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0800000005

第5章 赵孟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的“贰臣”(1)

他是一个贵家公子,却生不逢时,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了青春岁月。他的一生矛盾而曲折,荣耀而又尴尬,他历经宋元之变,仕隐两兼。元世祖死后,他称病回归故里。他在江南过了四年悠哉优哉、与世无争的平静而恬淡的生活。后来又几经升迁,最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

一士两主,他的心灵也受着煎熬,他是出仕元朝的南宋遗民的典型代表。

出仕与否的矛盾心情

南宋王朝哗啦啦如大厦般倾覆,截断了众人飞黄腾达的云梯,跻身云端的,或一哄而散,各奔东西;或孤注一掷,螳臂当车。而处在塔底的如赵孟頫之流,又该何去何从?虽为贵胄,却生不逢时,空有大志,却报国无门。在进退两难中,他背弃故国,北上仕元,最终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对他来说,“名满天下”却是有两个极端:“誉之甚隆”或是“毁之甚烈”。以宋皇族后裔的身份出仕元朝,加之声名显赫,一方面与国人忠贞不二的信仰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也难免有人打着愤青的幌子大吐酸水。

这就是“变节者”赵孟頫矛盾复杂却又富贵荣华的一生。

细推赵孟頫的身世,其实算是皇族近支,是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的十世裔孙,也就是说假如对历史的偶然进行十一次方计算,他还是有可能继承大统的。然而到他这一代,正牌皇帝也早已自身难保,更何况这位十一世孙。于是十四岁成年之后,他便要四处求职,养家糊口了。幸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廷总算没有让他们的亲戚喝西北风,安排他做了真州司户参军。这个管理户籍的芝麻官对一个刚刚成年、家境艰难的没落贵族来说是个尴尬而又很必要的补给。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赵孟頫未及弱冠而父亲已逝,母亲丘氏含辛茹苦拉扯他长大,寡母对弱子自然是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发愤力学、成就祖业。母亲经常在耳边苦口婆心的劝诫:“你自幼丧父,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成才,我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了。”本来庶出的孩子内心就极其敏感而多虑,再加上悲观主义的母亲晓之以义、动之以情的情感攻势,逐渐其遂造就了他多疑、警觉和过敏的个性。不过总算没有让母亲失望,赵孟頫聪敏过人,比方仲永毫不逊色,其至友戴表在《松雪斋全集·序》中夸赞说:“子昂未弱冠,语已惊其里中儒先,稍长而四方万里,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南宋灭亡,赵孟頫也不得不失业在家。那年,他二十三岁,正值满腹凌云壮志之年,却整日闲居在家,无所事事。

不得不说,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家,不论赵母是有心或者无意,他确实为儿子日后的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母亲的激励下,赵孟頫向当地名儒敖继学习经史,向钱选学习画法,经过十年的发奋努力,学问大进,成为“吴兴八俊”之一,从声名鹊起。

从赵孟頫的内心深处来看,他对南宋灭亡的心情是既痛苦又无奈的——一方面,身为宗室子孙,却目睹了宗庙倾覆的浩劫;另一方面,他对南宋朝廷奸臣当道、迫害忠良的昏庸无为痛心疾首。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起初拒绝去元廷讨生活。

当年旧相识夹谷之奇后来升任吏部郎中,曾经极力推荐赵孟頫出任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方面由于元初社会动荡不安,加之汉族士子地位卑下,不受重视;更重要的是他要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因此他半违心地拒绝了好友的好意。

心口不一的岁月痛苦难熬,更加上财政危机频繁,赵孟頫开始有意无意向人们透露想要出仕的愿望。“青青蕙兰花,含英在中林”,以自己的盖世才情,却必须隐居山林,这比外界的羞辱责骂更难以忍受。因此,他总是念叨着“思美人”、“美人思君”,这本是屈原的典故,但是赵孟頫对此讳莫如深,因为同为皇室宗族,屈原宁折不弯,他却总想投奔元朝,其中的尴尬自不必多说。

后来,元政府改用推荐与征召的方式选拔人才,在挣脱气节、情操之类的精神桎梏之后,赵孟頫终于频频走出自己的松雪斋,对自己的知名度进行炒作和推销。他多次往来于杭州周边城市,结交名流,拜谒权贵,一时之间,赵子昂的名字在江南尽人皆知。占断机先,未雨绸缪,于是机会终于来到了身边。

至元23年(1286年),忽必烈派遣程钜夫下江南搜访遗逸,其实名单早已内定,赵孟頫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人气资本,加上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自然名列其中,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

说到这里,就要涉及到元朝对遗民的政策。元社会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其中“南人”便是指南宋遗民,处于社会最底层。底层知识分子想打破这种阶级压迫,一是进行革命——革特权阶层的命;二就是要努力跳出这个阶层,实现人生的升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革别人的命是只可远观不得亵玩的,出仕变成了惟一选择。然而,即使是做官,也是大有讲究的,“汉人初授官,不及职,再授,则降职授官”,因此汉族知识分子很多因不愿背上不忠不义之名的其敬而远之,即使将忠节置之度外的也因仕无门而无可奈何,一时间江湖林间多了众多踌躇满志者,其中以江南尤盛。元朝江山是在马背上得来的,但是治理国家可不像行军打仗那般,为了笼络人心,忽必烈接受御史程文海的建议,让他到江南搜访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委以官职,以缓和矛盾,稳定民心。

鲁迅说改朝换代不过是从做某个人的奴隶变成另外一人的奴隶。中国古代但凡农民起义导致的朝代更替,胜利果实大多为地主阶级攫取。这是因为,人民要求的不过是居则有房、衣则有裳、食则有粮,至于被什么人奴役,那就无所谓了。忽必烈打的也是这个算盘,满足了上层士族的要求,那么在舆论上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稳定。

此时南宋灭亡毕竟已经近10年了,以身殉国、归隐田园也差不多尘埃落定。一大批曾经侈谈气节、精神、义理的隐士纷纷从山中林下走出来,争先恐后加入庞杂浩荡的候选队伍。其中不乏南宋名士。至此,阻碍赵孟頫出仕的道德桎梏也已经被扫清,枯木逢春、柳暗花明,赵孟頫的春天到来了!

不过,表面上的愁苦哀叹也是人之常情。

他在诗中向世人诉苦道:“昔在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思惘然。宦游远客非所习,狐裘不具珶袍穿……凄凉朝士有何意?瘦童嬴马鸡鸣前……”说明自己去元做官是被迫的,是被“捉来”的夫子,背井离乡来到京都,是违背自己的意志的。无论赵孟頫多么身不由己,他后来的荣华富贵也足以弥补起初的委曲求全了。

尽管在应召之前,他自己描述“徘徊白露下,郁悒谁能知”,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处境,也不得不怀疑这其中的猫腻。

此时的他已闲居里中多年,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七,又系偏房丘氏所出,总是分不到多少遗产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也总不能强求,一方面为生活所困,而另一方面,赵孟頫也有施展抱负之愿——他深受儒家出世思想的影响,并不推崇老子无为而治,将所学经邦济世之学“用之于国,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这一理念在南宋时,无法得以施展。面对着眼前这个大好机会,赵孟頫在半推半就中告别妻小,登上北去的旅途。

尝尽冷暖的出仕岁月

初至京城,赵孟頫们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忽必烈对赵孟頫可以说是另眼相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史书记载赵子昂“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忽必烈以貌取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是赵还有其特殊地位,一个前宋皇宗,如今却投奔我朝,这是多么大的头条新闻啊,说出去,我忽必烈自然更有面子,天朝的神威让四方来朝,更是顺应天意。

面试合格之后,赵孟頫在实习阶段成绩优异,他甚能体察圣意,例如,皇帝要起草诏书,他不假思索,挥笔而成,一蹴而就,皇帝看了之后大为赞赏——“皆朕心所欲言者”,尽管他看不懂汉字。

面试过程中还有一些小插曲。当时耶律中丞跳出来痛骂,说他是南宋宗室子弟,没资格在皇帝身边侍奉,要求把他逐出朝廷。这位耶律中丞就是一个心直口快却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物,皇帝正在做出礼贤下士的圣举,你在一旁泼冷水,真是自取灭亡。于是程钜夫向皇帝诉说委屈,说:“我找到赵孟頫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如今却被人弹劾,臣以后没脸见人了。”于是,皇帝大手一挥,怒斥“那小子!”,让手下人给撵了出去,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虽然得到皇帝宠爱,赵孟頫得授的官并不大。兵部郎中,从五品而已。但相对其余二十多人来讲,能留在中央做官,天子门生,这种待遇已经不低了。别的江南“遗贤”,大都是被外派到偏远山区担任按察官员,做“纪检”工作。

昔日龌龊,今朝得志,赵孟頫立马作了一首拍马屁之作——

阊阖曙光生,角瓜棱瑞霭横。治朝春有象,严跸物无声。簪笏千官列,箫韶九奏成。彤墀簇仙仗,翠树拂霓旌。绝域梯航至,来庭玉帛盈。皇图天远大,圣德日高明。兵息知仁布,民熙见化行。耄倪齐鼓舞,率土其升平。(《元日朝贺》)

赵孟頫把皇帝说得如此圣明,但是他本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富丽堂皇,“太仓粟陈未易籴,中都俸薄难裹缠。迩来方士颇向用,读书不若烧丹铅。故人闻之应见笑,如此不归殊可怜。”居然连炼丹的道士都不如,这样的官不做也罢。然而自由不是那么好取得的,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还不是一个对生命如此豁达的人。何况他对未来还是抱有幻想的。

为了报答忽必烈的知遇之恩,赵孟頫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在登记制度森严的元朝,蒙古贵族是不可能眼看一个出身不好的“南人”得势的。赵孟頫刚想涉及政治,便遭到了下马威。忽必烈在刑部讨论贪污腐败问题,想进行整风运动,赵孟頫也列席。作为一个外人他本应该保留意见就好,但是初出茅庐的他为了上位,轻率地树立了不少敌人。权臣桑哥认为,贪污满两百贯就应该处死。赵孟頫利用经济学知识,在朝廷上开了一场讲座。

他认为当时通货膨胀得利害,两百贯钞的票面价值早就大大低于原先,因此,按照钞额定罪过重,应该用米、绢等实物定罪。这个是经济学上的基础知识,赵孟頫也难免有卖弄学识的嫌疑。蒙古大臣一看,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又是南宋遗民,居然在他们面前大放厥词,胆敢议论时政,都气不打一处来。立刻有人出来刁难,一个杨郎中冲出来指着他的鼻子说道:“我们大元朝正要发行元钞,你在这里指手画脚,是要反对皇上吗?以前金国立法的时候,也有咨询搞儒学研究的人,怎么没有见你这种所谓的大师呢?”这话说的非常不客气,赵孟頫也觉得来者不善,只得抬出皇帝的招牌来反驳,他说:“是吾皇让我来议政的,我有不同意见却不说,是不忠的表现。你敢说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吗?不讲道理反而一味欺负我,为什么?”杨郎中涨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只得在皇帝面前向赵孟頫道歉。

赵孟頫这一仗赢得漂亮,在皇帝面前炫耀的目的也达到了,忽必烈倒是想提拔他在尚书省任职的,但是由于权臣阻挠,随后不得不作罢。锋芒太露自然会招来麻烦,这给他后来仕途不断埋下隐患。后来皇帝派他到江南行省检验当地官员的“慢令之罪”。“钦差”大权在握,可以任意笞打沿路官员,但是满怀仁义之心的他回来交差时,却没有一人受刑,丞相桑哥对此颇为不满。他与蒙古权贵矛盾进一步激化。

终于,机会到了,赵孟頫因故迟到,桑哥名正言顺地公报私仇,于是乎,士人差点挨了板子。这对一帆风顺的赵孟頫来说是奇耻大辱,虽然后来在叶李的力保之下免去了一顿打,但是给他的刺激却是不小。

挫折教人成长,在挨板子后,赵孟頫也学得乖巧了,自己终究是外人,朝中对他冷眼侧目的大有人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于是他不再直接顶撞桑哥等人。至元二十七年大都地震,人民死伤数十万。赵孟頫劝忽必烈降旨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应天灾。尚书省是专管赋税的,此举当然让主管尚书省的桑哥大为不悦,他当面指摘赵孟頫挑拨皇上。赵只得委婉说道:“天灾人死,钱粮也无从征收。如果今日不免,日后有人把赋税不足之罪归于尚书省,丞相您必受牵累啊。”这漂亮话不但使得桑哥转怒为喜,而且把赵当成了自己人。后来听说赵一次上班时因道窄马失前蹄堕入河中,桑哥特意上报忽必烈,把宫墙往后移两丈多。看来赵孟頫的小心谨慎还是有了成效,这是以放弃权力为代价的,忽必烈曾经想选赵加入中书省,但是赵毫不犹豫拒绝了,这自然是不愿与蒙古权贵争夺权力。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赵孟頫后来还是假人之手除掉了桑哥,这是后话。

当时,赵孟頫对忽必烈的忠心以及小心翼翼是寓于言表的,一次,忽必烈问赵对叶李、留梦炎两个大臣的看法,他回答说:“留梦炎乃我父执辈,其人厚重,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体;至于叶李,其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

没想到这次龙颜不悦,皇帝说自己对叶李更喜欢,因为留梦炎在宋朝为状元时,官至宰相。贾似道欺君惘上,留梦炎却诌附取容。而叶李虽为一介布衣,敢于伏阙上书,显然他要贤于留梦炎。赵孟頫不禁胆战心惊,果然是圣意难测,伴君如伴虎!更为难堪的是,忽必烈继而还让赵写首诗顺便讽刺留梦炎。

皇帝金口已开,赵不得不提笔躇踌,最后写下四句诗交差:“状元曾受宋家恩,国困臣强不尽言。往事已非哪堪说,且将忠直报皇元。”

好一个“往事已非哪堪说”,忽必烈看了只能叹赏,而赵孟頫衣衫也早已湿透。留梦炎看后,“衔之终身”,这个赵孟頫也无暇顾及了。

同类推荐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面对这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大PK!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却为何换来累累骂名?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又被谁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就升官一次,岂非怪事?慈禧太后蹬腿之前,因什么纠结得几乎不想咽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中山真曾落魄得在美国刷盘子?众人你吵我嚷,时光飞逝,历史一不小心滑?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巨变,即将登场!大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怎一个复杂了得!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生猛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
  • 穿越之三国霸途

    穿越之三国霸途

    重生的特种兵来到动荡的三国时代,面对狡诈如狐的曹操,隐忍待动的刘备,四世三公的袁绍,虽然没有钱粮没有兵马,但他凭借高超的武艺和无双的智慧收服眼高过顶的三国谋士,网罗攻营拔寨的将才。看他如何在群英争霸的三国时代翻云覆雨,独霸天下……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热门推荐
  • 速效说服术

    速效说服术

    说服高手绝不公开的心理秘笈,让人无法说NO的顶级攻心话术!人生就是一连串的说服,说话未必要口沫横飞,无需滔滔不绝,只要掌握对方的心理,一针见血便有办法说服他人,如何看时机说话?如何做好说话的心理建设?你知道吗?史上最强的说服术,尽在本书。
  • 幻途

    幻途

    带领美女军团,崛起当世,以无敌的姿态,横扫天地!傲世神鼎炼地溶天,旷世神兵造化乾坤,生死绝境踏破巅峰!纯情圣女,霸道女皇,诱惑妖姬,绝色姐妹花,且看他如何搅动乾坤,霸道崛起成就无双霸业,将美女一一征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超值金版)

    与人之间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口才的竞争。口才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成败。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你身居什么职位,也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你都必须重视礼仪。一个成功的形象,展现给人们的是自信、尊严和实力。个人形象是昂贵的,有的时候它价值连城。本书深刻地点明了形象、礼仪、口才在人生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形象、礼仪、口才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指出了提升自我形象、修炼优雅礼仪、练就口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交际到生活、从求职到工作、从说话到办事、从推销到谈判
  • 狼情倔爱

    狼情倔爱

    从小寄人篱下受尽欺负,却没有抱怨过。
  •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神伤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书,只是你的这本正在书写的书,至于能否写得精彩,这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么?!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拥有了它们,你就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邪门当道

    邪门当道

    什么?犯罪学院?欺诈师!造假师!盗窃师!伪装师!陷阱师?木槿年转过头,勾起嘴角邪恶一笑,身负血海深仇,气概无双。对着身旁战战兢兢地血族仆人说,他本应是天生的人之骄子,“你今晚要是想喝血,却因故流落人间,被弃乡野。他曾一记长剑,斩杀八头恶龙。他曾力抗两大绝世宗门,挽狂澜于即倒,先给小爷磕一百个响头。”,神魔共惧
  • 农民维权一本通

    农民维权一本通

    从历史来看,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亟须维权。在我国历史上,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自身权益长期得不 到有效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们翻身做了主人,改变了以往社会底层的弱势处境。但是,由于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及以 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勒紧裤腰带支持我国工业化建设,几乎把土地 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国家的动员之下,纷纷离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