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0900000015

第15章 水只注五分,器便稳,谦卑处世为智者(1)

古人云:“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溪流。做人要谦虚,虽然不可缺少锐气,但不可锋芒太露,骄傲自大,自以为是,适时地放低自己,谦虚地听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还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多多自我反省,谦卑待人处世,方为智者所为。

1把自己压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贵

做人要放低姿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一种明智合理的态度。只有放下架子做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自己的收获也才会更多。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对已非常年老的无德禅师道:“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不到两分钟,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说道:

“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

“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

“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饭。”

这位信徒见年老的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一下子跑东,一下子跑西,实在看不过去,就问无德禅师道:“老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得意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下子叫您做这,一下子叫您做那呢?”

老禅师非常欣慰道:“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不甚了解,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你们是老的大?还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有句俗谚说:“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宝!”信徒供养僧众,大都也是供老不供小,护持僧众也是护老不护小。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当中更普遍。很多人也往往因此端着架子倚老卖老,也许他并没有什么本事,只是资历老,便对比自己年轻的领导颐指气使,顶着来。最后,这种端着架子过活的人也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文凭高,本事大,往往对才能不及自己的领导横挑竖挑,这也不干,那也不摸。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相反,放下架子的人往往会收获很多。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几乎在编辑部首屈一指,然而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

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打印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他们说:“我是编辑,不是打杂的!”

但是年轻人却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每次都乐呵呵地去帮忙。

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一样!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还是这句话。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还不错。

原来他是在帮忙的时候,把一个出版社应有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低调做人,自己的收获也才更多呀!

“满招损,谦受益”,把自己压得低低的,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人生百态,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而事实上人们也更愿意和一个为人谦虚低调的人相处或做朋友,这种人给别人以安全感。看来谦虚和低调还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友情和信赖。饱满的麦穗总是低垂着头,这不仅是健康、乐观的心态,也是尊贵者的风度。

2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傲慢自大的人以为自己的气势胜了他人,其实这种伟大在他人眼里正是最大的愚痴。聪明人从不自以为是。

苏东坡年轻时,有一天到金山寺和佛印坐禅。坐了两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便忍不住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

“像一尊佛。”佛印接着问东坡,“你看我坐禅的样子怎样?”

“像一堆粪。”东坡揶揄地说。

东坡回家后,高兴地告诉苏小妹:“我今天赢了佛印禅师。”

苏小妹不以为然地说:“其实你今天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才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所以才视禅师如粪。”

生活中有很多这种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别人都是傻瓜,其实追根究底还是自己愚痴。

某人去动物园看猩猩。他先向猩猩敬礼,猩猩也模仿着对他敬礼,他觉着很好玩,又向猩猩作揖,猩猩便也向他作揖。他接着向猩猩扒眼皮,不料猩猩这次没有模仿,而是打了他一巴掌。

某人生气地去问饲养员。饲养员告诉他:在猩猩的语言里,扒眼皮是骂对方傻瓜的意思,所以猩猩要打你,某人大悟。

第二天,某人再去动物园以图报复。他向猩猩敬礼、作揖,猩猩都跟着做了。接着他拿出一根大棒子向自己头上打了一下,然后把棒子交给猩猩。

不料,猩猩这次又没有模仿,而是向他扒了扒眼皮。

究竟谁是傻瓜笨蛋,聪明的你自然心知肚明。所以,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自以为是,因为把别人当粪便的人自己就是粪便,把别人当成傻瓜的人自己就是傻瓜。

自以为伟大的人最终往往会吃亏,就算人确实很聪明,也不要表现出来,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往往是愚蠢的做法。

这里有一段因为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而导致失败的事例。

战国时,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极高,因仰慕他的盛名而前往的门客,达数千人。但是,他也有自己致命的弱点。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谈论一些国家大事,这时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有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突然严肃起来,立刻终止了谈话,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这时候,坐在一旁的信陵君显得很自信,他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说道:“先别着急,这不一定是敌国入侵,或许是邻国君主进行围猎,边境哨兵一时没有弄明白,误以为敌人来袭,所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过了十几分钟后,又有人来报告说,刚才升起狼烟报告敌人来袭,是有误的,事实上是邻国君主在打猎。

此时,魏王很惊讶地问信陵君:“你好像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听到了魏王的询问,信陵君很得意,他回答:“我在邻国布有许多眼线,所以我早就知道邻国君主今天会去打猎。”魏王看了看信陵君,嘴上没说什么,但从此以后,魏王对信陵君逐渐地疏远了。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陵君受到别人的诬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赖。

人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当自己知道了别人都不晓得的事情时,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但是,要想从容地生活,必须将这种其他人不及的优点隐藏起来,以免招祸。千万不要像信陵君那样,因一时不知收敛而导致终生遗憾。

把自己看得很伟大的人都不是聪明的人,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即便自己得意忘形也不要炫耀,要懂得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光耀,要知道树大招风,必有后患。收敛起自己的聪明之处,才是明智的处世之道。

3智慧中不能

夹杂傲慢,谦虚中不能缺乏智慧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是幸福的,但是智慧与才能如果与傲慢为伍就是一种遗憾;谦虚和低调是一种品质,但是这种品质一定不是因为缺乏智慧和自信的产物。

一位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六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和尚笑笑问:“你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真的没能找到一个好老师吗?”年轻人叹气道:“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取来了笔墨纸砚。

释圆和尚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和尚:“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摇头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

释圆听了,微微一笑说:“原来你也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茶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茶杯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清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恍然大悟。

澄一大师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缘慧。他把缘慧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缘慧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澄一大师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直到现在,这样的人选我还未见到,你帮我找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缘慧躬身说道,“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

澄一大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缘慧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寻找师父的传人。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澄一大师一一婉言谢绝了。一次,当缘慧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澄一大师的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澄一大师硬撑着坐起来,抚着这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缘慧言辞恳切地说,“一定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澄一大师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澄一大师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敲定。缘慧非常惭愧,他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澄一大师停顿了许久,才不无可惜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澄一大师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缘慧后悔不已,在叹息中度过了整个后半生。

茶杯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清水;有智慧的人只有摆脱傲慢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妄自尊大不行,妄自菲薄也要不得。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不要大包大揽的逞强;但如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承担。记住,该谦虚的时候谦虚,但这谦虚也不能缺乏智慧。

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做人不可太过高傲和自大,要懂得适时掩藏自己的锋芒,以免被“摧之”。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过:“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与真理的冲突,都愿意放弃。”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可见,谦虚不仅是成功的条件,更是一个人有高尚修养的表现。

一个人要清楚外面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但外面又是一个让人特别无奈的世界。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得意时不要太张扬,失意时不要太悲伤。”

真正聪明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因为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妒忌,他喜欢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些以德行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失意时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这样一个现实的故事,老李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十分地熟识。老李把他们聚在一块,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于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因为当时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下肚之后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老李看了都有些不舒服。而老李那位失意的朋友更是低头不语,脸色特别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借故提早离开了。

老李送他出去,走在巷口时,那位朋友愤愤地对老李说:“老吴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此时,老李最清楚他的心情,因为在10年前老李也有过人生的低潮期,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老李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的高,年终奖金如何如何的多,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说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牢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你的得意会让你的朋友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的损伤是大还是小,至少这是你人脉资源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像前面老李的那位失意的朋友,只要一谈起那位曾在他面前谈论得意之事的朋友就闷声不语,后来老李才知道,他们再也没有来往过。

因此,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不要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切忌“在失意人面前谈论得意之事”。

不过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总也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得意时就少说话,这样既敬人又敬己。做人要懂得谦虚。

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震。据说,有一次,他9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

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样,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支持。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十多年前她遇见皇上,为了他甘受劈尾之苦,而三年前因缘巧合终于进得宫来,却毕竟只是一头小兽,就算拥有人形也阻止不了皇上对闻氏的宠爱,多年来浸淫在宫斗之中,她早已麻木,现在却不得不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向当年赐予自己双腿的劈尾师凌霄恩将仇报。
  •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丛冉跟随妈妈嫁入豪门,开始新生活。本想安稳度日,不料那个冰冷的少年却费尽心机想赶走她。后来的一次醉酒,他没能经住诱惑,偷偷吻了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恋上她的味道。他高冷漠然,对任何人不屑一顾,可偏偏宠她上天,把她宠成最幸福的公主。
  • 爱你说不出口

    爱你说不出口

    本文主要是讲的一名转校生,因为某件事而选择转校。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和人,所留下的一些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忧伤......
  • 萌妃驯夫

    萌妃驯夫

    再次睁眼,她成了冥王府最不受宠的王妃。王爷偏爱青楼女子?没关系,休夫便是!可是这个冥王是怎么回事,不光不同意,还处处和我作对,搞得越来越暧昧?“王爷,您能不能不要这么自作多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囧蛇宝:毒辣娘亲妖孽爹

    最囧蛇宝:毒辣娘亲妖孽爹

    她是嚣张猎蛇师,他是腹黑妖孽蛇王,她将他扛回家,结果一夜之后发现不知身在何处,而且最要命的是她居然将一个男人当垫背用了!在她准备离开这莫名其妙的地方,却被告知那一颗蛋是她下的,尼玛,老娘只生人不生蛋好吗?靠,想用一个蛇蛋就绑住她吗?没门!“你别动,否则我就把蛋捏碎!”还没有出生的蛇宝宝饱受摧残,爹不疼娘不爱,有没有比他还有苦逼的小孩?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精选了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程中引用、讲述的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进哈佛校园,听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心理课。《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由牧之等编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主难惹

    公主难惹

    神秘且睿智的突厥商人忽然降临,用蛊惑人心的声音说道:“不就是男人嘛,不仅逼婚未果,我帮你追!”到底最后,本以为碗里的肉在劫难逃,孰料迎来的一道和亲圣旨,谁才是碗里的肉?--情节虚构,反倒把青梅竹马吓得请命自守边疆。七年后,请勿模仿,大周朝最刁蛮的十四公主。打乱了她的全部计划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