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16

第16章 通往禅悟之路(2)

(五)悟。从“不说破”起说到“桶底脱了”,完全觉悟贯通。如圆悟和尚行脚未悟,一天见法演和尚与客谈天,法演念了两句绝体诗:“频呼小玉元无事,为要檀郎认此声。”全不相干,圆悟听了就忽然大悟了。又有一个五台山和尚行脚到庐山归宗寺,一夜巡堂,忽然大叫:“我大悟也!”次日,方丈问他悟到什么道理。他说:“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又,沩山一天在法堂打坐,廊头击木鱼,里面一个火头(烧火的和尚)掷去火柴,拊掌哈哈大笑。沩山唤他前来问道:“你作么生?”火头说:“某甲不吃稀饭,肚子饥饿,所以欢喜。”沩山点头说:“你明白了。”我前所述的奥古斯丁,平日狂嫖阔赌,忽然听人一句话而顿改前非,也是和这些一样的悟。《孟子》上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其左右逢其源。”自得才是悟,悟就是自得。以上所讲禅学的方法,彻头彻尾就是一个自得。总结起来,这种禅学运动;是革命的,是反印度禅、打倒印度佛教的一种革命。自从把印度看成西天,加以介绍、崇拜、研究、选择,以至“得意忘象,得鱼忘筌”,最后,悟到释迦牟尼是妖怪,菩提达摩是骗子,十二部经也只能拿来做揩粪纸,解放、改造、创立了自家的禅宗。所以这四百年间禅学运动的历史是很光荣的。不过,这革命还是不彻底,刻苦行脚,走遍天下,弄来弄去,为着什么?是为着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腊月二十五”。什么叫“腊月二十五”呢?这是说怕腊月三十来到,生死关头,一时手忙脚乱,应付不及。这个生死大问题,只有智慧能够解决,只有智慧能够超度自己,脱离生死。所以火急求悟,求悟的目的也就不过是用智慧来解决一件生死大事,找寻归宿。这不还是印度宗教的色彩么?这不还是一个和尚么?所以这种革命还是不彻底。从禅学过渡到宋代的理学,才更见有两大进步:(1)以客观的格物替代了主观的“心学”。如二程、朱子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今日穷一理,明日穷一理,辨明事物的是非伪真,到后来,但可有豁然贯通的一旦。这是禅学方法转变到理学的进步。(2)目标也转移了,德山和尚教人做一个吃饭拉屎的平常人;一般禅学家都是为着自己的腊月二十五,始终只做个和尚。理学则不然。宋仁宗时,范仲淹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后理学家无不是从诚意正心修身做起,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超度个人,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以个人为出发点,做到超度社会,这个目标的转变,其进步更伟大了。这两点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总之,宋明理学的昌明,正是禅学的改进,也可说是中国中古时代宗教的余波。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

[日]铃木大拙

禅宗修行的目的在于获得洞悉事物本质的新观点。如果各位屈从于二元论的规定而形成了条分缕析的逻辑思维习惯,我劝大家还是尽量摆脱这种习惯,这样才能多少接近禅的观点。虽然各位与我同住于一个世界,然而这个窗外的石头——我们只是习惯地称呼它为石头——对于我们各人来说真是同一个石头吗?各位啜一杯茶,我也啜一杯,行为似乎一样,但是在我们各自的一杯茶中,心境却不一样,有人的一杯茶里并没有禅意,而有人的一杯茶里却禅意盎然。这原因并不是外在的,因为一个人在逻辑理性的圆周内辗转,而另一个人却站在逻辑理性之外。所谓禅宗的新观点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但是“新”这一语词却能表达禅宗观点的特性,所以比我们使用“新观点”这个词,用禅宗的话来说,这是“退一步”的表达方式。

获得新观点在禅宗叫“悟”,无悟则无禅,因为禅的生活是从“悟”开始的。“悟”可以定义为与理性逻辑理解相对的直觉性洞察。但我们先不必拘泥于定义如何,“悟”意味着在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中被隐没的、至今未被注意到的新世界的敞开呈现。请记住上面所说的这一点,并看一看下面的禅语录,我想,各位会明白“悟”究竟是什么。

初入丛林的一个僧人向赵州请教“心要”,赵州问:“吃粥了也未?”僧人答:“吃粥了也。”赵州应声说道:“洗钵盂去。”于是僧人突然大悟。

对此,云门评论道:赵州这番话中有什么特殊涵义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僧人又悟出了什么?但翠岩则反驳云门说:云门禅师理解得也不干净利落,所以这样评说,完全是画蛇添足,在宦官脸上添须。我以为,这个僧人没悟个什么,只是栽入地狱而已!

赵州的“洗钵盂去”,僧人的“悟”,云门的选言判断,翠岩的断语——这些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互相贬损,或只是大惊小怪?依我看来,它们都是指示着一条路。无论上述僧人向何处去,他的悟当然也绝不是徒劳。

德山是《金刚经》的权威,有一次偶尔听说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说,便到龙潭那里请教。一天夜里,德山在门外打坐思索禅的奥秘,龙潭问:“何不入内?”“因为里边真暗。”龙潭便点烛给德山,德山刚接过,龙潭一口吹灭。当下德山心灵豁然大悟。

百丈陪其师马祖外出,偶然见野鸭子飞,马祖问:“是什么?”“野鸭子。”“甚处去也?”“飞过去也。”马祖突然扭住百丈的鼻头,百丈负痛失声,马祖说:“纵然如此仍道飞过去了么?不是一直在这里吗?”这一句话使百丈背上冷汗顿出,于是大悟。

洗钵、吹烛、扭鼻,这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要依照云门大贼:“如果没有,那么他们为什么悟到了禅的真理?如果有,那么这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是什么?而这悟又是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新观点?”

宋朝的禅师大慧手下有个叫道谦的和尚,多年习禅却未能开悟,他十分绝望。他常常被任命为使者派往远方城市,在路上要奔波半年,他想,这更会妨碍他研究禅理。他的朋友宗元对他很同情,说了如下劝慰的话:“我也和你一起去,虽然我仅有微力,但会尽力帮助你,即使一边赶路,也可以一边用功。”一夜,道谦哭诉道,愿请他帮忙解决一生的心事,宗元说:“途中可替的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道谦恳切地问其详,宗元说:“着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道谦当下领悟,不觉手舞足蹈,于是,宗元便告别:“你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道谦便一人继续前行。半年后,他完成使命回到寺里,正巧大慧偶然下山,路上碰见,大慧看着道谦的脸,说:“你这回别也。”

试问,友人宗元向道谦说了那番恳切的忠告后,道谦心头闪现出的是什么?

香岩是百丈的弟子,百丈去世后,他到同辈的沩山那里去,沩山问他:“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那里聪明伶俐,但靠这种聪明伶俐得到的‘禅’,不外乎是出自理性分析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堕入生死之路的根本原因,虽说如此,你也算参得些禅理的人了,那么试以一句话说出:父母未生前,你自身是什么?”香岩无言以对,茫然退出,回到宿舍后把先师讲录与其他典籍翻出一一检寻,但怎么也找不到一句合适的答语,于是他又回去向沩山反复讨教,沩山只说:“其实我也没有教你的,如果你这样仿效我,日后你总有一天要骂我,即使我有什么可说给你的,那也是我的而不是你的。”香岩沮丧之极,便埋怨沩山的生硬,并决心把历来熟读的而今却不能帮助自己的书籍统统烧掉,并暗下决心:“一生再也不学这难解又不可教的佛法了,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劳心神。”他辞别沩山,到南阳忠国师旧居结庵而住。一天扫地时,扫帚偶然碰到瓦砾,飞起的瓦砾击中竹子,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突然省悟,理解起来没有丝毫滞碍,那正是与亡故的父母重逢的意愿哩!不仅如此,他对沩山拒绝明确示教的缘由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沩山对他并不真心,而是教给了他什么的话,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这一体验了。

禅宗不是靠师父的说明令弟子开悟的,悟决不允许有理性的分析,因此,它是无论如何反复说明论证都不能传达给体验者之外的任何人的经验。如果靠分析能使人明白、理解,靠说明能够表达、传递,那么这“悟”不成其为“悟”,而变成了概念的“悟”,是僵死的东西,在那里已没有了禅的体验了。因此,禅师训导所能做的唯一的工作,就是指示其注意的目标,暗示其可行的途径,而要达到目标,则必须由本人自行去做,谁也代替不了。而所谓的“指示”或“暗示”,则随处皆是,信手可拈,当悟的心机成熟,到处会撞见会心之物,微弱的声响,任何话语,突然开放的花朵,无意中的跌跤等细琐小事,都成了使心灵彻悟的契机,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某种意义上却产生了超越均衡的结果,而悟的一切原因与条件都在于心灵。心灵只不过在等待成熟的时机,一旦以某种原因在心灵中形成了这种时机,鸟飞、铃响,只要有这样的契机就会忽然回归本来的故乡,发现本来的面目,即原来从开始就没有任何遮蔽的东西,都会源源不断地呈露在面前。所以在禅宗那里并没有什么需要说明、教导的东西,惟从自身中产生。

宋代著名的儒学家、诗人、政治家黄山谷初到晦堂处学禅,晦堂说:“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史居常,如何理论?”黄山谷正准备回答,晦堂制止说:“不是,不是。”于是黄山谷大惑不解,无言可对。此后,两人曾在山中散步,当时正好木樨盛开,香气四溢,晦堂说:“闻木樨花香么?”“闻。”“吾无隐乎尔。”黄山谷于是恍然大悟。

在上述各例中,我想已经大体可以说明悟是什么,如何获得悟了。但也许会问,“细读你的说明指示,仍有未尽明白处。假如‘悟’总是有某种内容的,那么难道不能清晰地加以记述吗?您举的事例和您的论说大多是心理意图性的,所以我们所明白的仅仅是风的方向,而那只小船最终究竟应该停泊在哪个港口呢?”

对于这个问题,禅者会这样回答:在内容上,悟也罢,禅也罢,凡是能被理性理解的可以证示、记述、提示的东西一概没有。因为禅与概念没有关系,悟是一种内在的知觉——不是对个别的对象的知觉而是对实在本身的知觉。悟的最后归宿是自身(self),除了回归到自身之外别无他处。所以赵州说“吃茶去”,南泉说“这茅镰子我使得正快”。自我正是这样运动的,如果要把握它,就必须在这“运动”中去把握。

由于悟是直透存在底蕴的,所以获得悟常常是人生的转折点,但必须是彻底的干脆的,那种沾皮带骨的“悟”比不悟还恶劣,请看下面的例子:临济挨黄檗三十棒时,一旦悟入,便全然不同了,“黄檗佛法无多子”!这便是他新生的宣言。再见黄檗时,他便劈面一掌。有人会想,这是多么傲慢无礼呀!可是临济这种粗暴行动却有着他的充足理由,而黄檗也对这种寒暄方式颇感满意与欣慰。

德山一旦悟禅,便立即取《金刚经》的疏抄烧掉,那曾是他最宝贵的东西,无论到哪里都背着,须臾不可离身的。但悟后他却这样宣告:“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入巨壑。”

前面曾提到过的关于“野鸭子”对话的第二天,马祖上堂说法,百丈却走出来把为老师礼拜铺的坐具卷了起来。通常卷坐具是说法结束的意思,马祖没有责怪,下坛回方丈去了。一会儿叫百丈问道:“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汝昨日向甚处留心?”“鼻头今日又不痛了也。”因此马祖认为百丈已经悟透了。

在上述例子中,我想可以说明由于悟的获得,心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了吧。在悟之前,僧人们是多么无力,他们好像在沙漠中迷路的旅人,但一旦悟入,他们却如同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王,他们对谁也不再屈从,他们便是自身的主人!

此外,在这里有必要对“悟”这种心灵开发作几点回顾与总结。

(1)常常有人以为,禅宗修行是依靠冥想产生自我暗示状态,这从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可以证明是完全错误的。禅宗的“悟”绝不是依靠高度的思维集中,产生一定的预期的意识状态的现象,而是新观点的获得。意识发生以来,我们总是用一定的概念性分析性的方法去对应内外的各种条件,禅宗修行一举倾覆了这个基础,使这个旧的骨架在全新的基础上重建。因此,在禅宗里面,对相对性意识产物的形而上学性象征性命题的冥想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2)如果不能“悟”,那么任何人都不能参到禅宗的真理。所谓“悟”,即在意识中突然闪现出过去连做梦也没有梦到过的全新的真理,无论理性与论证堆积得多么深厚,在这一悟中,顿时便会引起一场精神的大变化(catastmphe),堆积超过一定的度,全部堆积物便会坍塌。这时你看崭新的世界便豁然呈现,水到了零度就会结冰,液体变为固体不再流动,“悟”在求道者已感到绝望的极限时就会不期而至。从宗教角度来说它是新生,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它是获得新观点,人们会觉得世界如今焕然一新,感到这新的世界甚至隐没了佛教称为“无明”的所有二元论的丑恶。

(3)悟是禅宗的存在价值(reasonforbeing),没有悟,禅宗便不是禅宗了,因此,禅宗训练、教育的全部力量都倾注于悟的开发。禅宗并不把悟看作是自然会来的,即凭胡思乱想消极等待也能等来的漫长过程,而是抱着拯救求禅弟子的热情,为迫使他们进入非悟不可的绝境才提出那些似乎不可理解的问话来让他们体验的。通常哲学、宗教的指导者所进行的理性辩证、谆谆解说在这里都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结果,弟子们为此而常常困惑不解,这种现象在佛教携带着高度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及复杂的瑜伽修行体系进入中国的初期格外普遍。因此,它使比较现实的中国人对如何把握佛教的核心感到为难。菩提达摩、六祖慧能、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以及其他中国禅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禅宗的形式与发展便是很自然的了。在他们的努力下,悟,被置于对经典的研究之上,与禅成为一体,因此,无悟之禅如同没有辣味的胡椒一样不可思议。当然,也有着应该叫做“过剩”的悟,这是必须注意避免的。

(4)在强调禅宗的“悟”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禅宗的禅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其他宗派所奉行的“禅那”体系是不同的,通常说到“禅那”,是指那种指向一定思想内容的冥想或疑心。这思想内容,在小乘佛教常常是“无常观”,在大乘佛教常常是寻求“空”,当心灵被训练到意识甚至无意识的感觉都消失,出现了完全的空白状态的时候,换句话说,即所有形式的心灵活动都从意识中被排除出去,心灵中一丝云彩也没有,只剩下广袤蔚蓝的虚空的时候,可以说“禅那”便到达成功了,这可以称之为迷醉(ecstasy或extasy)或梦幻般境界(trance),但不能称之为禅宗的禅。禅宗的禅必须“悟”,必须是一气推倒旧理性作用的全部堆积并建立新生命基础的全面的心灵突现,必须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通过新视角遍观万事万物的新感觉的觉醒。而“禅那”之中并没有这个意思,因为它不过是使心灵归于宁静的训练,当然这是禅那的长处,但尽管如此,也不能把它与禅宗的禅等同看待。

同类推荐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热门推荐
  • 灵魂之舞

    灵魂之舞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灵魂之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阿来的短篇小说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灵魂之舞》收录了:鱼、月光里的银匠、永远的嘎洛、野人、灵魂之舞、格拉长大、银环蛇、红狐、槐花、阿古顿巴、老房子、声音、界限、清晨的海螺声、赞拉土司传奇、沃日土司传奇、末世土司、怀想一个古人、露营在星光下、从乡村到城市、看望一棵榆树、落不定的尘埃等文章。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流行名人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流行名人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阅读本书,让你了解当下最流行的欧美文化名人。本书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议论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名人,覆盖政治、经济、娱乐、商业、艺术等多方面,每个话题都包括背景介绍、常用句子、重点词汇以及一段情景对话。对话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通俗易懂,所介绍的人物生动而不失深刻。《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流行名人篇》以对话为主,注重口语,让读者不必死记硬背、死啃书本,最后导致“哑巴英语”,在遇到外国人时仍旧张不开嘴。这本书每节都有大量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句子,读者可以在与外国人的日常交流中直接运用。
  • 一语多译英语

    一语多译英语

    本书内容丰富,分类明朗。内容涉及日常生活,求职工作,休闲娱乐,出门旅行,友好交际,情感表达等。表达灵活,语言地道。多种灵活的表达,易于吸引读者的学习兴趣,多种表达源于大量英文作品,避免汉语式的英语,是说一口流利、地道英语的最佳选择。形式活泼,易学易用。让读者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易于接受。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穿越之魅惑相公

    穿越之魅惑相公

    本文原名《穿越之迷惑众相公》推荐小竹的新文:《重生之暗夜尤物》咱也赶个潮流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竟然让我嫁人,好吧!嫁人就嫁人!!对方竟是个断袖王爷,断袖就断袖吧!!额认了!人家爱的还是当今丞相,人家俩人你侬我侬!!看得我这个酸啊!!!不整的你们劳燕分飞,我就不是洛筱晨!!“晨晨,你是我的女人,不准你看除了我以外的人一眼”“洛筱晨,你敢踏出这个门试试,本王打断你的腿”上帝啊!这俩人不是断袖吗?干啥追着额不放?泪奔……“晨儿,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依然爱你”大庄主您别闹了!!小女子承受不起啊!!“朕是你的天,如你再反抗,朕就……”皇上,额承认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您一个过肩摔,但额…也不是故意的呀!“我不管别人怎样想,我就是爱你”额的亲亲大哥呀,小姐我可不要搞兄妹恋啊!!“哦?洛筱晨是吗?你还真是祸水”魔教大哥,不要在柔我的脸了,额怕了你了,您饶了我吧!
  • 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

    他站在那里,仍然是一脸的惊诧。心下疑惑:难道他老伴还有个孪生的姐妹?不,不可能,从没听说过啊!难道是他的老伴又复活了?不,更不可能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那么眼前这一个……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欺婚厚爱

    欺婚厚爱

    某女伸出手来:“请付现,谁知霍景容却是一只铁公鸡,嘴里还念念有词:“之前的还没付清,请一次付清吧,意识到自己被骗婚,欠账对您的声誉不好。”楚嘉洺,女,楚嘉洺决定要讨回自己应有的财产。某男已经无语凝咽了。,概不赊账。”某男冲着书房忙碌的小女人大喊。新娘顿时双眼放光,包袱款款嫁入霍家,就寝了。新郎靠近新娘,勾过新郎的脖子就扑了上去。“难道你不想要十万了?”某男诱惑,“一晚十万哟。”“老婆大人,男,霍先生,新郎和新娘成为合法夫妻,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很多很多钱给家里的小女人花。”霍景容,郎才女貌。”礼堂上,牧师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对新人,被他描绘的金库蓝图所诱惑,在耳边低声开口:“一个KISS,开价十万。”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敲了起来。生平最大爱好就是喜欢钱,“我现在宣布,遇到富家大少霍景容,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今晚请睡书房。”小女人坚定不移。
  •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嫣然笑睥天下:醉心皇后

    她穿越时空,获得倾世容颜,却注定被卷入帝位争夺的阴谋。她情窦初开,却发现最爱之人竟是自己的兄长。霸道自负的洛沉佑对她不屑一顾,却逐渐被她的善良和孤傲吸引。她以为沉冷邪魅的訾祁穆会是自己的良人,可她的信任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江山与美人,是亘古不变的选题。最后的最后,她终于感叹,或许,作茧自缚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如果遇见印枫轩是她犯得第一个错,那么碰上訾祁穆就是第二个。曾经山盟海誓何其温暖,但终究只是让她兑现最初那一句:“若是你负我,我定会亲手毁了你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