  •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一纸婚书:帅哥,嫁给我吧

    What?不同意离婚?拜托帅哥老公,当初五百万换你一纸婚书,你嫁给了我,期限一辈子!但你舍不得孩子,就套不到娘啊!况且家花哪有野花香,老娘已经腻你了,现在是付钱的是女王,爱啥时候甩你都可以!反正姐有的是钱,下次买个貌美的老公来玩玩……
  • 兄弟

    兄弟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幽默随心所欲

    幽默随心所欲

    本书献给每一位渴望幸福与成功的年轻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毒骨之王

    毒骨之王

    他们是活在黑暗中的一群人,尸体和骨骸是他们的最好的伙伴,他们炼制出的毒药无与伦比,他们施展的咒术高深莫测,他们拥有控制鬼魂的能力------死灵法师,这个在世人看来与魔鬼无异的职业却出现了一位王者。。。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