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忍,可以说成是顺从。之所以他会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尽快回到自己的国土,再次卷土重来。而他的这种忍正是他高明之处所在。他深知,要逃离夫差的掌控,只有用忍耐来伪装自己的心思。否则,很可能会断送性命。
忍耐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这种做人态度似乎有些背道而驰。人们的内心深处早已经给英雄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具备“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情,只有这样才不愧人们那句英雄的赞语,而那些忍辱的人却被扣上了懦弱无能的帽子。就此看来,人们的这种思想似乎有些偏激。忍耐也要分清状况,一味的忍耐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是这里所说的忍耐是为了更好地隐藏,以便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不是要人们向困难、权贵永远地低头。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忍辱负重的最好诠释。
与勾践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正是人们一直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结局难道不能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吗?
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地招呼他说:“江东虽小,足可够大王称王称霸,请大王速速过江。”而项羽是那种宁折不弯的人,对乌江亭长的劝说怎么能听得进去?最后只好自刎于乌江岸边。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项羽忍耐一下,听从乌江亭长的劝说过江,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虽然这些只是猜测,但是也不能否认机会的存在。
宁折不弯虽然是做人的一个原则,但是,忍辱负重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智谋,结果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回头看勾践灭吴这件事,勾践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他的忍。当然,忍也要有一定的度,一味的忍耐不是具备大智慧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象征。
做人经典提示:
用忍耐应对不利的局面是高明的办法,当人们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忍耐应对当前的屈辱与刁难是最理想的方法。事实上,很多人都无法体会到忍耐的好处,取而代之的是冲动、过激的行为,要知道这种行为的背后是要付出代价的。
5、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抢走,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高过你的人交往时,必须要注意不要守着自己的荣誉不放手。要学得精明些,把花环戴在职位比你高的人头上,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荣耀,但却可以全身而退。
大凡成就大事的聪明者,他们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外界因素,大部分原因要取决于自己的做人方法。一旦小有成就不免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兴奋,贪功的想法自然会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可是,不知人们有没有想过,虽然功劳属于你了,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呢?聪明人懂得在关键时刻将“花环”戴在别人头上,即使自己有一千分一万分的不愿意,也要隐藏怨恨的情绪,大方地将荣耀交到别人手上。接受荣耀的人自然会记得你这份人情,日后你需要他的时候定能助你一臂之力。由此看来,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占了便宜。
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功高盖主。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意这一点,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能独霸荣誉,避免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别人的怨恨,重则惹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些能在关键时刻与人分享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都能全身而退,有个好结局。
同样对那些可能有损别人名誉的事,主动承担一些,引咎自责,具备这种涵养的人才是懂得做人的人。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远远不及他,屡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担任佐命大臣,想让文帝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他。晁错的这一行为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
提起韩信无人不知,最终的下场悲惨至极。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地将功劳放在别人头上,导致功高盖主,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
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时,被任命为郎中。为其主屡献良策,可是却屡不被采用,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打魏、平定赵、齐,而后被封为齐王。
在韩信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说他要举兵造反,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陈豨叛乱时,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最后被吕后设计杀害于未央宫。
保全自己、避免功高盖主时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1)遵守规定
历史记载表明,遵守法规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提出的循吏,正是遵循法规的意思。能严守法规依此行事者,才是识大体的人。后来,人们将循吏解释为慈爱、仁厚、和善、愉快。认为能够用仁义治理国家的官员才称得上“循吏”,其实这样的解释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
(2)公私分明
意思是告诉人们不要将个人利益与工作混淆。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以权谋私。一旦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公事之中,是很难用廉洁一词形容的,即使能获一时之利,可最终会被他人唾弃,即便以前的功劳再大,苦劳再多也是惘然。
(3)功成身退
古语有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居功自傲,要懂得谦让。功成名就时适当地将荣耀分给其他人一些,免得遭受他人嫉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不得善终。
以上三点不但适用于官场,同样也适用于职场,尤其是与领导的交涉中,就更应该懂得这些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到发展的机会。
做人经典提示:
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也会被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落下个拉笼人、虚伪的恶名。要知道,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及时地把花环戴在他人头上,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6、适时示弱,避免逞强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是自保的好方法。故意宣扬自己的聪明的人,别人会堤防其聪明会害人,或者希望其变成傻子;而故意示弱的人,别人会对其放松警惕,也不会对其发起进攻。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心理误会之前,用适当示弱的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也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消除他人心中嫉妒因素,还能够笼络人心赢得他人的同情。
故意示弱,不仅要能忍,而且要能熬,忍住别人的颐指气使,忍住众人的鄙视嘲笑,还要做到“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而示有为。”原本聪明而装作糊涂,可以助人一臂之力;原本处于强势而反装弱势,可以扰乱他人的判断。在做人处世中,示弱是一种险中求退、安身自保的策略,更是韬光养晦的必备条件。
蜀后主刘禅因其“无能”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人物,后来人们把他的乳名“阿斗”看作了呆笨无能的代名词,其实刘禅也并非人们所说得那样无能。从自保的角度而言,在当时的那种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曹魏大举攻蜀时,蜀国兵力不敌,刘禅被迫投降。由于刘禅“识时务”,因而受到了优待。后来,刘禅被迁北上,来到洛阳。到了洛阳之后,刘禅发现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封他为安乐公,而实权派人物、刚刚晋封为晋王的司马昭对他却怀有戒备心理,无奈之下,这位蜀汉后主皇帝只好采取“愚钝”姿态来自保。
不久,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席间特地请人演出蜀地技艺,这其实是司马昭故意布置的,因此有人假装触景生情,暗暗抽泣。刘禅内心非常哀伤,但他看见坐在身旁的司马昭那张阴晴不定的脸,便产生了警惕,只好强充笑脸,装出一副嬉笑自若的样子。司马昭见他如此愚钝,就对他放下了戒心,悄悄对他的亲信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贾充凑趣地说:“不如此,公何由得之!”戏艺终了时,司马昭又试探刘禅:“颇思蜀否?”刘禅惊讶之后,回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句话居然骗过了司马昭。
与刘禅一起降魏的旧臣欲正认为他回答的不到位。宴会之后,欲正对刘禅说:“主公方才回答话有些不妥,如果以后司马公再问您这类话,您应该流着眼泪,回答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怎能不想念呢?’” 刘禅听到此话,思索了片刻,对欲正点了点头。
几天以后,司马昭又一次问起刘禅是否想念故国,刘禅按照欲正的话作答,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并且尽力控制自己的眼泪。司马昭事先与欲正有过沟通,他不动声色地说:“此话怎么像欲正的腔调?”刘禅假装一惊,一副天真的表情说:“先生您怎么知道?这正是欲正教我的!”司马昭听了,哈哈大笑。从此以后,司马昭彻底放弃了对刘禅的陷害之心。刘禅虽身处险境而有惊无险,平安地渡过了余生。
示弱可以自保,但要适度,而且要讲究内容。例如,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可以说一些自己的失败经历与现实的烦恼,告诉人们成功并非易事;对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让人感觉到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诉说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有过窘态等。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当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某些方面,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因为,你的成功可能会成为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必要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竞争状态之下,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都有其求生的本能,有攻击色彩的觅食行为,还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自我保护行为。动物的求生的本能大同小异,因此各有其生存的空间。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
有一种瓢虫,当你用手碰它时,它就会把脚缩起来,停止不动,无论怎么拨弄它,它就像死了一样不动,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它又开始走动了;有一种鸟,在它孵卵时期,若有外敌入侵,它会扇动自己的翅膀,先佯装与外敌搏斗,然后便假装受伤,跌跌撞撞地装出一副失败而逃的样子,外敌见它逃跑,就会过去追逐,等外敌远离鸟巢时,此鸟便立刻快速逃走,从而保全了巢中的卵。
乌龟的动作虽慢,但是遭遇外力干扰时,它会及时地把头脚缩进壳里,既不反击,也不行动,这种示弱方式使其他动物拿它没办法。当外力消失后,它才会把头脚伸出来。但是,刺猬却不同,每当有外力靠近时,它就坚起全身的刺,使外力知难而退。在自卫方式上,乌龟把头脚缩进壳里,对外力的反应有些“迟钝”,但因为有硬壳的保护,想吃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也不会伤人,因此,乌龟以“逆来顺受”的方式来拖垮外力的侵略;但刺猬却很轻易地就竖起尖刺,让其他动物不敢接近,并且会伤人,所以,刺猬的攻击行为不利于长久自保。
在社会生活中,人也有遭受外来侵害,需要进行自保的时候,但不同的自卫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人如果采取乌龟式的自卫方式,带一些迟钝,化解对方的挑衅,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但是如果采取刺猬式的自卫,就应起了别人警惕,虽然可以暂时击退不怀善意者,但却可能会引起一场厮杀,使自己遍体鳞伤。因此,软弱和退缩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适度适时地示弱,可以混淆对方的视听,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掉入你为他设计好的陷阱;也可以迟滞对方做出决定的时间,从而给自己反击的时间;也可以助长对方的傲气,使其松弛警戒,而你则可趁此寻找求生的机会;也可以诱使对方解除对你的压力,从而可以提防暗箭。
做人经典提示:
在做人处世中,要想别人对你放松警惕,并且赢得别人的好感,也可以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某些无关痛痒的弱点,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而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样就会使人对你放松警惕,少一些挑衅与拘谨,不以你为敌。
7、得意时,心扬神不扬
即使自己很得意也不要炫耀,要懂得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光耀,要知道树大招风,必有后患。把自己适当地隐藏起来,不但不会招来妒嫉,反而会让你的人缘越来越好。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薪水数万港币。这位女士当然为女儿的出色表现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他人邀请,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让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她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